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和蛋白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

一、能量与能量单位(一)能量的作用及意义人类摄取食物中的能量以维持所有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和社会活动。
(二)能量单位1kcal=4.184kJ 1kJ=0.239kcal(三)食物的卡价(能量系数、产热系数)每克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能量值为能量系数(产热系数),也称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产热系数:碳水化合物:4kcal/g脂肪: 9kcal/g蛋白质: 4kcal/g酒精:7kcal/g(三)能量平衡能量不足机体会调动和利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分解自身组织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
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神经衰弱等。
能量过剩长期过剩,则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贮存,使人发胖,增加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
衡量能量营养状态的常用指标是BMIBMI指数< 18.518.5~24.925~29.930~34.935~39.9≥40肥胖程度偏轻正常值超重一级肥胖二级肥胖三级肥胖BMI=体重/身高2 单位: kg/m2二、人体能量的消耗:基础代谢 60~70%体力活动能量消耗15~30%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一)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能量消耗。
即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进食后12~14h)、思想放松、室温适宜(18~25℃左右)时维持呼吸、心跳、体温、循环、腺体分泌、肌肉紧张度等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年龄婴幼儿﹥成年人﹥老年人性别女性﹤男性体形和机体构成瘦高体型者﹥矮胖体型者。
内分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其它因素环境温度与气候、应激状态、神经的紧张程度、营养状况、疾病等.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60%-70% .(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这是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也是人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主要有: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消耗越多;体重越重消耗越大;劳动强度越大、持续越久消耗越多;越不熟练者耗能越大;受关注程度。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本周讲述的是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相互关系,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糖类代谢中,讲述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被吸收到体内后,所发生的三种变化。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讲述了脂类的利用和脂肪肝的形成。
蛋白质的利用极为广泛,讲述了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氨基酸的两种重要代谢的代谢过程,并总结了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人体健康与代谢途径、转化的关系。
学习重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2. 熟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3. 三大物质代谢的意义4. 糖代谢的基本过程学习难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2.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3.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意义学习过程: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固定能量,合成有机物,所以被称之为“自养”。
人和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存于绿色植物才能保证自身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供应。
(一)营养物质的种类: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其中,纤维素属于糖类,但不被人和多数动物消化。
纤维素对于人体而言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对预防结肠癌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六大生命必需要素外,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元素)。
(二)糖类的代谢:1.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
2. 糖的消化吸收:主要发生三种变化:第一. 一部分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被氧化分解利用。
第二. 一部分被合成糖元物质储存起来。
第二. 除以上变化外,多余葡萄糖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葡萄糖在体内的变化:(三)脂类代谢:1.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脂肪(甘油三脂)少量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胆固醇2. 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吸收形式:甘油、脂肪酸。
运输:大部分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脂,再被分泌出来进入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进入静脉,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脂类的营养学功能

脂类的营养学功能
一、提供能量
脂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每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产生37.6千焦的能量,比每克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高2倍以上。
在人体每日的能量消耗中,脂类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
二、构成生物膜
生物膜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而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
其中,脂类约占膜干重的50%以上,是构成生物膜不可缺少的成分。
三、维持体温
脂类中的脂肪具有保温作用,能维持体温。
当人体体温维持在37℃左右时,1克脂肪可产生3倍于糖的能量,即脂肪只需较少的量就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
因此,当身体需要较多的热量以维持一定的体温时,就需要摄取较多的脂肪。
四、促进维生素吸收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只有溶于脂类中才能很好地被吸收和利用。
而脂类中的胆固醇还是人体合成胆汁及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
五、信号分子
脂类中的脂肪酸和磷脂等分子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
例如,人体中的一些激素如雄激素和雌激素等都是脂类激素,它们需要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进而调节细胞的功能。
六、保护内脏
脂类中的磷脂和胆固醇等分子可以构成细胞膜,维持细胞的完整性。
同时,脂类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外力对内脏器官的冲击和振荡,从而保护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
七、合成激素
脂类中的固醇类物质是合成激素的原料,如肾上腺素、雄激素、雌激素等都来源于胆固醇。
这些激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等。
物质代谢的联系

\任一供能物质的代谢占优势,常能抑制和节 约其他物质的降解。
\
物质代谢的联系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四、核酸与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一、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变脂
摄糖过多
合成糖原储存(肝、肌肉)
甘油
乙酰辅酶A↑
柠檬酸↑ATP↑
肥胖
及血TG ↑
变构 乙酰辅酶A
+ 羧化酶↑
储脂 ↑
合成
脂肪酸↑
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 但脂酸不能转变为糖
脂肪 动员 脂肪分解代谢
甘油↑ 脂肪酸 ↑
α-磷酸甘油↑ (少)
糖异生
××
有赖于糖代谢 正常进行
高酮血症
乙酰CoA↑↑ (多)
糖↑(少)
糖代谢 ↓
草酰乙酸 ↓
三羧酸 循环
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烯醇丙酮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除生酮AA(Leu和Lys)外,其余AA均可 生成α-酮酸,并循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 \糖代谢中间产物可氨基化转变为非必需
AA(但不能转变成8种必需AA) \食物中蛋白质能代替糖、脂供能 \但食物中糖、脂不能代替蛋白质
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磷酸二羟丙酮 乙酰CoA 氨基酸碳架
氨基酸
蛋白质
蛋白质 氨基酸 酮酸或乙酰CoA (生酮氨基酸)
糖、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糖的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保持血糖相对稳定,含 量为80~120 mg/dL。
血糖含量
疾病症状
治疗(预防)措施
<60 mg/dL
低血糖早期症状
口服糖
<45 mg/dL
低血糖晚期症状
静脉注射糖
>130 mg/dL
高血糖
口服降糖药物
>160 mg/dL
糖尿病、糖尿
注射胰岛素
23
而脂肪酸几乎不能转变为糖。
20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 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② 所有氨基酸可转化为糖类 ① 糖类只能转化为12种非必需氨基酸
21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蛋白质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 氨基酸可大量转化为脂肪 ② 脂肪不能直接转变为氨基酸
22
三大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第十五章 糖、脂类、蛋白质 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1
一、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水分 无机盐 维生素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有机或无机小分子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有机大分子,必须经过消化形成有机小分子才能 被人体吸收
吸收
食物的消化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 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
2.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与消化酶
2.脂质代谢与疾病
疾病名称
原因
预防治疗措施
肥胖症
供能物质摄入多,消耗少, 遗传或内分泌失调
控制饮食 加强锻炼 就医治疗
高血脂
血浆中脂质含量过高
合理控制膳食 脂质物质摄入
脂肪肝
肝功能不好,磷脂等合成减 少,脂蛋白合成受阻,使脂 肪在肝脏中堆积
合理膳食 控制能量摄入
《糖类、脂类、蛋白质》课件

保湿剂
糖类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能,如淀粉 、果胶等,常用于食品的保鲜和加 工过程中保持水分。
增稠剂
糖类中的一些多糖类物质,如淀粉 、果胶等,可以作为增稠剂,提高 食品的粘稠度和口感。
脂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01
02
03
食用油脂
脂类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 食用油脂来源,如动物脂 肪、植物油等,用于烹饪 和食品加工。
脂肪是体内最有效的储能物质 ,当体内能量需求增加时,脂 肪可以被氧化分解并释放出所
储存的能量。
维持体温
脂肪在体内可以起到隔热和保 温的作用,有助于维持体温。
保护内脏器官
脂肪可以填充在内脏器官周围 ,起到保护作用。
参与细胞膜构成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
要作用。
脂类的来源与摄入
04
三大营养素的相互关系 与平衡
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相互转化
糖类与脂肪的相互转化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葡萄糖可将其中的特殊化学键转移给脂肪生成甘油三酯,这个过程称 为糖解作用。在饥饿或运动时,脂肪可将其中的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再通过糖 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糖类与氨基酸的相互转化
03
蛋白质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 生物体中不可或缺的活性物质。
分类
根据蛋白质的来源和组成,可以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 白质主要来源于肉类、蛋类、奶类等,而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豆类、坚果 、种子等。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生命活动
起酥油
起酥油是一种特殊的脂类 ,常用于糕点、饼干等食 品的制作,能够改善口感 和质地。
糖类、脂类、蛋白质

【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难点】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油脂的水解反应。
【学习过程】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
2.人们习惯称、、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3.[阅表]P71表3-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达标检测】A层作业
1.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糖类的是()
A.棉花B.豆油C.木材D.小麦
2.下列两种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葡萄糖果糖B.蔗糖麦芽糖
C.正丁烷异丁烷D.淀粉纤维素
3.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B.蔗糖被还原
①取少量淀粉和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中和酸性④加入新制Cu(OH)2⑤加入少量稀硫酸⑥再加热
A.①②⑤⑥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⑥④⑤③②
6.将蔗糖放入试管中,加水和稀硫酸振荡,水浴加热5分钟,取水解液3ml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后没有看到砖红色物质出现,这是因为()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葡萄糖
CH12O6
双糖
麦芽糖
CH22O11
多糖
淀粉、
(CH10O5)
油脂
油
C、H、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脂
C、H、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蛋白质
C、H、O、N、S、P等
酶、肌肉、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学与问】
糖、脂、蛋白、核酸与生物的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与生物的关系
1、组成元素: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
C、H、O C、H、O C、H、O、N C、H、O、N、P
(N、P)(Fe 、S···)
2、C、H比例 1:2 1:1(最高,分解放热最多,耗氧最多)3生理作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生命活动体现物质遗传物质细胞内储能物质构成细胞膜、运输物质的载体 DNA或RNA
动物:糖元细胞器膜反应的催化剂以DNA
植物:淀粉维持动物体温细胞结构的 RNA为结
构成细胞壁供能主要物质和功能单位
(纤维素)(7%、50%)
调节血糖(肝糖元)维持正常代谢一些激素,
调节生命活动
供肌肉无氧耗能(胆固醇、性激素
(肌糖元)、维生素D)
4、有关结构式: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淀粉
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DNA
肽键 mRNA tRNA
5、有关反应式:消化水解:淀粉、蔗糖、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合成:淀粉、蔗糖、麦芽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氧化分解:葡萄糖、氨基酸
6、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
DNA RNA 蛋白质(性状)空间结构:
基本单位:
存在部位:
特性及结构:
7、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与健康
(1)糖类:糖尿病、(胰岛素少,血糖浓度高,尿糖)低血糖
(2)脂类: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3)蛋白质:
(4)核酸(DNA)基因突变:如镰刀型贫血、白化病、色盲病、癌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 科目: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课 题 油脂 蛋白质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2、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3、掌握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1、掌握基本的几种蛋白质的结构式2、了解蛋白质如何水解的3、皂化反应灵活运用考点及考试要求1、蛋白质基本结构式为起始的推断题2、皂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内容(一)油脂1、组成: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O(2)结构:R 1—C —O —CH 2R 2—C —O —CHR 3—C —O —CH 2OO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R 1、R 2、R 3相同称为单甘油脂;不同称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都是混甘油酯。
2、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状态: 油脂⎩⎨⎧------脂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油植物油脂液态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动物油脂固态)()((2)化学性质①油脂的氢化C 17H 33COO —CH 2C 17H 33COO —CH C 17H 33COO —CH 2+ 3H 2C 17H 35COO —CH 2C 17H 35COO —CH 油酸甘油酯(油)硬脂酸甘油酯(脂肪)催化剂加热、加压C 17H 35COO —CH 2这个反应可以使植物油(液态)转化成固态的人造脂肪,即硬化油。
②油脂的水解C 17H 35COO —CH 2C 17H 35COO —CH + 3H 2O硬脂酸甘油酯3C 17H 35COOH ++ 3NaOH 3C 17H 35COONa +浓H 2SO 4CH 2—OHCH —OHCH 2—OH硬脂酸甘油硬脂酸钠C 17H 35COO —CH 2C 17H 35COO —CH 2C 17H 35COO —CH C 17H 35COO —CH 2CH 2—OHCH —OHCH 2—OH硬脂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份,因此,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二)蛋白质1、元素组成:C 、H 、O 、N 、S 等元素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2、结构: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通过一定方式结合成的复杂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和组成十分复杂。
目前,人类对蛋白质的结构,特别是空间结构的认识还十分有限。
官能团:氨基(—NH 2)和羧基(—COOH)。
3、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4、酶:有生化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在温和条件下,可呈专一的催化特性。
5、盐析、变性和渗析有何区别?其特点分别是什么?渗析盐析变性内涵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与分子、离子加入无机盐使胶体中的物质析出 一定条件下,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条件 胶体、半透膜、水较多量的轻金属盐或铵盐,如(NH 4)2SO 4、Na 2SO 4、NaCl 等 加热、紫外线、X 射线、重金属盐、强酸、强碱、乙醇、丙酮等 特点 可逆,需多次换水可逆,蛋白质仍保持原有活性 不可逆,蛋白质已失去原有活性 实例除去淀粉溶胶中的NaNO 3杂质①向皂化反应液中加食盐晶体,使肥皂析出;②蛋白质溶胶中加浓Na 2SO 4溶液使蛋白质析出消毒、灭菌、给果树使用波尔多液、保存动物标本等1. 特别提醒:①利用渗析和盐析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灼烧是有烧焦的羽毛气味②利用蛋白质的变性可以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还可以将动物的皮加工成皮革等。
知识框架一、检查有机物的官能团: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物质试剂与方法现象与结论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鉴别 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是不饱和烃 苯与苯的同系物鉴别加酸性KMnO 4溶液 褪色的是苯的同系物 醛基检验加碱性Cu(OH)2悬浊液,加热煮煮沸后有红色沉淀生成;有银镜考点1:1知识梳理:脂类和蛋白质的基本性质 2典型例题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牛油是纯净物B .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C .牛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D .工业上将牛油加氢制造硬化油解析: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混合物。
作为酯类,构成油脂的是高级脂肪酸而不是高级醇,因此A 、B 两选项都不对。
牛油属酯类,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丙三醇。
故C 选项正确。
液态油催化加氢可制得硬化油。
而牛油并不是液态油,而是固态脂,一般酯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D 不正确。
答案:C例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多种a —氨基酸。
B .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也不溶解。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D .浓硝酸溅到皮肤上能使皮肤显黄色,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解析:蛋白质的主要性质有水解、显色、变性、盐析。
其中盐析是可逆过程,加水可重新析出蛋白质。
答:B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脂类和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是考试的常考内容,要注意它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针对性练习:1.某期刊封面上有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如下图所示。
沸;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醇 加入活泼金属钠;加乙酸、浓H 2SO 4 有气体放出;有果香味酯生成羧酸 加紫色石蕊试液;加Na 2CO 3溶液显红色;有气体逸出 酯 闻气味;加稀H 2SO 4 果香味;检验水解产物 酚类检验 加FeCl 3溶液;浓溴水显紫色;白色沉淀淀粉检验 加碘水显蓝色蛋白质检验加浓硝酸微热(或灼烧)显黄色(烧焦羽毛气味)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A .氨基酸B .醇钠C .卤代羧酸D .酯考点2:1知识梳理:脂类和蛋白质的水解 2典型例题例3、能够水解,且最终产物为两种物质的是( ) A .葡萄糖B .蔗糖C .淀粉D .蛋白质解析:葡萄糖为单糖,不能水解;蔗糖为二糖,能水解; C 12H 22O 11 + H 2O −−→−水解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葡萄糖) (果糖)生成两种物质。
淀粉能水解但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一种物质。
蛋白质也能水解,水解产物为多种a —氨基酸。
答:B例4 硬脂酸甘油酯水解时,仅有85%的硬脂酸甘油酯起反应,要制取18.4t 甘油,需用多少吨硬脂酸甘油酯?若用这些硬脂酸甘油酯制肥皂,反应中皂化率为80%,问能生产含硬脂酸钠70%的钠皂多少吨?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油脂的水解要有清楚地认识,并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式并计算出最后结果解答: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一个硬脂酸甘油酯水解时,要与三个水水解,注意化学反应方程的书写,只要概念清楚,列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答案。
4针对性练习:2、油脂A 的通式为(烃基R 中不含有叁键)。
0.1mol 的A 与溶有96g 液的四氯化碳恰好完全反应。
0.1mol 的A 完全燃烧时生成的 和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0.6mol ,求油脂A 的结构简式,写出油脂A 氢化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3:1知识梳理:脂类和蛋白质结构演变的推断题 2典型例题例5、A 、B 两种有机物,分子式都是C 9H 11O 2N 。
(1)化合物A 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光谱测定显示,分子结构中不存在—CH 3,化合物A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
(2)化合物B 是某种分子式为C 9H 12的芳香烃——硝化后的惟一产物(硝基连在苯环上)。
化合物B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
设计意图:利用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导,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并推断有机物结构式的一种方法:从有机物分子式中去掉已知结构片断的组成即是未知片段的组成,再确定未知片断的结构。
这是推断有机物结构式常用的一种方法。
解析:(1)天然蛋白质最终水解产物是a —氨基酸,故A 分子中应有:—CH —COOHNH 2片断,剩下的C 7H 7不可能形成碳链。
又因为分子中无CH 3,故只能是O —CH 2—。
所以A 的结构简式为NH 2O —CH 2—CH —COOH。
(2)题目中提示B 是C 9H 12芳香烃—硝化后的惟一产物,硝基连在苯环上,则原芳香烃只能是1,3,5—三甲苯,这样硝基无论连在苯环的哪个位置上都是一种产物。
答案:(1) NH 2—CH 2—CH —COOHCH 3NO 2 CH 3CH 3(2)例6、2004、(四川、吉林)科学家发现某药物M 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它在人体内能释放出一种“信使分子”D ,并阐明了D 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
为此他们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M 的分子量为227,由C 、H 、O 、N 周四种元素组成,C 、H 、N 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
则M 的分子式是 。
D 是双原子分子,分子量为30,则D 的分子式为 。
(2)油脂A 经下列途径可得到M 。
图中②的提示: C 2H 5OH +HO -NO 2−−→−浓硫酸C 2H 5O -NO 2+H 2O 硝酸 硝酸乙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C 是B 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分子量为134,写出C 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4)若将0.1mol B 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则需消耗 g 金属钠。
答案:(1)C 3H 5O 9N 3NO(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3)6.9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脂类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发生混淆,导致在推断题中发生偏差,误及整题。
看脂类和蛋白质看的就是其基本的官能团,对于C 链结构不需要分神。
4针对性练习:3、a —氨基酸能被HNO 2氧化成为a —羟基酸,如:NH 2R —CH 2—COOH + HNO 2R —CH 2—COOH + N 2↑ + H 2OOH若丙氨酸可发生如下反应,分别生成A 、B 、C 、D 、E 五种有机物。
+ NaOH丙氨酸+ HCl ABC DE + HNO 2-H 2O(C 6H 8O 4)(C 6H 10O 2N 2)-H 2OA脂肪酸BM ①②则这些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
本节课总结提高题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NH4)2S ③Al(OH)3④NH4Cl ⑤H2N—CH2—COOH ⑥CH3COOH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⑤⑥ D.①②③⑤2.分子式为C4H9O2N属于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2种 B.3种 C.4种 D.5种3.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4.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①滴加浓硝酸②灼烧③滴加浓H2SO4④滴加酒精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5.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不溶解B.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C.蛋白质的分子能透过半透膜D.蛋白质跟盐酸作用时呈黄色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分子可能包含有一条肽链,也可以包含有多条肽链B.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唯一而确切的氨基酸序列,如有差错则表现为严重的遗传病C.核酸属于高级脂肪酸D.脱氧核糖核酸水解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7.2005年11月18日国际著名血液学杂志《BLOOD》刊载了一条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找到白血病的致病元凶——蛋白质Sh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