每日法硕主观题必背题

每日法硕主观题必背题
每日法硕主观题必背题

每日法硕主观题必背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内容包括

(1)刑罚的轻重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相适应。

(2)刑罚的轻重与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深浅、再次犯罪危险性的大小相适应。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1)刑法分则对每一个罪都根据其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规定了相应的法定刑。

(2)刑法总则中规定量刑原则。在裁量刑罚时,应尽量使刑罚与具体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罚当其罪。

刑法总则还规定对累犯从重处罚不得假释不得缓刑,对未成年人、自首、立功的人从宽处理,对过失犯罪处罚明显宽大于故意犯罪等,体现了刑罚与犯罪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2、简述“但书”的意义

刑法第 13 条规定犯罪定义既有定性要求也有定量要求,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被称为犯罪定义的“但书”。

(1)但书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

利,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

(2)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也是适用我国法律结构需要产生的。

(3)但书在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一些轻微的危

害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

3、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首先必须是人的行为。犯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必须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同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是犯罪。

(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同时又触犯刑法,就应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

法律硕士学位联考基础课考试试题(完整版)

法律硕士学位联考基础课考试试 题(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3.甲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 4.当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了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 A.属人管辖 B.保护管辖 C.普遍管辖

D.属地管辖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未完成罪仅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 罪。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未遂犯 7.想像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 A.只触犯了一个罪名 B.只造成了一个危害结果 C.只侵犯了一个客体 D.只有一个行为 8.如果犯罪行为锁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 B.想像竞合犯 C.牵连犯 D.继续犯 9.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

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背诵口诀集合

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背诵口诀集合

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背诵口诀集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属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内容的是()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D.考核决策实施结果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下列行为时,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的是:() A.对桥梁管理欠缺 B.因军事演习发生损害 C.行政裁量不当 D.乱摊派 3、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 ( )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4、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 )。 A.质量 B.数量 C.总量 D.积累量 6、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 A.社会成本

B.守法成本 C.运行成本 D.成本收益 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不是()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C.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以创造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为指导思想 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内容的是()A.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B.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C.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回访制度 D.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 9、《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要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已整合、已修改)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文化的内涵:P6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P5—7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P6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P7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P7 3、文化的形式:P8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4、文化的活动:P8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第五课: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获得文化从无到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进一步深化、发展、推动)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又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6)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侧重时间久远、发展轨迹,是基本特征 (1)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原因) ①汉字②史书典籍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博大精深(表现:“三性”)——侧重内容丰富,是基本特征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如岭南文化、滇黔文化、吴越文化。 ②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0.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1.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018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

2018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 专业基础课 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我国刑法溯及力的适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司法解释应适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B.处刑教轻是指法院判处的宜告刑较轻 C.应以“审判时”作为新旧法选择适用的判断基础 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行为时的法律 2.犯罪分子为日后向甲勒索财物,用枪威逼甲杀死一名路人并录像。甲的杀人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自救行为 D.犯罪行为 3.下列情形,应当认定为是入户抢劫的是() A.甲冒充煤气抄表员进入受害人家中实施抢劫 B.客户服务员乙进入客人入住的酒店房间实施抢劫 C.丙入户盗窃后将追赶的失主在公寓楼道内打成重伤 D.丁在房屋中介人员带领其进入他人居住的出租房内查看时发现贵重财物,实施抢劫 4.下列关于包庇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为方式必须是作为 B.行为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 C.行为时间必须发生在审查起诉之后 D.行为对象必须是判决确定的犯罪分子 5.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规定属于故意杀人的() A.修正的犯罪构成 B.标准的犯罪构成 C.加重的犯罪构成 D.减轻的犯罪构成 6.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的是() A.冒充人民警察敲诈他人巨额财物 B.敲诈勒索亲属财物但获得对方谅解 C.以在网上发帖相要挟获得职务晋升 D.以公开不雅视频相要挟向他人借巨款后无力偿还 7.下列关于管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劳动中同工同酬 B.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可同时适用禁止令 D.刑期从判决宣告之日起计算 根据下列案情,回答8-9小题。 甲加盖违章建筑,并串通负责房屋征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甲违法所得了200万元征收补偿款,事后,甲将其中的5万元送给乙。 8.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诈骗罪 B.贪污罪 C.行贿罪 D.侵占罪 9.乙的行为应认定为() A.诈骗罪 B.贪污罪 C.受贿罪 D.职务侵占罪 10.下列关于走私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法硕背诵口诀(整理)

民法 侵权先论有无错,一般侵权用过错, 特别侵权无过错,双方无错用公平。 侵权属法定之债,侵犯法定/绝对权,单方施不法行为。 一般侵权构成件:损害事实客观存,违法行为有因果。 过错适用客观标(准),故意重大一般(过)失。 适过错(原则)一般侵权:行为能力主体一。 过错行为过错责(任),责任(要件)免责(事由)相统一。 见义勇为大家为,一般侵权(人)先承担。 无侵权人无力赔(偿),受益人适当补偿。 免责事由常法定,不违法(律)公(序良俗)可约定。 参照排除犯罪性(事由),授权防卫与避险,自助受害人同意,不可抗(力)过错(受害人+第三人)意外。 第三人故意重大(过失),完全过错可排除。 受害人有错自负,双方都错过失(相)抵,过失相抵范围广,(特殊侵权)无过错责(任)重(大过错)相抵,法院可以职权定。 共同加害构成(要)件:多人过错直接(结)合,致害同一有因果。直接结合连带责,间接结合按份责,违法阻碍要记牢。

教唆帮助施侵权,参照共犯来解决。 共同危险(不知)何人侵,一起承担连带责,举证无因果(关系)免责,对外连带内按份。 共同诉讼不可分,部分免除全部减,法院应告知后果。 特殊侵权无过错(责任) 职务侵权法人替(代责任),利用职务就认定。 擅自委托违(反)禁止,法人并不担责任。 雇员侵权雇主替(代责任),故意重大(过失)连带责,雇主事后可追偿。 授权以内(与履行职务)内相联,擅自委托违(反)禁止,雇主应该担责任。 一般雇员第三人,雇员过错共(同)被告。 雇员工伤无过错(责任),同时请求第三人。 雇主赔偿可追偿,发包(人明显)过错阿要连带。 劳动关系不适用,工伤保险(赔偿)劳动争(议),仲裁不服才起诉,应参加未(参加保险)用工伤。 义务帮工被帮赔,明确拒绝不负责,硬要受伤予补偿,故意重大(过失)连带责。 高度危险故意免,重大过失可以减。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1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01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02 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01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02 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0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

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 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 考前必背主观题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查三种题型: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辨析题考查题量为4道题,每题8分,共32分。要求大家对题干所述,做出正误判定并给出理由,考查考生对知识点识记的准确性以及理解性。出题的范畴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这四章,难度系数中等,部分题目主要围绕让大家对概念进行区分。这类型的题,大家首要的问题是判断正误,一旦正误判断错误则该题不得分。而在准确判断题目正误之后给出有力的判断理由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 简答题考查题量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从历年的考情分析来看,简答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涉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知识点较多。简答题难度中等,主要测查对于知识的识记准确度。大家在记忆也可采用多种加工方式,增强记忆效果。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

材料分析题考查题量2道,每题18分,共36分。要求大家对相关知识的细节、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准确的记忆和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应用。根据17-19年下的考情来看,六次考试,有4次材料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中学生发展心理,因此,大家在备考时要重点把握这两个章节。其次,中学教学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等也都是材料分析题可能涉及的范畴。材料分析题的难度最大,方法最复杂;难度系数主要在于理论是否准确;材料分析是否充分;答案组织是否合理。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 辨析题篇

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及答题技巧

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及答题技巧 一、文化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不同。不同 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 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相互交融: A:与经济的交融:在经济发展中,a.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提高 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与政治的交融: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b.随着世界多极化, 世界范围内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A、为什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其他:大力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个人: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①作用的双重性:优秀文化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文化阻碍,把人们引向歧途。 ②对人的影响: 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在:a.交往方式和 交往行为,b.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人的作用——(优秀)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资科目二的高频考点,以及主观题答题技巧

科目二的高频考点,以及主观题答题技巧,中小学都适用 一、教资科目二学习方法推荐(也适用于科目一) 首先是关于学习计划。 备考总原则: 1、抓重点,要舍得 临考将近,现在复习要学会抓大放小。就拿大分值题来说,要根据重要程度来进行背诵。比如简答题,有部分内容是可以根据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进行回答的,而有些内容是固定知识点,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固定知识点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调整。 2、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 在最后复习时间,很多同学都会选择“临时抱佛脚”,比如有人会每个科目花4-5天看一遍教材,有人会每个科目花4-5天将讲义背诵一遍。这么学知识掌握不系统,忘得也快! 我们都知道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应该在识记材料发生大量遗忘之前及时复习,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多记,多巩固。 3、一定要刷题 很多人抱怨课一听就懂,可是题一做就错。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将知识点转化为得分点。武功秘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就,都是在不断试错中修炼成功,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 复习步骤: 备考过程可分为3至4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跟着网上教学视频进行整本书的学习 对于这样复杂繁多的知识点,需要一个老师带着我们来学习,给我们讲授重点难点,搭建框架理解它们。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轮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记忆全书考点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一边复习老师讲过的重难点一边搭建知识框架,将知识点与知识点直接进行关联,这样一来,当梳理后面的知识点时,再想回顾前面的知识点,只要按照思维导图顺腾摸瓜便能快速记忆相关知识考点。

第三轮复习:感受真题,掌握出题套路 前两轮学习,已经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记忆的差不多了,但是要想通过考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会将知识点运用,作对试卷上的考题。所以这一轮复习,可以找相关的真题进行练习,摸清出题套路。 4、第四轮复习: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考前冲刺。 考前几天再拿书本复习已经不现实了,所以直接复习此前做过的真题试卷,对于自己易错或还存在疑惑的知识点直接拿思维导图中锁定知识点并记忆。 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和节奏,知识点比较全面不容易丢,比较高效,并会有不错的成绩。这一门没有捷径可走,一方面需要大家一节一节,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复习、记忆。 其次是关于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特别是《教育知识与能力》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背背背贯穿整个备考过程,如果能够有好的记忆方法,那么肯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通常用的记忆术有以下几种: 1、表格记忆法 当我们面对一些凌乱的知识点时,列表格将会帮助我们轻松搞定,如下图: 科目二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 2、思维导图法 在文科性质知识的学习中,思维导图可谓一大利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更好的明确学习内容,在教资考试中我们也可以好好的利用这个好方法,如下图: 学习动机的分类 四大学习理论 3、口诀法 针对傻傻分不清楚、怎么记也记不住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口诀记忆法来记:口诀:全体面创个

2019法硕综合课真题及答案

2019年法硕联考(非法学)综合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认为,法律是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共同和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肆意橫行,对于这一观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C A.法律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B.法律调整社会中的一切利益关系。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法律的内容。 D.法律体现每个社会主体的利益需要。 2.法律部门的划分需要在遵循客观标准的同时坚持正确的原则,下列对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客观性原则要求划分法律部门应以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和效力位阶为基础。 B.适当平衡原则主要是指各法律部门包含的法律法规在数量上大致平衡。 C.当同一部法律可以被划分于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时,应采用主次原则对齐划归。 D.相对稳定原则要求法律部门划分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频繁变动法律部门的内容、结构。 3.我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但《民法通则》并未废除,在两法并存共用阶段,对于同一事项二者有不同的规定,适用的原则应该是:B A.法不溯及既往: B.新法优于旧法: C.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D.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4.某设区的市政府出台《规范操办酒席行为实施办法》,办法规定除婚嫁酒、丧葬酒外的其他一律视为违规酒席,下嫁不准操办酒席,“同时规定:群众操办婚嫁酒须填写申报表并报区政府备案。”对此正确的是:B A.该办法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B.该办法规群众办婚嫁酒须申报,不适当地增加了公民义务: C.该办法有关“下嫁不准操办酒席”的规定符合公序良俗原则; D.该办法对于“违规酒席”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要求。 5.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该规则不属于C A.义务性规则 B.确定性规则 C.构成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 6.2018年国家统一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实施,该制度集中体现的法律职业特征是B A.法律职业具有相当大的自治性 B.法律职业要求设置严格的准入门槛 C.法律职业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伦理 D.从事法律职业意味着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7.法律全球化是指法律的各种要素。如法律原则、法律观念、法律价值、法律制度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趋同,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法治的标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法律全球化要求实现所有国家法律的一体化 B.法律全球化的目标是形成超主权的法律体系

2017法硕《刑法》记忆口诀

2017法硕《刑法》记忆口诀 法硕专业学位是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培养方式引进而来,是我国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明令不准本专业报考的研究生专业。法硕可归为既是精神满足型又是物质实现型的专业,可以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对于广大有志于法律事业而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考取法硕是直接从事法律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最佳选择。 准备法硕的复习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记忆。法硕内容庞杂,专业课加起来就有五门,因此复习工程相当的大。对于这五门专业课的复习,应该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来安排具体的复习应对方法。下面来具体说说每一科的特点以及复习建议。 1、预备(可以从减或免除,聋哑、盲人预备族); 中止(无损当免损当减); 未遂(可从、减,教唆犯罪未遂心); 2、胁从(应当减轻或免除,防避过当胁从族); 从犯(应当从、减或免除,只有从犯享此福。); 3、自首、立功、坦白: 自首可从轻、减轻处罚,罪轻可免罚; 坦白可以从轻处罚,如实供述并避免特别严重后果,才可减轻处罚; 一般立功,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可以减、免大功扛,自首又重大立功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4、应当减轻或免除; 防避过当胁从族。(防卫过当、避险过当、胁从犯,考虑此三种没有主观恶性或主观恶性较小) 犯罪中止看两眼,(鼓励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有损、无损待遇不同) 无损当免损当减(刑法第24条)。 5、应当从轻或减轻; 十四十八过失翁。(14到18岁的人及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过失犯罪的才有此待遇,我们都无法享受了哈) 6、可以减轻或免除; 可以减免大功扛,(要重大立功,不是一般立功,) 行贿介贿快声张。(要抢在被追诉前声张-主动交待,晚了白搭;介贿是指介绍贿赂) 贪污受贿别超限,悔改过后就退赃。(数额在5000-10000元之间者方可考虑本情节,悔改并积极退赃) 尚未造成严重果,欠帐不赖诉前偿。(恶意欠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可以从轻或减轻; 自首立功样样行。(自首、立功只要有一样就可以从轻或减轻了) 教唆犯罪未遂心,(是指教唆未遂、犯罪未遂) 老翁故意半癫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故意犯罪的,都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8、应当、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考点1.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表性的网友评价: “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 “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6分) ①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战狼2》上映有利于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②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上映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它的的上映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三个角度各2分)

小学科目二背诵重点

教育与教育学 一、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三、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四、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五、捷克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 发展 一、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可以活化文化。 (二)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包括选择、整理、提升作用。 (三)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四)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三、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一)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二)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三)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师 专业发展 一、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等。 二、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四、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与主体。 五、义务教育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免学杂费)。 课程 一、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一)忠实取向、(二)相互调适取向、(三)课程创生取向(缔造)。二、古德莱德(J.I.Goodlad) 对课程的理解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存在着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三、课程的类型有: 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19年郑州大学法律(法学)考研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与 497法硕联考综合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郑州大学法律(法学)考研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与 497法硕联考综合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郑州大学考研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复习全析(共三册)》由鸿知郑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研发团队与郑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合作整理。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郑州大学考研同学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年郑州大学考研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复习全析》全书编排根据郑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法》,王利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资料旨在帮助报考郑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郑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为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法学院: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刑法学》(高铭暄第七版)、《民法》(王利明第六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刑法学》(高铭暄第七版)、《民法》(王利明第六版)课后习题/经典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郑州大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法硕联考历年考研真题答案 整理该科目的2000-2017年考研真题,并配套2000-2017年答案详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详解 2016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详解 2015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详解 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详解 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详解 2012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详解

2018法硕考研:刑法轻松记忆的口诀

2018法硕考研:刑法轻松记忆的口诀 2018考研将要来临,小编特整理了法律硕士考研刑法轻松记忆的口诀,帮助考生记忆刑法的知识点。以下排序从量刑从宽到严排序,严重注意区分应当、可以及法定刑以下的情形,另根据量刑种类对比记忆,如下: 1、预备(可以从减或免除,聋哑、盲人预备族); 中止(无损当免损当减); 未遂(可从、减,教唆犯罪未遂心); 2、胁从(应当减轻或免除,防避过当胁从族); 从犯(应当从、减或免除,只有从犯享此福。); 3、自首、立功、坦白: 自首可从轻、减轻处罚,罪轻可免罚; 坦白可以从轻处罚,如实供述并避免特别严重后果,才可减轻处罚; 一般立功,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可以减、免大功扛,自首又重大立功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4、应当减轻或免除; 防避过当胁从族。(防卫过当、避险过当、胁从犯,考虑此三种没有主观恶性或主观恶性较小) 犯罪中止看两眼,(鼓励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有损、无损待遇不同) 无损当免损当减(刑法第24条)。

5、应当从轻或减轻; 十四十八过失翁。(14到18岁的人及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过失犯罪的才有此待遇,我们都无法享受了哈) 6、可以减轻或免除; 可以减免大功扛,(要重大立功,不是一般立功,) 行贿介贿快声张。(要抢在被追诉前声张-主动交待,晚了白搭;介贿是指介绍贿赂) 贪污受贿别超限,悔改过后就退赃。(数额在5000-10000元之间者方可考虑本情节,悔改并积极退赃) 尚未造成严重果,欠帐不赖诉前偿。(恶意欠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可以从轻或减轻; 自首立功样样行。(自首、立功只要有一样就可以从轻或减轻了) 教唆犯罪未遂心,(是指教唆未遂、犯罪未遂) 老翁故意半癫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故意犯罪的,都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8、应当、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 应当从减或免除,只有从犯享此福。(犯罪时注意别抢主犯当) 可以从减或免除,聋哑、盲人预备族。(指聋哑人或盲人以及预备犯这一族人) 9、可以从轻、可以免除;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简明主观题必背知识点汇编

必修三文化生活简明主观题必背 一、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3.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 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对人的影响二、文化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文化多样性的 重要性(为什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 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 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④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 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 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 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⑤文化既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