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语文_2018年高三浙江省三模试卷

语文_2018年高三浙江省三模试卷

2018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2018年高三浙江省三模试卷语文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bō)离户籍制度承载(zài)的福利,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 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zā)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

C. 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nú)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sùn)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D. 世事纷扰,人生坎坷。

在这纷烦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2.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

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麟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

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甲]____[乙]____[丙]____我倒并不是反对人群,但人群中如不给个人以选择自己行为与思想的自由,这人群就不值得留恋,还不如“一而不党”,没麻烦。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凤毛麟角B. 并且C. 津津乐道D. 一而不党3.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

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麟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

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甲]____[乙]____[丙]____我倒并不是反对人群,但人群中如不给个人以选择自己行为与思想的自由,这人群就不值得留恋,还不如“一而不党”,没麻烦。

2024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2024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2024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小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羽毛球飞行轨迹图,图中A、B为同一轨迹上等高的两点,P为该轨迹的最高点,羽毛球到达P点时速度大小为v,则( )A.羽毛球在A点的机械能等于在B点的机械能B.整个飞行过程中,羽毛球在P点时的速度最小C.整个飞行过程中,羽毛球速度最小的位置在P点左侧D.若在P点将羽毛球以大小为v的速度水平向左抛出,羽毛球将掉落在原出发点的右侧第(2)题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压强减小体积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第(3)题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P套在光滑水平长杆上,通过细绳绕过两个滑轮与相同质量的另一个物块Q相连,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Q下落的最大高度为h,不计一切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P的最大速度为B.物块Q的速度最大时,P的加速度a P=0C.物块Q下落的过程中,绳子对P的拉力的功率一直增大D.物块Q的速度最大时,杆对物块P的支持力为2mg第(4)题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分别为m A=1kg 和m B=2kg 的 A、B 两物块,A、B 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水平恒力F作用在 A 物块上,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则()A.若F=1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B.若F=1.5N,则 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1.5NC.若F=4N,则 B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4ND.若F=8N,则 B 物块的加速度为 1m/s2第(5)题如图所示,汽车在岸上用轻绳拉船,若汽车行进速度为v,当拉船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船的速度为( )A.B.C.D.第(6)题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4kg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倾角为的斜面B上静止不动.若用通过球心的水平推力F=10N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仍相对地面静止.已知,,取,则()A.地面对斜面B的弹力不变B.物体A对斜面B的作用力增加10NC.物体A受到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8ND.地面对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8N第(7)题如图所示,q-t图像表示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下极板电荷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时间段,线圈中磁场能在减小B.b、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C.b、d两时刻电容器中电场能最大D.该电路可以有效的把电磁波发射出去第(8)题在物理学发展历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关于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B.牛顿依据大量的观察数据归纳成简洁的三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库仑引入“电场”的概念来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奥斯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热衷于吐.(tǔ)槽城乡生活方式切换带来的尴尬,惋惜于年俗差异的消失和集体仪式感的破碎,但我们依然年复一年地翘.(qiáo)盼着回家。

B.经过缜密擘.(bò)画,浙江高举“诗路文化带”的大纛,着.(zhuó)手打造“三带一体”名片--浙学魅力人文带、诗画山水旅游带、“两山”实践标竿生态带。

C.西湖汇聚了历史上众多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迹,成为中国传衍.(yǎn)至今的佛教、道教等悠久文化传统的特殊见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泠.(lín)印社。

D.老街也曾有过别样的繁华与喧嚣,而如今那些墙角爬着的藤蔓.(màn)、半枯的豆荚.(jiá),正沿着老墙攀爬,仿佛要刺破重重壁垒,遥望墙外的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美国学者 Richard Lehan 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

【甲】在他看来,“阅读城市是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理智的以及文化的阅读,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

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都市生活;..的权利。

【乙】此时,我们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活灵活现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关注“文学的城市”,必须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

【丙】另一方面,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其B.质疑C.活灵活现D.生生不息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去哪儿”旅游网数据显示,春节前后,全国有127个城市的景区门票预定量增长超过约1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景区门票预定量增长最快。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参考答案】D 解析:A项“结合部”应为“接合部”,“即”应为“既”;B项“涉(sè)”应为“shè”,“盈利”应为“营利”;C项“卜”应为“(bǔ)”“撼”应为“憾”。

2.【参考答案】A 解析:A:颁布,公布,一般用在法令制度等方面,此处用颁发B: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C:困扰,围困并搅扰,使处于困境而难以摆脱;D:彬彬有礼:文雅有礼节的样子。

3.【参考答案】B 解析:B项小括号的解释应放在书名号之后。

4.【参考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在“主角们都有比小说里更温暖”后加“的结局”;B句式杂糅,把“被”改为“为”或去掉“所”;D两面对一面5.【参考答案】赞同:①丰富了诗词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既学习了苏轼的诗词,又传承了传统文化,是一种教育创新。

③大数据分析苏轼,且各个学科之间融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

反对①这样做,无异于拔苗助长。

②从词频、苏轼喜欢的风景等入手研究诗词,只可能会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

③用现代视角解读苏轼,多了几分功利,少了几许古风。

【评分标准】理由一点1分,两点3分。

赞同或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6.【参考答案】我终于来到了江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水乡。

又是一场春雨,如丝般落在泛着氤氲水汽的湖面。

这天地间的朦胧,迷醉,让人流连忘返。

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一直延伸向远方,空气中分明还有杏花的丝丝甜香。

难怪白乐天有词云:能不忆江南?【评分标准】内容符合情境要求,感受真切,给3分;能运用两种修辞方法,给2分; 语言流畅有文采,给1分。

)7.【参考答案】B无中生有,“免于匮乏”产生了民主政治,但不等于说它是民主进程的主因,而且它也包含了国家衰败的因子。

8.【参考答案】C解析:C,所有的民主都应该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冲破国家存在的底线,符合原文意思。

A选项“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错误。

2024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

2024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

2024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借景”在园林设计中,占着极重要的位置。

有些设计成功的园林,人入其中,顿觉心旷神怡,妙处难言。

一经分析,在我国古代造园中早已自发地应用了。

不过,直到明末崇祯年间,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

清初李渔《一家言》也说“借景在因”。

当然“借景”亦因地不同,在运用上有所异,可是妙手能化平淡为神奇,亦等秋波枉送,视若无睹。

试以江南园林而论,以虞山为借景,纳园外景物于园内。

无锡惠山寄畅园其法相同。

北京颐和园内谐趣园即仿后者而筑。

至于杭州、扬州、南京诸园,苏州、常熟、嘉兴诸园,更有“借景”园外塔影的。

正如钱泳所说“造园如作诗文,是各尽其妙的了。

苏州园林大部分为封闭性,园外无可“借景”,因此园内尽量采用“对景”的办法。

其实“对景”与“借景”却是一回事,月门正对雪香云蔚亭,我们称之谓该处极好的对景。

实则雪香云蔚亭一带,是该小院佳妙的“借景”。

绣绮亭在小山之上,紧倚枇杷园,远眺可极目见山楼。

这是一种小范围内做到左右前后高低互借的办法,而“宜两亭”则更明言互相“借景”了。

(摘编自陈从周《建筑中的“借景”问题》)材料二:“巧于因借”出自明代计成所著《园冶》。

书中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榭斯榭,不妨偏径,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不分町瞳,尽为烟景。

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根据书中的反复论述,“借”是要尽可能把造园用地以外的一切有审美价值的感官因素组织到园林艺术创作中来,包括:1.从园中可以望到的远山、近树、河、湖、海洋,都应作为设计的组成部分;2.园林设计要充分利用日、月、云雾、风、雨、飞鸟、鸣禽等自然现象,如种松、竹以听风,种芭蕉、荷花以听雨,使园林这片人造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融为一体;3.利用生物的物候变化增加季节感;4.园林的布局,地形、山水、路径的安排,建筑的坐落、方位、形式乃至门、窗、栏杆等细部的造形都要与所“借”的内容构成有机的整体。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三次联考Z20联盟5月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三次联考Z20联盟5月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D【解析】A鳞(lín);B扣压—扣押;C落(lào)色。

2.A【解析】“独具只眼”应为“独树一帜”。

风格不能说是“独具只眼”。

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3.C【解析】括号及括号中内容应移至后引号外、句号前。

4.C【解析】A成分残缺,“加大”后应该加一个“对”字;B“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删除“因为”;D语序不当,“四次按季度开展了”应为“按季度开展了四次”。

5.①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②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结果)③虽然唐僧师徒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每句意到即可得1分,共3分)6.示例:热烈祝贺贵校在我市第十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冠军!(喜报原因1分)特此报喜!(报喜语1分)同时谨向教练员孔维汉同志,徐之航、徐壮壮两位队员致以诚挚的祝贺!(祝贺对象1分)这一可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练员和队员的共同努力,(成绩原因,团队层面,1分)更是贵校多年来秉持素质教育的结果。

(成绩原因,学校层面,1分)希望贵校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期望语1分)7.B【解析】B项中,“中国文化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文中无据,至多是某些方面有优势。

8.B【解析】A重点论述的是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和目的;C材料四不认为“文化全球化”弊多利少,而是对“文化全球化”进行了否定,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D三个“都”概括错误:材料二没有把“文化全球化”作为论述对象,只是涉及了“文化全球化”;材料二没有揭示作者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材料四在论述中没有体现作者的辩证思想,因为作者是否定“文化全球化”这一说法的。

9.①保持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性,不被外来文化损害或同化;②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去除阻碍现代化的不利因素;③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④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浙江省宁波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体会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

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自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上述的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人生要经历三种境界才完美欢喜文字学的朋友有个有趣的发现,“从”“北”“化”这三个字均由“人”字而来。

在甲骨文中,两个“人”字相随,便是“从”字;两个“人”字相背,便是“北”字;其中一个“人”字转过来,便是“化”字。

由这三个字的形体特点,我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大致也得经历这样的三种境界,才算是完美,才算是不枉此生。

第一种境界是“从”字的写法——两个“人”字相随。

在这种境界里,我们应该处于不谙世事人情的年纪。

“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鲜、新奇的。

我们乐意学习,乐意接受,凡事我们均能以肯定的态度悦纳。

我们相信父母,相信老师,尊重长辈,怀了一颗求知的赤子之心,凡事听从,一切顺从。

第二种境界是“北”字的写法——两个“人”字相背。

臻及这一境界时,我们大致已经长大,有了独立思想。

“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我们不再用肯定、悦纳的眼光和胸怀去面对大千世界。

“我思故我在”的“思”常常变成怀疑和否定。

我们开始与父母争吵,与长辈辩论,不相信经典,时常怀疑常识的正确性,凡事悖逆,时时求异。

随着年龄的长大和阅历的丰富,我们逐渐来到了第三种境界,那就是“化”字的写法——那个“人”字转了过来。

我们终于发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经典依旧是经典,常识终究是常识。

我们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第一种境界里的懵懂少年,到第二种境界里的踔厉风发的青年,终于成长到干练成熟的沉稳中年——虽然有些油腻,却能处事慎重,一举一动循规蹈矩。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联盟卷3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联盟卷3

13. ①巧设全文线索——“敞开的落地窗”(1分),薇 拉从眼前的落地窗引出话题,围绕落地窗展开奇幻 的故事,最后弗兰普顿又是在落地窗前落荒而逃, 小说围绕“敞开的落地窗”展开全部情节(1分)。 ②巧设悬念,层层铺垫(1分),如弗兰普顿的拜访 及内心的怀疑、婶婶的缺席、薇拉“眼光里饱含着 茫然的恐怖”等细节,使小说情节悬念迭起,极大 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7. B
9.
8. C
①工匠之美的理念/原则要求(1分) ②工匠之美的材料要求(1分) ③工匠之美的技艺要求(1分) ④工匠之美的哲学要求(1分)
10.
(1)透露出弗兰普顿对姐姐给他安排的拜访活
动感到无趣和失望(2分)。
(2)表现出夫人对弗兰普顿的不耐烦(1分), 以及急切盼望家人回来的心情(1分)。
③巧设貌似荒诞的情节(1分),小说故设荒诞的鬼故
事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性和趣味性(1分)。
④结尾突转/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1分),
小说最后一段含蓄地暗示读者,薇拉关于萨帕顿夫人的
悲剧故事也只不过是她灵机一动编造出来。(1分)
(三点即可)
14. C
15. D
16. C
17.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 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自然就不能用来
养育万物,圣人又怎么能够用来养育万民呢?
(2)让百姓生养繁衍,既富裕又昌盛,这就好
比用水来蓄养雏鸭就会让它们长得又肥又壮一样。
19.
秋兴/秋景 处境/状况/遭遇
20.
①运用虚写笔法 (1分),描写了词人酒醉后的欢乐梦
境: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 第三次联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及答题纸内的考生信息填写清楚。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把答案对应的选项涂黑,非选择题部分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

殊不知,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jǐ)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cuì)火,哪怕穿越千年,栖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B.那是个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

大孔雀蛾是欧洲最大的夜蛾,它相貌出众:栗色的天鹅茸外衣,白色的皮毛脖颈.(gěng),灰白相间.(jiān)的翅膀以及黑、白、褐、红各种颜色的弧形线条。

C.只有增强改革定力、勇气和韧劲,敢于破藩.(fān)篱,勇于担当,将百姓痛点变成改革着.(zháo)力点,改革才能取得突破。

连日来两会代表委员就改革建言献策,与民意形成良性共振。

D.你自谦“小医生”,却登上了医学的巅峰:你四处奔走蓦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被蜷.(quán)缩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jiáo)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甲)2004年,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一脸茫然的情形下,如黑洞一般不可捉摸....的霍金,再次做出惊世之举:他宣称推翻了自己坚持三十多年的一个著名的黑洞理论,对此..,他让全世界人终身受益。

(乙)无论是他的旧理论或是新理论,迄今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科学家可能都无法验证..其真伪,而霍金则完全不必害怕以后被证伪而放弃自己“赖以成名”的理论。

但他放弃了,他先否定了自己一一或许只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

霍金所剩不多的其他理论也在接受着挑战。

[丙]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也许将像遇到黑洞一样,全部被他自己或他人否决,推翻而旱花一现....,或许到那时,他最后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也已经萎缩,而他留下的,是不是只有一个残疾之躯和那不断产生深邃思想的大脑?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可捉摸B.对此C.验证D.昙花一现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8月,全球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高峰大会的国家达成共识:各国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共商合作大计,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B.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后,征信机构便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征信产品,而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

C.充分发挥陕北冰雪资源的优势,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真正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这既是推进陕北旅游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陕北旅游产业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

D.“假货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毒瘤”,而假货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所致。

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降低制假、售假入刑门槛,这一决定无疑深得人心。

5.阅读以下材料,提炼主要信息,并用简明文字表达。

(3分)《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子两种介质进行阅读。

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

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子“一起读”成为主流。

同时,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特行为。

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还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则带火了诗词类图书的阅读。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的三大原因。

6.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

(6分)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①工匠之美世界中,“工匠”既要“创物”(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器”(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社会生活品质等,是三位一体。

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

②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机械工匠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

数字工匠在虚拟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后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

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

③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

“象”在工匠之美中更有其特殊意义。

一般而言,工匠造物的结果是一定形体的器物,但真正意义上的“器”,不在于“形”(实存性、物质性),而在于“象”(精神性、情感性),而“象”内涵着“意蕴”“智慧”等,是工匠的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饰)的高度统一。

④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

“五材”既指世界构成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也指人类的五种德性(勇、智、仁、信、忠),还指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金、木、皮、玉、土)。

“五材”是一种虚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

⑤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

“技进于道”在于工匠的传承与创新,在于工匠技艺高超之“神来”状态。

“道”不远人,存乎“匠心”。

工匠之美的创新使得“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域,从而赋予了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正所谓“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⑥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

如果说技进于道,还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神秘性质的美学样态,那么器以载道,则更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了。

百姓日用之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日常性”“普适性”,具有一种强大的行为规范作用。

很自然,器物承载着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

无论是古建筑的上栋下宇,还是传统服饰的天圆地方,无不显示着“器以载道”的工匠之美的哲学价值。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工匠之美,是工匠创物、制器、饰物三位一体的美,意味着工匠物质美和精神美的完美统一。

B.以时间为序,工匠发展至今,依次经历了手艺工匠、机械工匠、数字工匠、大国工匠四阶段。

C.工匠制器崇尚“象”,“象”超越物质性,实现了工匠“巧”和“饰”两大原则的高度统一。

D.五材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既指自然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也指人类智慧回应自然的强度。

8.下列对文中“技进于道.”和“器以载道.”中的“道”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制器尚象”“五材并用”之道。

B.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凭借高超的智慧达到的技艺水平。

C.两者不同,前者指工匠的技艺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后者指器物传达出的工匠的世界观。

D.两者不同,前者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美学样态,后者则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③~⑥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工匠之美的。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敞开的落地窗[英]萨契“纳托尔先生,我婶婶马上就下楼来。

”一位神色泰然的十五岁少女说,“在她下楼前,暂且由我招待您,请多包涵。

”弗兰普顿·纳托尔尽量地应酬几句,想在这种场合下既能恭维眼前招待他的侄女,又不至于冷落那位还没露面的婶婶。

可是心里他却更为怀疑:这种出于礼节而对一连串的陌生人的拜访,对于他当时所应治疗的神经质毛病,究竟会有多大好处?在他准备迁往乡间时,他姐姐曾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到那里准会找个地方躲起来,和任何活人都不来往,忧郁会使你的神经质加重,我给你写几封信吧,把你介绍给我在那里的所有熟人,我记得,那里有些人是很有教养的,”弗兰普顿心里正在琢磨,他持信拜访的这位萨帕顿夫人,属不属于那一类有教养的人。

“附近的人,您认识得多吗?”那位侄女问道。

“几乎谁也不认识。

”弗兰普顿回答说,“四年前我姐姐曾在这里呆过,就住在教区区长府上。

她写了几封信,叫我拜访一些人家,”说完最后一句时,他叹了一口长气,随即拉下了脑袋。

“这么说,您一点也不知道我婶婶家的情况了?”泰然自若的少女追问道。

“只知道她的芳名和地址。

”弗兰普顿承认说,推测着萨帕顿夫人是有配偶呢还是孀居,屋里倒是有那么一种气氛暗示着这里有男人居住。

“她那场大悲剧刚好是三年前发生的。

那该是在您姐姐走后了。

”“她的悲剧?”弗兰普顿问道。

悲剧和这一带静谧的乡间看来总有点不和谐。

“您可能会奇怪,我们为什么在十月间还把那扇窗户敞开得那么大,尤其在午后,”那位侄女指着一扇落地大长窗说。

窗外是一片草坪。

“这季节天气还相当暖和。

”弗兰普顿说,“可是,那扇窗户和她的悲剧有关系吗?”“恰好是三年前,她丈夫和她两个兄弟出去打一天猎,就是从那扇窗户出去的。

他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一一他们三个人都被沼泽地吞没了,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多,往年可以安全行走的地方会突然陷下去,连他们尸体都没找到。

可怕也就可怕在这儿。

”说到这里,孩子讲话时的那种镇静自若的声调消失了,她的话语变得断断续续,激动起来,“可怜的婶婶总认为有一天他们会回来,他们仨,还有那条和他们一起丧生的棕色长毛小狗。

他们会和往常一样,从那扇窗户走进屋来。

这就是为什么那扇窗户每天傍晚都开着,一直开到天色十分黑的时候。

可怜的婶婶,她常常给我讲他们是怎样离开家的,她丈夫手背上还搭着件白色雨衣,她的小兄弟朗尼嘴里还唱着:‘伯蒂,你为何奔跑?’您知道么,有的时候,就像在今天,在这样万籁俱静的傍晚,我总会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总觉得他们几个都会穿过那扇窗户走进来——”她打了个寒噤,中断了自己的话。

这时她婶婶匆忙走进屋来,连声道歉,说来迟了。

弗兰普顿不禁松了一口气。

“薇拉对您的招待,总还可以吧?”她婶母问道。

“啊,她挺风趣。

”弗兰普顿回答。

“窗户开着,您不介意吧?”萨帕顿夫人轻快地说,“我丈夫和兄弟们马上就要打猎回来。

他们一向从窗户进来,今天他们到沼泽地去打鹬鸟,回来时准会把我这些倒霉的地毯弄得一塌糊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