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曲线图像题练习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溶解度曲线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溶解度曲线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溶解度曲线1.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

(1)1t ℃时,若饱和KCl 溶液与饱和4MgSO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溶剂的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

(2)将2t ℃时2MgCl 、KCl 和4MgSO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3t ℃,有晶体析出的是 。

(3)3t ℃时,向100g 30%的2MgCl 溶液中加入240g MgCl 固体后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m 的值为 。

(4)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24MgCl MgSO KCl >>,则t 的范围是 。

2.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

盐中除NaCl 外,还含有2MgCl 、4MgSO 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40℃时,把260g MgCl 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g 。

(3)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若要提纯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3.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g;(2)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提纯氯化钠;(3)图1中烧杯℃为硝酸钾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通过升高温度使℃中固体继续溶解,则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作答:(1)P点的意义是。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

(3)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形成g溶液。

5.如图是某苏打气泡水的标签。

(1)该气泡水中溶剂的化学式是。

C H O。

从赤藓糖醇的化学式中能获得与其有关的(2)赤藓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其化学式为4104信息是(任写一条)。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热点专题提升专题二坐标曲线题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热点专题提升专题二坐标曲线题

专题二坐标曲线题坐标曲线是通过数学横纵坐标表示在化学实验操作或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旨在考查学生对图像的理解能力,以及结合图像与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题型分类研析【例题1】(2023·聊城中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A.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B.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C.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向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考法揭秘】分析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具体方法(简单方法是增加溶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等量金属与酸反应的时间关系、酸碱盐之间的优先反应来进行相关分析,获取答案。

【例题2】(2023·聊城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烧杯内的溶质是乙(填“甲”或“乙”)。

(3)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D.t2℃时,在50 g水中加入30 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70 g甲溶液【考法揭秘】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各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题干弄清变量,再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混合物中某溶质的提纯和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等。

真题模拟精练1.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B)2.(2023·衡阳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A.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向一定量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D.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3.(2023·达州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C.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D.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4.(2023·深圳中考)某同学在验证次氯酸(HClO)光照分解产物数字实验中,HClO所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O2HCl+O2↑,容器中O2的体积分数与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光照前,容器内已有O2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不断增强C.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该实验说明HClO化学性质不稳定5.(2023·贵阳二模)实验小组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专题11 2023-2024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坐标曲线图(解析版)

专题11 2023-2024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坐标曲线图(解析版)

专题11 坐标曲线图图像题是中考化学中必考点,常以PH 曲线、金属与酸的反应、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酸碱中和反应等形式出现。

解题技巧:做到“五看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起点 (图像的起点)三看拐点(图像的拐点及终点)四点比例 (看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五看特征(看图像的走向,如上升还是下降等)一般认为每一折点代表一个反应的开始或结束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2秋•亭湖区)某校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图中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B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C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 和NaOH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A 、c 点所示溶液的pH 大于7,显碱性,向图中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 、图象中pH 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沉淀的质量 0 二氧化碳的质量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a点溶液的pH小于7,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pH逐渐变大,溶液酸性逐渐变弱,至等于7,溶液显中性,可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2.(2022秋•曲阜市)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的装置,加入25mL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开启pH传感器,测得的相关数据如“图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pH的不断减少说明了CO2和NaOH的反应会放出热量B.pH的不断减少说明溶液中OH﹣也在不断的减少C.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性总体在减小D.在实验过程中,图1中的圆底烧瓶内压强也会减小【答案】A【解析】A、pH的不断减小,说明了CO2和NaOH的反应,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性变弱,与放出热量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中考化学重难点专题完全突破——坐标曲线图(含答案)

中考化学重难点专题完全突破——坐标曲线图(含答案)

中考化学重难专题完全突破专题五坐标曲线题类型一pH变化曲线①酸碱中和;图1: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小,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图2:向酸性溶液加碱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大,,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②酸碱稀释图3:向碱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图4:向酸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增大(酸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类型二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曲线①反应物质量变化;图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不变,反应物有剩余。

(不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图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反应物没有剩余,完全反应,反应结束);②生成物质量变化: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有一种反应物质量为零,此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再随加入的反应物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图4: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只影响反应的速率,由图像的斜率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生成物质量保持不变;图5: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有一个反应(O-A段)优先发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第二个反应(A-B段)的生成物质量曲线不从原点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即A点开始)。

(如将稀盐酸加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优先发生反应(0-A段),反应结束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从A点开始),产生气体,并且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后(B 点),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

③反应后剩余物质量变化;图6:固体物质与溶液发生反应时,消耗的固体物质质量比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

初中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图像曲线专题复习

初中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图像曲线专题复习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练习8:(∙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滴入盐酸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为单质;生活中B和D都可用来灭火;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一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H2质量(2)等质量酸与足量酸反应产生H2质量相等
铝>镁>铁>锌(平台越高,氢气越多) (平台高度相等)
练习:3、(2013∙广东)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 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5、生成物受反应先后顺序影响
特点:
优先反应的生成物起点________,
受影响反应的生成物起点________。
实例(判断反应先后顺序):
表面有覆盖物:如生锈的铁钉与酸的反应,Fe2O3______反应,Fe______反应。
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如Fe粉与AgNO3、Cu(NO3)2的反应,AgNO3______反应,Cu(NO3)2______反应。
【详解】
(1)B为水,C为氧气;故填:H2O、O2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三 坐标曲线题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三 坐标曲线题
答案是:A
12.(2022·绍兴)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
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
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D)
13.★(2022·龙东)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氯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量的 HCl 与 Na2SO4 混合溶液中不断加 Ba(OH)2 溶液 C.加热高锰酸钾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
答案是:D
类型 3: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曲线 金属与酸反应的坐标曲线(详见“重难突破 6”)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坐标曲线 图象:
图象解读: 如图,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若金属的相对原 子质量大于(或小于)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则完全反应后, 溶液的质量增加(或减小)。
金属与盐溶液的优先反应原则曲线 图象:
7.(2022·广东)根据题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50 g 甲完全溶于 50 g 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 C)
8.★(2022·达州改编)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图⑥,向 A 的溶液中加入 B(可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时,溶剂的质量 不变,A 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溶液质量先随加入 B 的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后当 B 达到饱和时,不再改变,故 A 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变。
类型 5:与溶解度相关的曲线 (详见“第九单元”和“重难突破 9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03) 曲线图像题

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03) 曲线图像题

题型突破(三)曲线图像题类型一坐标曲线型|针对训练|1.[2019·贵阳]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T3-8所示。

图T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的反应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2019·攀枝花]已知,常温下氯化钙、氯化钠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T3-9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图T3-9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溶液D.硝酸银溶液3.[2019·吉林]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T3-10相符的是()图T3-10A.MnO2中加入H2O2溶液B.Cu-Zn合金中加入稀盐酸C.CuO中加入稀硫酸D.BaCO3中加入稀硝酸4.[2019·黄石]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T3-11。

a、c 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T3-11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C.b点时,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d点时的溶剂质量5.[2019·岳阳]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图T3-12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6.[2019·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图T3-13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7.[2019·徐州]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3-14所示。

初三中考化学——坐标曲线图像题集训题及答案

初三中考化学——坐标曲线图像题集训题及答案

初三中考化学——坐标曲线图像题集训题及答案中考化学——图像曲线题集训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变量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是利用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图③是向 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B.向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石灰石固体C.向某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B.②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C.③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4.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 4%的 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常温下,将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同时投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将t3℃时 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Y>Z>X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B.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C.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向盛有一定质量 NaOH和 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7.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8.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曲线图像题练习
[曲线图像题]
1.将相同状态的铁和镁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KZ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Z2-1
A.铁和镁的质量相同
B.甲是铁、乙是镁
C.铁和镁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减少
2.图KZ2-2反映了某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KZ2-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3.2016·南充图KZ2-3所示的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图KZ2-3
A.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
B.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敞口放置的浓盐酸
D.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4.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图KZ2-4
5.图KZ2-5所示的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图KZ2-5
6. KZ2-6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图KZ2-6
A.①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②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一份加催化剂,一份不加催化剂
C.③通电使水分解
D.④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7.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图KZ2-7
8.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图KZ2-8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
C.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
9. KZ2-9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图KZ2-9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质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0.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KZ2-10所示关系的是( )
图KZ2-10
11.图KZ2-11
的是( )
图KZ2-11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12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
的变化如图KZ2-12所示,由图示得到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图KZ2-12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一个Z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KZ2-13所示。

图KZ2-13
(1)A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C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4)写出反应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KZ2-14所示:
图KZ2-14
(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_______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5.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取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
加入碳酸钠溶液,
图KZ2-15
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KZ2-15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5·遵义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KZ2-16所示,请根据t1~t
2
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等因素影响。

图KZ2-16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量的AgNO
3和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图KZ2-17描述的
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图KZ2-17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可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可以得到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是相同的;消耗的金属镁的质量小于金属铁的质量;根据图像可知甲生成氢气的速率快,甲为较活泼金属,甲是镁,乙是铁。

2.C
3.B
4.D [解析] 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加热高锰酸钾,刚开始没有氧气放出,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0。

5.D 6.A
7.A [解析]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会生成氧气,导致固体质量减少,而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作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

8.C 9.B 10.A 11.C
12.C [解析] 根据参加反应的分子数和生成的分子数可知,该反应的表达式应该为3X +Y===2Z。

13.(1)16 (2)B CH
4
(3)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4)CH
4+2O
2
=====
点燃
CO
2
+2H
2
O
14.(1)原子(2)CH
4+H
2
O=====
一定条件
CO+3H
2
(3)2 C、H
15.(1)HCl和CaCl
2 (2)产生气泡
(3)Na
2CO
3
+CaCl
2
===2NaCl+CaCO
3

(4)Na
2CO
3
溶液显碱性(合理即可)
16.研究一:(1)放热Mg+2HCl===MgCl
2+H
2
↑(2)温度
研究二:(1)CuSO
4+Fe===FeSO
4
+Cu (2)B
[解析] 研究一:(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放热,镁与
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
2+H
2
↑。

(2)通过图中的反应速率可以看出,在t1~
t
时间段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2)由金属活动性顺2
序可知,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开始铜的质量为0,置换完银才会置换出铜;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最后会减小到0;铁和硝酸银
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轻,铁和硝
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也会减轻,
但是没有前面减小的幅度大;铁刚开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中会出现银离子、
亚铁离子、铜离子三种离子,然后会出现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最后只剩下亚铁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