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驼峰课设

驼峰课设

目录1 课程设计目的 02 课程设计要求 (1)3 图纸说明 (1)3.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 (1)3.1.1 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要求 (1)3.1.2 道岔类型 (1)3.1.3 线束的布置 (1)3.1.4 减速器制动位的位置 (1)3.1.5 迂回线和禁溜线 (1)3.16 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及相关表示器 (2)3.1.7 信号楼及室内设备 (2)3.1.8 其它设备 (2)3.2 表示器电路和进路编码表的设计图 (2)3.2.1 表示器电路 (2)3.2.2进路编码表 (3)3.3 重力式减速器控制电路 (3)3.3.1 减速器电路的基本要求 (3)3.3.2 手动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3)3.3.3 自动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3)4 总结 (4)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训练。

旨于综合、深化地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全面掌握编组站驼峰调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基本步骤,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要求绘制一张驼峰调车场头部的信号平面布置图,并且完成调车表示器电路图和减速器控制电路图的设计。

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同时要认真的完成设计报告。

3 图纸说明3.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3.1.1 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要求(1)尽量缩短自峰顶至各条调车线计算点的距离。

(2)各条调车线自峰顶至计算点的距离及总阻力相差不大。

(3)满足正确布置制动位的要求,尽量减少车辆减速器的数量。

(4)使各溜放钩车共同走行径路最短,以便各钩车迅速分散。

(5)不铺设多余的道岔、插入短轨及反向曲线,以免增加阻力。

(6)使道岔、车辆减速器的铺设以及各部分的线间距等均符合安全条件。

3.1.2 道岔类型为了缩短由峰顶至调车场计算停车点的距离,并便于车场内股道成线束形对称布置,在驼峰场头部采用6号单开道岔,如附图1中1号,3号,5号,7号道岔等。

《驼峰信号》课程标准

《驼峰信号》课程标准

《驼峰信号》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铁路信号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铁路信号工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了解驼峰信号设备组成、原理等理论知识及设备维护方面的技能,提高其岗位工作能力。

(3)课程衔接: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电工原理》、《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和《信号基础》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2.学习目标全面培养学生掌握驼峰调车场的作业过程、信号基础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完整驼峰信号概念,使学生具备维修和养护驼峰设备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驼峰调车场结构,作业过程,信号基础设备,驼峰自动化,驼峰过程控制系统及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内容;并具备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学习目标、活动、案例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多个典型的驼峰系统故障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掌握驼峰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任务驱动的手段,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乃至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表2课程总体设计4.教学设计《驼峰信号》课程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性的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

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驼峰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驼峰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专业:自动控制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 05 月 23 日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2课程设计的任务 (2)3课程设计的主要容 (2)3.1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 (2)3.1.1 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及相关表示器 (2)3.1.2 道岔转换设备 (2)3.1.3 轨道电路 (2)3.1.4 调速设备 (3)3.1.5自动化驼峰监视设备 (3)3.1.6 信号楼及动力室设备 (3)3.1.7 其它设备 (3)3.2 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3)3.3 车辆减速器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4)4 总结 (5)附录 (6)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完成《驼峰信号控制》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的一种手段。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驼峰信号自动控制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 课程设计的任务1、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的设计。

2、ZK4型电空转辙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3、T•JK1-D型重力式减速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3 课程设计的容及说明3.1 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以纵列式编组站为依据,设计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该场为第二场上行场的双峰自动化驼峰,设有28条编组线、2条推送线和2条禁溜线及其它驼峰场设备。

3.1.1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及相关表示器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包括驼峰信号机、线束信号机和其它调车信号机。

1、驼峰信号机:应设在驼峰峰顶平台与加速坡变坡点处,每条推送线设一架。

用来指挥调车机车进行推送、解体车列作业。

如附图一中的T1和T2。

2、线束调车信号机:一般设在线束头部,其作用是指挥机车在峰下调车线路间进行车辆转线整理等调车作业。

如附图一中的D218、D220等。

3、峰上调车信号机:这些信号机用于指挥调机进行迂回线、禁溜线以及上下峰的调车作业,如附图一中的D250、D252等。

2013驼峰课程设计计划(20130222)

2013驼峰课程设计计划(20130222)

2013驼峰课程设计计划(20130222)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专业2010级驼峰信号课程设计计划及实施方案课程负责人:贺清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训练的教学环节。

旨于综合、深化地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全面掌握编组站驼峰调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基本步骤,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安排1、课程设计的培训自控系将于2013年5月9日(第11周)下午16:30在自控系607室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参加人员为全系教师,培训主讲教师为贺清。

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安排进行驼峰信号课程设计的学生是自动控制专业10级四个班240名学生,计划由自控系15名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14~17名学生,具体学生分配计划见附录一。

由贺清负责给四个班学生下达设计任务,并对设计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

各指导教师的答疑时间在课程设计开始后汇总到学院教务办公室以便检查。

3、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及要求驼峰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安排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但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完“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立刻可以进行实践性的训练,根据学院要求驼峰课程设计安排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教学计划安排1周时间完成,按照学院要求按2周执行,具体进度安排见表1。

在学生进行设计阶段,要求各指导教师做好答疑工作,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答疑次数不少于5次,具体的答疑时间及地点由各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始后汇总到学院教务办公室以便检查。

各指导教师在2013年5月24日下午17点之前收齐本组所有课程设计报告,并完成评语的撰写和成绩的评定,提交给各班级负责人。

每组的指导教师指定成绩排在本组内最后一名的学生参加集体答辩。

表1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设计主要内容(1)设计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2)驼峰信号控制电路的设计;(3)驼峰场与到达场间联系电路图的设计;(4)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的设计;(5)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电气集中风动道岔、自动集中风动道岔、电气集中电动道岔、自动集中电动道岔);(6)车辆减速器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Ⅰ、Ⅱ、Ⅲ制动位,重力式和非重力式,单台和两台);2、设计图纸要求(1)图纸用AUTOCAD软件绘制;(2)同一图册图纸的标题框大小必须统一一致,图内文字清晰、美观;(3)图纸标题框位于图纸右下角,格式与毕业设计要求一致。

驼峰课程设计

驼峰课程设计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1年12月30日目录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 (1)1.1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要求 (1)1.2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的具体规定 (1)1.2.1道岔类型 (1)1.2.2道岔绝缘区段 (2)1.2.3线束的布置 (2)1.2.4减速器制动位的位置 (2)1.2.5推送线和溜放线 (2)1.2.6迂回线和禁溜线 (3)1.3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及相关表示器 (3)1.4道岔转换设备 (3)1.5轨道电路 (3)1.6自动化驼峰监测设备 (4)1.7信号楼及室内设备 (4)1.8其它设备 (4)2驼峰信号机继电联锁电路 (5)2.1定速、加速、减速三种溜放信号 (5)2.2向禁溜线或迂回线信号 (5)2.3后退信号 (5)3车辆减速器控制电路 (7)3.1车辆减速器控制方式 (7)3.2制动和缓解电路 (7)3.3表示电路 (8)总结 (9)附图1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 (10)附图2驼峰信号机继电联锁电路 (10)附图3车辆减速器控制电路 (10)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是计算峰高和设计纵断面的依据。

头部平面的设计质量对调车作业的效率、安全和工程投资都有直接影响。

驼峰调车场头部布置的主要信号设备有调车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调速工具、信号楼、动力室、按钮柱及限界检查器等。

有些站场还装备机车信号设备。

调车信号用于指挥各类调车作业,且通常分为驼峰信号机、线束调车信号机及其他调车信号机;驼峰调车场溜放进路上的对向道岔,要求使用快速动作的转辙机;对监督机车车辆运行的轨道电路,在溜放部分要有防止轻车跳动造成轨道电路错误动作等要求;机械化驼峰调车场设置两个部位的车辆减速器,在调车线使用机械铁鞋调速,车辆减速器动力室供给车辆减速器制动能量或控制动力;信号楼的作用是集中控制信号、溜放进路、和调速工具,设置有关的控制机械和维修工区等工作用房;限界检查器用来检查超下限车辆,达到保护车辆减速器的目的;按钮柱是为了使有关现场作业人员在发现影响或危及作业安全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关闭驼峰信号。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专业:自动控制班级:控 1101姓名:王燊学号: 201108704指导教师:许丽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 年 5 月 29 日1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信号控制电路和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能够综合运用驼峰专业知识和铁路信号工程制图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工程设计的能力。

2设计内容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通过使用AutoCAD软件与TB10062-99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设计并绘制双峰上行32股道的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信号控制电路图以及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图,正确掌握各设备的设置目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要求独立完成,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

设计报告能够充分说明所涉及的内容,语言流畅,逻辑性强,书写规范。

3设计图纸说明本次课程设计共绘制三张CAD图纸,即:(1) 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如附图1所示)。

(2) 驼峰信号控制电路图(如附图2所示)。

(3) 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图(如附图3所示)。

3.1 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32股道上行站场,根据TB10062-99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设计中调车线的设计方案为4线束*8股道,并设有2条推送线、2条禁溜线与2条迂回线。

线上设备包括:驼峰信号机,8mm测速雷达,踏板,减速器,测长设备,测重设备,如附图1所示,具体布置如下:(1) 驼峰信号机:设在驼峰峰顶平坡与加速坡变坡点左侧,每个峰顶设一架。

用于指挥调车机车向峰下推送进行解体作业,如图中的T1与T2。

调车信号机用于指挥各类调车作业。

通常将调车信号机分为峰上调车信号机与线束调车信号机。

线束调车信号机一般设在线束头部,其作用是指挥机车在峰下线路间进行转线调车作业,如图中的D322、D324、D332与D344等。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专 业: 自动控制班 级: 控093姓 名:学 号: 200908803指导教师: 李国宁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 1月 11日指导教师评语 平时(30) 报告(40) 修改(30) 总成绩1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习“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训练的教学环节,让我们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驼峰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知识和其它专业课程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学会运用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从整体上全面掌握编组站驼峰调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基本步骤,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设计任务本次驼峰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自动化编组站的24股道驼峰场的半场信号平面布置图,对其上半场进行联锁表的编制,并进行车辆减速器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3 设计说明3.1 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本人设计的是自动化编组站的24股道驼峰场的半场信号平面布置图,假设是如同成都北的三级六场的编组站,所设计的是二场上行咽喉信号布置,具体设计见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

3.1.1 道岔及信号机编号道岔号和信号机编号由三位数构成,百位数为站场号,即“2”,后两位为道岔或信号机编号,先编推送线和溜放线上的道岔或信号机,再编禁溜线和迂回线上的道岔或信号机,从外向内顺序编号。

道岔编号时按照线束顺序依次编号。

表示器从上到下依次编号。

3.1.2 股道及表示器编号该站场为4×6股道,故有4个线束,为使溜放阻力尽可能相同,上下半场对称设计,股道从上到下依次编号。

信号表示器用于指示车辆上峰,设于每股道的头部,上峰方向的线路左侧,亦为从上到下依次编号。

3.1.3 信号机布置驼峰信号机T1、T2防护自到达场股道经咽喉区进入驼峰场的推送部分、峰顶平台、溜放部分直至各调车线,它既防护信号机外方,又防护信号机内方,还防护信号机侧方,设于峰顶。

驼峰设计报告

驼峰设计报告

1.设计目的本次驼峰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并掌握驼峰站场平面信号设备的设计和布置。

回顾温习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内容,掌握编组站设计的各项要求和规范,熟悉各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熟悉各项连锁条件,能理解实现各项功能的电路原理。

同时熟练掌握CAD绘图软件的应用。

2.设计任务根据所学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内容设计一个24线的驼峰调车场信号平面布置图,并根据布置图绘制T·JK1-D型减速器控制电路图。

清晰详细的表述设计内容及原理;对各类信号平面设备的布置进行详细说明;对信号控制的联锁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表述。

3.图纸说明3.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调车场头部布置的主要信号设备有调车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调速工具、信号楼、动力室、按钮柱及限界检查器等。

有些站场还装备机车信号设备。

调车信号用于指挥各类调车作业,且通常分为驼峰信号机、线束调车信号机及其他调车信号机;驼峰调车场溜放进路上的对向道岔,要求使用快速动作的转辙机;对监督机车车辆运行的轨道电路,在溜放部分要有防止轻车跳动造成轨道电路错误动作等要求;机械化驼峰调车场设置两个部位的车辆减速器,在调车线使用机械铁鞋调速,车辆减速器动力室供给车辆减速器制动能量或控制动力;信号楼的作用是集中控制信号、溜放进路、和调速工具,设置有关的控制机械和维修工区等工作用房;限界检查器用来检查超下限车辆,达到保护车辆减速器的目的;按钮柱是为了使有关现场作业人员在发现影响或危及作业安全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关闭驼峰信号。

3.1.1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要求(1)尽量缩短自峰顶至各条调车线计算点的距离;(2)各条调车线自峰顶至计算点的距离及总阻力相差不大;(3)满足正确布置制动位的要求,尽量减少车辆减速器的数量;(4)使各溜放钩车共同走行径路最短,以便各钩车迅速分散;(5)不铺设多余的道岔、插入短轨及反向曲线,以免增加阻力;(6)使道岔、车辆减速器的铺设以及各部分的线间距等均符合安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专业:自动控制班级:控1103姓名:谢桥学号:201108914指导教师:李国宁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5月29日1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训练的教学环节。

旨在综合、深化地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全面掌握编组站驼峰调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基本步骤,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2设计内容本次课设计的主要内容:(1)设计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2)驼峰信号控制电路的设计;(3)驼峰场与到达场间联系电路图的设计;(4)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的设计;(5)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电气集中风动道岔、自动集中风动道岔、电气集中电动道岔、自动集中电动道岔);(6)车辆减速器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Ⅰ、Ⅱ、Ⅲ制动位,重力式和非重力式,单台和两台)。

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为完成三张CAD图。

第(1)个任务是必须做,然后从(2)~(6)中任选两个。

我这次设计的任务是:8束4股道,32股道的信号平面图;ZD7-A型转辙机驼峰分路道岔控制电路;非重力式车辆减速器与控制电路。

3图纸说明3.1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是计算峰高和设计纵断面的依据。

头部平面的设计质量对调车作业的效率、安全和工程投资都有直接影响驼峰调车场头部布置的主要信号设各有调车信号机、转辙机、轨进电路、调速工具、信号楼、动力室、按钮柱及限界检查器等。

有些站场还装备机车信号设备。

调车信号用于指挥各类调车作业,且通常分为驼峰信号机、线束调车信号机及其他调车信号机:驼峰调车场溜放进路上的对向道岔,要求使用快速动作的转辙机;对监督机车车辆运行的轨道电路,在溜放部分要有防止轻车跳动造成轨道电路错误动作等要求;机械化驼峰调车场设置两个部位的车辆减速器,在调车线使用机械铁鞋调速,车辆减速器动力室供给车辆减速器制动能量或控制动力;信号楼的作用是集中控制信号、溜放进路、和调速工具,设置有关的控制机械和维修工区等工作用房;限界检查器用来检查超下限车辆,达到保护车辆减速器的目的;按钮柱是为了使有关现场作业人员在发现影响或危及作业安全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关闭驼峰信号。

根据本次驼峰课程设计的要求,我绘制的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下行双峰32股道,4条股道为一束,共有8束。

3.2信号机的设计附图一中所示T1、T2是驼峰信号机,其作用是指挥调车机车进行推送、解体车列。

根据作业需要,设在驼峰峰顶平台与加速坡变坡点处,每条推送线设一架。

调车信号机根据控制电路原理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线束调车信号机,另一类为峰上调车信号机。

在每一个线束分歧道岔处设置线束调车信号机,分上峰和下峰两个方向。

如附图一中所示的D222、D224、D230、D232等等。

这类信号机的作用是指挥调车机车在峰下调车线路间进行车辆转线整理等调车作业。

为了区分同一线束有两台机车进行作业时,指示哪台机车上峰,在每条调车线始端设置了线路表示器,如B1、B2、B3等。

除了驼峰信号机和线束调车信号机外,其它的信号机均属峰上调车信号机。

如附图一所示的D202、D204。

按钮柱AZ2、AZ4、AZ6一般设在调车员、提钩员经常工作的地方,其作用是方便调车员发现有危及安全的因素时立即关闭驼峰信号。

3.3道岔转换设备及轨道电路驼峰场溜放进路上的道岔转换设备要求是快动型的。

一般采用ZD型电动转辙机(目前多用ZD7型)和ZK型电空转辙机(目前多用ZK3、ZK4型)。

除了溜放进路上的道岔外,其他区段的道岔转换设备不需要快动型的。

但为了一个场设备统一,一般也可以采用相同类型的转辙设备。

驼峰场轨道电路:溜放进路上的分路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有特殊要求,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双区段轨道电路。

其他区段的轨道电路与大站电气集中的基本相同。

3.4车辆减速器、限界检查器以及各种驼峰测量设备车辆减速器的作用是调整溜放车组的速度。

驼峰溜放进路上一般设置三个制动位,调整相邻车组的必要间隔。

如附图一所示。

第一制动位,在第一分路道岔前;第二制动位,在第二分路道岔前;第三制动位,在32条股道上。

在第一制动位有2个减速器,第二制动位8个减速器,第三制动位30个减速器。

设置好减速器后,要将各个减速器进行命名,命名规则如下:第一制动位的减速器,命名为J201-J202;第二制动位的减速器,命名为J203-J210;第三制动位的减速器,命名为J211-J240。

在第一制动位的前方设有测重设备,测重设备有两个踏板,第一个踏板时记轴,记录车辆的轴数与原来的轴数进行比较,确定溜放车辆的完整性。

第二个踏板检测车辆的运行方向,如“钓鱼”。

有两个测重设备,分别为CZ1和CZ2。

在第一制动位前还有雷达测速设备,以测量车组的入口速度,使计算机系统计算得到第一制动位的出口速度。

在第二、三制动位前同样有雷达测速设备和踏板,作用和第一制动位的一样。

特别的,在第三制动位之后有测长设备,用于测量调车线连续的空闲长度。

限界检查器是检查车辆底部限界,凡不符合限界检查器要求的车辆不能溜放,以免撞坏车辆减速器。

一般在每条推送线上距峰顶80~100米处装设限界检查器。

如附图一所示XJQ1、XJQ2。

若低于限界的车辆经过时,限界检查器被撞倒立即关闭驼峰信号,不符合的不能进行溜放,车组通过迂回线直达到峰下调车线。

3.5信号楼驼峰信号楼是设置在一个能确保瞭望全场作业情况的位置,集中控制和监管线场信号机、道岔及车辆减速器的中心。

3.6 T·JK型减速器分级控制电路非重力式减速器主要是根据室外减速器执行电路的类型而设计的。

室外执行电路主要包括分级控制等级分别单独控制、分级控制等级组合控制、无极(多极)连续控制。

T·JK型减速器控制电路如附图三所示。

T·JK型减速器有四个制动等级。

T·JK型减速器在控制台上设置四个制动按钮Z1A~Z4A和一个缓解按钮HJA,均为二位自复式带灯按钮。

制动时为红色表示灯,缓解时为白色表示灯。

在机械室相应的设置Z1J~Z4J四个继电器和一个缓解继电器HJJ。

3.7制动电路的工作原理根据附图二所示的电路图,如进行III级制动,按压Z3A,使Z3J励磁吸起,其励磁电路为:KZ-HJA定位-Z1A定位-Z2A定位-Z3A按下-Z3J1-2线圈-KF。

Z3J吸起并自闭,其自闭电路为:KZ-HJJ后接点-Z1J13-11-Z2J13-11-Z3J22-21-Z4J11-13-Z3J11-12-Z3J3-4线圈-KF。

ZJ自闭后,通过风压调整器接点III的后接点,自动构成制动电磁铁ZDT 的励磁电路:HDZ-RD-HJJ后接点-Z3J51-52-III后接点-ZDT线圈-HJJ后接点-HDF。

ZDT得电励磁后,打开电空阀中的制动工作阀,使压缩空气进入制动气缸,推动活塞杆,使减速器进入制动状态。

3.8缓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在缓解继电器HJJ电路中,HJJ线圈两端并联了一只1000μF的电解电容和51Ω电阻的串联电路,构成缓放电路,并加入了所有制动继电器ZJ的前接点并联及后接点串联条件。

处于制动状态的减速器如需缓解时,只要按压缓解按钮HJA,缓解继电器HJJ即可励磁吸起。

HJJ吸起后切断Z1J~Z4J的励磁自闭电路,使Z1J~Z4J均在失磁落下状态,构成电容C对HJJ的放电回路,使HJJ保持吸起。

HJJ大约吸起3~4s后落下,以保证减速器有足够的缓解时间,可靠缓解。

3.9 ZD7-A型转辙机驼峰分路道岔控制电路ZD7-A型驼峰分路道岔控制电路是根据ZD7-A转辙机电机的改进形成的,电路取消了室外的ZJ,表示电路改为交流电源,完善了分路道岔控制启动继电器与道岔实际位置状态及表示电路自保功能。

由于电机工作电流较大,1DQJ采用JWJXC-H120/0.17型,2DQJ采用JYJXC-135/220型。

电路如附图二所示。

在ZD7-A型驼峰分路道岔控制电路中未设置FJ,但为了满足分路道岔的特殊技术要求,防止因“震动”造成道岔中途转换,采取了故障返极电路,即两组DGJ1、DGJ落下接点分别与道岔表示继电器接点(DBJ、FBJ)交叉连接的电路。

为了对电路图进行说明,以下假设转辙机手动操作由定位转到反位。

而由反位转到定位的接通电路公式与之相似,故不再赘述。

1DQJ的励磁电路:KZ-DS(D)-DS(F)-K-DGJ21-22-DGJ121-122-2DQJ142-141-1DQJ3-4-SJ31-32-KF-GZ-Q 2DQJ的转极电路(反位打落):KZ-DS(D)-DS(F)-K-DGJ21-22-DGJ121-122-2DQJ2-1-1DQJ42-41-SJ31-32-KF-GZ-Q 1DQJ的自保电路:HDZ220-1DQJ1-2-1DQJ12-11-2DQJ111-113-X2-自动开闭器11-12-定子2-3-转子3-4-微机监测-X3-1DQJ21-22-2DQJ121-123-RD2-HDF220反位表示继电器的励磁电路:DJZ220-RD4-BD7A4-BD7A2-FBJ4-1-2DQJ133-131-X4-自动开闭器31-自动开闭器21-22-自动开闭器33-二极管-自动开闭器32-自动开闭器23-24-自动开闭器43-44-X5-R-BD7A1-BD7A3-DJF220。

在该道岔控制电路中设置了手柄中间继电器SZJ,根据SZJ的状态检查道岔控制是自动控制还是手动控制的。

SZJ吸起时,表示是自动控制;落下时,是手动控制。

4总结本次设计主要是对驼峰调车场信号平面图的布置、T·JK非重力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和ZD7-A型转辙机驼峰分路道岔控制电路图的绘制。

在绘制驼峰调车场信号平面布置图、T·JK非重力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和ZD7-A型转辙机驼峰分路道岔控制电路图的过程中,通过绘制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更熟练的掌握了CAD绘图方法和技巧,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驼峰信号布置方法。

在绘制过程中碰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驼峰调车场平面布置图时遇到的问题最多,主要在对减速器、踏板的设置和道岔的命名,通过向指导老师答疑和同学之间讨论,最终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我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附录附图一驼峰调车场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二ZD7-A型转辙机驼峰分路道岔控制电路图附图三T·JK非重力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