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期异常反馈表

交期异常反馈表

交期异常反馈表

提交部门:提交时间:

①交期异常描述:

订单号:型号:数量:交货日期:

②交期异常原因分析:

□缺配套物料□人员不足□生产品质异常

□生产条件波动□设备故障□安排不当

□订单更改□其它

具体说明:

③建议处理方案:

提交人:审核:日期:

客户意见(助销):

计划部意见:

计划部主管:日期:

营销部/总经理批复(如有必要):

批复人:日期: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98703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公开文件,共4页) 一、目的: 规范品质异常处理流程,提高品质异常处理的时效性,确保来料质量及生产的正常运转,同时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制程、出货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定义: 3.1 来料品质异常: a、不符合相关检验标准要求,且不良率超过质量目标时; b、合格物料制程中发现重点物料不合格时; c、有经过改善且有效果确认,但又重复发生品质异常时。 3.2 制程品质异常: a、使用不合格的原料或材料; b、同一缺陷连续发生; c、不遵守作业标准或不遵守工艺要求; d、机械发生故障或精度磨损; e、其他情形影响到产品质量时。 3.3 出货品质异常: a、客户投诉或抱怨; 四、职责 4.1 来料品质异常: 品质:a.负责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异常描述”部分; b.负责将《来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发送于采购,抄送工程、生产; c负责品质异常改善结果确认。 采购:负责将《来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发送给供应商并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跟踪供应商及时回复“原因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将结果回复品质部. 4.2 制程品质异常: 品质部: a,负责品质异常之最终判定; b,负责确认品质异常责任部门; c,负责主导品质异常案例的处理过程; d,负责对责任单位的改善结果进行追踪确认

异常责任单位: a负责品质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临时措施及长期改善对策并执行。 生产部: a负责品质异常的改善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其它相关单位: a在需要时进行异常改善的配合 4.3 出货品质异常: 品质部: a负责将品质异常通知各部门及确定责任部门; b负责异常改善后的跟踪确认; c负责处理客户抱怨 异常责任单位: a负责品质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临时措施及长期改善对策并执行。 生产部: a负责品质异常的改善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营业部: a负责将客户抱怨反馈给相关部门。 其它相关单位: a在需要时进行异常改善的配合 五、工作程序: 5.1 进料品质异常: 5.1.1 依相关检验标准判定不合格,针对不合格物料标示“不合格”,并立即移至不良品区域。 5.1.2 异常成立4小时内开立《品质异常联络单》通知采购。 5.1.3 采购接《品质异常联络单》后4小时内转责任供应商。 5.1.4 供应商需于1个工作日内针对异常物料提出临时对策,如对异常内容有疑问,需在4 小时与品质相关人员确认清楚。 5.1.5 供应商必须在《品质异常联络单》要求的期限前(如无明确要求,默认为《品质异常联络单》发出后2个工作日内)回复完整的改善方案。 5.1.6 品质部对供应商回复内容进行确认,针对改善措施不合格部分予以退件,要求供应商重新回复。改善措施合格,则报告予以归档,跟踪后续进料品质状况,依5.1.7执行。 5.1.7 针对供应商改善后产品加严检验,连续追踪3批无异常予以结案,转正常检验;连续追踪3批中途发现不良现象仍存在,则重复5.1.2-5.1.7。 5.1.8 如供应商改善措施回复后连续2个月无进料,则强制结案,后续进料依正常检验执行。 5.1.9

生产反馈表

Real-time Problem solved Instruction 生产线问题/异常处理 Process Owner: 起草者: Approved by: 批准者

1.Purpose目的 This procedure describes how to deal with production problem/issue in order to continually improve. .此程序描述了如何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异常进行处理,达到持续改进之目的. 2.Scope范围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all production lines. 本程序适用于全部生产线 3.Reference参考 ISO9001:2000 Procedures程序 HTPSV-04-PQP-001Control of document 文件控制 HTPSV-04-PQP-002Control of Quality & Environmental Records 质量和环境记录的控制 HTPSV-04-PQP-023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 纠正和预防措施 HTPSV-04-PQP-038Inspection and Test Status Control Procedure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 HTPSV-04-PQP-043Data Analysi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数据分析与持续改善 4.Procedure程序 4.1Problem classification & responsibilities异常情况分类与与责任 4.1.1 Testing problem:the problem occur form line inspections

质量异常处理管理办法

质量异常处理管理办法 1范围 为确保我司质量目标的实现,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制定本管理规定,本办法围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考评,并对考核对象、范围、扣分条件、责任连带条件、奖励方面等都进行明确,以确定对质量问题责任人及相关责任单位的考核比重。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异常情况对所有单位调查、处理和考核。 2职责公司所有员工均有责任对所发现的质量缺陷、质量异常问题进行反馈上报。 质控部负责对公司重大质量事故及恶性批量的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处理。负责对产品生产过程(包括小批试生产)和售后反馈的质量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和考核。负责对责任单位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情况进行统计、跟踪和通报,确保形成闭环控制。 研究院、制造部、质控部负责对出现的质量异常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质量异常问题的责任单位负责制订纠正及预防措施,并对其按时实施以及实施效果负责。绩效管理部负责监督责任单位判定或考核尺度有异议时进行裁决,同时督促各种纠正及预防行动的有效落实。 3引用标准(无) 4名词解释 A 类缺陷:涉及电气安全、产品可靠性的重大问题。如综合五项性能泄露、耐压等未通过;性能测试出现漏 水、批量噪音振动、不停机、不制冷等问题;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重要零部件问 题;批量性的泄漏等对售后有重大质量隐患的问题。 B 类缺陷:对产品性能、外观等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如较严重的外观问题,结构类问题(除涉及电气 安全的),认证类,较小质量隐患的客户化问题,工艺执行力等对质量、生产等影响较 大的质量问题。 C 类缺陷: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的轻微缺陷问题。如轻微的外观缺陷、周转过程物料摆放不合理、物料损坏 等一般性质量问题。 批质量事故:同批产品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视为批质量事故: 1)A类缺陷比例达到%(含)以上; 2)B类缺陷比例达到 1%(含)以上; 3)C类缺陷比例达到 5%(含)以上; 4)除以上条件外,经质控部判断影响严重的其他质量异常情况。流程图或步骤(无) 6 管理程序

品质异常时的处理流程及方法.doc

文件编号 xxxxxx 公司 版次A/0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及办法 页码第1 页共3 页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日期 一、目的: 为了使产品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传递并得到有效解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需求。二、适用范围: 所有生产工序 三、品质异常定义 ①根据经验,感觉与正常情况不一样时; ②不良类型第一次发生时; ③相同类型的不合格品连续发生2~3 件的时候; ④不能正确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时候; ⑤感觉设备、工装模具有问题时。 四、工作流程 1、操作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异常时,必须马上停止作业。 2、操作者将异常件暂时存放在返工箱内(兰色),及时向巡检员汇报。严禁操作者自 作主张对异常件进行处理。 3、巡检员按作业指导书标准对异常件进行检查,判定是否合格,初步分析异常产生原 因,填写《品质异常记录表》。 ①判定合格时,操作者可继续生产。 ②判定不合格时,巡检员根据情况确定不合格数量,必要时要求操作者对已加工的产 品进行全检。然后由巡检员进行分类,不合格品放入废品箱(黄色),不良品放入不良品箱(白色),把返工品放入返工品箱(兰色)。待异常原因消除后操作者方可进行生产作业。若异常原因涉及设备、工装问题,巡检员应及时通知生产部门协调处理。 ③巡检员无法判定时是否合格或异常原因时,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确认。 4、质量管理人员根据有无必要,成立对策小组,尽快采取临时措施恢复生产,尽快找 到对策解决根部问题。 四、相关表单 1、《品质异常记录表》QR/C.07-08

品质异常记录表 QR/C.07-08 日期工序操作者巡检员 异常描述 判定结果□合格品□不良品□废品□返工品 原因分析 是否需要制定措施□是□否 改进措施 品质异常记录表 QR/C.07-08 日期工序操作者巡检员 异常描述 判定结果□合格品□不良品□废品□返工品 原因分析 是否需要制定措施□是□否 改进措施

生产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异常情况的处理,减少生产异常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门及生产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员 3.职责生产部:负责生产操作异常、设备异常的处理及生产进度的控制。 PMC5E:负责生产计划及原辅材料的管理。 品管部品管科:负责生产原辅材料及产品品质的管理品管部工艺科:负责工艺流程与工艺技术的管理 4.定义生产异常:是指造成生产车间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由此造成的无效工时,也可称为异常工时。 5.作业细则 5.1生产异常的处理与控制 5.1.1在生产异常管理中应明确生产异常产生的原因,然后按照既定的处理程序进行解决,并查明责任部门做出处理。 5.1.2当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时,由发现异常部门的人员(生产人员或品管员)提出《生产异常状况反馈》,先采取口头或电话方式通知车间班长。 5.1.3车间班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品管员和责任人了解异常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当责任部门为生产车间时,车间班长应根据异常情况处理预案或已往的历史经验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并依据异常情况的性质,按照以下程序报告部门主管; 5.1.3.1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在班组长的职权范围并自身具备处理能力,先进行处理再事后反馈; 5.1.3.2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需相关部门配合处理,应立即通知责任部门并及时反馈部门主管; 5.1.3.3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超出自身权限范围又无法通知相关责任部门(无法确认责任部门)或发生重大异常事故时,立即报告部门主管协调处理; 5.1.4责任部门在接到通知后30 分钟内提出预处理方案,并回馈提报部门与生产部; 5.1.5生产车间班组长会同相关责任部门采取临时应急对策并加强监控,以期降低异常事故的影响或损失,并及时将异常情况所发生的变化随时反馈责任部门跟进处理; 5.1.6异常排除后,由生产车间填写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经部门主管审批后转责任部门; 5.1.7责任部门填写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案、预防措施或解决的根本对策,以防止此类异常情况重复发生,并将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自存一份后返回生产部; 5.1.8生产部保存《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作为生产进度控制管制的控制点,并作为处理生产异常情况的参考方案; 5.1.9生产部对责任部门的改善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追踪、评估,必要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进行探讨。 5.2生产异常的原因与分类 5.2.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生产异常 5.2.2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时出现断料,物料品质问题等导致的生产异常 5.2.3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出现产品品质问题而导致的生产异常,称制程异常

生产异常问题反馈流程图

生产异常反馈处理流程 1.目的 为及时有效的处理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以减少效率损失,提高生产力,特制定本办法。2. 适用范围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异常发生时,除另有规定外,均依本办法处理。 3.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异常问题信息的采集,确认,反馈及验证改善纠正措施。异常问题的汇总 品保部:确认物料异常问题,监督技术人员处理解决过程,确认改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闭环处理。 工程部:负责对生产异常问题的处理,解决。 4. 生产异常报告单 4.1. 定义 本办法所指的生产异常,系指造成制造部门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由此造成之无效工时,可称为异常工时.生产异常一般指下列异常: (1) 生产异常:因制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的异常。 (2) 设备异常:因设备故障或水,气,电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3) 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发生,发现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4) 技术异常:因产品设计或其他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4.2. 生产异常报告单内容 发生生产异常,即有异常工时产生,不能快速的解决时,应填具《生产异常问题反馈表》。其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 (1)填表部门:由异常发生部门填写。 (2)生产产品:填具发生异常时正在生产的产品之名称,规格,型号。

(3)发生日期:填具发生异常日期。 (4) 异常发生部门:填具发生异常部门名称。 (5) 应用项目:填具发生异常产品的使用项目。 (6) 异常描述:填具发生异常之详细状况,尽量用量化的数据或具体的事实来陈述。 (7) 临时对策:由异常发生之部门和责任部门共同对策临时应争措施。 (8) 责任部门对策(根本对策):由责任部门填具对异常之处理对策。 4.3. 使用流程 (1) 异常问题产生记收集; (2) 生产人员发现异常问题并及时提出反馈,包括物料、生产过程以及成品出货各个环 节的异常信息; (3) 生产中出现异常反馈上报到部门主管判定是否需要填写《生产异常问题反馈表》; (4) 部门主管对异常初步分类并通知相应部门,前来研拟对策加以处理,并报告直属上 级。若异常已造成停产,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在接到通知5分钟内派人到现场处理; (5) 接收部门对问题初步分析整理并判定责任部门,并判定问题是否可控; (6) 异常问题可控生产部门会同工程部﹑品保部采取异常之临时应急对策并加以执行, 以降低异常的影响; (7) 异常问题不完全可控,上报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确认; (8) 不完全可控(不可控)时相关责任部门分析确定根本原因,提出临时纠正措施和长 期预防措; (9) 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方案进行评审; (10)评审通过的方案反馈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进行方案实施和验证; (11)技术人员和质检员跟踪措施实施情况,并验证其有效性 (12) 方案实施效果确认有效可行后,工程部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标准化以防止异常重复 发生;

品质异常处理控制程序-B(精)

目录 1. 目 的…………………………………………………………………… (3) 2. 适用范 围…………………………………………………………………… …3 3. 用语定 义…………………………………………………………………… …3 4. 参考文 件…………………………………………………………………… …3 5. 职责分 工…………………………………………………………………… …3 6. 业务流程 图…………………………………………………………………… 3 7. 业务流程说 明 (3)

7.1 报 警…………………………………………………………………… (3) 7.2停产(恢复)标 准 (3) 7.3让步申请及签字权 限 (6) 7.4质量存 档…………………………………………………………………… (6) 8.流程KPI…………………………………………………………………… (9) 9.附录…………………………………………………………………… (10) 1. 目的 完善质量反馈信息流程,使每个问题的反馈都能得到有效改善,便于异常质量信息的分析、整改,做好纠正预防措施,杜绝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 同时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3.用语定义 无

4.参考文件: 《质量异常报警流程》、《停产\恢复流程》、《让步申请流程》 5.职责分工 5.1 质量部:负责质量信息的跟进和相关责任部门回复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进; 5.2 生产部: 负责开立影响生产现场正常进行的《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并负责追踪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措施回复; 负责其他部门开立的有关生产《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进行措施回复,并要跟进行措施的验证; 还要负责保存本部门开立的且相关责任部门回复合格的《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及相关质量记录; 5.3 品质处: IPQC负责对产品的过程进行监控; QA 负责对产品的出货进行质量检验控制; 5.4 质量督办负责统计现场、出货及工序前5位问题,由现场PE牵头组织处理,并制定改善行动措施; 5.5开发、质管、工艺:等职能部门负责确认不良问题点,分析不良的根本原因,出具纠正/预防的控制措施,如出现意见冲突,上诉一级申辩,或由事业部长定裁; 6. 业务流程图: 后附 7. 业务流程说明: 7.1报警:

品质异常报告怎么写

品质异常报告怎么写 品质部品质异常检讨报告 品质部品质异常检讨报告 事件问题描述如下: 在6-1至6-3号生产的T8椭圆1/2平钩26*29.5和T8 1/2斜钩V字型直径26的产品,现这两款产品在生产至出货过程中混料包装出货到客户那里,导致影响客户的出货交期,有损客户对我司的印象,并造成公司物力资源的重大损失。 产品工序责任人如下: 开机技术员:蔡灿军、赖虔洲 品质IPQC:廖仲坤、赖惠兰 点数贴标签:廖凤凤、罗贞凤、吕明 裁管:廖国林 出货检验:易浩 品质部经查证对此事做原因分析如下: 1、商务部的制令单上的图纸没更新只是文字描述。 2、针对产品规格和形状差不多的产品,且在同一台机器上生产,生产一款产品订单时更换模具生产下一款时,技术员未跟品质或点数工序沟通说下。 3、产品点数贴标签的时候标签贴错了,但当班的IPQC盖章时没检查到位发现问题。 4、裁管工序裁切时也没核对制令单来做,裁管员在裁管时没主 动把首件拿给OQC检验确认。 5、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明确区分标识并分开放置,导致裁切、包装容易出错。

6、出货检查时OQC检验没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流入客户那里。 7、新来员工及临时工未做相关岗前作业培训,容易放错误。 永久改善纠正措施如下: 1、通知此事件相关负责人,然后召开品质异常检讨会。 2、商务部发出的制令单产品资料要及时更新。 3、新来员工及临时工应做相关的产品品质与作业规模培训再上岗。 4、品质部加强对品质检验员的培训与督导,特别是出货检查要把关到位。 5、生产车间5S要做好,如产品要准确标识区分,对于类似的产品要做明显标识并分开放置。 6、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说明书的制定落实。让工作流程化,制度化。这样大家工作更顺心。 7、各部门的管理制度撰写制定出来,并落实执行到位。 8、成立ISO内部审核小姐,对各部门的工作流程、5S、管理制度、作业规范、检验规范等相关事项进行不定期地审核与督导。 对于这件事,作为品质主管的我,在对品质检验员的培训与监督工作没做到位,虽有做 品质程序文件及相关表单记录,品质部也有按程序来做事,但没 监督品质检验员落实执行到位。现出此品质异常造成了公司的重大损失及有损客户对我司的印象。我愿接受公司对我工作失职处罚及考核~ 品质部: 篇二:品质异常处理报告单 品质异常处理报告单 编号: 信息来源:?进货检验?生产过程?仓库?客户

公司品质异常反馈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公司品质异常反馈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公司品质异常反馈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公司品质异常反馈管理办法1.总则1.1制定目的为加强产品品质管制,使制造过程中品质异常得以顺利解决,特制定本办法。1.2适用范围本公司制定过程中发生的品质异常处理,除另有规定外... 公司品质异常反馈管理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加强产品品质管制,使制造过程中品质异常得以顺利解决,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制定过程中发生的品质异常处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办法执行。 1.3权责单位 (1)品管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异常处理规定 2.1处理流程 (1)由发现异常之单位(一般为制造单位或品管)提出《品质异常反馈单》,并先用口头、电话方式向发生单位与责任单位告知。 (2)由制造单位或品管部提出临时对策。 (3)由责任单位提出改善对策。 (4)由品管部负责对策效果追溯、评估。 (5)由品管部负责对品质异常进行统计、存档和其他管理。 2.2品质异常反馈单 《品质异常反馈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制造命令。 (2)生产产品名称、规格。 (3)客户。 (4)发生时间。 (5)发生场所。 (6)异常情形描述。 (7)不良率。 (8)责任单位。 2.2.2发生异常单位或品管部填写 (1)不良原因分析。 (2)临时对策。 2.2.3责任单位填写 (1)不良原因分析。 (2)改善对策(根本对策)。 2.2.4品管部填写 对策效果追踪。

2.3品质异常处理时效 (1)责任单位应在接获异常反馈单后,于24小时内提出对策,并回馈至发现异常单位及品管部。 (2)确因原因复杂未能于上述期限内完成时,应事先向发现异常单位及品管部说明。 2.4异常原因分类 异常原因分类以及责任单位如下: (1)技术原因,由开发部、生技部研究对策。 (2)原材料原因,由品管部、采购部、供应部研究对策。 (3)上工程原因,由品管部、上工程制造单位研究对策。 (4)设备原因,由生技部研究对策。 (5)作业原因,由制造单位研究对策。 (6)其他原因,由相关责任单位研究对策。 2.5对策原则 2.5.1临时对策 临时对策以尽快恢复生产,在确保品质的情形下降低损失为原则。 2.5.2根本对策 改善对策(根本对策)以彻底纠正不良,具有巩固和预防之功效为原则。 3.附件 [附件]HC06-1《品质异常反馈单》 综治制度绿化制度编制制度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

生产问题反馈及处理流程

生产反馈及处理流程 1. 目的 规范生产员工反馈生产问题的流程,使制造部生产员工反馈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生产制造有序顺利的进行。 2. 适用范围 电气制造部生产职能组 3. 职责 3.1 生产主管职责 a、负责生产计划的分解与跟踪,生产质量的控制 b、负责同计划、设计、采购、仓库、品管沟通处理生产中发现的问题 c、负责公司生产车间的安全、环境、制度、成本等事项 d、负责处理生产现场的突发事件 3.2 SAP助理职责 a、负责生产跟踪单的录入 b、负责成品电柜身份证的打印 c、负责协助车间机动查询缺料信息并反馈 d、负责设计更改单据的处理 3.3 生产助理职责 a、负责生产所用图纸、标牌、标记条的管理 b、负责生产工具的管理与维护 c、负责生产计划的分发 d、负责设计更改单据的下发 3.4 车间机动职责 a、负责生产缺料信息的收集 b、负责生产所缺物料的补料 c、负责生产所用电柜的管理 d、负责生产所用耗材的管理 3.5 生产人员职责 a、负责反馈的信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b、负责处理方案的严格执行

4.问题反馈及处理流程 注意:若生产人员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问题,推诿、放任不管,进而导致耽误产品交货或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则依据相关制度追求当时人的责任。 4.1 物料类 物料类问题泛指从仓库领用,生产人员生产电柜所用的所有物料相关问题,物料问题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 4.1.1 物料缺少及错误 4.1.1.1 生产人员从仓库领取生产所用物料时,首先应该根据《生产跟踪单》核对料桶中的物料,发现物料缺少或者物料错误即刻同仓管人员联系确认,直到拿到正确物料。 4.1.1.2 生产过程中的正常缺料需定时(每天2次,上午10:00,下午14:00)向车间机动人员反馈,由车间机动人员根据《生产跟踪单》定时补料,将物料随同《生产跟踪单》一起分发给缺料人员,两人一起做好物料和跟踪单的交接确认。 正常缺少物料电柜补料流程如下表:

生产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异常情况的处理,减少生产异常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品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门及生产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员 3. 职责 生产部:负责生产操作异常、设备异常的处理及生产进度的控制。 PMC部:负责生产计划及原辅材料的管理。 品管部品管科:负责生产原辅材料及产品品质的管理 品管部工艺科:负责工艺流程与工艺技术的管理 4.定义 生产异常:是指造成生产车间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由此造成的无效工时,也可称为异常工时。 5. 作业细则 5.1 生产异常的处理与控制 5.1.1 在生产异常管理中应明确生产异常产生的原因,然后按照既定的处理程序进行解决,并查明责任部门做出处理。 5.1.2 当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时,由发现异常部门的人员(生产人员或品管员)提出《生产异常状况反馈》,先采取口头或电话方式通知车间班长。 5.1.3 车间班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品管员和责任人了解异常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当责任部门为生产车间时,车间班长应根据异常情况处理预案或已往的历史经验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并依据异常情况的性质,按照以下程序报告部门主管; 5.1.3.1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在班组长的职权范围并自身具备处理能力,先进行处理再事后反馈; 5.1.3.2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需相关部门配合处理,应立即通知责任部门并及时反馈部门主管; 5.1.3.3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超出自身权限范围又无法通知相关责任部门(无法确认责任部门)或发生重大异常事故时,立即报告部门主管协调处理; 5.1.4 责任部门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提出预处理方案,并回馈提报部门与生产部; 5.1.5 生产车间班组长会同相关责任部门采取临时应急对策并加强监控,以期降低异常事故的影响或损失,并及时将异常情况所发生的变化随时反馈责任部门跟进处理; 5.1.6 异常排除后,由生产车间填写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经部门主管审批后转责任部门; 5.1.7 责任部门填写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案、预防措施或解决的根本对策,以防止此类异常情况重复发生,并将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自存一份后返回生产部;

品质异常处理报告

品质异常报告 编号: 表单编号:MS-QR-QP16-QA-002 V.0.0 Page :1 OF 1 工艺代号: 工序名称: 发 现 人: 发生日期: 工作(订)单号: 不 良 数: 工件总数: 处理期限: 不良现象描述: 提出人: 不良现象对交付压力/质量风险的影响: 当判断交付压力高时,产品工程师组织输出《在线质量问题评审 记录表》以支持决策 产品工程师签字: 判断是否继续处理:□是(进入品质异常处理环节) □否(填写理由后交生产线经理核准) 确认人: 核准(品控经理): 品 质 异 常 处 理 事态处理方案: 处理人: 批准: 效果验证(判定库存产品隔离暂停发货时填写) IPQC 验证: 故障原因分类:不良品名称: 不良品规格型号: 不良品编号: □来料不良 □设计不良 □工艺不良 □作业不良 □其它 责任部门: 、 、 、 责任部门人员确认签名: 、 、 、 具体原因分析(此栏不够填写时可增加附页): 处理人: 批准: 处理方案: 物料处理方案:□退货 □筛选 □返工 □让步接收 □报废 □其它: 组件/整机处理方案:□返工产品 返工是否存在不利影响 □否,□是,明确不利影响的控制方式 □重新定义作业标准 让步放行 □外观 □非外观 数量: 处理方案详细描述(此栏不够填写时可增加附页): 效果验证 是否发出不良材料处理通知单:□是(不良材料处理单号: ); □否 IPQC 验证: MQA 工程师审 核: 纠 正 措 施 是否启动纠正措施处理单:□是(纠正措施单号: ); □否 (说明理由后交部门主管核准) MQA 工程师签名: 批准(部门主管): 注:1)不合格物料涉及在线、半成品库、成品库的处理方案由产品工程师制定并填写在本表格的纠正处理方案栏,涉及原材料库、 在检、在途、在供应商处的物料处理方案由IQC 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出《进料处理处理单》给采购,由采购发出。《进料处理处理单》与本《品质异常报告》一并归档。 2)纠正处理方案栏应详述处理方案,并注明执行部门,必要时可另加附页。 3)品质异常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在线质量问题评审记录表》与本品质异常报告一并归档;如果有《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可以与《品质异常报告》一起归档或在《品质异常报告》上引用其编号。 Ⅲ□ 质量风险 交付 压力 Ⅱ□ Ⅳ□ 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