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中文使用说明书
光学设计软件Zemax汉语翻译及软件操作说明

第一部分Zemax基本术语的汉语翻译近轴光线(Paraxial Rays);镜头数据(Lens Data);插入或删除面数据(Inserting and deleting surfaces);输入面注释(Entering surface comments);输入半径数据(Entering radii data);输入厚度(Entering thickness data);输入玻璃数据(Entering glass data);输入半口径数据(Entering semi-diameter);输入二次曲面数据(Entering conic data);输入参数数据(Entering parameter data);确定光栏面(Defining the stop surface);选择面型(Selecting surface types);各面通光口径的确定(Specifying surface apertures);用户自定义口径和挡光(User defined apertures and obscurations);到达表面和从表面射出的光线的隐藏(Hiding rays to and from surfaces);设置和撤销求解(Setting and removing solves);光圈类型(Aperture Type);入瞳直径(Entrance Pupil Diameter);像空间F/# (Image Space F/#);物空间数值孔径(Object Space Numerical Aperture)物空间边缘光线的数值孔径(nsinθm);通过光栏尺寸浮动(Float by Stop Size);近轴工作F/#(Paraxial Working F/#);物方锥形角(Object Cone Angle);光圈值(Aperture Value);镜头单位(Lens Units);玻璃库(Glass Catalogs);光线定位(Ray Aiming);使用光线定位贮藏器(Use Ray Aiming Cache);加强型光线定位(慢)(Robust Ray Aiming (slow);光瞳漂移:X,Y,Z (Pupil Shift:X,Y,and Z);“视场光瞳偏移比例因子”(Scale pupil shift factors by field);变迹法(Apodization Type);变迹因子(Apodization Factor);光程差参数(Referece OPD);近轴光线(Paraxial Rays);快速非球面追迹(Fast Asphere Trace);检查梯度折射率元件的口径(Check GRIN Apertures);半口径余量% (Semi Diameter Margin in %);半口径的快速计算法(Fast Semi-Diameters);全局坐标参考面(Global Coordinate Reference Surface);视场(Fields);偏振状态(Polarization State);外形图(Layout);二维外形图(2D Layout);3D外形图(3D Layout);立体模型(Solid Model);光线像差(Ray Aberration);光程(Optical Path);光瞳像差(Pupil Abberation);离焦(Through Focus);全视场(Full Field);矩阵(Matrix);球差(W040),彗差(W131),像散(W222),匹兹凡场曲(W220P),畸变(W311),轴向色离焦项(W020),轴向色倾斜(W111),弧矢场曲(W220S),平均场曲(W220M),子午场曲(W220T);优化(Optimization);全局优化(Global Search);锤形优化(Hammer Optimization);消除所有的变量(Remove All Variable);评价函数列表(Merit Function Listing);公差(Tolerancing);公差列表(Tolerance Listing);公差汇总表(Tolerance Summary);镀膜列表(Coating Listing);变换半口径为环形口径(Convert Semi-Diameter to Circular Apertures);镜头缩放(Scale Lens);生成焦距(Make Focal);快速调焦(Quick Focus) ;添加折叠反射镜(Add Fold Mirror);幻像发生器(Ghost Focus generator);系统复杂性测试(Performance Test);表面数据(Surface Data);系统数据(System Data);规格数据(Prescription Data);Boresight erro 视场差第二部分ZEMAX光学设计软件操作详解介绍ZEMAX使用的大部分习惯用法和术语与光学行业都是一致的,但是还是有一些重要的不同点。
zemax中文使用说明

目录第1 章简介 6 第2 章用户界面 10 第3 章约定和定义 19 第4 章文件菜单 (30)第5 章习作 37 教程1:单透镜 38 教程2:双透镜 39 教程3:牛顿望远镜 40 教程4: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 42 教程5: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 44 教程6: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 46 教程7:消色差单透镜第6 章编辑菜单 (48)第7 章系统菜单 (58)第8 章分析菜单 (67)§8.1 导言 (67)§8.2 外形图 (67)§8.3 特性曲线 (73)§8.4 点列图 (75)§8.5 调制传递函数MTF (77)§8.5.1 调制传递函数 (77)§8.5.2 离焦的MTF (79)§8.5.3 MTF 曲面 (79)§8.5.4 MTF 和视场的关系 (80)§8.5.5 几何传递函数 (80)§8.5.6 离焦的几何MTF (81)§8.6 点扩散函数(PSF) (81)§8.6.1 FFT 点扩散函数 (81)§8.6.2 惠更斯点扩散函数 (84)§8.6.3 用FFT 计算PSF 横截面 (85)§8.7 波前 (85)§8.7.1 波前图 (85)§8.7.2 干涉图 (85)§8.8 均方根 (86)§8.8.1 作为视场函数的均方根 (86)§8.8.2 作为波长函数的RMS (88)§8.8.3 作为离焦量函数的均方根 (89)§8.9 包围圆能量 (90)§8.9.1 衍射法 (90)§8.9.2 几何法 (91)§8.9.3 线性/边缘响应 (92)§8.10 照度 (92)§8.10.1 相对照度 (92)§8.10.2 渐晕图 (93)§8.10.3 XY 方向照度分布 (93)§8.10.4 二维面照度 (94)§8.11 像分析 (94)§8.11.1 几何像分析 (94)§8.11.2 衍射像分析 (98)§8.12 其他 (101)§8.12.1 场曲和畸变 (101)§8.12.2 网格畸变 (102)§8.12.3 光线痕迹图 (103)§8.12.4 万用图表 (104)§8.12.5 纵向像差 (105)§8.12.6 横向色差 (106)§8.12.7 Y-Y bar 图 (106)§8.12.8 焦点色位移 (106)§8.12.9 色散图 (107)§8.12.10 波长和内透过率的关系 (107)§8.12.11 玻璃图 (107)§8.12.10 系统总结图 (108)§8.13 计算 (108)§8.13.1 光线追迹 (108)§8.13.2 塞得系数 (109)第九章工具菜单 (111)§9.1 优化 (111)§9.2 全局优化 (111)§9.3 锤形优化 (111)§9.4 消除所有变量 (111)§9.5 评价函数列表 (111)§9.6 公差 (111)§9.7 公差列表 (111)§9.8 公差汇总表 (112)§9.9 套样板 (112)§9.10 样板列表 (113)§9.11 玻璃库 (113)§9.12 镜头库 (113)§9.13 编辑镀膜文件 (115)§9.14 给所有的面添加膜层参数............................. .115 §9.15 镀膜列表.......................................... .115 §9.16 变换半口径为环形口径.............................. ..115 §9.17 变换半口径为浮动口径.............................. ..116 §9.18 将零件反向排列.................................... .116 §9.19 镜头缩放....................................... (116)§9.20 生成焦距.......................................... .116 §9.21 快速调焦......................................... .. (116)§9.22 添另折叠反射镜................................... ..116 §9.23 幻像发生器......................................... .117 §9.24 系统复杂性测试.................................... ..118 §9.25 输出IGES 文件................................ . (118)第十章报告菜单 (121)§10.1 介绍 (121)§10.2 表面数据........................................... .121 §10.3 系统数据 (121)§10.4 规格数据............................................. .122 §10.5 Report Graphics 4/6 ................................... .122 第十一章宏指令菜单 (123)§11.1 编辑运行ZPL 宏指令 (123)§11.2 更新宏指令列表 (123)§11.3 宏指令名 (123)第十二章扩展命令菜单 (124)§12.1 扩展命令 (124)§12.2 更新扩展命令列表................................ (124)§12.3 扩展命令名.................................... ..124 第十三章表面类型.. (125)§13.1 简介 (125)§13.2 参数数据....................................... ..125 §13.3 特别数据....................................... .125 §13.4 表面类型概要...................................... .126§13.4.1 用户自定义表面................................. .126 §13.4.2 内含表面....................................... .126 §13.5 标准面............................................. .128 §13.6 偶次非球面 (128)§13.7 奇次非球面....................................... .129 §13.8 近轴表面........................................... .129 §13.9 近轴X-Y 表面.. (129)§13.10 环形表面.......................................... ..130 §13.11 双圆锥表面...................................... ..130 §13.12 环形光栅面.. (131)§13.13 立方样条表面 (131)§13.14 Ⅰ型全息表面...................................... .132 §13.15 Ⅱ型全息表面..................................... .132 §13.16 坐标断点表面.................................... (133)§13.17 多项式表面........................................ ..134 §13.18 菲涅耳表面...................................... (134)§13.19 ABCD 矩阵....................................... .135 §13.20 另类面....................................... (135)§13.21 衍射光栅表面................................ ....... ..135 §13.22 共轭面............................................. .136 §13.23 倾斜表面.......................................... .137 §13.24 不规则表面......................................... .138 §13.25 梯度折射率1 表面.............................. . (138)§13.26 梯度折射率2 表面................................... .. .139 §13.27 梯度折射率3 表面.................................... (139)§13.28 梯度折射率4 表面.................................... . .140 §13.29 梯度折射率5 表面................................. .140 §13.30 梯度折射率6 表面............................... .142 §13.31 梯度折射率7 表面............................... .. .142 §13.32 梯度折射率表面Gradium TM......................... (143)§13.33 梯度折射率9 表面.................................... .145 §13.34 梯度折射率10 表面.. (146)§13.35 泽尼克边缘矢高表面............................ (147)第十五章非序列元件 (149)第十七章优化 (191)第十八章全局优化..................................................................无第十九章公差规定 (236)第二十章多重结构 (264)第二十一章玻璃目录的使用 (270)第二十二章热分析 (282)第二十三章偏振分析 (283)第二十四章 ZEMAX 程序设计语言…………………………………(未打印)295 第二十五章 ZEMAX 扩展……………………………………………(未打印)349第一章简介关于本手册的说明ZEMAX有三种不同的版本:ZEMAX-SE(标准版);ZEMAX-XE(扩展版);ZEMAX-EE(工程版)。
ZEMAX中文说明(精品)

关于数据域编号需要直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它的值为零,则执行宏指令,得到OPTRETURN 0 中的值。
然而,如果数据域编号不是零,那么不执行宏指令,而代替使用前面调用该宏指令时储存的数值。
这种约定有着实质性的好处。
如果宏指令计算了许多数值,它们所有都需要被优化,则这个宏指令只要调用一次,而多次使用ZPLM 操作数就可以得到这个数据。
这比多次调用宏指令有效得多。
例如,假设名为ZPL11.ZPL 计算三个数值,它们三个都需要优化。
在这个宏指令中将使用OPTRETURN 来储存这三个数据:OPTRETURN 0=xOPTRETURN 1=yOPTRETURN 2=z那么在评价函数中用三个ZPLM 操作数来摘录这个数据,仅调用一次这个宏指令来执行优化:ZPLM 11 0ZPLM 11 1ZPLM 11 2仅在ZPLM 11 0 中调用宏指令ZPL11.ZPL。
注意,仅当Int2 的值为零时,可以使用Hx、Hy、Px、和Py 的值,因为仅在这种情况下,宏指令才被求值。
最后,在宏指令执行过程中镜头数据不能有任何改变,这一点十分重要。
这些改变将涉及到后面其他操作数求值。
ZEMAX 不能将已经求值的镜头数据恢复到对ZPLM 指定的宏指令求值之前的状态。
同样,ZPLM 也不应用在默认评价函数的中间,而应该放在ZEMAX 默认定义的那部分评价函数的前面或后面。
如果在宏指令操作的过程中镜头数据被改变了,ZEMAX 将无法知道哪个数据被改变了,而且不能不能将镜头数据恢复到没改变时的原始状态。
只允许ZPL 宏指令执行对镜头数据的拷贝数据进行优化,而不是对实际数据进行优化,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然而这个功能当前不被支持。
其原因是有时候宏指令在对后面的操作数进行求值之前需要改变镜头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应执行两个宏指令。
第一个应按要求修改数据,第二个应将数据恢复到原始条件。
这两个宏指令,和执行改变镜头数据的插入操作数一起,都可以在评价函数编辑界面中列出。
ZEMAX操作说明

ZEMAX操作说明一、参数设置1、透镜基本参数设置①、Surf:Type这一选项表示输入面的类型,例如普通球面、柱面、镜面、渐变折射率面等。
②、Comment这一选项表示对输入面进行注解,填不填都可以。
③、Radius这一选项表示输入面的曲率半径,对于第一行输入光源来说如果是Infinity表示光源为平行光,如果输入数字a表示距离透镜第一个面距离为a的点光源。
④、Thickness这一选项表示输入相邻两个面的距离,对于一个透镜来说是透镜的中心厚度,对于两个透镜来说是两个透镜的间距。
⑤、Glass这一选项表示输入相邻两个面间的材质,可以输入玻璃、镜子、接收器,不输为空气。
⑥、Semi-Diameter这一选项表示输入光到达通光面的半径。
⑦、Conic这一选项表示输入面曲率半径的非球面系数。
2、光源基本参数设置①、GenEntrance Pupil Diameter表示入射光到达第一个面时的光斑大小,适用于光源为点光源或平行光。
Object Space NA表示入射光的数值孔径,适用于点光源。
②、Fie这一选项表示对输入光在入射面不同输入高度时的情况。
③、Wav这一选项表示对输入光的波长。
④、Lay和L3d这一选项表示输入透镜的平面图和3D图⑤、Spt这一选项表示输入光通过输入透镜后的弥散斑的大小,越小越好。
⑥、Mtf这一选项表示输入透镜的传递函数,与分辨率紧密相关。
⑦、Pre这一选项表示输入透镜的所有参数汇总表。
二、设计结果查看在Analysis一项中查看透镜像差。
初步学习在这一项中一般查看:Image Analysis,这一项中可以直观查看成像质量。
Miscellaneous,这一项中可以查看输入透镜的像差。
三、透镜优化1、双击你所需要优化的面,将其选择为Variable,须优化面后出现V2、在Editor中选择Merit Function后出现优化界面。
3、进入优化界面后,选择Tools中的第二项,出现对话框直接点OK。
光学设计软件zemax中文教程

注:此版本ZEMAX中文说明由光学在线网友elf提供!目录第1章引第2章用户界面第3章约定和定义第4章教程教程1:单透镜教程2:双透镜教程3:牛顿望远镜教程4: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教程5: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教程6: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教程7:消色差单透镜第5章文件菜单 (7)第6章编辑菜单 (14)第7章系统菜单 (31)第8章分析菜单 (44)§8.1 导言 (44)§8.2 外形图 (44)§8.3 特性曲线 (51)§8.4 点列图 (54)§8.5 调制传递函数MTF (58)§8.5.1 调制传递函数 (58)§8.5.2 离焦的MTF (60)§8.5.3 MTF曲面 (60)§8.5.4 MTF和视场的关系 (61)§8.5.5 几何传递函数 (62)§8.5.6 离焦的MTF (63)§8.6 点扩散函数(PSF) (64)§8.6.1 FFT点扩散函数 (64)§8.6.2 惠更斯点扩散函数 (67)§8.6.3 用FFT计算PSF横截面 (69)§8.7 波前 (70)§8.7.1 波前图 (70)§8.7.2 干涉图 (71)§8.8 均方根 (72)§8.8.1 作为视场函数的均方根 (72)§8.8.2 作为波长函数的RMS (73)§8.8.3 作为离焦量函数的均方根 (74)§8.9 包围圆能量 (75)§8.9.1 衍射法 (75)§8.9.2 几何法 (76)§8.9.3 线性/边缘响应 (77)§8.10 照度 (78)§8.10.1 相对照度 (78)§8.10.2 渐晕图 (79)§8.10.3 XY方向照度分布 (80)§8.10.4 二维面照度 (82)§8.11 像分析 (82)§8.11.1 几何像分析 (82)§8.11.2 衍射像分析 (87)§8.12 其他 (91)§8.12.1 场曲和畸变 (91)§8.12.2 网格畸变 (94)§8.12.3 光线痕迹图 (96)§8.12.4 万用图表 (97)§8.12.5 纵向像差 (98)§8.12.6 横向色差 (99)§8.12.7 Y-Y bar图 (99)§8.12.8 焦点色位移 (100)§8.12.9 色散图 (100)§8.12.10 波长和内透过率的关系 (101)§8.12.11 玻璃图 (101)§8.12.10 系统总结图 (101)§8.13 计算 (103)§8.13.1 光线追迹 (103)§8.13.2 塞得系数 (104)第九章工具菜单 (108)§9.1 优化 (108)§9.2 全局优化 (108)§9.3 锤形优化 (108)§9.4 消除所有变量 (108)§9.5 评价函数列表 (109)§9.6 公差 (109)§9.7 公差列表 (109)§9.8 公差汇总表 (109)§9.9 套样板 (109)§9.10 样板列表 (111)§9.11 玻璃库 (112)§9.12 镜头库 (112)§9.13 编辑镀膜文件 (114)§9.14 给所有的面添加膜层参数 (115)§9.15 镀膜列表 (115)§9.16 变换半口径为环形口径 (115)§9.17 变换半口径为浮动口径 (116)§9.18 将零件反向排列 (116)§9.19 镜头缩放 (116)§9.20 生成焦距 (117)§9.21 快速调焦 (117)§9.22 添另折叠反射镜 (117)§9.23 幻像发生器 (118)§9.24 系统复杂性测试 (120)§9.25 输出IGES文件 (120)第十章报告菜单 (124)§10.1 介绍 (124)§10.2 表面数据 (124)§10.3 系统数据 (125)§10.4 规格数据 (125)§10.5 Report Graphics 4/6 (126)第十一章宏指令菜单 (127)§11.1 编辑运行ZPL宏指令 (127)§11.2 更新宏指令列表 (127)§11.3 宏指令名 (127)第十二章扩展命令菜单 (128)§12.1 扩展命令 (128)§12.2 更新扩展命令列表 (128)§12.3 扩展命令名 (128)第十三章表面类型 (130)§13.1 简介 (130)§13.2 参数数据 (130)§13.3 特别数据 (131)§13.4 表面类型概要 (131)§13.4.1 用户自定义表面 (131)§13.4.2 内含表面 (132)§13.5 标准面 (136)§13.6 偶次非球面 (136)§13.7 奇次非球面 (137)§13.8 近轴表面 (138)§13.9 近轴X-Y表面 (138)§13.10 环形表面 (139)§13.11 双圆锥表面 (139)§13.12 环形光栅面 (140)§13.13 立方样条表面 (141)§13.14 Ⅰ型全息表面 (142)§13.15 Ⅱ型全息表面 (143)§13.16 坐标断点表面 (143)§13.17 多项式表面 (145)§13.18 菲涅耳表面 (145)§13.19 ABCD矩阵 (146)§13.20 另类面 (146)§13.21 衍射光栅表面 (147)§13.22 共轭面 (148)§13.23 倾斜表面 (149)§13.24 不规则表面 (149)§13.25 梯度折射率1表面 (150)§13.26 梯度折射率2表面 (152)§13.27 梯度折射率3表面 (152)§13.28 梯度折射率4表面 (153)§13.29 梯度折射率5表面 (154)§13.30 梯度折射率6表面 (155)§13.31 梯度折射率7表面 (156)§13.32 梯度折射率表面Gradium TM (157)§13.33 梯度折射率9表面 (160)§13.34 梯度折射率10表面 (161)§13.35泽尼克边缘矢高表面 (162)第十五章非序列元件 (162)第十七章优化 (228)第十八章全局优化 (290)第十九章公差规定 (298)第二十章多重结构 (338)第二十一章玻璃目录的使用 (345)第二十二章热分析 (363)第二十三章偏振分析 (373)第二十四章ZEMAX程序设计语言 (390)第二十五章ZEMAX扩展 (478)第五章文件菜单新建(New)目的:清除当前的镜头数据。
ZEMAX中文说明2

将镜头元件或镜头组反向排列。
设置:First Surface 被倒置的镜头组的第一面Last Surface 被倒置的镜头组的最后一面说明:如果系统中包括镜面,坐标转折,或其他非标准面,本功能不能正确工作。
§19 镜头缩放(Scale Lens)目的:用确定的因子缩放整个镜头。
例如,将现有的设计缩放成一个新的焦距时,本功能很有用。
波长不缩放。
缩放镜头功能也可以用来将单位从毫米变为英尺,或其它组合单位类型。
设置:Scale by factor 若选取,则直接输入缩放因子Scale by units 若选取,则镜头用所选单位变换§20 生成焦距(Make Focal)目的:除了所要的焦距是直接输入的,生成焦距与缩放镜头是相同的。
整个镜头被缩放成焦距为给定值的镜头。
§21 快速调焦(Quick Focus)目的:通过调整后截距对光学系统快速调焦。
设置:Size Radial Focus 调焦时使像平面上的点列图的RMS为最佳Spot Size X 调焦时使像平面X 方向上的点列图的RMS为最佳Spot Size Y 调焦时使像平面Y 方向上的点列图的RMS为最佳Wavefront Error 调焦时使像平面波前误差均方根最佳Use Centroid 使所有的计算都以像平面上光线的重心为参照系(而不是以主光线为参照系),本选项的计算很慢,但对于慧差占主导作用的系统是很适合的。
说明:本功能调整像平面前面的厚度。
厚度是依照RMS 像差最小化的原则选择的。
如上表所列有多种不同的RMS计算方法。
最佳调焦位置与标准的选择有关。
RMS 用定义的视场,波长和权因子计算整个视场的多色光的平均值。
§22 添加折叠反射镜(Add Fold Mirror)目的:为弯曲光束,包括坐标转折,插入一个转折镜。
116Fold surface 选择将成为转折镜的面。
被选择的面是已定位在需要转折的位置的虚拟面。
ZEMAX中文说明书

目录第1 章引言第2 章用户界面第3 章约定和定义第4 章教程教程1:单透镜教程2:双透镜教程3:牛顿望远镜教程4: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教程5: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教程6: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教程7:消色差单透镜第 5 章文件菜单 (7)第 6 章编辑菜单 (14)第7 章系统菜单 (31)第8 章分析菜单 (44)§8.1 导言 (44)§8.2 外形图 (44)§8.3 特性曲线 (51)§8.4 点列图 (54)§8.5 调制传递函数MTF (58)§8.5.1 调制传递函数 (58)§8.5.2 离焦的MTF (60)§8.5.3 MTF 曲面 (60)§8.5.4 MTF 和视场的关系 (61)§8.5.5 几何传递函数 (62)§8.5.6 离焦的MTF (63)§8.6 点扩散函数(PSF) (64)§8.6.1 FFT 点扩散函数 (64)§8.6.2 惠更斯点扩散函数 (67)§8.6.3 用FFT 计算PSF 横截面 (69)§8.7 波前 (70)§8.7.1 波前图 (70)§8.7.2 干涉图 (71)§8.8 均方根 (72)§8.8.1 作为视场函数的均方根 (72)§8.8.2 作为波长函数的RMS (73)§8.8.3 作为离焦量函数的均方根 (74)§8.9 包围圆能量 (75)§8.9.1 衍射法 (75)§8.9.2 几何法 (76)§8.9.3 线性/边缘响应 (77)§8.10 照度 (78)§8.10.1 相对照度 (78)。
ZEMAX中文说明2

目的:将镜头元件或镜头组反向排列。
设置:First Surface 被倒置的镜头组的第一面Last Surface 被倒置的镜头组的最后一面说明:如果系统中包括镜面,坐标转折,或其他非标准面,本功能不能正确工作。
§19 镜头缩放(Scale Lens)目的:用确定的因子缩放整个镜头。
例如,将现有的设计缩放成一个新的焦距时,本功能很有用。
波长不缩放。
缩放镜头功能也可以用来将单位从毫米变为英尺,或其它组合单位类型。
设置:Scale by factor 若选取,则直接输入缩放因子Scale by units 若选取,则镜头用所选单位变换§20 生成焦距(Make Focal)目的:除了所要的焦距是直接输入的,生成焦距与缩放镜头是相同的。
整个镜头被缩放成焦距为给定值的镜头。
§21 快速调焦(Quick Focus)目的:通过调整后截距对光学系统快速调焦。
设置:Size Radial Focus 调焦时使像平面上的点列图的RMS为最佳Spot Size X 调焦时使像平面X 方向上的点列图的RMS为最佳Spot Size Y 调焦时使像平面Y 方向上的点列图的RMS为最佳Wavefront Error 调焦时使像平面波前误差均方根最佳Use Centroid 使所有的计算都以像平面上光线的重心为参照系(而不是以主光线为参照系),本选项的计算很慢,但对于慧差占主导作用的系统是很适合的。
说明:本功能调整像平面前面的厚度。
厚度是依照RMS 像差最小化的原则选择的。
如上表所列有多种不同的RMS计算方法。
最佳调焦位置与标准的选择有关。
RMS用定义的视场,波长和权因子计算整个视场的多色光的平均值。
§22 添加折叠反射镜(Add Fold Mirror)目的:为弯曲光束,包括坐标转折,插入一个转折镜。
设置:Fold surface 选择将成为转折镜的面。
被选择的面是已定位在需要转折的位置的虚拟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章引言
第2章用户界面
第3章约定和定义
第4章
教程
教程1:单透镜
教程2:双透镜
教程3:牛顿望远镜
教程4: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
教程5: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
教程6: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
教程7:消色差单透镜
第5章
文件菜单 (7)
第6章
编辑菜单 (14)
第7章
系统菜单 (31)
第8章
分析菜单 (44)
§8.1 导言 (44)
§8.2 外形图 (44)
§8.3 特性曲线 (51)
§8.4 点列图 (54)
§8.5 调制传递函数MTF (58)
§8.5.1 调制传递函数 (58)
§8.5.2 离焦的MTF (60)
§8.5.3 MTF曲面 (60)
§8.5.4 MTF和视场的关系 (61)
§8.5.5 几何传递函数 (62)
§8.5.6 离焦的MTF (63)
§8.6 点扩散函数(PSF) (64)
§8.6.1 FFT点扩散函数 (64)
§8.6.2 惠更斯点扩散函数 (67)
§8.6.3 用FFT计算PSF横截面 (69)
§8.7 波前 (70)
§8.7.1 波前图 (70)
§8.7.2 干涉图 (71)
§8.8 均方根 (72)
§8.8.1 作为视场函数的均方根 (72)
§8.8.2 作为波长函数的RMS (73)
§8.8.3 作为离焦量函数的均方根 (74)
§8.9 包围圆能量 (75)
§8.9.1 衍射法 (75)
§8.9.2 几何法 (76)
§8.9.3 线性/边缘响应 (77)
§8.10 照度 (78)
§8.10.1 相对照度 (78)
§8.10.2 渐晕图 (79)
§8.10.3 XY方向照度分布 (80)
§8.10.4 二维面照度 (82)
§8.11 像分析 (82)
§8.11.1 几何像分析 (82)
§8.11.2 衍射像分析 (87)
§8.12 其他 (91)
§8.12.1 场曲和畸变 (91)
§8.12.2 网格畸变 (94)
§8.12.3 光线痕迹图 (96)
§8.12.4 万用图表 (97)
§8.12.5 纵向像差 (98)
§8.12.6 横向色差 (99)
§8.12.7 Y-Y bar图 (99)
§8.12.8 焦点色位移 (100)
§8.12.9 色散图 (100)
§波长和内透过率的关系 (101)
§玻璃图 (101)
§系统总结图 (101)
§8.13 计算 (103)
§8.13.1 光线追迹 (103)
§8.13.2 塞得系数 (104)
第九章
工具菜单 (108)
§9.1 优化 (108)
§9.2 全局优化 (108)
§9.3 锤形优化 (108)
§9.4 消除所有变量 (108)
§9.5 评价函数列表 (109)
§9.6 公差 (109)
§9.7 公差列表 (109)
§9.8 公差汇总表 (109)
§9.9 套样板 (109)
§9.10 样板列表 (111)
§9.11 玻璃库 (112)
§9.12 镜头库 (112)
§9.13 编辑镀膜文件 (114)
§9.14 给所有的面添加膜层参数 (115)
§9.15 镀膜列表 (115)
§9.16 变换半口径为环形口径 (115)
§9.17 变换半口径为浮动口径 (116)
§9.18 将零件反向排列 (116)
§9.19 镜头缩放 (116)
§9.20 生成焦距 (117)
§9.21 快速调焦 (117)
§9.22 添另折叠反射镜 (117)
§9.23 幻像发生器 (118)
§9.24 系统复杂性测试 (120)
§9.25 输出IGES文件 (120)
第十章
报告菜单 (124)
§10.1 介绍 (124)
§10.2 表面数据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