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合集下载

神奇的鸡蛋实验

神奇的鸡蛋实验

神奇的鸡蛋实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神奇的鸡蛋实验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它被称为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除了作为食材之外,鸡蛋还有着一些神奇的用途,比如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些神奇的鸡蛋实验。

1. 鸡蛋挑战这个实验是非常有趣的,它可以展示鸡蛋壳的坚固性。

准备一些鸡蛋和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魔法道具,比如硬币、鞭炮等。

然后让孩子们分别想办法去“挑战”鸡蛋的壳,比如用硬币在鸡蛋上划来划去,或者用鞭炮去轻轻炸鸡蛋。

结果会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鸡蛋的壳是相当坚固的,即便经受了这些挑战也不会破裂,这是因为鸡蛋壳的结构十分坚固。

2. 鸡蛋浮力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浮力的原理。

首先准备一个浅盘,往盘子里加一些水,然后将鸡蛋轻轻地放到水中,会发现鸡蛋会一半浸没在水中,一半露出水面。

这是因为鸡蛋的平均密度跟水的密度相近,所以它既可以浮在水面上,也可以在水中“浸泡”,这样的现象可以引导孩子们对浮力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物体的结构强度。

首先准备一些易拉罐和硬币,然后让孩子们分别将鸡蛋和硬币放到易拉罐里,发现鸡蛋在易拉罐里还是会保持完整,而硬币则会被压碎。

说明鸡蛋的结构十分坚固,而硬币的结构相对较弱。

这个实验能够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化学原理。

首先准备一些醋和一些鸡蛋,然后把鸡蛋放入醋中浸泡一段时间,接着将鸡蛋取出来,并观察鸡蛋的变化。

会发现鸡蛋壳的表面会变得粗糙,因为醋中的酸性会溶解鸡蛋壳中的钙质,使得鸡蛋变得柔软。

这个实验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个实验能够让孩子们了解一些磁性原理。

首先准备一些鸡蛋和一些小磁铁,然后让孩子们分别用磁铁在鸡蛋上来回摩擦。

会发现,鸡蛋并不具有磁性,所以磁铁并不能吸附在鸡蛋上。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磁性与物质的关系。

通过以上这些神奇的鸡蛋实验,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动手动脑,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6个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1.鸡蛋立正实验原理:由于鸡蛋和桌面都比较光滑,徒手立鸡蛋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

如果在桌面撒一把盐(糖,沙等细小的颗粒都可以),再把鸡蛋立在盐上就轻松多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即使把盐都吹走,鸡蛋下方还是会有几颗盐粒,鸡蛋不倒就是靠了这几颗盐粒。

这相当于增加了鸡蛋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大了自然就不会倒了。

2.瓶吞鸡蛋点燃的棉花棒放入空瓶中,消耗里面的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由于消耗的氧气体积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导致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小。

还有鸡蛋塞住瓶口,里面的气体得不到补充,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

鸡蛋就被外界的大气压推入瓶内。

(鸡蛋受力发生弹性形变。

)鸡蛋进去了,大潘又舍不得了,想把它拿出来,怎么办?试试第三个实验哦!3.瓶吐鸡蛋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瓶子倒过来后,鸡蛋堵住瓶口,由于瓶内空间有限,气体却大量增加,导致瓶内大气压大于外界,就会把鸡蛋往外推出来。

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CH3COOH+NaHCO3==H2O+CO2↑+CH3COONa4.银蛋熏黑后的鸡蛋在水里看上去便面镀了一层银色,这是错觉吗?明显不是。

反射定律:光从高折射率介质(水)射向低折射率介质(空气)时,入射角达到临界值,就会产生全反射现象。

鸡蛋壳被熏黑,表面是一层碳,粗糙松散,会包裹大量空气。

将鸡蛋扔到水里,包裹的空气就在鸡蛋表面形成一层空气膜。

光从水进入鸡蛋表面的空气膜,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发生了全反射。

所以鸡蛋边缘看上去比较亮,好似镀了一层银色,而鸡蛋中间部位,光线没有发生全反射,被鸡蛋吸收,那看到的就是黑色了。

5.水晶鸡蛋实验现象:被醋浸泡7天后的鸡蛋,蛋壳消失,弹性十足,明显变大,且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

鸡蛋壳消失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白醋含有醋(CH3COOH),两者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教学资源:有趣的和鸡蛋有关趣味性实验

教学资源:有趣的和鸡蛋有关趣味性实验

【教学资源】有趣的与鸡蛋有关趣味性实验趣味实验一:鸡蛋入瓶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

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

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

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趣味实验二:蛋壳刻画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

取10g~20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

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

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

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

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趣味实验三: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趣味实验四:夜明珠先要将荧光剂倒在白醋里面,搅匀,精选一枚完好的鸡蛋,浸泡在杯中白醋(见图1),一周之后将鸡蛋捞出来,擦拭干净,触摸时发现蛋壳外皮消失,这时的鸡蛋富有弹性,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放在黑暗的环境里就会发光了(见图3)。

若没有紫外线光源怎么办,也可放在太阳下面暴晒。

这样一颗“夜明珠”夜明珠就出世了,这是因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白醋的作用下逐渐溶解,并产生二氧化碳,酸性的白醋破坏了鸡蛋的膜结构,鸡蛋膜失去活性就无法阻挡荧光剂慢慢的向鸡蛋内扩散,现在发生的就是简单的扩散作用。

鸡蛋沉浮实验(5篇)

鸡蛋沉浮实验(5篇)

鸡蛋沉浮实验(5篇)鸡蛋沉浮试验(5篇)鸡蛋沉浮试验范文第1篇1.将一只生鸡蛋(或螺丝壳)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观看试验现象:。

2.两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洁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3.将鸡蛋连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洁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释上述变化的缘由:。

浙教版九班级上科学教学参考书第40页中是这样写的:“将一只生鸡蛋放在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将会看到特别好玩的一幕:鸡蛋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不断地上下沉浮。

”“发生以上变化的缘由主要是: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把鸡蛋放入盐酸中时,鸡蛋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与盐酸接触后立即发生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的CO2气体就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上,将鸡蛋托起,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鸡蛋就向上浮起;接近液面时,CO2气泡裂开,逸到空气中去,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其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不断循环,不断上下浮沉。

”本人也在课堂上也做了这个演示试验,但这次却有不一样的发觉。

在演示试验中,鸡蛋放入稀盐酸中,先下沉后上浮,然后就不再下沉了,鸡蛋表面聚集着大量的气泡,露出水面时也只有露出部位少量的气泡裂开,所以还是漂移在水面上。

然后过两分钟之后取出洗净,蛋壳变白了,且有些粗糙,之后由于将鸡蛋始终放在稀盐酸中就上课了。

下课后二非常钟左右,气泡快速增多,原来蛋壳开头消失破洞,没过多久,蛋壳全部消逝,鸡蛋变成了软壳蛋,打开之后发觉:外层的蛋清也变成了白色的固态蛋白,蛋黄还是液体状态的。

“为什么蛋白质凝固了?鸡蛋为什么像是被煮熟了?”带着这个疑问,本人又特地重新做了一次试验,再次确认试验现象,选择了一个生鸡蛋,且还是一样的稀盐酸,并拍照做了记录。

过程如下:(1)14:18开头试验,鸡蛋同样先下沉后上浮,之后不再下沉,而是翻了两次(如图1)。

(2)14:21突然产生大量气泡,取出来洗净,发觉开头有破洞,没想到这个鸡蛋这么快就消失破洞(如图2)。

活动名称:有趣的鸡蛋

活动名称:有趣的鸡蛋

活动名称:有趣的鸡蛋活动背景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但鸡蛋不仅可以用来做饭,还可以用来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创意,展示鸡蛋的多样性和智慧。

活动内容1.鸡蛋落地实验:参与者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的包裹材料,用来保护从不同高度掉落的鸡蛋。

这个实验既能锻炼参与者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2.鸡蛋撞击实验:参与者将学习如何用鸡蛋来模拟撞击实验,探索一些基本物理原理。

他们可以调整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观察鸡蛋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何应对撞击力。

3.鸡蛋的浮力实验:通过在水中浮动鸡蛋,参与者可以学习有关物体浮力的知识。

他们将观察到当鸡蛋浮在水面上时,它们受到的浮力能够支持其自身的重量。

4.鸡蛋画:参与者可以使用颜料或彩色笔在鸡蛋外壳上进行绘画创作。

这是一项既有趣又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绘画技巧来创作独特的鸡蛋艺术品。

5.鸡蛋飘浮实验:通过在含盐水中浸泡鸡蛋,参与者可以观察到鸡蛋会浮起来而不是下沉。

这是因为水中的盐浓度会增加水的密度,使得鸡蛋浮在水面上。

活动目标•增加参与者对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的兴趣。

•培养参与者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创造能力。

•了解鸡蛋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特点。

•提升参与者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活动安排时间活动内容09:00 - 09:20 活动介绍和注意事项说明09:20 - 09:50 鸡蛋落地实验09:50 - 10:20 鸡蛋撞击实验10:20 - 10:40 休息时间10:40 - 11:10 鸡蛋的浮力实验11:10 - 11:40 鸡蛋画11:40 - 12:00 鸡蛋飘浮实验12:00 - 12:20 活动总结和感想分享12:20 - 13:00 午餐时间活动准备1.根据实际参与者人数和需要,准备足够的鸡蛋和其他实验材料。

2.创建活动的介绍和注意事项说明文档,向参与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3.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设备。

5个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5个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5个鸡蛋的科学小实验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吗?除了可以作为美食,鸡蛋还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5个以5个鸡蛋为基础的科学小实验,让你在玩乐的同时,还能学到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实验一:鸡蛋的浮力测试效果描述当我们把鸡蛋放入水中时,鸡蛋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准备•温水•盛水的容器•5个鸡蛋实验步骤1.先将温水倒入容器中,确保水面高度能够完全覆盖鸡蛋。

2.将一个鸡蛋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其位置。

这时你会发现,鸡蛋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它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鸡蛋的变形效果描述当我们把鸡蛋放入容器中,注入足够的醋覆盖整个鸡蛋后,鸡蛋外面的硬壳会逐渐溶解,鸡蛋开始变成弹性的固态。

材料准备•醋•5个鸡蛋•盛醋的容器实验步骤1.将醋倒入容器中,直到能够完全覆盖鸡蛋。

2.轻轻将鸡蛋放入醋中,确保鸡蛋完全被醋覆盖。

3.观察鸡蛋的变化。

几天后,你会发现鸡蛋外面的硬壳已经完全消失,并且鸡蛋变得有弹性,可以像橡皮球一样弹起。

这是因为醋中的酸性溶液会与鸡蛋的钙化合,溶解掉鸡蛋的硬壳,使其变成弹性固态。

实验三:鸡蛋的磨光实验效果描述通过磨光鸡蛋,使其外表面变得光滑,呈现出金属质地。

材料准备•砂纸•抛光布•5个鸡蛋实验步骤1.先使用砂纸轻轻磨擦鸡蛋的表面,直到鸡蛋的表面变得光滑。

2.接下来,使用抛光布擦拭鸡蛋,使其更加光亮。

通过这个实验,你会发现经过磨光的鸡蛋表面会呈现出类似金属质地的光泽和光滑感。

实验四:鸡蛋的自立实验效果描述当我们在平面上放置鸡蛋时,鸡蛋能够自立起来。

材料准备•平滑的平面•5个鸡蛋实验步骤1.将平滑的平面竖直放置。

2.将一个鸡蛋轻轻放在平面上。

3.留意鸡蛋会自发地调整位置直至自立起来的过程。

这是因为鸡蛋表面有微小的凸起和裂纹,使得鸡蛋更容易找到平衡点,并最终自立起来。

实验五:鸡蛋的弹簧效果描述在鸡蛋的两端针穿孔后,我们可以将鸡蛋当做弹簧使用。

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与日常生活中的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一、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

分析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向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蛋壳和蛋白相比主要蛋壳在收缩、冷却过程中,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容易造成蛋白蛋有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二、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烫。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开始时,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

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三、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如图1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沙千。

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肚中分析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排出。

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四、浮沉现象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如图2(a),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鸡蛋却缓缓上浮,如图2(b)。

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

当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五、惯性现象如图3,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

小学生实验周记:鸡蛋小实验

小学生实验周记:鸡蛋小实验

小学生实验周记:鸡蛋小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白醋、果汁、清水、玻璃杯、标尺、笔记本。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鸡蛋和液体准备好,准备好玻璃杯和标尺。

2. 第一组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盐水中的盐浓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调整,我们选择了10%的盐水。

4. 第三组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果汁中,观察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果汁中的酸性物质也会对鸡蛋产生影响。

实验结果:
1. 在盐水中的鸡蛋,在第一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过了几天,我们发现鸡蛋变得浮在了水面上。

2. 在白醋中的鸡蛋,蛋壳变得变得透明了,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蛋黄和蛋白。

3. 在果汁中的鸡蛋,也出现了变化,蛋壳变得有些模糊。

可能是因为果汁中的酸性物质的作用。

4. 在清水中的鸡蛋,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蛋壳还是那么硬。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液体中鸡蛋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

在盐水中,鸡蛋变得漂浮,因为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浮在了盐水上。

在白醋中,鸡蛋的蛋壳变得透明了,甚至有些地方腐蚀了。

这是因为醋酸能够腐蚀鸡蛋的蛋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仅学到了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也学到了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希望以后能够做更多的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唐山丰润韩城镇中学佟雪莲
实验一:巧竖鸡蛋
材料生鸡蛋两枚、稀盐酸、玻璃棒。

操作用玻璃棒蘸稀盐酸,在蛋壳大头一面的顶
端,涂一个直径1.5厘米~2厘米的圆,一会儿,蛋壳被涂盐酸的地方就会变软。

若没有变软,可多涂几次。

用水洗掉蛋壳表面的污物,将鸡蛋大头向下竖立于桌面。

用同样方法,可将另一枚(或更多)鸡蛋竖立于其上(如右图)。

原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质地坚硬,难溶于水。

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氯化钙,于是蛋壳就会变软,鸡蛋便可轻松的立起来。

实验二:巧制软蛋
材料生鸡蛋一枚、浓度大的白醋一瓶、茶杯一个。

操作将鸡蛋置于茶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
蛋,一两天后取出,蛋壳已变软。

小心的边用清水
清洗边擦去蛋壳表
面的白色物质,便可
得到半透明的漂亮
软蛋一枚。

该蛋嫩嫩的,滑滑的,富有弹性。

用手轻轻地捏一捏,掂一掂,感觉很美;轻轻摔在桌上,软蛋会蹦跳几次;将软蛋透过太阳光看更美,其蛋黄清晰可见(右图为在手电筒光线照射下拍照的图片);将其继续浸泡数日,会发现比普通鸡蛋大了许多……自己试试,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原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与稀盐酸一样能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解的醋酸钙。

那继续浸泡软蛋为什么会变大呢?这是因为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没有了硬壳的软蛋只有一层白膜,该膜就是一种半透膜,水分或其他物质透过半透膜进入了鸡蛋内,于是鸡蛋就变得又大又嫩了。

实验三:鸡蛋游泳
材料生鸡蛋一枚、白醋一瓶、大玻璃杯一个。

操作先将鸡蛋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置于玻璃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蛋约3厘米~5厘米。

很快杯中就有气泡冒出,一会儿蛋壳表面就附着了很多气泡,于是鸡蛋逐渐游到液面;轻轻振动容器,振走蛋壳表面的气泡,很快鸡蛋又潜入
深处;就这样鸡蛋一会儿浮起,一会儿沉下……反复多次,像游泳一样。

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白醋里的醋酸发生反应时,会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所以蛋壳表面会附着很多气泡,对鸡蛋产生了向上的浮力,当浮力大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就上浮了。

为什么鸡蛋还会反复的上下游动呢?请你自己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吧。

(提示:F浮=ρg v派)
说明以上三个实验均可将实验用品白醋和盐酸互换,二者的不同点是:白醋易获得,可在家里完成实验,安全性好;盐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但它反应快,可大大缩短实验时间,而且实验现象剧烈,尤其是在做实验三时,就不是“鸡蛋游泳”了,而是“鸡蛋跳芭蕾”,很刺激,试试吧。

实验四:请君入瓮
材料去壳熟鸡蛋(或软蛋)一枚、广口瓶(口径稍小于鸡蛋)、酒精棉球、镊子、火柴、氢氧化钠溶液、水。

操作1用镊子夹持酒精棉球,点燃,迅速伸入瓶中2秒~3秒,取出,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堵住(不能漏气),一会儿,鸡蛋便被“请”进瓶中。

操作2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再倒入约半瓶水,把鸡蛋按在瓶口,振荡两三下,鸡蛋就进去了。

操作3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操作2中的水,重复操作2实验,也可“请君入瓮”。

原理以上三种操作虽然方法不同,但最终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使瓶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就被压入瓶中。

操作1是通过酒精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使气压变小的;操作2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约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并有少量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使瓶内气压变小的;操作3是因为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溶于水显酸性),能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瓶内气压变小。

实验五:蛋清留字
材料生鸡蛋一枚、醋酸、硫酸铜溶液、毛笔、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火柴。

操作取生鸡蛋,洗去表面的污物,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上你所需要的字(注意用“墨”要均匀,要躲开鸡蛋大头的气室)。

等醋酸挥发后,
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

待鸡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就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原理这是因为醋酸将蛋壳溶解后能少量的溶入蛋白中。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会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到铜离子就发生了络合反应,于是蛋白上就呈现出了蓝色或者紫色颜色的字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