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布新版海洋基本计划
各国如何避免能源开采过程中污染环境“上帝的陷阱”?

各国如何避免能源开采过程中污染环境“上帝的陷阱”?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当下,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非传统能源。
可燃冰、页岩油、页岩气……这些非传统能源作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要推手,不但极大地改写了全球能源版图,也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产业革命的领跑者。
就在近日,日本政府通过《海洋基本计划》,力争在2018年前后实现可燃冰的商业运作;而在开采页岩油气资源方面积累较多优势的美国,则可能将上述经验“移植”到可燃冰的开采中,与日方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也在积极调整能源战略;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局。
围绕非传统能源的竞争,各国都在唱哪些“重头戏”?它们又如何避免开采过程中污染环境这一“上帝的陷阱”?日本“海洋热”下有冷思考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从近海地层的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的试验取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从海底采集天然气。
据称仅在爱知县东部海槽一地,就可能存在相当于2011年日本天然气进口量11倍的可燃冰。
日本由此掀起新一轮“海洋热”。
据悉,日本最快将从6月下旬开始试开采可燃冰,这是近9年来首次由日本政府主导对油气资源进行勘探。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供给更需朝多样化发展。
受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的刺激,日本在羡慕之余把目光投向了自身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可燃冰正是其中最被看好的“拳头”资源。
如果可燃冰尽早投入商用,势将推动技术进步以带动其产业发展,并最终促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可燃冰开发尚存多项不确定因素,能否真正达到日本政府的预期尚不明朗。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指出,可燃冰的利用须攻克多重难关:首先是可能造成地质变化、海底滑坡等灾害,如果开采中天然气泄漏到大气中还会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其次,日本采用的“减压法”尚不成熟,此次开采中就出现过被迫中断的情况;最后,开采出的天然气需要通过管道或液化运到地面,而日本是多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国家,运输存在不少风险。
日本的新型海洋资源开发

日本的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世界的海洋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
人们推测,以后能够解决人类资源消费难题的最好途径,将会是海洋资源。
日本严重缺乏陆地资源,长期以来极其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对海洋资源的研究以及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方法的研究方面,日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不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海洋新型能源的开发1.深海石油日本学者推测,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为止,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石油天然气依然会占很大比例。
到2010-2020年期间,传统型的原油供给将达到最高峰。
此后,佔汁非传统型的原油、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原子能发电的比例将得到逐步提咼。
訂前世界石油储量的33%赋存在海底。
而且,近1/3的石油储量赋存在水深小于200米的的大陆架部位。
换句话说,将来约一半的石油要来自海洋,而且开发对象要趋向大于200米的深海底石油资源。
据世界能源组织公布,从1990-1996年的世界海洋油田的生产情况看,世界海洋油田的石油产量在整个石油生产中占的比例逐渐上升,1996年达到32%。
估计这种趋势今后还将会继续下去。
2.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屮烷和水的混合物在低温低压下形成的屮烷气体包合物(固体结晶),大规模地赋存在世界各地的洋底和永冻土地区。
1立方米的水合物能够含有126立方米的屮烷气体。
因此,水合物成为倍受注LI的非传统天然气资源。
水合物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大陆的边缘地带。
日本推测在东海一宫崎海面的南海地槽陆侧斜坡、千岛海沟周围的十胜海面一日高海面,以及鄂霍次克海的网走海面,有水合物资源的赋存。
1999年11月日本石油公团在南海地槽进行基础性钻探,确认有与水合物共生的沉积物分布,并佔算出世界海域的水合物资源量约有2. 5-5.0X101*立方米,游离气体的资源量有1. 1X1011立方米。
另外,估算出日本周围海域的水合物资源量约有6X1013立方米,游离气体资源量约有2.7X 1013立方米。
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

弃的相关限制,事故等造成的石油污染对策,微塑料在内的海洋垃圾对策等。
关于日本的海洋废塑料对策,曾在本刊2019年第6期以《日本的海洋塑料污染对策》为题着重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仅介绍最新动态。
根据2019年5月制定的“塑料资源循环战略”,商家一律取消提供免费购物袋,采取积极措施变革消费者的意识。
经济产业省及环境省的审议会经过多次研究,在征求公众意见后,日本于2019年12月修订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三、东京湾的环境保护目前,中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构想,大湾区的海洋环境保护是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2018年,中国的研究机构曾向笔者咨询过东京湾的环保经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帮助他们安排了赴日交流的行程。
前文提到的日本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成员由全体阁僚构成,由此可见海洋事务涉及众多政府机构,这一点从东京湾的环境保护上也可见一斑。
东京湾建水质总量削减制度封面故事COVER STORY划”,明确了之后十年应实施的东京湾水环境改善措施,各部门将“恢复过去那种人们可以戏水亲水,众多生物可在其中生息的舒适优美的‘大海’,创建与首都圈形象相符的‘东京湾’”作为努力的目标。
具体活动包括三部分:保护措施。
东京湾于2007年和2010年分别开展了行动计划的中期评估,2013年实施了期末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通过径流污染负荷的削减及滩涂和浅滩的改造等,生物的物种及个体数量有所增加,但东京湾内底层的溶陆域污染减排对策1.为削减来自陆域的污染负荷,实施总量减排计划及有效的项目措施2.促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普及与深度处理3.减少雨水径流污染4.河流净化措施5.减少面源污染6.漂浮垃圾等的回收海域环境改善对策1.削减海域的污染负荷2.提高海域的净化能力东京湾环境监测1.监测的加强2.监测数据的共享与发布3.市民参与型监测表1 实现“东京湾再生行动计划”目标的主要措施。
典型国外海洋空间规划概述

典型国外海洋空间规划概述发布时间:2021-05-17T07:31:19.51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桑新春李学峰陈吉祥[导读] 随着全球海上开发活动对海洋的压力日益加大,为减少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冲突,同时促进海洋资源各种用途之间的兼容性,海洋空间规划日益为世界各沿海国家所关注重视。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摘要:随着海洋空间规划日益为世界各沿海国家所关注重视,规划体系和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完善和发展,呈体系化、精细化趋势发展,其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内涵不断拓展。
从国内看,海洋空间规划体系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开展海洋空间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对英国、比利时、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海洋发达国家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状况进行概述。
通过对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具体实践的对比研究,分析现阶段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的实施成效与不足,最后总结国外海洋空间规划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下海洋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编制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管理;规划体系随着全球海上开发活动对海洋的压力日益加大,为减少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冲突,同时促进海洋资源各种用途之间的兼容性,海洋空间规划日益为世界各沿海国家所关注重视。
目前全球包括六大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和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在内有超过66个国家在探索发展海洋空间规划。
2019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基于此,本研究对英国、比利时、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海洋发达国家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状况进行概述,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研究实践以及开展区域海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日本《海洋基本计划》特点分析及其启示

曰本《海洋基本计划》特点分析及其启示郁志荣[内容提要]曰本于2005年提出新时期的海洋战——海洋立国,®接着于 2007年4月制定了《海洋基本法》②作为实现海洋战略目标的政策与方针。
®《海洋基本法》规定,政府为落实海洋政策每五年推出一期《海洋基本计划》。
④《海洋基本计划》既是贯彻《海洋基本法》的有效举措,又是海洋综合管理的载体和抓手,也是日本举国落实海洋政策的行动纲领。
从2008年开始,日本每五年推出一期《海洋基本计划》,至今已有三期。
每期都有相同的地方,更有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进行调整后突出的不同重点。
其中,第一、二期重在海洋综合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查清日本管辖海域的面积和范围以及辖区内蕴藏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其数量;第三期重点为海洋调查,并向以领海警备和海岛防御为主的海洋维权倾斜,突出警队合作、日美联手以及与东南亚国家结合的大范围海洋监视活动,即加大收集处置掌控海上实时信息的力度。
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问世,预示着在未来五年的实施期间,中日在海洋权益斗争方面的矛盾和糾纷将加剧,甚至有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我应未雨绸繆,早做准备,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日本海洋基本计划特点分析启示[作者简介]郁志荣,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浙①日本2005年提出了海洋立国的海洋战略,如果从明治维新算起本次是第三次提出海洋战略目标。
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日本推行的是海洋扩张战略;二战结束自上个世纪末,日本实施的吉田茂和平主义战略。
日本提出海洋立国的战略基于观念的转变,原来只是将海洋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屏障,现在提出海洋立国战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海洋立国意味着引领国民开拓进取。
二是海洋立国意味着举国致力开发利用海洋。
②2007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同年7月该法生效。
日本《海洋基本法》共四章38条,另加有两项内容的附则。
其中,第一章是描述制定该法目的意义的总则,第二章是要求政府制定和落实海洋基本计划,第三章是表述日本海洋政策的12个方面,第四章主要规定了落实海洋政策的组织形式。
日本新《海洋基本计划》解析

海洋战略Ocean World2019■■&;日本新《海洋基本计划》解析撰文丨谢若初S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牵头制定的《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政府在《海洋基本法》框架下对具体海洋政策的制定、落实等予以规范与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安倍政府运用海洋政策推进体制,集合官产学研力量,综合近年来日本海洋形势及海洋政策效果评估的产物,该计划将在2018—2022年切实指导日本具体海洋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考察前两个《海洋基本计划》不难发现,该系列文件是日本实现“新海洋立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其秉持了整合举国力量拓展海洋权益的基本政策理念,并通过对海洋理念的精细化、具体化处理来强化所谓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正是在前两个《海洋基本计划》指导下的十年经营,使日本针对海洋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海洋开发、安全保障、综合管理等方面全力推进,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48由于《海洋基本计划》更为直观地体现了日本海洋政策的最新动向.故其研究价值并不亚于《海洋基本法》。
同时,受岛国地缘因素影响,日本海洋战略历来都与其他各层级战略保持了较高的同步性、一致性。
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海洋世纪”国际战略大环境.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部署.海洋议题受到国内学界普遍重视。
在国际关系领域,作为与我国隔海相望且存在争端的海上邻国,日本在海洋领域的动向同样受到学界的密切关注。
通过新《海洋基本计划》对日本海洋政策调整进行解析,既可以为我们研究日本海洋政策、海洋战略乃至国家战略提供依据,也可视作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的参考因素。
日本新《海洋基本计划》政策取向分析与以往计划重视资源探查及开发不同,新计划的最大变化就是将政策重点转向海洋安全保障领域。
这就意味着至少在未来5年内,日本进行海权扩张的主要手段将由比较含蓄的“以开发促海权”的经济模式转变为更为强硬且更具实质性的“以安保促海权”的军事安全模式。
其最为直观地体现于新计划在行文顺序上将安保相关内容从“政府应采取的涉海综合性规范措施”第5位提升至首位。
日本海洋战略构想及其对华影响

日本海洋战略构想及其对华影响作者:吕耀东李振广来源:《唯实》2015年第04期近年来,日本提出“海洋立国”理念,形成了新的综合海洋战略构想。
特别是在安倍执政期间,通过价值观外交,构筑“自由繁荣之弧”,制造“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的对立,妄言中国在钓鱼岛及东海维权活动是以“武力”改变现状,渲染“中国威胁论”,形成对中国领土主权及海洋维权的严重挑战。
制定海洋相关立法21世纪伊始,日本政府制定了海洋开发战略计划,其中提出了“保护海洋”、“利用海洋”和“认识海洋”三个基本点。
安倍晋三首次执政期间,日本于2007年通过了《海洋基本法》。
2008年4月,又颁布了与之配套实施的《海洋基本计划》。
随着一系列与海洋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海洋立法逐步走向完善。
《海洋基本法》的确立为日本制定其他海洋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基本原则,也彰显了日本意图通过法律形式全面加强对海洋权益以及国际海洋事务的话语权。
《海洋基本法》第7条强调:“海洋作为人类共享的资源,日本有义务在国际协调的前提下,为建立和谐海洋秩序贡献义务并在此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
”这表明日本谋求在海洋国际事务中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追求国家利益,并确立区域内海洋强国的战略意图。
《海洋基本法》第19条表示:“需采取对策,开发符合海洋特性的专属经济区,并防止对我国专属经济区等拥有自主权水域的主权侵害。
”日本力图将有争议水域划为“自主权水域”,以国内立法形式将非法需求合法化,反映出日本曲解国际海洋法相关法规,肆意扩大海洋国土范围的强硬立场。
日本为了争夺海洋资源,不断强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的安保措施。
《海洋基本法》第21条指出:“日本四面临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物资的大量进口,海洋通商通道为日本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日本必须为维护海洋秩序、保护海洋安全采取必要措施。
”日本政府以《海洋基本法》为纲出台一系列重要法规及海洋政策,创立了海洋事务的专门机构,细化了海洋管理相关部门,力图通过一系列海洋安保举措确保日本海洋战略的具体落实。
日本计划在“冲之鸟岛”养殖5万株珊瑚幼苗

美 国 :声 音反 射 法捕 鱼 训练 鱼 “ 自投 罗 网"
美 国科 学家 目前 正在尝 试 用一 种声音 反 射法捕
鱼 。科学家说 ,一旦这项技术成 熟 ,传统捕鱼方式将 变成鱼 儿 “ 自投罗 网” 。这将 大大降低渔 民的喂养 和 捕捞成本 。 进行这项研究的海洋生物实验室位于马萨诸塞州 的科德 角。实验对 象是 60 5 0条黑色 海鲈 鱼 。研究人 员计划将 大约 50 0 0条黑色海 鲈鱼放到这 个位 于海底
据报道 ,日本水产厅 计划在本 月下旬起将 5 万株 珊瑚 幼苗 运至 属于 东京都 小 笠原村 的 “ 冲之 鸟岛 ” , 将它移植到该岛周围 ,以图在这 些珊瑚长大后能起到 保护该 岛 不被 水淹 没 ,从 而最终 获得 该岛 周 围约 4 0
5
维普资讯
泰 国著 名海 洋学 家北 大 演讲 : 海洋 是 人类 最 后 资源
“ 海洋是人 类最大 的资源 ,但 也是最后 的资源 。 它不属于任何个人 、任何 国家 ,而是属于全人 类。保
越南一季度水产 出口总值上涨 1 % 1
今年 第一季 度 ,越 南水产 出 口总值达 55 亿 美 1 元 ,相 比 2 0 同期增 长 1%。越 南农业 乡村发展 0 7年 1 部门 表示 ,仅三 月份 的出口值就达 到了 3 亿美元 的 目 标 ,行业发展趋势稳定 。
信 息 动态
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水域 。珊瑚幼苗移 栽工作从 3月 2 6日开始 ,5月上旬完成 。
“ 冲之鸟岛”位于 日本最 南端 ,实际 上是一块岩 礁 ,距离 日本 东京 中心约 14 70公里 ,涨潮 时仅 有两
块床垫大小的礁 石露 出水面 ,无人居住 ,更无法 自我 维持经济活动。 ( 自 中国渔业资讯 网) 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发布新版《海洋基本计划》
强化海洋安全,加强北极领域科学技术研发
2018 年5 月16 日,日本政府发布第三版《海洋基本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由首相直接领导的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制定,是日本的顶层海洋战略文件,每五年修订一次,内容涵盖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研发、海上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
新版《计划》详细阐述了未来十年日本的海洋政策理念,提出了2018~2023 年政府实施海洋政策的若干措施,突出了海洋安全,纳入了北极政策。
现将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海洋基本方案》封面
一、海洋理念和基本方针
2007 年发布的《海洋基本法》确定了日本海洋政策的六大理念:协调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确保海洋安全,拓展海洋科学知识,全面发展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增进海洋问题国际合作。
日本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制定并实施海洋政策。
鉴于当前严峻的海洋安全环境,日本制定了“综合性海洋安全基本方针”:坚决维护包括内河、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在内的领海主权及权益;基于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维护和强化海洋秩序,不断推进海洋产业的开发利用,培养优秀海洋人才,拓展海洋科学知识,加强海洋调查、观测及监视活动,推行北极政策,并为海洋环境保护做出努力,实现向新型海洋国家的飞跃。
二、实施海洋政策的主要举措
1.保障海洋安全
保障日本领海权益。
一是强化自卫队的离岛军力部署,完善海上保安厅的海上执法体制,建立自动化信息搜集传输手段,加强针对外国渔船非法作业的管理,提高日本海上威慑力、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针对领土争端和专属经济区权益问题,通过及时、强韧的外交手段,寻求争端的和平解决,确保日本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
三是通过与同盟国及伙伴国开展交流互动、信息共享、军事演习等活动,加强国际合作。
四是研发并运用无人机、先进光学卫星等现代化装备,构建情报搜集、分析与共享体制。
五是完善海上运输管理与评估手段,开展船舶检查和对外国船只的监
督,及时准确地对海上实况进行播报、预警,确保海上交通安全。
六是长期实施常规观测与调查,建立灾害紧急应对机制,提升应对海洋自然灾害的能力。
确保海上交通线畅通。
继续推进当前维护海上交通线畅通方面的多项措施,包括支援海上交通线沿岸国的国防能力建设、积极参加索马里与亚丁湾海域国际联合反海盗行动、打击太平洋非法捕鱼活动及犯罪组织等。
同时,将与同盟国及伙伴国共同构建海上交通线信息搜集、集成与共享机制,并通过向东盟国家和海上交通要道相关国家出口海上装备与技术,建立战略性国际对话机制和开展合作交流,以确保日本重要海上交通线的稳定与畅通。
维护国际海洋秩序。
将向海洋领域国际组织增派人员,积极利用G7峰会、东亚峰会等国际机制,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海上执法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宣扬日本海洋价值观,维护国际海洋秩序,并为日本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2.促进海洋产业的开发利用
推动可燃冰、石油、天然气、矿物、稀土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发展先进的探测和开采技术,政府将主导开展重大海洋科研项目,向私有企业提供必要技术、经济支持,并积极开展政企合作。
同时,将加强对海上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运营,优化设计以降低发电成本,简化发电工程建设审批流程。
提振海洋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将重组日本造船产业,提升造船能力、扩大船舶出口、提高海运效率,并将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化技术等运用于造船及码头装卸作业中。
此外,将促进海洋领域的技术转移与合作,提高相关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3.维护与保障海洋环境
将基于《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设立海洋保护区,对部分水域实施更合理的维护与管理;强化对珊瑚礁、红树林、海藻、珍稀动植物等的保护;长期开展海洋观测与监视,发展自动化观测技术;通过抑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负荷,加强对海洋垃圾的捕捞和回收以及对放射物的监控。
4.提升海域监视能力
建立信息搜集体系。
利用巡逻船、巡逻机、雷达、卫星等装备,多渠道搜集海洋信息;对海水温度、洋流、海冰等进行实时监视;持续推进用于海洋调查的传感器和无人装备研发,实现海洋监视的无人化与自动化等。
构建信息集成与共享机制。
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海域监视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机制,促进政府部门间(特别是自卫队与海上保安厅之间)以及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的合作。
同时,政府应建立“海洋状况显示系统”,推进信息的可视化,并扩大对有用信息的公开和利用。
加强国际合作。
多渠道收集国外及国际机构海洋领域相关信息,寻求与同盟国及伙伴国联合构建海域监视合作机制,提高海洋监视能力。
5.加强海洋调查与科技研发
加强海洋调查。
通过对日本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周边海域开展调查,进一步充实海底地形、资源分布状况等信息储备,并参加国际性海洋观测计划以及海洋信息交换组织,实现观测数据共享。
推动海洋技术研发。
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海洋领域科研项目,研发海洋调查新装备、新技术,并灵活运用载人/无人潜航器以及先进的传感器,提升海底勘察能力。
推进海洋领域基础研究,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加快试验水槽、超级计算机等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对海洋领域大数据的运用与解析。
6.加强对离岛的保护并开发专属经济区
加强对离岛的保护与管理。
利用巡视船、直升机等长期开展巡视活动,定期拍摄卫星图像,实时掌握离岛情况,尤其是加强对领土防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冲之鸟礁的监视。
同时,完善离岛航标等基础设施,促进离岛产业发展,改善居住环境。
推进专属经济区开发。
基于国际法律法规,寻求解决与他国的专属经济区域争端;进一步搜集专属经济区基础信息;推进政府对专属经济区的统一协调管理,构建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7.推行北极政策
加强北极领域科学技术研发。
实施“北极研究推进项目”,加强各领域学科互助、行政部门与科研院所协作以及科研设施共享,推进北极领域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
同时,政府应着力培养北极科研人才,加强北极地区科考及观测活动,推进极地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技术研发。
扩大北极领域国际合作及对话。
尊重包括“航行自由”在内的国际法原则,利用北极评议会(AC)等多国间论坛以及北极圈各国之间的对话机制,积极参与构建北极圈公海国际秩序。
对北极地区开展可持续性利用。
基于北极地区观测数据,研究日本海运企业开拓北极地区航线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针对北极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和北极资源开发方法等,开展学术探讨。
8.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事务,主张基于国际规则解决海洋纠纷;加强与马六甲海峡沿岸国等国家的海事合作,支援其港口设施建设、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构建等。
9.培养海洋领域人才,增进国民对海洋的认知
着力培养造船、海洋土木工程等领域高技术人才及骨干分子,提升船员就业稳定性,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海洋知识教育,并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科普活动等,加大对国民的海洋知识普及力度。
三、实施海洋政策的必要事项
一是充分发挥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顶层指挥职能,策略性、计划性地推进海洋政策实施。
二是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集多方力量共同推行海洋政策。
三是政府应积极向国民公布海洋信息,提高国民对海洋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