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及答案-1 白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类文阅读:1 白鹭

类文阅读-1 白鹭春天的黄鹂(节选)刘学刚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的(宛婉)转了。
“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上翠绿着。
面对此情此景,谁不耳聪目明?仿佛凤凰栖于碧梧,仙鹤止于高松,()春天里的翠柳,()能展现黄鹂的全部美丽。
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
黄鹂鸣于翠柳,是鸟在其中生命得以辉煌、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超然的一种极(致至)。
黄鹂就这么一叫,天就澄明了,地就碧绿了,人就轻松了。
那是春天里一(副幅)最美丽的画面:黄鹂早早醒来了,柳树早早就站在等待里,谁都不想辜负这明媚的春光。
尽管这个春天来得太晚太晚,这是盛唐的秩序被打乱后第一个色彩(清青)丽的春天。
让花草落泪去。
让马蹄纷乱去。
蜀中的天堑之险,应该把喧嚣挡在外面的。
浣花溪畔,有花便是韵脚,有水定在吟咏。
那一刻,诗圣走在黄鹂的歌里,黄鹂歌在诗圣的诗里。
“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其中的一个,便是诗圣自己了。
看着一行深受鼓舞的白鹭,诗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
黄鹂唱着,诗圣吟着,两个黄鹂奏出千年不去的绝响。
(选自《牛城晚报》2009.03.13)1.用“√”画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诗圣的《绝句》,请将这句诗补全。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的内容。
【参考答案】1.婉致幅清2.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3.只有……才……示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体谅,才能搞好团结。
4.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黄鹂的鸣叫抑扬动听。
杜鹃(节选)郭沫若杜鹃,敝(bì p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薄(báo 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
【文段阅读】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白鹭》文段阅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白鹭》文段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哨望,可它真是哨望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橙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孤独——(_____)嗜好——(_____)哨望——(______)或许——(______)2)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__)。
3)“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短文中的不足指的是()。
A.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
B.低飞。
C.白鹭不会唱歌4)“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运用了(____)和(____)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感情。
2.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我能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孤寂——(_______)悠闲——(________)爱好——(________)恩泽——(________)2)在文中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请给这三幅画面分别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五年级课内阅读理解上册(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课内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我能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孤寂——()悠闲——()爱好——()恩泽——()2.对最后三个自然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白鹭并不像歌那样铿锵,它更像是一首散文诗。
B.白鹭虽然不会唱歌,但它本身就是一首铿锵的歌。
C.白鹭会唱歌,但人们认为它不会唱歌,这是因为人们没有听过它唱歌。
3.“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文中的“不足”指的是()A.白鹭很孤独B.白鹭要望哨C.白鹭不会唱歌4.“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5.文章要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白鹭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白鹭类文阅读 有答案

第1课白鹭类文阅读知识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一、课内阅读(一)(2021秋·甘肃酒泉·五年级统考期末)读《白鹭》,完成下面题目。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⑪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将下面的字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A.黑白长短 B.长白短黑 C.长短白黑 D.黑短白长2.本文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加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3.课文第⑥~⑧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文章中第①段和第⑪段在行文中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C.文章第⑤段运用了排比的句式,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
D.“歌未免太铿锵了”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以此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答案】1.C2.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描写,来衬托白鹭的色素配合、身段大小的适宜。
3.水田钓鱼图闲立枝头图黄昏低飞图4.D【解析】1.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 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课:《白鹭》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结果,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鹭鸶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这几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你还知道他的重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请解释以下句子。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段文字分别写了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景象和韵味,所以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韵味无穷的________、一首优美的________。
第二课:《落花生》2.阅读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出了()。
【类文阅读】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试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考点及技巧】
【课内阅读】
《白鹭》片段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②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街上卖年糕的,进入秋季就有了。是个中年汉子,他用改制的自行车推着,车前,焊得平平实实一个铁皮箱,箱子上,放一个匾子,里面很有次序地排列着一排一排的年糕。他从大街上走过,车前的电喇叭里在叫:年糕,年糕。这样的叫卖,让人提早想到过年的好光景。
乡下人家过年,最隆重的,莫过于蒸年糕了。那可算得上是巨大工程,全家总动员,淘米、磨粉、烧水、上笼、出笼……一年忙到头,那些披星戴月,那些流过的汗水,那些向往中的幸福,彼时,一一落到实处,变成年糕,可触可摸。让人心满意足得很。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第一段主要是讲白鹭在钓鱼,所以可以叫“垂钓图”。
第二段主要讲白鹭站在树上,人们说他在望哨,所以可以叫“望哨图”。
第三段主要讲白鹭低飞,所以可以叫“低飞图”。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和字词的赏析。
首先观察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可以看到我们平时说鸟在捕鱼,但是作者称之为钓鱼,钓鱼是人独有的动作,所以作者是将白鹭拟人化,这样写出了白鹭悠闲、诗一般的生活。
6.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请参照示例,说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示例: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类文阅读
蝉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白鹭阅读答案(5篇范文)

白鹭阅读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白鹭阅读答案白鹭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鹭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鹭阅读答案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题: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方框最恰当的一组词是()A.黑白长短B.长白短黑C.长短白黑D.黑短白长2.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鹭、朱鹭、苍鹭的描述?(不超过25个字)3.文章第五小节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何在?为什么?(不超过50个字)4.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用两个字概括,不少于6个字,不超过10个字,包括10个字)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部编五年级上册《白鹭》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1、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pèi 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ì yí)。
白鹤太大而嫌.(jián 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从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致()悠闲()癖好()恩泽()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精致、巧妙。
()②.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③.安闲、闲适的样子。
()④.普通,一般。
()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5、“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
6、“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1 白鹭
春天的黄鹂(节选)
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的(宛婉)转了。
“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上翠绿着。
面对此情此景,谁不耳聪目明?
仿佛凤凰栖于碧梧,仙鹤止于高松,()春天里的翠柳,()能展现黄鹂的全部美丽。
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
黄鹂鸣于翠柳,是鸟在其中生命得以辉煌、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超然的一种极(致至)。
黄鹂就这么一叫,天就澄明了,地就碧绿了,人就轻松了。
那是春天里一(副幅)最美丽的画面:黄鹂早早醒来了,柳树早早就站在等待里,谁都不想辜负这明媚的春光。
尽管这个春天来得太晚太晚,这是盛唐的秩序被打乱后第一个色彩(清青)丽的春天。
让花草落泪去。
让马蹄纷乱去。
蜀中的天堑之险,应该把喧嚣挡在外面的。
浣花溪畔,有花便是韵脚,有水定在吟咏。
那一刻,诗圣走在黄鹂的歌里,黄鹂歌在诗圣的诗里。
“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其中的一个,便是诗圣自己了。
看着一行深受鼓舞的白鹭,诗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
黄鹂唱着,诗圣吟着,两个黄鹂奏出千年不去的绝响。
(选自《牛城晚报》2009.03.13)
1.用“√”画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诗圣的《绝句》,请将这句诗补全。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婉致幅清
2.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只有……才……示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体谅,才能搞好团结。
4.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黄鹂的鸣叫抑扬动听。
杜鹃(节选)
郭沫若
杜鹃,敝(bì p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薄(báo 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
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
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héng hèng)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
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
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
鹃雏孵化出来之
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bǔ fǔ)育。
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
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
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郭沫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2)因饥饿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3)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
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写到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和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实际上分别隐喻了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又说“杜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这段话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参考答案】
1.bì bó hèng bǔ
2.欺世盗名啼饥号寒名实不符
3.A
4.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5.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言外之意是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
人们对并无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