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编年表
《中华五千年大事编年表》收藏版

《中华五千年大事编年表》收藏版•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
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
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简明

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简明
方诗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历史工具书,它以简明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历史的纪年体系。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中国历史纪年表示例,仅涵盖了部分朝代:
夏朝:约公元前2070 年约公元前1600 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 年公元前1046 年
周朝: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256 年
秦朝: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7 年
汉朝:公元前202 年220 年
三国时期:220 年280 年
晋朝:266 年420 年
隋朝:581 年618 年
唐朝:618 年907 年
宋朝:960 年1279 年
元朝:1271 年1368 年
明朝:1368 年1644 年
清朝:1644 年1912 年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每个朝代的具体纪年和分期都非常复杂。
中国古代编年史表

中国古代编年史表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代编年史表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编年史表的起源2.发展历程三、中国古代编年史表的特点1.纪年方法2.历史分期3.内容涵盖四、著名的中国古代编年史表1.《史记》2.《资治通鉴》3.《春秋》五、古代编年史表的价值和影响1.历史研究2.文化传承3.教育普及六、结语正文:一、引言中国古代编年史表是我国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它以时间为线索,按年代顺序记录了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社会风貌等。
编年史表在我国历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编年史表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编年史表的起源古代编年史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是第一部具有编年史性质的史书。
编年史表的产生与古代社会对历史的记录、传承需求密切相关。
2.发展历程从西周到清朝,编年史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编年史佳作,如《左传》、《史记》等。
到了宋代,司马光创作的《资治通鉴》成为古代编年史表的巅峰之作。
三、中国古代编年史表的特点1.纪年方法古代编年史表采用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多种纪年方法,体现了古代历史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2.历史分期编年史表将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春秋、战国、秦、汉等,便于读者了解历史脉络。
3.内容涵盖编年史表的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地理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历史的全貌。
四、著名的中国古代编年史表1.《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历史。
该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3.《春秋》《春秋》是古代编年史表的奠基之作,它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古代编年史表的价值和影响1.历史研究古代编年史表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史料,成为学者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中国朝代编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三皇约前?世纪-约前30世纪初淮阳河南淮阳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约前30世纪初-前2029年有熊平阳蒲阪河南新郑山西临汾山西永济(一说在河北逐鹿)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唐尧前2357~前2258虞舜前2257~前2208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周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9-23年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魏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辽国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西夏1032-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朝1206-1368 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明朝1368-1644 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清朝1616-1911 北京北京皇太极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中国历史年表10分钟文字版

中国历史年表文字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以下是一个简要的中国历史年表,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重要事件和朝代:1.远古时代(公元前2070 年以前):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这个时期的历史主要是通过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来了解的。
2.夏朝(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1600 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由禹建立,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
3.商朝(公元前1600 年-公元前1046 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由商汤建立,它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4.西周(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771 年):西周是由周武王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5.东周(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256 年):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
6.秦朝(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6 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建立,它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和货币。
7.西汉(公元前202 年-公元8 年):西汉是由刘邦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盛世”。
8.新朝(公元8 年-公元23 年):新朝是由王莽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只存在了15 年。
9.东汉(公元25 年-公元220 年):东汉是由刘秀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
10.三国(公元220 年-公元280 年):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魏、蜀、吴三个政权。
11.西晋(公元266 年-公元316 年):西晋是由司马炎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统一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12.东晋十六国(公元317 年-公元420 年):东晋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南方是东晋政权,北方是十六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中国古代史编年

L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云南 母系社会:黄河流域半坡文化 最早的国家机器:监狱、刑法; 甲骨文 井田制、分封制、 蓝田人,距今115万年,陕西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后母戊鼎 嫡长子继承制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父系社会:大汶口文化 二里头文化;《夏小正》 盘庚迁殷 国人暴动(前841年) 山顶洞人,距今2.7~3.4万年 金属工具铜的出现 “少康中兴”(后羿)—前770年————————前476年——————————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公元8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 吴起、李悝、商鞅变法 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垓下之围 七国之乱、文景之治春秋五霸:铁工具、牛耕田。
战国七雄、战国四公子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小篆) 前138年、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水利:都江堰、郑国渠、邗沟;冶铁业 修长城、骊山墓、开凿灵渠 黄老之学——独尊儒术思想:儒道法墨(兵家) 三公九卿制、焚书坑儒 司马迁、“昭宣中兴”,造纸术出现—8年—————25年——————————220年——————————265年————————316年————————420年——————————————589年 王莽改制 光武中兴 曹魏:220—265 司马炎定都洛阳 祖逖、桓温北伐 四国更替:宋齐梁陈(建康) “新” 张衡、班超、蔡伦、 刘蜀:221—263 陈寿《三国志》 淝水之战华佗、张仲景 孙吴:222—280 八王之乱 189年,董卓之乱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581年————————————618年————————————907年—————————————960年———————————————————————1127年 杨坚代周 科举制度、保闾制度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朱温篡唐,建后梁 辽(契丹):916~1125;金:1115~1234;西夏:1038~1227 三省六部制 租庸调制—两税法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宋辽檀渊之盟、“交子”出现 大运河、赵州桥 690~705年,武周政权 十国(北汉在北方,国都太原) 毕升泥活字印刷术、资治通鉴、梦溪笔谈、清明上河图 夏 商 西周鸣条之战牧野之战 东周春秋东周战国秦 楚汉之争 西汉 东汉 三分天下西晋 东晋 南朝 304~439,五胡十六国 439~581,北朝:北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 唐 五代十国北宋雕版印刷术 755~763年,安史之乱 程朱理学、宋词(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875~844年,黄巢起义 靖康之变—1127年———————————1276年———————————————1368年——————————————————————————————1644年岳飞抗金 行省制度 《大明律》、废丞相权分六部、三司分权;《永乐大典》文天祥 黄道婆、郭守敬、马可•波罗 1403年,靖难之役;1421年,迁都北京元曲四大家、《农桑辑要》 郑和、张居正、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四大奇书、三言两拍1517年,葡开始入侵澳门—1644年———————————1912年宣政院、设军机处“康乾盛世”、文字狱摊丁入亩、民族问题《四库全书》等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大约在四千年前。
中国历史编年表

中國歷史編年表公元前約二十一世紀至現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10、泄(世)——11、不降——12、扃(局、禺)——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13、祖乙——14、祖辛——15、沃甲——16、祖丁——17、南庚——18、阳甲——19、盘庚——20、小辛——21、小乙——22、武丁——23、祖庚——24、祖甲——25、廪辛——26、康丁——27、武乙——28、太丁(文丁)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周: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中国历史纪年表pdf

以下是一个内容完整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格:
年份
时代
主要事件
备注
公元前2070年
夏朝
启称夏后建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元前1600年
商朝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300年
商朝
商王盘庚迁都殷
公元前1046年
西周周武王灭商,建ຫໍສະໝຸດ 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
西周灭亡,进入东周时期
公元前770年
东周
周平王迁都雒邑,东周开始
公元1644年
清朝时期
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统治
公元1912年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这个表格涵盖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纪年和事件。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历史极为丰富和复杂,这个表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公元前475年
战国
进入封建社会,商鞅变法
公元221年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公元206年
汉朝
刘邦建立汉朝,西汉开始
公元220年
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80年
三国时期
西晋灭吴,三国时期结束,西晋统一全国
公元316年
西晋时期
西晋灭亡,进入东晋时期
公元420年
南朝时期
刘裕建立刘宋,南朝时期开始,北朝时期结束
公元589年
隋朝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公元618年
唐朝时期
李渊建立唐朝,唐朝开始,隋朝结束
公元960年
宋朝时期
赵匡胤建立宋朝,进入北宋时期
公元1127年
宋朝时期
金朝攻占北宋首都,北宋灭亡,南宋开始
公元1279年
元朝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
春秋世系
公 元 前
770
768 766
765
764 763 761 759 757 756 754 749
公元258
公元264 公元265 公元266 公元269 公元272 公元275 公元276 公元277
庙号
名字
太祖 孙权
会稽王 孙亮
景皇帝
孙休
末帝 孙皓
即位时间
即位年 在位 龄 年数
229
48 24
252
10
7
258
24
7
264
23 17
纪年
265 275 280 290 290 291 291 300
商世系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 —— 3、仲壬—— 4、太甲(祖甲、太宗)—— 5、沃丁 ——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
周:
西周世系
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 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 东周世系
304
304
304
304
306
307
孝怀 皇帝
司马炽
313
孝愍 皇帝
司马邺
290
32 17
306
23
8
313
14
4
纪年
317 318 322 322 323 325 326 335
343
345 357 362 363
庙号 中宗
名字 司马睿
即位时间
即位年 在位 龄 年数
210
二世三年 207
二世二年 (八月)
207
二世三年 (十月)
206
纪年
前206
前194
前187
前179 前163 前156 前149 前143 前140 前134 前128 前122 前116 前110 前104 前100 前96 前92 前88 前86 前80 前74 前73 前69 前65 前61 前57 前53 前49 前48
公元147
公元150
公元151
公元153
咸宗
刘志
146
15 22
公元155
公元158
公元167
公元168 孝灵
公元172 公元178
皇帝
刘宏
168
13 22
公元184
(废)少 帝
刘辩
189
15
1
公元190 孝献
公元194 公元196
皇帝
刘协
189
公元220
9
32
纪年
公元220
公元227 公元233 公元237 公元240 公元249 公元254 公元256 公元260 公元264
帝王
始皇帝
二世
子婴
汉 西汉
年号
前元 后元 前元 中元 后元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汉 太始 征和 后元 始元 元凤 元平 本始 地节 元康 神爵 五凤 甘露 黄龙 初元
在位时间
起始年
终止年
帝王纪 年
公元前
帝王纪 年
公元前
秦始皇二 十六
221
秦始皇三 十七
210
秦始皇二 十七(七
庙号
世祖
烈祖 (废帝)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元皇帝
名字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即位时间
即位年 在位 龄 年数
220
34
7
226
22
14
239
9
16
254
14
7
260
15
6
年号
章武
建兴 延熙 景耀 炎兴 三国吴
黄武 黄龙 嘉禾 赤乌 太元 神凤 建兴 五凤 太平
永安
元兴 甘露 宝鼎 建衡 凤凰 天册 天玺 天纪
Southern Dynasties
唐 Tang Dynasty
南朝 Southern Dynasties
北朝 Northern Dynasties
Dynasties
夏 Xia Dynasty
商 Shang Dynasty
西周 Western Zhou Dy
東周 Eastern Zhou Dy 春秋 Spring and Autumn
秦 襄公
8 10 12 文公 1 2 3 5 7 9 10 12 17
公元前
425 424 423 415 414 410 408
407
404
401
399 395 388 386
秦世系
干支
丙辰 丁巳 戊午 丙寅 丁卯 辛未 癸酉
甲戌
丁丑
庚辰
壬午 丙戌 癸巳 乙未
周
威烈王1 2 3 11 12 16 18
後唐 Later
後晉 Late 後漢 Late 後周 Later
吳 Wu
前蜀 Qian
吳越 Wu 楚 Ch 閩 Mi
南漢 Nan 荊南 Jing 後蜀 Hou 南唐 Nan 北漢 Bei 大理 Ta Li 北宋 Northern Sung Dy 南宋 Southern Sung Dy 遼 Liao Dynasty 夏 Western Xia 金 Jin Dynasty Peasant Insurrectionary Armies / S 天完 Tien Yuan [Hsu Shou Hui] 大宋 Ta Sung [Han Lin Erh] ( 大周 Ta Zhou [Chang Shih Ch'eng 大漢 Ta Han [Chen Yu Liang] ( 大順 Ta Shun [Li Tzu Cheng] ( 大西 Ta Xi [Chang Hsien Chung] 南明 Southern Ming (1645 興朝 Hsing Chao [Sun K'e Wang] 大周 Ta Ch'ou [Wu San Kuei] ( 閩 Min [Keng Ching Chung] (1 太平天國 Taiping Heavenly Kingdo 天地會 Tien Ti Hui (1853~
战国世系
干 支
辛未
癸西 已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庚辰 壬午 甲申 乙酉 丁亥 壬辰
周王纪年
平王1
3 5
6
7 8 10 12 14 15 17 22
鲁
孝公27
惠公1 3
4
5 6 8 10 12 13 15 20
齐
庄公25
27 29
30
31 32 34 36 38 39 41 46
晋
文侯11
13 15
16
17 18 20 22 24 25 27 32
中國歷史編年表 公元前約二十一世紀至現在
周 Zhou Dynasty
漢 Han Dynasty
三國 Three Kingdoms
西晉 Western Jin
Dynasty
東晉 Eastern Jin
Dynasty
五胡 Five Tartars
十六國 The 16 states
南北朝 Northern &
年号 西晋
泰始 咸宁 太康 太熙 永熙 永平 元康 永康
年号
纪年
庙号
公元221
先主昭烈 皇帝
公元223 公元238 公元258 公元263
后主
名字 刘备 刘禅
即位时间
即位年 在位 龄 年数
221
61
3
223
17
41
纪年
公元222 公元229 公元232 公元238 公元251 公元252 公元252 公元254 公元256
公元106
公元107 公元114
庙号 世祖 显宗 肃宗 穆宗 孝殇 皇帝
恭宗
名字 刘秀
即位时间
即位年 在位 龄 年数
25
32
33
刘庄
57
30
19
刘妲
75
18
14
刘肇
88
10
18
刘隆
105
1
1
刘祜
106
13
20
永宁 建光 延光 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
永嘉
本初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光熹
南燕(鮮卑) Nan Yan 西涼(漢) Xi Liang 北燕(漢) Bei Yan
夏 Xia (407~ 宋 Sun 齊 Qi 梁 Lia 陳 Che
北魏 Northe 東魏 Easte 北齊 North 西魏 Weste 北周 Northe 隋 Sui Dynasty 渤海國 Peh Hoi Kuo (698 武周 Wu Zhou [Wu Tse Tien]
昭宁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三国:
三国魏
年号
黄初
太和 青龙 景初 正始 嘉平 正元 甘露 景元 咸熙
三国蜀
公元120
恭宗
刘祜
106
13 20
公元121
公元122
公元126
公元132
公元136
敬宗
刘保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