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doc 11页)
金融资产的分类复习内容

第 02 讲金融资产的分类知识点金融资产的分类▲▲〔一〕金融资产的分类企业依据其治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约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以下三类:1.以摊余本钱计量的金融资产〔比方:应收账款、贷款和债权投资〕;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比方: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提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比方:交易性金融资产〕。
(备注)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企业治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1.业务模式评估企业治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治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
业务模式决定企业所治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约现金流量、X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
企业确定其治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注意以下方面:①在金融资产组合的层次上确定治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而不必按照单个金融资产逐项确定业务模式。
②一个企业可能会采纳多个业务模式治理其金融资产。
③企业应当以企业关键治理人员决定的对金融资产进行治理的特定业务目标为根底,确定治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④企业的业务模式并非企业自觉指定,通常可以从企业为完成其目标而开展的特定活动中得以反映。
⑤企业应当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确定治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得以按照合理预期不会发生的情形为根底确定。
2.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在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下,企业治理金融资产旨在通过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收取合约付款来取得现金流量,而不是通过持有并X金融资产产生整体回报。
(备注)①为减少因信用恶化所导致的潜在信用损失而进行的风险治理活动与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并不矛盾;②到期日前X金融资产,即使与信用风险治理活动无关,但X只是偶然发生〔即使价值重大〕,或者单独及汇总X的价值非常小〔即使一再发生〕的情况下,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仍旧可能是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标;(解释)某企业持有的 100 个贷款都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标,假设由于某些原因在到期前 1 个月卖出其中的 10 个,剩余的 90 个仍维持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标。
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知识点总结

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知识点总结在金融领域,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主题。
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投资者、财务人员以及金融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相关知识点。
一、金融资产的定义和范围金融资产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它可以被划分为现金、权益工具投资、债务工具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等。
常见的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应收账款、贷款等。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通常具有固定的或可确定的收款金额和支付时间,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并且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例如,企业购买的普通债券,如果企业打算并且能够将债券持有至到期,收取合同约定的本金和利息,那么该债券通常被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且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符合基本借贷安排。
比如,企业购入的某些债券,企业可能会持有一段时间以收取利息,但在合适的时机也可能会出售以获取资本利得。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除上述两类之外的金融资产,通常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这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短期交易获取价差收益,或者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以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
三、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流程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首先,评估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这需要考虑企业如何管理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是仅仅通过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还是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或者主要是为了出售金融资产获取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
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决策树

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决策树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哎呀,这个话题一提起来,许多人就开始眉头紧锁,像是在吃了个柠檬一样,不知该从哪儿下手。
别担心,今天咱就轻松聊聊这件事,咱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开它的谜团。
你看,金融资产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拿到的一张银行卡、存折,或者说你投资买的那些股票、债券,都是资产。
而这个资产呢,它们有自己的“性格”,所以说,不同的“性格”就得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就是这样,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就是要搞明白这些资产各自是什么“脾气”,怎么“量化”和“计量”。
分类问题得从它们的“用途”说起。
别看这些资产个个都长得差不多,可用途可是天差地别。
拿股票来说吧,如果你是为了长期持有的打算,可能它就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范畴;可是,如果你打算短期内做个“高抛低吸”的快手,那它可能就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这一类了。
你看看,这就是按“性格”来划分的,股票也有“高冷”型和“活跃”型的区别。
再比如,债券,它要是为了长期稳定的收入,那就属于“摊余成本法”那一类了。
说白了,资产分类就像咱们挑人一样,合适才是最重要的,不能一刀切,得看你打算怎么用它。
聊聊计量。
计量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金融资产就像是咱们买的古董,买的时候看不出多少价值,但是时间久了,一定得有个清晰的计量方法,才能知道它到底值多少钱。
最常见的计量方式,大家可能听得多的就是“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
摊余成本法,嘿,就是按你当初买的价格加上后来的利息收入来计算,简单来说,就是“慢工出细活”。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稳定不动的资产,比如你手里的债券,或者是你喜欢收藏的那些老酒。
时间长了,你知道它们的增值空间,但是它们的“涨幅”可不太会像股票那样忽上忽下。
而公允价值法嘛,那个就是看市场的,跟股票涨跌差不多,波动性大,可能今天一块钱,明天就变两块。
公允价值就是看市场上有多少人愿意为它出钱。
就像你手里有个二手手机,别人愿意给你1000块,那它就是1000块的价值。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新金融工具准则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FRS)颁布的一个重要标准,其目的是要求企业按照市场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计量和披露。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概述新金融工具准则旨在建立新的、更完整的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框架,以弥补既有准则的不足。
该准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金融资产分类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企业对其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两种分类标准: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持有和出售分类。
前者主要根据合同现金流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按摊余成本计量和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后者则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将金融资产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收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企业需要对其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包括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收益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是指在有资产和负债市场的交易中,可在市场中获得的价格。
3. 披露要求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对其金融资产进行全面披露,包括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方法和相关风险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金融资产情况。
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贷款、债券、存款、证券投资等。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合同现金流特征和经营策略将其金融资产进行分类。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特征将其分类为按摊余成本计量和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以合同利率把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进行计量,这类金融资产一般为待收款项和应收款项。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利率把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会计处理

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会计处理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交易活动中持有或准备持有的、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产生或保护重要风险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储蓄、票据、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
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会计处理一直是金融管理和会计入门所必备的知识,以下我们就来简单总结一下:一、按照取得方式的不同,金融资产可以分为购买、持有到期收回和可供出售三类。
1.购买金融资产购买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使用现金或其他货币资金来购买非常规技术分析工具(如债券证券、股票证券等)的行为。
购买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1)购入日会计处理:借贷方分别为购买金融资产账户和货币资金账户,因为企业用货币资金来买金融资产,所以货币资金账户要减少,购买金融资产账户要增加。
(2)持有期间会计处理:以债券为例,持有期间会计处理是:按照每年年初债券计提利息,以便最终到期之后公司可安排支付,并及时调整账面价值变动情况。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企业通过购买行为持有的非特定金融资产,企业对全球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情况持有一定的观察期待,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交易策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1)购入日会计处理:借贷方分别为购入金融资产账户和交易性金融负债账户。
(2)持有期间会计处理: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3)计提坏账准备会计处理:根据坏账篮分析的结果,规定一定比例的计提坏账准备,将需要入账的坏账准备计入利润账户。
(4)出售价值变动会计处理:股票、债券等证券出售价值有可能变动,若出售商是本集团的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那么可以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计量时将相关的价值变动记入权益账户。
二、按照资产的流动性不同,金融资产可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类。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请参见前面。
以上就是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会计处理的相关知识。
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运用自己的金融资产。
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并举例

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例证一、概述在金融领域,资产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且能够为持有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金融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其分类和会计处理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介绍,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的规定,金融资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可供交易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及应收款项。
1. 可供交易金融资产可供交易金融资产指的是企业为了短期内买卖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期货等。
这类资产在购入后立即被计量为公允价值,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可供交易金融资产常见的例子有上市股票、政府债券等。
2.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以持有至到期的意图购入并持有的金融资产。
这类资产在购入后以成本计量,并在购入时确定了到期日和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通常难以确定。
典型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包括定期存款、公司债券等。
3. 贷款及应收款项贷款及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应收账款等。
这类资产在购入后以成本计量,并以账面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典型的贷款及应收款项包括企业对外放贷的资金、应收客户款项等。
三、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说明其会计处理方法。
1. 可供交易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可供交易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会计处理,即在初始计量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计入损益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购入后以成本计量,并在持有期间以摊余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摊余成本法是指按照固定利率和购物时确定的利率进行计算,将利息收入和摊余成本分别计入当期损益。
到期时,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到期收回金额转为应收款项,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损益表。
3. 贷款及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贷款及应收款项在购入后以成本计量,并以账面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会计》重要知识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会计》重要知识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进行金融业务活动时所持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贷款、应收款项等货币资金或债权权益。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是金融资产的一类,包括了现金、存款、有价证券、贷款和应收款项等。
其中,现金是最基本的金融资产,通常包括企业所持有的货币、银行存款和其他可以随时兑换为现金的资产。
存款是指企业将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获得的票据或其他凭证,具有流动性较高的特点。
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等,可以被买方持有并获得一定的权益或利息。
贷款是指企业向借款人提供现金资金,借款人必须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条件偿还本金和利息。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向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商品或服务,但对方尚未支付的款项。
金融资产的分类是根据其性质和目的来划分的。
根据用途的不同,金融资产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收益的金融资产和贷款及应收款项等等。
长期投资是指企业购买股权、债权等资产,以便长期持有,并且预期获得经济利益的金融资产。
这类金融资产通常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计量为账面价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拥有但尚未出售的金融资产。
这类金融资产既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等。
企业将这类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原因是预计将来可能出售,取得现金且与公司流动性需求无关,对投资收益计算的要求有别于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司知识产权。
持有到期收益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并准备到期,或根据合同规定已确定会按照其面值和利率获得利息的金融资产。
这类金融资产既可以是债券,也可以是存款等。
贷款及应收款项是指企业根据合同规定将资金借给借款人,或者向需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提供信用期款。
这类金融资产通常以账面价值计量,并按照利息收入的发生来确认收入。
总之,《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有明确的规定。
了解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对于企业在进行金融业务活动时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至关重要。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分类及计量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破坏,危机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和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顺周期性备受指责,金融危机也使人们意识到高质量会计准则对全球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客观上加速了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进程。
2009 年4 月G20 国领导人举行峰会,敦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全方位改革,主要目的是降低会计准则的复杂性,缓解顺周期效应。
自2009 年起,经历了多次修订,终于在2014 年7 月,IASB 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 号—金融工具》(IFRS9 )终稿,拟于2018 年 1 月 1 日生效并取代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9 号—金融工具》(IAS39 )。
为了更好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并结合我国企业会计的相关实务,财政部于2016 年08 月修订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征求意见稿)》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 号—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为新准则),新准则主要变更了对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对金融资产转移的处理做了更明确的阐释,同时引进了预期信用损失法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
在整个金融资产核算体系中,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的顺周期性受指责最多,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同时,分类和计量也是整个核算体系的基础,后续的金融资产减值、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会计都将基于上述分类和计量,因此本文着重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重分类展开讨论。
一、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1.1 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1.1.1 金融资产分类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主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HFT )、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HTM) 、贷款和应收款项(LAR)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doc 11页)第九章金融资产一、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具体讲:企业在初始确认时,①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②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③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也不得随意重分类。
提醒注意:上述四类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均按“公允价值”计量。
但是后续计量却分为两类:一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收益(相关的交易费用)贷:银行存款等注意两点: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要记入当期损益(借记:投资收益),不能记入成本。
但是,其他类金融资产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要计入初始成本。
二是企业取得各类金融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不构成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2)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收到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3)持有期间,在资产负债表日,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①如果公允价值上升,按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②如果公允价值下降,按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也是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但是,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要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出售(或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借:银行存款等(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投资收益或:借:投资收益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注意:处置所有的金融资产时(包括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处置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一律记入“投资收益”。
但同时,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要转入“投资收益”。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资本公积,也要转入“投资收益”。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采用的是权益法,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资本公积,也要转入“投资收益”。
【例题1·计算分析题】2009年4月,甲公司以48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6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10万元,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7.5元,2009年7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0.20元,7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
至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每股市价为8.5元,2010年1月3日以515万元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
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要求:(1)编制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累计损益。
(答案中的金额以万元为单位)【答案】(1)编制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2009年4月购入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8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490②2009年6月30日,确认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下降):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480-60×7.5)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③2009年7月10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12(0.20×60)贷:投资收益12④2009年7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借:银行存款12 贷:应收股利12⑤2009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上升):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 (60×8.5-45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⑥2010年1月3日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借:银行存款515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80——公允价值变动30(60-30)投资收益 5(差额)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60-30)贷:投资收益 30或将两个分录合并:借:银行存款 51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60-3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80——公允价值变动 30(60-30)投资收益35(差额)(2)计算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累计损益。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累计损益=-10-30+12+60-30+35=37(万元)。
【例题2·单选题】(2007年考题)甲公司20×7年l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l00万股,共支付价款8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4万元。
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16元。
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0×7年12月2日,甲公司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到价款960万元。
甲公司20×7年利润表中因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100B.116C.120D.132【答案】B【解析】应确认的投资收益=960-(860-4-100×0.16)-4=116(万元)。
【例题3·单选题】(2007年考题)2007年2月2日,甲公司支付83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
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810B.815C.830D.835【答案】A【解析】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计入应收股利中,支付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所以答案是830-20=810(万元)。
【例题4·判断题】(2007年考题)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视情况变化可以将其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
()【答案】×【解析】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准则规定不能再划分为其他的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账户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本账户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户。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按面值)应收利息(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含交易费用,也可能在贷方)贷:银行存款等(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借:应收利息(属于分期付息:面值×票面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属于一次还本付息: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3)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重分类日其公允价值)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按账面余额)——利息调整(或借记)——应计利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或借记)(4)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借:银行存款等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也可能在借方)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例题5·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于2008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乙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1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
甲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 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
甲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
假定按年计提利息。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投资收益=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2008年1月2日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按面值)应收利息 40 (1 000×4%)贷:银行存款 1 012.77 (992.77+2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7.23(差额,含交易费用20)2008年1月2日摊余成本=1 000-27.23=972.77(万元)(2)2008年1月5日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40贷:应收利息40 (3)20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972.77×实际利率5%=48.64(万元)借:应收利息4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64(差额)贷:投资收益48.64 (4)2009年1月5日借:银行存款40贷:应收利息40 (5)2009年12月31日2009年初摊余成本=972.77+8.64=981.41(万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981.41×实际利率5%=49.07(万元)借:应收利息4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07(差额)贷:投资收益49.07 (6)2010年1月5日借:银行存款40贷:应收利息40(7)2010年12月31日是最后一期,先计算利息调整,一次性摊掉,然后倒挤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7.23-8.64-9.07=9.52(万元)。
借:应收利息4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52贷:投资收益49.52(倒挤)(8)2011年1月5日收回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借:银行存款 1 04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应收利息40【例题6·单选题】(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题)20×7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
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
该债券发行日为20×7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
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