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保方案
有效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方案研究

有效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方案研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以其对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和产品质量安全等特点,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实际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和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有效的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方案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环保、健康、安全农业的认识和意识。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政府宣传、媒体报道、宣传册、宣传片等,向广大农民和消费者宣传绿色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同时鼓励他们参与到绿色农业的推广和实践中来。
二、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先进技术为了更好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在各地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
示范基地可以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植保无公害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帮助农民了解这些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示范基地还可以开展一些培训和交流活动,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农民代表参观学习等,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三、设立奖励政策,激励农民为了更好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政府可以设立相关奖励政策,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绿色农业的推广和实践。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对符合绿色农业标准的农产品给予补贴、奖励符合条件的绿色种植基地等,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绿色农业中来。
四、加强技术支持,提供服务保障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种植技术服务和保障。
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介,培训一批熟悉绿色农业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全面的农业技术服务和支持。
可以建立绿色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检测,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还可以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溯源系统,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追溯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信誉度。
新时代绿色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解决方案

新时代绿色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解决方案第1章绿色农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4)1.1 绿色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4)1.1.1 生态优先:绿色农业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4)1.1.2 资源高效:绿色农业提倡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1.1.3 安全优质:绿色农业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
(4)1.1.4 系统集成:绿色农业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有机融合。
(4)1.2 新时代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4)1.2.1 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农业正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1.2.2 智能化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农业提供了智能化种植管理的可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1.2.3 区域协同:绿色农业发展逐渐打破地域界限,实现区域间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5)1.2.4 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5)1.3 绿色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的意义 (5)1.3.1 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化种植管理通过精确调控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
(5)1.3.2 保障农产品质量:智能化种植管理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5)1.3.3 促进资源节约:智能化种植管理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精准投放,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1.3.4 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5)第2章智能化种植技术体系 (5)2.1 智能化种植技术概述 (5)2.2 信息化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 (5)2.2.1 作物生长模型 (5)2.2.2 环境监测 (5)2.2.3 智能调控 (6)2.2.4 精准施肥 (6)2.2.5 病虫害防治 (6)2.3 无人机与遥感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 (6)2.3.1 土地利用监测 (6)2.3.2 农田环境监测 (6)2.3.3 病虫害监测 (6)2.3.4 农田作物长势监测 (6)第3章品种选育与种子处理 (7)3.1 品种选育的原则与方法 (7)3.1.1 品种选育原则 (7)3.1.2 品种选育方法 (7)3.2 智能化种子处理技术 (7)3.2.1 种子消毒技术 (7)3.2.2 种子包衣技术 (7)3.2.3 种子处理设备 (8)3.3 种子质量检测与认证 (8)3.3.1 种子质量检测 (8)3.3.2 种子认证 (8)第4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8)4.1 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 (8)4.1.1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8)4.1.2 土壤质量监测方法 (8)4.2 土壤改良措施与实施 (8)4.2.1 物理改良 (8)4.2.2 化学改良 (9)4.2.3 生物改良 (9)4.3 智能化土壤管理系统 (9)4.3.1 系统构建 (9)4.3.2 系统功能 (9)4.3.3 系统应用 (9)第5章水肥一体化技术 (9)5.1 水肥一体化技术概述 (9)5.2 自动灌溉与施肥系统 (10)5.2.1 系统组成 (10)5.2.2 系统原理 (10)5.2.3 系统优势 (10)5.3 智能化水肥管理策略 (10)5.3.1 土壤水分监测 (10)5.3.2 肥料浓度控制 (10)5.3.3 灌溉与施肥策略优化 (10)5.3.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0)5.3.5 远程监控与控制 (10)5.3.6 智能预警与故障诊断 (11)第6章病虫害绿色防控 (11)6.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11)6.1.1 监测技术概述 (11)6.1.2 预警技术发展 (11)6.1.3 监测与预警技术集成应用 (11)6.2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11)6.2.1 生物防治方法 (11)6.2.3 生物与物理防治结合应用 (11)6.3 智能化病虫害防控系统 (11)6.3.1 系统构建 (11)6.3.2 关键技术 (12)6.3.3 应用案例 (12)第7章田间管理与作业优化 (12)7.1 田间作业标准化与智能化 (12)7.1.1 标准化作业流程 (12)7.1.2 智能化作业设备 (12)7.1.3 作业过程监控与调度 (12)7.2 农机自动驾驶与导航技术 (12)7.2.1 农机自动驾驶技术 (12)7.2.2 导航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12)7.2.3 农机自动驾驶与导航技术的集成 (12)7.3 农业大数据与决策支持系统 (13)7.3.1 农业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3)7.3.2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13)7.3.3 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决策支持平台 (13)7.3.4 案例分析 (13)第8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3)8.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 (13)8.1.1 质量监控技术 (13)8.1.2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13)8.1.3 智能识别与预警技术 (13)8.2 溯源体系构建与实施 (14)8.2.1 溯源体系构建 (14)8.2.2 溯源体系实施 (14)8.3 智能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分级 (14)8.3.1 智能化检测技术 (14)8.3.2 智能化分级技术 (14)8.3.3 智能化设备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分级中的应用 (14)第9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9.1 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14)9.1.1 物理处理技术 (14)9.1.2 化学处理技术 (14)9.1.3 生物处理技术 (15)9.2 智能化农业废弃物利用系统 (15)9.2.1 智能监测与评估 (15)9.2.2 智能调度与管理 (15)9.2.3 智能控制与优化 (15)9.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5)9.3.1 农业废弃物还田模式 (15)9.3.2 农业废弃物饲料化利用模式 (15)9.3.3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模式 (15)9.3.4 农业废弃物基料化利用模式 (15)9.3.5 农业废弃物共处理模式 (15)第10章绿色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案例解析 (15)10.1 国内外绿色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案例 (15)10.1.1 国内案例 (15)10.1.2 国外案例 (16)10.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6)10.2.1 案例分析 (16)10.2.2 启示 (16)10.3 新时代绿色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发展前景与挑战 (16)10.3.1 发展前景 (16)10.3.2 挑战 (17)第1章绿色农业概述与发展趋势1.1 绿色农业的概念与特征绿色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保、可持续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3篇

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3篇篇一《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计划组织一次植保活动实践。
二、活动目的1. 普及植物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2. 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植保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3. 促进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活动主体[具体参与人员]五、活动内容1. 举办植保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植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等知识。
2. 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农田、果园等,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和病虫害情况。
3. 开展植保实践活动,如农药喷洒、病虫害监测等,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植保工作。
4. 设立咨询台,解答公众关于植物保护的问题。
5. 发放植保宣传资料,包括小册子、海报等,进一步普及植物保护知识。
六、活动流程上午:8:30 9:00 参与者签到9:00 10:30 植保知识讲座10:30 12:00 实地考察下午:13:30 15:00 植保实践活动15:00 16:00 咨询与交流七、活动预算1. 专家讲座费用:[X]元2. 宣传资料制作费用:[X]元3. 实地考察交通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八、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提前联系专家、确定活动场地,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在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九、注意事项1. 遵守活动现场的秩序,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2. 参与植保实践活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3. 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植物和生态。
4. 如遇恶劣天气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活动将延期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策划人姓名][具体日期]篇二《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推广和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二)意义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2、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水、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3、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通过综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作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病虫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株、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4、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强农作物的长势,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二)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2、色板诱杀: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
3、防虫网阻隔:在蔬菜、花卉等作物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的侵入。
4、人工捕杀:对于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如菜青虫、棉铃虫等,可进行人工捕杀。
(三)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赤眼蜂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植保实验方案

植保实验方案第1篇植保实验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本研究团队结合当前植保技术发展需求,制定本植保实验方案,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植保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标1. 探索不同植保措施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高效、低毒、环保的植保技术。
2. 评估植保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植保技术方案。
3. 推广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实验设计1. 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基地,确保实验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2. 实验作物:根据当地主要农作物种类,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病虫害发生频率的作物。
3. 实验分组:将实验田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根据不同植保措施,设置以下实验组:(1)对照组:采用当地常规植保措施。
(2)实验组1: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3)实验组2: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如诱虫灯、黄板等)。
(4)实验组3: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如轮作、间作、抗病品种等)。
(5)实验组4:采用综合植保技术(结合生物、物理、农业等措施)。
4. 实验周期:从播种开始,至作物收获结束。
四、实验操作1. 对照组:按照当地农民习惯进行施肥、喷药等植保措施。
2. 实验组1: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用药量参照农药说明书。
3. 实验组2: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安装诱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设备,定期检查并记录防治效果。
4. 实验组3:采用轮作、间作、抗病品种等农业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
5. 实验组4:结合生物、物理、农业等措施,制定综合植保技术方案。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记录各实验组的施肥、喷药、防治设备使用等植保措施。
2. 病虫害监测:定期调查各实验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等。
3. 产量和品质测定:作物收获时,测定各实验组的产量、品质等指标。
农业植保实施方案

农业植保实施方案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农民们的头等大事。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农业植保实施方案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先,农业植保实施方案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和农业防治技术。
在农作物
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同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的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农业植保实施方案需要注重预防为主。
通过加强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改
良种植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另外,农业植保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农作物病虫害
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最后,农业植保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农业植保知识的
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病虫害的威胁。
总的来说,农业植保实施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植保实施方案,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植保技术实施方案

绿色植保技术实施方案第1章绿色植保技术概述 (3)1.1 绿色植保的定义与意义 (3)1.2 绿色植保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3)1.3 绿色植保技术发展趋势 (3)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与病虫害防治 (4)2.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4)2.2 病虫害发生与绿色植保技术的关系 (4)2.3 病虫害防治策略 (5)第3章生物防治技术 (5)3.1 天敌生物的应用 (5)3.1.1 天敌生物种类及筛选 (5)3.1.2 天敌生物的繁殖与释放 (5)3.1.3 天敌生物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 (5)3.2 病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 (6)3.2.1 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6)3.2.2 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技术 (6)3.2.3 微生物菌剂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 (6)3.3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6)3.3.1 植物源农药资源筛选与评价 (6)3.3.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6)3.3.3 植物源农药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 (6)第4章物理防治技术 (6)4.1 防虫网的应用 (6)4.1.1 防治对象 (6)4.1.2 使用方法 (6)4.1.3 注意事项 (7)4.2 灯光诱杀技术 (7)4.2.1 防治对象 (7)4.2.2 使用方法 (7)4.2.3 注意事项 (7)4.3 色板诱杀技术 (7)4.3.1 防治对象 (7)4.3.2 使用方法 (7)4.3.3 注意事项 (8)第5章化学防治技术 (8)5.1 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选择与应用 (8)5.1.1 农药种类选择 (8)5.1.2 农药应用技术 (8)5.2 环保型化学农药研究进展 (8)5.2.1 生物农药研究 (8)5.2.2 绿色化学合成农药 (9)5.2.3 农药剂型研究 (9)5.3 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9)5.3.1 农药减量替代技术 (9)5.3.2 农药精准施用技术 (9)5.3.3 农药抗性治理技术 (9)5.3.4 农药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9)第6章生态调控技术 (9)6.1 农田生态工程建设 (9)6.1.1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9)6.1.2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9)6.2 间作套种与轮作技术 (10)6.2.1 间作套种技术 (10)6.2.2 轮作技术 (10)6.3 生态补偿机制 (10)6.3.1 生态补偿政策制定 (10)6.3.2 生态补偿实施 (10)6.3.3 生态补偿监管 (10)第7章抗性品种培育与利用 (10)7.1 抗性品种的选育技术 (10)7.1.1 抗性资源的搜集与评价 (10)7.1.2 病虫害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11)7.1.3 抗性品种选育方法 (11)7.2 抗性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11)7.2.1 抗性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11)7.2.2 抗性品种的区域试验与示范 (11)7.2.3 抗性品种推广政策与措施 (11)7.3 抗性品种在绿色植保中的作用 (11)7.3.1 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11)7.3.2 减少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 (11)7.3.3 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11)7.3.4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12)第8章绿色植保技术与信息化 (12)8.1 植保信息化技术概述 (12)8.2 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 (12)8.2.1 监测技术 (12)8.2.2 预警技术 (12)8.3 无人机在绿色植保中的应用 (12)8.3.1 病虫害监测 (12)8.3.2 防治作业 (12)8.3.3 农田信息采集 (13)第9章绿色植保技术培训与推广 (13)9.1 绿色植保技术培训体系 (13)9.2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 (13)9.3 农民参与绿色植保的激励机制 (13)第10章绿色植保政策与法规 (14)10.1 我国绿色植保政策概述 (14)10.2 绿色植保法律法规体系 (14)10.3 绿色植保政策实施与监管 (15)第1章绿色植保技术概述1.1 绿色植保的定义与意义绿色植保是一种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为主要手段的植物保护技术。
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范本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____“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建立健全植保服务体系,推进植保规范化管理、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防治,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报准确率____%以上,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____%。
2、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____%以下,重大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____%以下,稻飞虱为害连片穿顶不超过____亩,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成灾连片面积不超过____亩。
3、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下降2-____%,农民农药防治成本下降____%以上;植保新技术覆盖率____%以上,杜绝使用违禁农药。
4、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5、柑桔大实蝇为害面积不扩大,为害损失率控制在____%以下,柑桔大实蝇为害果____%不外出。
三、主要措施1、继续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系统预测预报。
主要做好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蔬菜、柑桔、梨树、桃树等病虫草鼠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集体会商,准确预报。
2、对新上升的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为棉花盲蝽象、油菜根肿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3、积极参谋,争取领导重视,配合市政府狠抓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
4、深入开展植保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力争推广1-____项新技术。
一是重点开展灯诱、板诱、网控,即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及其控制效果的观察,黄板诱杀害虫及其控制效果观察,防虫网控制害虫的效果观察,性诱剂控效果观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切实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
5、结合我市高产创建,整合植保组装技术,充分利用物理、农业、化学等综防措施,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产品优质高效。
6、以项目建设为导向,着力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和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及发生规律的研究项目,继续完成柑桔、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项目及水稻病虫防治对比展示试验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扎实做好病虫害防灾减灾工作,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病虫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以“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为目标,以一贯务实作风和高度责任感,扎实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水稻病虫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粮食高产万亩示范区控制在3%以下,高效低毒友好对路农药使用面积达30%以上,利用杀虫灯诱杀害虫绿色防控面积达100%,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认真抓好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1至2个,合同服务面积800亩以上。
每个乡镇要在粮食高产示范片建立1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立1个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全面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并在核心攻关区建立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示范面积300亩以上,综合利用杀虫灯灭虫、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友好对路农药以及科学用药技术等手段,解决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我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样板。
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步解决病虫害防治和农村劳力紧张的矛盾,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
三、防治措施(一)主推绿色xx技术1、稻田耕沤治螟技术。
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
冬种田收获后和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2、选用抗病品种。
早稻要选种抗稻瘟病,中稻要选种抗稻瘟病、稻曲病,晚稻要选种抗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优良品种。
3、打捞菌核。
近几年,纹枯病每年发生重,发生面积大,病害后期形成的菌核掉落在稻田里成为下一年或下一季的病源。
要重新推广打捞菌核这一传统技术,减少菌核数量,减轻纹枯病。
具体做法是:春耕、夏耕沤田时,打捞浮于水面的浮浪渣,然后再抛插秧,打捞的浮浪渣要集中烧毁。
4、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
一是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二是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仿生防治技术。
三是稻鸭共栖治虫除草防纹枯病,保护利用天敌等生物生态控害技术。
四是选用系列高效生物农药控制各种病虫技术。
5、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
即在秧苗移栽前2~3天,倍量喷施防治螟虫、稻瘟病、稻蓟马以及稻飞虱等对路农药,以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
6、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
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预防稻瘟病的农药,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的农药混合一次喷施,达到一次施药预防多种病虫的目的。
混合保穗药,早稻以防治稻瘟病为重点;中晚稻以防治稻瘟病、稻飞虱、螟虫为重点。
7、高效低毒友好对路农药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球孢白僵菌(天定)、吡虫啉。
防治褐飞虱: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
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球孢白僵菌(两头歼)、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稻丰散、茚虫威、甲维•毒死蜱、甲维盐、苏云金杆菌。
防治二化螟:球孢白僵菌(天擒)、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丁烯氟虫腈、虫酰肼。
防治三化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毒死蜱、毒死蜱。
防治稻瘟病:xx霉素、三环唑、稻瘟灵。
防治纹枯病:苯甲•丙环唑(爱苗)、井•蜡芽、井冈霉素。
防治稻曲病: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爱苗)、晴丙唑、井•蜡芽。
防治细菌性条斑病:xx唑、噻森铜、噻菌铜。
(二)防治流程1、水稻播种前,认真落实三项预防措施。
(1)淘汰感病品种,预防稻瘟病。
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2)稻田耕沤治螟。
春季及早耕沤冬闲田、冬作物田,杀灭越冬螟虫,降低基数。
在4月10日前耕沤完毕。
(3)搞好种子消毒处理,预防稻瘟病。
早稻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浸种48小时,直接催芽播种,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
中晚稻种子用咪鲜胺浸种后,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拌稻种2.5公斤(以干种子计),预防蓟马、稻飞虱和南方黑条矮缩病。
2、晚稻秧田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
从秧苗2叶1心期开始,每隔5~7天对晚稻秧田进行一次药剂防治,防治2~3次,对田埂上的杂草也同时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20~30千克手动喷雾。
3、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超级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分蘖期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的发生。
(1)早稻秧田:每亩用5%丁烯氟虫腈乳油50~60毫升或40%三唑磷10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预防螟虫、稻瘟病。
(2)中晚稻秧田:每亩用5%丁烯氟虫腈乳油50~60毫升或40%三唑磷10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预防稻瘟病、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和南方黑条矮缩病。
4、分蘖至孕穗期,早稻以预防叶瘟和纹枯病,防治一代二化螟为重点。
在5月中下旬防治一代二化螟,枯鞘丛率达8%以上或枯鞘株率达1%的田块要防治,同时,发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及时施药防治。
中稻以防治叶瘟和纹枯病为重点,注意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
晚稻以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预防纹枯病为重点,兼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晚稻移栽返青后至分蘖盛期防治好稻飞虱,防止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传播蔓延。
每季稻分蘖盛期后开始防治纹枯病。
5、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
在水稻破口初期,早稻以防治稻瘟病为重点;中晚稻以防治稻瘟病、稻飞虱、螟虫为重点。
同时加入防治纹枯病的药,防治纹枯病。
中晚稻破口抽穗前5~7天喷施戊唑醇或晴苯唑预防稻曲病。
(三)切实做好不利气候条件下的防治工作,严防病虫灾害发生1、早稻破口抽穗期:早稻破口抽穗期遇到多雨天气,极易诱发穗瘟爆发。
在破口抽穗期降雨多的情况下,应预防穗颈瘟爆发流行,高度关注气象信息,加强技术指导,在不下雨的时段内,组织调动所有的专业防控队和广大农民,对处在破口抽穗初期的感病品种以及叶瘟发生重的田块喷施一次预防稻瘟病的高效药剂。
要选用内吸性强的药剂如稻瘟灵、三环唑,适当增加用药量,加入增效剂如氮酮、有机硅和粘着剂如洗衣粉、大豆粉,提高预防效果。
2、晚稻中后期:晚稻中后期稻飞虱虫量增长快,易爆发成灾。
当稻飞虱大量发生,呈现爆发态势时,要加大防治力度,防止出现大面积穿顶倒稿现象。
选择高效安全的药剂或配方,在水源充足的地方,配药时兑足水量,粗水均匀喷射,施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在干旱年份或缺水的地方,用撒毒土法防治,先用少量水把药剂稀释,均匀拌入一定量较干燥的细土中,后均匀撒施。
当大量虫源不断迁入时,适当增加施药次数。
四、工作措施1、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一是搞好病虫监测。
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设施,合理设置监测网点,安排专业测报人员,认真搞好水稻主要病虫(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细条病)的调查监测。
4~10月每日进行测报灯监测和每周进行一次水稻主要病虫田间定点、定田系统调查及大面积普查。
二是准确及时发布病虫情(警)报。
各地要根据病虫监测结果和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科学准确及时地发布病虫情(警)报。
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2、加大植保信息宣传力度。
植保宣传的重点内容是绿色植保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覆盖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和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媒体,标语、条幅、宣传画、植保专栏、广告牌等传统方式,病虫情报、病虫灾害动态、工作汇报、文件等材料形式,会议、活动、示范等各种场合,全方位、多样化宣传,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因人制宜,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宣传,提高植保信息知晓率。
3、加强防治技术指导。
一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及早制定和发布防治技术方案,为农民全年的病虫防治提供指南,为当地政府组织防治当好参谋。
二是指导农民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全面禁用高毒农药,提高环境和农产品质量,避免高毒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的现象发生。
三是在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为农民防治病虫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督促落实绿色防控措施,检查防治效果。
四是抓好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
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示范户的防治指导工作。
认真做好核心试验区内的水稻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利用有利时机,规范有序地发展一批专业化防治组织,按照“一有四会标准”为专业防治组织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按照“十有”标准规范专业防治组织的管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防止片面追求数量,要保证质量,务求实效,确保病虫专业防治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工作,各地要在粮食高产示范片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争取在示范区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次,减少化学用量20%,防治效果提高2~5个百分点,防治效益每亩提高10元。
5、进一步完善病虫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和应急防控机制。
各乡镇要成立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指挥领导小组,要充分行使职能,抓好本区域内的病虫灾害长期监控和应急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