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语的构词方法
浅析网络科技用词的构成方式

浅析网络科技用词的构成方式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各种网络词汇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新的衍生物,网络词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构词方式。
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就因特网的特点来分析网络词汇的构成方式和其特点,以此来加深网络词汇的学习。
关键词:网络网络词汇词汇学1、引言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带来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词汇现象。
因特网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与此特点相适应的有其特色的词汇现象。
新词汇的产生有许多方式,可以是新事物涌现下的词汇创新,也可以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添加词缀和引申意义。
同样,网络词汇的生成也是借助这些构词方式。
更为特殊的是,网络词汇的使用者一般具有一定的中文和英文基础,而且网络交流的需要使得方便快捷对网络词汇至关重要。
这就使得网络词汇在构成方式上有很多自有的特点。
2、原有词汇的语音变异语音变异主要体现在谐音在网络词汇生成中的应用。
根据语音的相似性用新词来进行交流以实现方便快捷的目的。
用别字别词代替原有的词汇。
由于别字别词在语音上和原词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更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因此是一种便捷的新词构成方式。
例如:“偶”代替“我”;“青筋”代替“请进”;“斑竹”代替“版主”;“霉女”代替“美女”。
语音的相似性使得人们即使是第一次见到新词也可以较容易的了解其含义。
根据数字在中文中的读音的相似性,用阿拉伯数字替代原有的词汇。
这种方式较先为年轻人所使用,而且在电脑上数字书写非常便捷例,简单的数字可以用来表达复杂且隐晦的意思,因此在网络上很流行。
如:“56”义为“无聊”,“345”义为“相思苦”,“987”义为“对不起”,“584,51201314”义为“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根据英语词汇的读音用语音相似的汉字来代替英语单词。
这位英语水平不高且经常上网的人们所使用;用这种构成方法产生的网络词汇除简洁便利外还含有一定的幽默意味。
例如:“伊妹儿”替代“E-mail”,“比尔该死”替代“Bill Gates”,“烘焙鸡”替代“home page”,“温酒吧”替代“windows 98”等等。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一、利用现代汉语既存的构词法创造新词语1、利用汉语词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在原有语素基础上加词缀或准词缀构成新词语:多: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等。
炒:炒股、炒明星、炒新闻、炒外汇等。
准:准新词、准词缀、准规范等。
感:手感、质感、群体感、失落感等。
热:留学热、汉语热、寻根热、文凭热等。
2、利用汉语句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词根复合法创造新词语:联合式:评估、帮教、网络、音像。
主谓式:自测、自营、自销、空调。
动宾式:寻根、扶贫、打工、扫黄。
偏正式:共建、立交桥、朦胧诗、反思文学。
动补式:搞活、走红、理顺、走俏。
3、利用汉语修辞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不要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这里由“人格”仿出“国格”。
又如:由“文盲”仿出“科盲”“舞盲”,由“国手”仿出“国脚”,由“妇科”“儿科”仿出“男科”,由“晕船”仿出“晕镜头”等,均是利用了修辞学造词法中的仿词法来创造新词。
二、旧词新组合而成新词语,即利用已有词语进行重新搭配,组合成新词语。
如“试管婴儿”“拳头产品”等等。
三、缩略语如:倍增、科普、委培、家教、环保、成教、超市、待业、微机、影视、三讲、三个代表等等。
四、吸收方言词及港台词语而成新词语这类词语的结构类型与汉语语汇既存的结构类型基本一致。
如,源自北京方言的新词语:帅、棒、大款、练摊儿、火、宰人;源自港台词语的新词语:看好、资深、连锁店、服装城、写字楼、传媒、共识、运作、纯情、认同等等。
五、旧词新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转移。
如“她是女强人”中的“强人”一词,旧指“强盗”,后旧义消失,被新义“强者”“能人”取代,属词义转移现象。
同类的现象还有“班子”“持平”等等。
2、词义扩大。
如“亮相”一词,原义是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静的姿势,现已扩大为表示各种形式的公开露面或表演。
中英网络新词的隐喻构词研究

中英网络新词的隐喻构词研究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新词在我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新词的构词也越来越有趣。
隐喻构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构词方式。
中英网络新词的隐喻构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还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特点。
本文将对中英网络新词的隐喻构词进行研究,探讨其构词规律以及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和社会内涵。
一、隐喻构词的定义隐喻构词指的是通过隐喻的手段来构成新词。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借助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抽象事物的方式。
在构词中,隐喻构词即通过将一个实际的概念隐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构成新词。
这种构词方式既能够凸显出原词的某些特征,又能够赋予新词一种鲜明的特色。
二、中英网络新词的隐喻构词(1)Virtue signalingVirtue signaling是一个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指的是通过一些行为来展示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这个词的构词来自于“virtue”(美德)和“signaling”(信号),通过将“virtue”隐喻为一种标志,表达出“炫耀美德”的含义。
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那些表面上展示自己很道德的人。
(2)Man caveMan cave是一个用来形容男性私人休息空间的词,通常指男性在家中可以独自享受的空间,比如书房、游戏室等。
这个词的构词来自于“man”(男人)和“cave”(洞穴),隐喻出男性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的愿望。
这个词在男性中间非常流行,反映出了男性对于私人空间的需求。
(1)996996这个词近年来在中国网民中非常流行,指的是一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这个词的构词来自于数字“996”,隐喻出每周工作72小时的辛苦劳累。
这个词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那些需要长时间加班的工作生活。
(2)佛系佛系是最近几年在中国流行的一个词汇,指的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不愿意被外界的压力所影响。
这个词的构词来自于“佛教”和“系”,隐喻出佛教对于超然的追求,表达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生活态度。
论网络英语新词构词规则

论网络英语新词构词规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
网络英语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交际的国际性的大众化语言形式和符号。
网络英语词汇是社会进步、语言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充实了词汇的语义,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新概念,拓宽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广义的网络英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hardware(硬件)、software(软件)、virus(病毒)、broadband(宽带)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netizen(网民)、netbar(网吧)、elect 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 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
前两者可以笼统地称为“网络术语”,第三类是“网络惯用语”。
网络英语新词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聊天室和BBS,而是逐步扩展到网络文学、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中,甚至渗透到了我们现实的言语交际中。
了解网络英语新词语及其构词方式,有利于快速掌握网络交际语言,提高交际水平。
一合成法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构词的方法。
通过这一方法所构成的新词叫做合成词。
合成词在外形上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但在语法和词义上都只具有一个单词的功能。
网络英语中的合成词非常多,可以根据其词干的词性进行再划分:名词加名词构成的复合词,如Homepage(主页)、Database(数据库)、Keyboard(键盘)、Screensaver(屏幕保护程序)、Firewall(防火墙)、Zip file(压缩文件)、Messagen board (电子公告板)、Web browser(网络浏览器)等;形容词加名词,如Broadband(宽带)、Software (软件)、hardware(硬件)、Hard disc(硬盘)、Magic Converter(魔法转换: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像批量处理转换软件)、GreenBrowser(绿色浏览器: 一款极为出色的绿色浏览器)等;副词加动词的有Download(下载)Upload(上传)、Quick launch (快速启动)等;动词加副词的Plugin(插件)、Popup(自动弹出的广告)等。
浅析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浅析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网络词汇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流行起来的一类词汇。
网络词汇的制作需要一定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所谓造词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去创造新的词汇,而构词法则是指通过特定的规则去组合已有的词素或者词语创造新的词汇。
下面将对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进行浅析。
一、网络词汇的造词法1. 缩略词法缩略词法是指将词语、短语或者字组成的长词缩略成容易记忆和书写的简短词汇的方法。
在网络词汇中,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比如“微博”就是将“微型博客”的前两个字组成的缩略词,而“APP”则是“应用程序”的缩略形式。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洁明了,易于传播和使用。
2. 平假名片假名法平假名片假名法是指将外来语中的字母用日本平假名或片假名来拼写的方法。
由于网络的全球化,外来语词汇在网络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因此这种方法也被广泛利用。
比如“动漫”是从英文“animation”中拼写出来的,而“卡拉OK”则是从日语“karaoke”中拼写出来的。
3. 注音法注音法是指将外来语中的字母用汉语拼音来拼写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网络词汇中也比较常见。
例如“WiFi”就是通过注音法从英文“wireless fidelity”中拼写出来的,而“NBA”则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注音形式。
4. 借音法借音法是指将外来语音译成汉语时,根据外来语的发音来拼写的方法。
在网络词汇中,借音法也是常见的造词方法。
比如“面包”就是从葡萄牙语“pão”中借音过来的,而“啤酒”则是根据英语“beer”的发音而来的。
5. 笔画谐音法笔画谐音法是指根据字的笔画和谐音来创造新词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网络词汇中也有所应用。
比如“抖音”就是根据“短视频”这一概念创造的网络词汇,而“斑马”则是根据动物的特征取的名字。
2. 延伸构词法延伸构词法是指通过对已有词汇进行扩展或者延伸,创造新的词汇的方法。
在网络词汇中,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浅论汉语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

浅论汉语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汉语网络新词。
从现代汉语构词法入手,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汉语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除了一些与现代汉语传统构词法一致的构词方式外,还有类附加式、谐音法、借喻法、缩略法等新的构词方式。
这些构词方式简明、实用,颇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汉语网络新词构词方式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新词以每年500个左右的速度递增,汉语网络新词也大量产生。
通过与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发现汉语网络新词出现了一些简明、实用的新的构成方式。
本文所讨论的汉语网络新词泛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以及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汉语新词,尤其以2010年中国语言文字网(对汉语新词进行两年一次的更新)公布的497个汉语网络新词为研究对象。
一、类附加式合成词的构成法一般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其中的附加式是“前缀+词根”或者“词根+后缀”的形式。
这里的类附加式和现代汉语中的附加式构词法相类似。
例如:X哥:高考哥、未来哥、浮云哥、红娘哥X帝:表情帝、贺岁帝、龙套帝被X:被第一、被坚强、被出国、被弟子把这类构词法命名为“类附加式”,因为这类网络新词的“词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
《现代汉语》中“词缀”的定义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者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而网络新词中的一些词根,在长期的运用中位置固定不变,词根本身的某些义素消失,意义不及前面的词根重要,逐渐体现出词缀的作用,故称之为“类词缀”。
以“哥”为例,“哥”本来是个词根,可以构成很多复合词,位置是可以变动的。
但是,在新词中“哥”的位置是固定的,只在词尾出现,而“哥”这个词中“年龄比自己大”这一义素在新词中已经相对略去,“哥”仅仅起到区别性别的作用,指“男性”。
新词中核心的意义是在“哥”字前面的词根,比如“淡定哥”,主要是突出“淡定”这个特点。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用法已经相当于词缀,但它们又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能完全等同于词缀,故称之为“类词缀”。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成为社会语言中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致力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及其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网络流行语主要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形成。
(1)童话语童话语·童谣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通过简洁有趣的语句,使特定情景更形象生动。
如:“白雪公主与七位小矮人”、9婴熊的故事”等,在微博、微信等网络上大量使用。
(2)拼音缩写网络上广泛使用拼音缩写,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意义。
如:“哈哈”(HaHa)表示开心,“大家一起来(dajia yiqi lai)”表示所有人一起参与。
(3)英文及混合语英文及混合语也是常见的构词方式。
混合语是将中文与英文混合组成。
例如,在网络上流行的“滚出去!真空!”(Gone out! Vacuum!),表达的是对某种行为的憎恶,也是一种较为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1)简短而易懂网络语言特点是简短而易懂,多用一句话来表达某种情绪或价值观。
例如:“人到中年”(Renzhongnian),用来表示人从年轻到中年,多变化一下,就能配合不同场合,如:“人到中年,精神自然更佳”。
(2)以网友为中心网络流行语通常以网友为中心,有大量的模仿、致敬、互动等,可以紧密地结合,并得到网友的肯定和喜爱。
(3)模仿自然大众文化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自然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大,如童话故事、影视剧台词等,它们被网友们大量使用,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形成主要通过童话语、拼音缩写、英文及混合语等构词方式。
它具有简短而易懂的特点,以网友为核心,模仿自然大众文化。
网络流行语对于网络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网络文化中特有的语言文字特征。
流行词的构造

流行词的构造
流行词的构造多样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构建:
1. 合成词:将两个或多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新词。
例如,“网红”、“吃货”、“宅男”等都是由两个词合成而成的。
2. 缩略词:将一个长词或短语缩写为简短的词组。
例如,“C位”、“996”、“骚话”等就是常见的缩略词。
3. 借用外语: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或翻译过来构成流行词。
例如,“拜金”、“约炮”、“潮流”等都是从英语中借用的。
4. 词语变形:对已有词语进行改造和变形,使其具有新的含义。
例如,“佛系”、“躺平”、“套路深”等都是基于原有词语的变形。
5. 模仿声音:模仿特定的声音或发音构成新词。
例如,“嘻哈”、“哐当”、“咔嚓”等都是通过模仿声音而产生的流行词。
无论哪种构造方式,流行词的产生往往与社会文化、网络用语、时尚潮流等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词的使用和流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大160摘要: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网络使用的普及,产生了很多特殊的语言现象。
网络新词语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这些网络词语的构成不是杂乱无章,本文通过对大量网络新词语语料搜集,总结出网络新词语构词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构词方法网络是一个快速表达意见的地方,网络上的词语不拘泥于常规。
于是或者意思被“挪用”,或者将错就错,或者拼音和字母混排,或者创造出新词语。
真可谓“BBS上群词乱纷纷,新词旧词你方唱罢我登场。
”曾经有语言学家惊呼此乃扰乱汉语秩序,但是网络上的人依然不理会权威的意见,在BBS上兀自“说”个不亦乐乎。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生造字脱颖而出,为广大网友广泛使用。
网络新词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所谓网络新词语,有些是原来普通话中没有,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完全新出现的词;有的则是在使用过程中使原来一些已经存在的词起死回生或者增添新的义项。
在铺天盖地的网络新词语中,有些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认可,接受。
如“斑竹”,“恐龙”“青蛙”等。
也有很多由于使用人数,范围及涵义覆盖面等原因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
但是不论某个具体的网络新词能否在语言中立足,网络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或者说这些词的构词方法还是有章可循的。
下文笔者将在大量网络新词语的语料基础上,谈一下网络新词语的一些基本的成词规则。
一、由于谐音产生的新词谐音法在语言词汇中应用比较广泛。
很多歇后语用的都是谐音的方法来达到表义的目的。
网络词语中使用谐音造出新词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为了方便输入,选择输入法中出现的第一种组合。
在网络中交流有时需要讲求速度,比如在聊天和BBS中,如果输入过慢,可能会影响交际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人们在打字过程中用一个词在某种输入法中输入某个音节后出现的第一个词来代替原有的词。
比如稀饭:喜欢;果酱:过奖等等。
这种谐音产生的词绝大部分只是以错别字的身份出现,也不会受到重视。
只有一些词由于新词在意义、构成和读音上都显得优于原词,又不乏新鲜和幽默感,才会被人们广泛使用并且沿用下来。
比如BBS中某个版面的负责人即版主,听起来既死板,又显得官腔十足,亲和力不够,现在已基本被智能ABC输入法的第一选择“斑竹”所代替。
(二)为了引起注意力和好奇,选择一个与原词同样通俗但是在意义上毫不相干的词。
和第一种不同,这种词在产生之初往往就是有意这么使用的,开始可能是为了显示个性,久而久之,就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了。
如大虾(指对网络精通熟练的人);“虾米(什么)”;“恐龙”(指长相较丑的女生);“青蛙”(指长相较丑的男生)等等。
(三)为了标新立异,选择在形式上新颖在意义上也与原词相照应的词。
这类词的生命力往往是比较强的。
如“美眉”,“伊妹儿”等。
(四)某个具体地区的人们为了显得说话亲切或者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域特色,刻意使用一些方言词汇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由于很多方言词汇并没有其对应的汉字或者是对应的汉字很少有人知道,而采用谐音的方法。
久而久之,也可以成为全国通用的网络词语。
如“酱紫(这样子),“偶(我)”,“8(不)”,“4(是)”,“粉(很)”等等。
(五)使用与汉字谐音的字母或数字。
这类词输入简洁,又个性十足,很容易在网络语言中立足。
如“886(拜拜啦)” ;气死我了(7456),“9494(就是就是)”;“K(快/或者是流行的粗话“靠”)”。
(六)将一些双音节词快速连读或去掉隔音符号后变成单字使用。
如“表(不要)”。
二、由于其象征意义而产生的新词这种词本来在汉语中就存在或者存在潜在的组合可能,但是在成为网络流行词之前并不被人们经常使用。
在成为网络词语以后,其本来意义逐渐淡出,人们在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它在网络用语中的含义而不是其本来的意义。
如“灌水”(指在BBS上发一些没有实际内容的帖子),“拍砖”(发帖子),“刷屏”(连续在一个BBS版面或聊天室内多次发言),“菜鸟”(网络生手)等等。
三、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字母新词这些词涵盖内容极为丰富,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输入的方便,为了显示说话者的个性或者故意迷惑看话人以引起注意,再就是为了掩盖一些发言内容,只让熟悉的人或知情者看明白。
其中,属于前两种原因产生的网络字母词更容易经得起考验而长期生存下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缩略形式。
如“lg(老公)”“bt(变态)”“lz(楼主)”“mm(美眉)”等等。
(二)多单词组成的英文词组首字母缩略。
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况。
(1)借用英语国家原有的缩略词。
如 “omg(oh my god!)、 DL(download)”(2)网民在交际过程中自己对英语进行的缩略。
如“btw(by the way)”(三)单个英文单词的缩略。
这种情况也可以分为借用和自造两种情况。
借用的如 “ps(plus)” “fw(forward)”, 自创的如 “ft(faint)” 等。
四、由于拆字而产生的新词这指的是通过电脑屏幕的显示手段,将已有的汉字的左右两部分分成两个单独的汉字,以达到组合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现象产生的还不能算是新词,但既然我们讨论是在网络这个前提之下,这种越来也多的网络用词的现象也值得关注。
造成拆字的原因有两个:(一)网络是人们自由发言的场所,但是由于网络的非真实性,很多人利用网络散布各种反动言论。
为了预防万一,很多敏感的字或词成为一些网站不能显示的内容。
因此人们在不得以而要用到这些字时遍用到了拆字。
如“水工(江)”“古月(胡)”等等。
(二)如果说上面一种原因导致了拆字现象的产生,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和认可则使得了这种现象得以全面发展。
我曾经在北语之声论坛()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矢口 亻十 么 日寸 候 , 亻奄 口斤 言兑 言仑 土云 有 辶寸 氵虑 敏 感 字 节 白勺 言兑 氵去 , 于 是 , 亻奄学 会 了 扌斥 字 , 后 来 , 亻奄 米青 礻申 分 歹刂 了 。
”再比如现在网上十分流行的“口合口合(哈哈)”,“口黑口黑(嘿嘿)”,“弓虽(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网络拆字法强劲的发展势头。
以上简单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网络词语的构成方法。
网络词语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其变化快,不稳定性使得一些语言学界的研究人士对其持强烈的否定态度。
但是,尽管网络词语在某种意义上给原有的标准的汉语词语造成了一定的使用上的混乱,其存在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和使用着的现实是客浅议网络新词语的构词方法胡妍丽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语言研究大 众 文 艺161摘要: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旗帜。
他的出现,是元代杂剧鼎盛的标志,也是大都剧坛辉煌的原因。
他以自己的创作奠定了杂剧在文学史上无可撼动的崇高地位,以对杂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最广泛的团结与合作,确立了中国戏曲行业的全新规程,他不仅书写了一个时代大众文艺的传奇,也为通俗文学和流行文化的结合开辟了广阔的未来。
关键词:元代;杂剧;关汉卿;通俗文学;流行文化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继焉者也”1元代,立国前后不过百年,文学上却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成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杂剧艺术辉煌发展的贡献。
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从“盛”“备”“难”三个方面,表述了元代杂剧鼎盛时期的繁华盛况。
2而元代杂剧的实质就是通俗文学,大众文艺,流行文化。
大师级作家的出现,历来都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和衡量标准之一。
伴随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大师出现的,是一大批优秀作家,他们集中出现,将创作推向高潮。
据《录鬼簿》统计,全元以杂剧创作著名者达一百五十人左右,属于鼎盛时期的作者,主要集中于京师大都以及河北真定、山西平阳、山东东平等地。
其中,又有近半数生活创作在大都。
以关汉卿为首的“元曲四大家”,以自己的优秀创作,构筑杂剧巅峰,使之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杂剧作家勤奋创作,佳作不断。
产生了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伟大作品。
关汉卿的社会剧《窦娥冤》、爱情婚姻剧《救风尘》《望江亭》、历史剧《单刀会》等都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难得的优秀之作。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大都人,位居“元曲四家”之首,是杂剧的奠基人,是元代文学之代表和旗手。
据朱经《青楼集•序》:“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巳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可见关汉卿与杜善夫(杜散人)、白朴(白兰谷)同为由金入元之人。
只是从关汉卿创作的《大德歌》创作年代向前推算,金亡时,他最多也就是十几岁而已。
卒年一般学界认为当在大德元年之后,即1302年左右。
《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才人”,《太和正音谱》称其“初为杂剧之始”。
所以,关汉卿在杂剧界属于辈分非常高的一代,由其声望和成就推断,他开始杂剧创作的时间较早,具有旺盛的创作活力,艺术生命周期较长,基本上贯穿了杂剧鼎盛期的始终。
元末人熊梦祥《析津志》记载他时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无意于仕途经济,将一生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杂剧的创作之中。
《录鬼簿》著录了关汉卿所作杂剧剧本六十多种,流传至今的剧本有十八种。
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社会剧,以《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为代表;一种是表现爱情婚姻的风情剧,以《诈妮子》《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为代表;还有一种是历史剧,以《单刀会》《双赴梦》和《哭存孝》为代表。
可见其创作旺盛,题材极其广阔。
据《青楼集》、《录鬼簿》以及贾仲明”书录鬼簿后”等记载以及为部分元曲作家所作挽词看,关汉卿的主要创作生涯是在大都,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在全国戏剧界享有极高的威望。
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剧考》中赞美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的剧作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每有新作,马上搬演,并迅速传播至全国主要城市及广大乡村。
名气之大,甚至经常能够得到皇帝“钦点”。
《元宫词》百章载有关汉卿新作在皇宫演出的情况,云:“初调音律是关卿,伊尹扶汤杂剧呈。
传入禁垣宫里悦,一时咸听唱新声。
”这首词说明关汉卿杂剧曾在宫内演出,进献给皇帝,大受欢迎,一时城乡南北传唱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时尚流行文化代表。
同时,他的剧作具有强大不朽的生命力,许多剧目七百多年来在中国戏剧舞台上长演不衰,不仅被许多其他剧中移植、保留,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多种语言,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女性为主角的剧目占有绝对的优势,据统计,目前所存十八种杂剧中,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占了十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