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备课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备课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技术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艺术的关系。

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技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二、教学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性质。

2.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艺术的关系。

3.科学方法在技术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技术的定义和性质。

2.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艺术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科学方法在技术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教学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引起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2. 学习技术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技术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技术的特点和性质:技术是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的经验和知识,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可控制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3. 探究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艺术的关系(25分钟)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为支持,让学生了解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艺术的关系。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技术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实施工程设计以及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强调技术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4. 学习科学方法在技术问题中的应用(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在技术问题中的应用。

包括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操作和结果评价等步骤,并从实例中分析科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技术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艺术的关系。

鼓励学生对技术问题进行科学方法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技术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理解了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科学方法在技术问题中的应用,为以后的技术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学生对技术的性质理解不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训练。

教案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教案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教案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第一篇:教案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

(技术的性质之一)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理解技术的性质,能够通过一些例子说出所反映的技术的性质是什么。

4.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性质之一)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技术的性质4.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2、理解技术的性质3、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上节内容回顾:让学生回顾并理解“技术是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在理解技术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技术的起源、历史和技术的性质课堂语言:师:一周没上课了啊,上节课学的什么还记得吧?(倾听同学们的反应)师:在上节课中,我先请同学们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技术,然后解释说“技术是非天然的,是人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后来,我又给同学们介绍了天天向上栏目中复旦大学四位男生的两项发明,介绍完之后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想要发明的技术产品,并且说出发明的理由,从而得出“技术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二、课堂内容预习:利用5分钟时间来完成自主预习案理解了技术的定义,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的性质》说课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的性质》说课教案

通用技术说课稿:《技术的性质》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有关“技术及其性质”中“技术的性质”的学习,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

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技术的价值”的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能对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对技术对伦理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了解专利的申请方法和流程。

(3)、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3、教学手段: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1、组织教学:2、复习导入:技术的价值体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技术会有这样的价值。

这个与技术本身的性质有关!3、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识目标: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第一时[题名称]了解技术[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程开设的背景;2、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程的实施及评价;3、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4、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史。

[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注意问题]分组学习,以强扶弱,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时间]时[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通用技术》程开设的背景1、国际技术教育进展状况英国:《国家程》中就有《设计与技术》程要想成功地在明天的社会里与日本、德国及美国竞争,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富于创造性的年轻人。

假如今天的教育是落后的,那么明天在国际上的表现也将是落后的。

——撒切尔夫人(英国首相)美国:《2061计划》五大领域中“技术”是其中一方面“所有这一切使得要让人们理解并适应现代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从个人的角度,人们可以为自己选择用于工作或家庭的最好的产品,可以适当地使用和进行操作,在发生故障时能进行排除,从而获益。

从社会的角度,受过教育的公众会更好地利用各种机会使有关技术利用方面的决策更加理性和负责。

”2、我国基础技术教育现状一直以学校强调学术性的程,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对技术型的程开的比较少,特别动手能力强的开的更少,如以前的劳技也是在余时间以第二堂的形式来开设的,这样一来拉开了我们与其它国家的距离,在我国经常出现先进设备开发出来了,我们购买进来后不会用或功能用得很少。

3、社会发展对新程的要求(1)、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要有领先的科学,还要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同时要求国民具备越来越高的技术素养。

这就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加强技术教育。

技术及其性质 教案

技术及其性质 教案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教案标题:技术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技术的分类和特点;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技术的定义和性质;2. 技术的分类和特点;3. 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技术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技术是什么?技术有哪些性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材料等资源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2. 解释技术的性质: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创造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特点。

三、技术分类与特点(15分钟)1. 分类讲解:介绍主要的技术分类,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并简要介绍每个分类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技术分类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四、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哪些影响?请列举一些例子。

2. 学生小组讨论: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或案例,让他们讨论该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准备汇报。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技术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对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汇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技术案例研究,深入了解不同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2. 引导学生进行技术评价和伦理思考,培养他们对技术发展的责任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提高了学生对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意识。

技术及其性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技术及其性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通用技术学科年级高二学期上学期课题技术及其性质教科书书名:《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教材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08月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于技术并不陌生,但他们的理解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就是动手做的能力”这样的观念上。

因此,我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技术的产品、方法、应用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技术的内涵。

教学目标1.了解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地位。

2.理解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产品、方法、应用的分类,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

3.掌握技术的发展过程,了解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过程,以及技术的老化与更新。

4.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关注和正确的技术观教学重难点1.技术的性质及分类的理解。

2.技术的两面性和专利性的理解。

3.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理解技术与人、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技术的定义二、技术的性质三、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准备PPT。

准备配套学习资源。

设计作业练习。

准备问题。

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好课前预习。

带好纸笔。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引入(1分钟)(画面显示:你认为技术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师:大家好!在我们走进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突然一天,所有的技术都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想象一下,早上起床没有闹钟,没有手机、电脑,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电力……会是怎样的场景呢?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让我们一起探索技术的奥秘,看看它是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的吧!(画面显示:技术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亨利·福特配上图片)师:亨利·福特曾经说过"技术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这句话强调了技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它并非单纯的终极目标,而是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工具。

二、知识讲解(画面显示:通用技术并不仅仅是一些高科技设备的组合科技设备)(10秒)师:技术的定义,它并不仅仅是一些高科技设备的堆砌,它涵盖了更为广泛的范畴。

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导读】: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技术与设计2》(2学分)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一、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一、课程标准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的两面性,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技术的双面性,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难点:专利的申请方法。

三、教学过程1、介绍通用技术课程高中新课程八个学习领域其中之一为技术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又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

高中学生一定学习通过《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获得4学分,才能毕业。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对学生发展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

2、技术的产生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请同学们找出身边的技术。

课桌上的书本包含了什么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

这两项技术是怎样产生的?为满足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为人类找到了理想的书写材料。

为满足人类传播知识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人类发明了飞机,满足了翱翔蓝天的愿望。

综上所述,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发明,一种是技术革新。

(1)技术的发明,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技术发明,勾绘出了技术创新的轨迹。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同时对;家用电器、通信、航天、航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久前,80多位科学家在电脑网页上选出了11项“超级发明”:眼镜、原子弹、印刷术时钟、水管设备、马镫技术、阿拉伯数字、橡皮和涂改液、电脑、古典音乐、避孕药。

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两千年来改变了人类生活,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重大发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备课教案
专题一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一、本章知识体系构建
二、重难点突破
1、技术的涵义: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例1】下列内容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A.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B.技术与工具、机器及使用方法关系紧密
c技术的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D.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
【解析】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技术在产生和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是指技术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案】c
【例2】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应以()为起点。

A、可持续发展;
B、快速发展;c、稳步发展;D、缓慢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应以可持续发展为起点,这是我们学习技术必须形成的基本理念。

【答案】A
【例3】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取火技术。

工具制造。

医疗技术。

车船制造技术。

电子技术。

【解析与答案】
取火技术
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
解放了人的双手,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
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
解放了双脚,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
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解析
科学
技术
区别
含义不同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和物化成果。

成果形式不同
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

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
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任务不同
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

利用和改造世界,力求有所发明。

回答的问题不同
“是什么”、“为什么”
“做什么”“怎么做”
与生产的关系不同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
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举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发明蒸汽机
联系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