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有感1000字
站在人生的岔道口——读路遥《人生》有感

站在人生的岔道口——读路遥《人生》有感虽不谙世事,倒也常常感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但终究自觉尤欠思想,苦于无处得解。
终于在蓦然回首间,觅得《人生》于灯火阑珊处。
一如路遥先生一贯风格,《人生》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淡如水,但小说却是一波三折,迭起波澜。
不知是否巧合,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不流于华丽堆砌,终要归于平淡,可又不是那么顺当。
人生本是如此。
书中主人公高加林是个有知识有才华有理想的青年,却被村支书的儿子顶替了民办教师的职位,无奈只有当回农民,他的内心痛苦不堪,他倔强的性格使他不愿屈服于村支书的不光彩的行为。
他将内心的苦闷诉之于毁灭性的劳动,借以转移精神上的痛苦。
但同时他仍未放弃梦想。
这是他的第一次选择。
人生如梦,美好不期而遇——他与善良美丽的巧珍恋爱了。
爱情滋润了他的心田,巧珍陪伴他走过了这段最苦闷的日子。
而此时的加林并未放弃他的理想。
终于,转机来了,加林的叔父高玉智调回大马河任职。
他的下属为讨好他,安排加林到县里当了通讯干事,而他也又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自己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风风光光的他此时高兴的如狂似醉。
而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做了第二次选择。
真正重要的是最后一次选择。
是他在人生岔道口的选择。
就在这时聪敏大方,脱俗出众的黄亚萍闯入了他的生活。
志趣相投的黄亚萍有意与他到大城市生活。
面对远大前程与甜美爱情的艰难选择,也正是这个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私欲战胜了良知,他背弃巧珍选择了那既属于他又不属他的生活。
这是第三次选择。
但生活永不会一帆风顺,不久加林被告发走后门遭到开除。
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包括金子般的巧珍也嫁为人妻。
高加林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回到了现实。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始终心怀理想,没有人可以否认他追求理想的想法,但他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武断的选择了眼前的那道“彩虹”。
可彩虹终究只是彩虹,通往未来的桥需要自己铺设。
越过荆棘,才能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读《人生》有感(1000字).docx

越过荆棘,才能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读《人生》有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拿到《人生》这本书时,这个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总让我无法移开目光并让我难以忘记。
是的,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高加林在他的那个漫长道路中遇到了要紧的几步,而他的选择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景。
高加林——农民出身的县高中毕业生。
一开始的他是一个可以为了梦想,踏踏实实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即使在他的教师工作被村官高明楼的不争气儿子用关系给顶替了;即使有千万种不愿和委屈,他却并没有放弃生活,仍可以为了自己的父母,为了生活,回到一个农民开始,开始学会忍耐,学会为自己谋出路。
这是他的第一个选择,也正是因为这一步,他的生活开始变得平淡朴实,并且给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巧珍,一个心如金子一般的俊俏姑娘。
高加林在未考上大学的情况下回农村当了民办小学教师,而当他正感到快意的时候,刘巧珍伴着那圆润悠扬的“信天游”的歌声闯入了他的生活。
在他遭受不幸命运时,巧珍给他带来了爱和温暖,使他从巧珍纯朴美丽的爱情里深深地感到,他不应该害怕在土地上生活。
其实刘巧珍是早已爱上高加林的,但多年来她都一直把这种爱深深地埋在心里,因为她是个文盲,在高加林面前她感到自卑。
但巧珍对加林的爱,使她自己都无法阻止。
为了和加林在一起,她不惜与父母闹翻,她和加林之间的爱是没有任何杂质的纯真的爱。
记得书中的德顺爷爷在最后与高加林的谈话中说道:“可你把一块金子丢了!巧珍,那可是一块金子啊!”是的,巧珍一直默默守护着高加林,众人反对,她不放弃,不断努力。
高加林抛弃,她仍是善良,不怨恨,反而理解他,就连最后所有人都厌恶他,巧珍依旧帮助他。
当我看到这样的姑娘时,我心中充满了心疼和不忍。
然而,她和高加林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
因为高加林经历过因贫困而面临的种种不公,使他不满现状、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一心想离开农村。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 《人生》 , 感悟良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读路遥的 《人 生》有感,欢迎阅读。
篇一: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关于人生的话题在我心中一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 案。
古人说:十五而向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己连而立 之年还未经历,又何谈不惑(自我封闭一下)。
一直读季羡林的《谈人生》,季羡林谈自己对生命意义、做人处事、名誉、 朋友、压力、困难、爱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种境遇的看法,那么我的一生怎么 样完成?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爱人?我的父母, 兄弟姐妹?我的价值?...。
路遥的《人生》则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 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 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体背景我没有查证,应该在改革开放萌芽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 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 击下任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 终被冲破。
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 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 寄托。
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 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 性格, 女性的黄亚萍任性而敢于追求, 男性的克强虽也敢于追求, 但男性的理性、 努力也时时左右他的行为。
高明楼的圆通、眼界和眼光,马栓的圆滑,德顺的眼 光,高玉德的憨厚,刘立本的精明。
这本小说是朋友推荐的,总希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 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 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
”才被震撼。
人最怕面对 的是脆弱自己,最强大的是内心的坚韧。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相关推荐读《人生》有感(精选2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人生》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人生》有感篇1或许你也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困惑的时候,譬如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因是跟随自己的心继续向前走,还是屈服于现实的重压,如果你在处于纠结之中,那么便可以像我一样带着疑惑去《人生》中寻找答案。
《人生》讲述了一个因高考失利而在村里任教的民办男教师高加林,他出生于农民家庭。
他的生活一直都不太顺利。
“大能人”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是一个靠走后门才上了高中的迟笨人,因为高中毕业没有工作,便把没什么背景的高加林顶替了下来。
高加林不服气的待在乡下,一心想着怎样回到镇上,但村里“二能人”的二女儿刘巧珍又给予他爱情的滋润。
过了一段时间,高加林的叔父从远方调回来工作还当了地区的劳动局长,下面的人为讨好他,走后门把高加林带到了县城里工作,高加林还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甩了刘巧珍。
可命运弄人,黄亚萍的前男友的母亲对高加林怀恨在心,揭发了他走后门的事,导致他又被迫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是个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来美好的生活,可他愤怒、困惑、绝望,这都是人生带给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对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澜下走错了路,可谁有说的准呢?是错是对都是相对而言的,高加林总觉得生活不顺,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乐幸福不是吗,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选择了城里姑娘黄亚萍的时候大骂高加林没良心,是个负心汉,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大背景之下,也许选择了黄亚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里生活的保障,而选择机灵漂亮又朴实可爱但是个文盲的刘巧珍,在日后的生活中两人的分歧可能会越扯越大。
高加林不是没有过思想的斗争,他痛苦着在当初第一次与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说分开,也痛苦着在自己失去工作后主动跟为难的黄亚萍断绝关系,他也还是有着愧疚的心。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读路遥的《人生》有感(通用28篇)读路遥的《人生》有感篇1《人生》,路遥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我很喜爱,从初中到现在,看了三遍。
每看一次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人生》这一长篇小说,非常值得一读,书面语是柳青的几句感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光是卷首语就已经深深地吸引了酷爱读书的我。
其实柳青的话,就是对小说最深刻和核心的概括。
小说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典型的七八十年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人。
自由生长在贫困的农村里使他更具有一种对文明、富裕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他们不甘向命运低头,希望有一天摆脱贫困,走向人生的美好。
但,年轻的生命,往往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也会犯下许多错误,主人公高加林更是如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职业,放弃了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这种为了利益而不惜牺牲亲情爱情友情的行为最终让他后悔莫及。
错,不要紧,趁年轻,勇于承担责任,改过自新,在结尾处尤为凸显,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小说中还有许多性格鲜明,个性飞扬的人物。
纯朴、善良的高玉德夫妇;精明、为人乐观阔达的顺德老汉;城府深、心胸狭窄的刘立本;还有大方得体、乖巧懂事的刘巧珍等。
从他们身上,我们都可以在现代生活中找到相同的地方。
他们正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折射出不同人的不同的行为和人生,从而引发出我们的深思,对人生的思索。
这正是小说的伟大之处。
例如高加林式的人生,充满着戏剧性,最具光彩,从他身上,我得到了许多的人生感悟,受益匪浅。
现在反腐已成热点。
书中有宣扬反对贪腐及对势利之人的批判和讽刺。
高玉智,高加林他们便是代表,作为国家干部,奉公守法,嫉恶如仇,侄子违法也要严惩。
这也是小说的亮点。
但书中隐约还体现出一点等级观念,比方说对农民有所贬抑。
但是,我国原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农业是根本,作为一个农民,虽苦,虽累,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兢兢业业,安守本分。
没有农民的贡献,国家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阅读路遥《人生》有感心得体会7篇

阅读路遥《人生》有感心得体会7篇阅读路遥《人生》有感心得体会7篇路遥通过文字告诉大家,人生处处都有选择,大家要做出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决定。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阅读路遥《人生》有感心得体会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阅读路遥《人生》有感心得体会篇1人生美好,是因为它经历过艰难。
人生有甜美,也有苦涩,但人生在于追求,而不是等待。
一个人,若他的人生平平淡淡,没有一点波折,那还有什么意义。
自己的人生就得自己来把握,不能让它从手中逃脱,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己人生中的王者。
这是一本充满社会阅历,主要公经历人生磨难的七十年代社会的一本书。
当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境去阅读,只是感觉有点懵懂。
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我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
《人生》的主人公叫高加林,他是一名老师。
他尽公敬业,却被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同村人顶替了职位而被迫下岗。
那个同村人,就因他是村支书的小儿子,因没什么才智,也没好好努力,考不上学校,只好靠点关系混口饭吃。
高加林回家后,开始变得颓废,消沉,但他却收获了爱情,他与全镇最好看的姑娘在一起,但这个姑娘因没有文化而感到自卑,感觉配不上高另林。
这位姑娘家境富裕,而高加林家境极其贫寒,他的父母更是老实巴交,生怕高加林惹出什么事端,别人欺负他,也只好忍气吞声,自然双方家长没有准许他们俩在一起,但他们还是冲破重重阻碍而在一起了,每天晚上都偷偷到房后玉米地说知心话。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黄天不负有心人,给他们让出一条道。
虽然曾被人顶了职位,被集体派去拉粪,还遭受欺凌,但最终还是走上一条光明大道。
经过老同学介绍,他成为了一位乡支书秘书,管理着他们的那一片区域。
就在他事业发展高涨,那个姑娘找到了他,说了许多家长里短,关心他的话语,但他却说她是土包子,叫她以后不用再去看他,怕领导看见。
而她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微笑的含泪而去。
最后姑娘被迫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结了婚。
而高加林因为犯了事,又被派送去百折不回的岗位当了老师,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读《人生》有感(集合15篇)读《人生》有感1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必须把握好关键的几步。
在路遥《人生》的世界里,对人生充满疑问,对人生里的爱情,有许多感想。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个人生活的岔道,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高加林的人生,来表现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别,从而引发对一个时代对青年人人生的影响。
而高加林就是这一时代的青年,他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产物,他的一生的起起落落,来源于理想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在学校里的高加林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生充满希望;在城市里的高加林拥有远大的理想报负,而当他被下了教师工作,回到农村的时候,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失去了激情,但是造就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他为了虚荣而抛弃生活的原则,从而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
严峻的生活现实能教育人,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脱离了社会现实,就等于离了地球。
在《人生》里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的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不到的东西。
”是啊!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回避自己的责任,我应该真正廊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要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我们走向人生的正轨,让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我们的理想得以实现。
在《人生》这本书中,高加林的悲惨人生参杂着诸多因素,他的生活具有复杂而又短暂的变化过程,从民办教师到县级通讯员干事,都参杂着诸多的变化因素,然而高加林他也坦然面对这个悲惨的结局。
因为,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现实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的时候,要学会勇敢的接受。
人生里的爱情故事,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美好中带有一丝悲凉,在善良中又拥有拥有一些背叛。
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5篇)

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5篇)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5篇)当看了路遥的人生之后,心情有点沉重,有时候真的觉得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读路遥《人生》有感5篇,以供大家参考!读路遥《人生》有感(篇1)《人生》这部小说讲的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通过读书离开了农村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当民办老师,结果被顶替,只能去种地,这个时候碰到本村的姑娘刘巧珍,人长的漂亮又好虽然不识字可对他一见倾心,高加林也挺有好感,但通过机会他又到了县城去工作碰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她同样也对高加林有所爱慕,在高加林眼里她跟刘巧珍一对比更是符合他的爱情标准,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并拒绝了刘巧珍,刘巧珍接受了这个结果但心里对他的心意却不变。
高加林在县城的工作刚刚有所稳定,却有被人举报而丢失高加林失意的回到农村,以为会被村里人看笑话结果村里人都很安慰他,而且刘巧珍虽然已经结婚还帮着他去给他安排一个小学教师的工作。
高加林此时真是百感交集,从德顺爷爷那里得到人生的无奈和真谛放声大哭!这部小说,当你看完时就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尤其是当几年以后再看一遍,这就像是感觉描述是当初的自己,甜蜜和苦涩的爱情,波折不停的事业,命运的转折,激荡的人生。
所以也只有象路遥这样的大咖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才能写出这样让人如身临其境,代入感这么强的作品。
读路遥《人生》有感(篇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通过讲述高加林的爱情故事,向人们展示如何走错人生这条路。
仅以此爱情故事告诫人们,做人不能忘本。
“万事皆有定数,福祸皆因果”。
高加林错误的认知注定了他要承担无知带来的恶果。
在人生风光无限的时候,高加林迷失了自我,在物欲横流中忘记了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
高加林三代贫农,父母以种地为生,在落魄潦倒的时候,巧珍给了他自信,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骄傲的向世人展示他们的恋爱关系。
在高加林以非正规手段获取国家公职人这个职位后,他的才能获得了极大的展示,此时的他开始心浮气躁得意忘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人生》有感1000字
《人生》读后感
好不容易才放下手中的《人生》,已经没有再反复看上两三遍的必要。
毕竟,再重来一次,高加林还是会选择爱上巧珍,还是会选择以走后门的方式快速走向城市,还是会选择离开巧珍,离开土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高大上的知识分子的生活。
人生的几个重要抉择,被深刻地记叙在《人生》里。
《人生》——无愧人生!
《人生》出自当代作家路遥之手。
路遥用他独具匠心的创作力,以改革开放初期的黄土高原农村生活为背景,记叙了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在爱情、事业上的沉浮历程,以高加林在许多人生关键岔路口上的艰难选择,折射出那个时代,在西方自由思想和中国传统文明的冲击下,那一代青年的两难选择。
最重要的是路遥先生在《人生》中设计的一个个人生岔道路选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要如何评价高加林这样一个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角色。
有
人说他自私自利,有人说他忘恩负义……还是负面评价居多呢。
但其实,高加林也还是一个上进有为的年轻人。
毕竟,被撤销民办教师后的他,还没有消沉,还是一贯地追求着理想。
只不过,追求理想的他,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选择,实在是少了一份底线。
他所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离开土地!离开土地!所以,在有机会去城市的工作时候,他毅然地离开了土地,哪怕是通过走后门的方式,但他却忘了当初被村长高玉德黑掉了教师资格的无限心酸。
在有机会去更广更远的地方的时候,他又选择了离开爱他懂他的巧珍,跟随亚萍,追求一个连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城市现代生活。
追求理想,固然没有错,加林错就错在丢失了本心,忘掉了乡民的至善、质朴的本性。
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自己来自何方,那么就算他能走得更长更远,又有什么用呢?直到最后,他仍然是孤独的。
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加林的根本就是扎在地里的,离开了土地,他飘飘无所似。
而失去本心的他最后还是无奈地回到了土地,之前所做的一切也像一个一个梦,逝去了。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名利的社会,人们心中私欲无限膨胀,而那一份存留下的坚守却微乎甚微。
前不久,某某高官贪污被落网的消息频频传出,我们叹息。
上个月,宝强离婚大战又扣紧了广大网民心中的那根弦。
而台湾当局民进党的所为险些卖国,更是让我们激愤。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国家,我们的选择总是被这样那样的诱惑摆动着。
在利益面前,我们内心最后的阵地显得那么脆弱、无助。
我不知道选择了这个或选择那个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坚守了内心那一道道防线,我们才是真正自己,而不至于变成欲望的傀儡。
站在岔路口面前,远望,似乎每一个出口后边都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但我会带着自己初心,坚持我的本性,为我的选择,义无反顾,追求自己应该拥有的人生。
愿君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