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专升本简答

合集下载

2024年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2024年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2024年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部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文学
价值。

2.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了解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
现代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理解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思想。

3. 外国文学部分,了解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
尔扎克等外国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理解他们的文学风格和
思想。

4. 文学理论部分,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
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

5. 文化常识部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基本
知识,包括礼仪、习俗、节庆、艺术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要求可以查看官方发布的考
试大纲。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思潮、作家作品、文学批评等等。

在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中,简答题和论述题是非常常见的题型。

下面我将着重从简答题和论述题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主题。

一、简答题1.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现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史。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涵盖了各种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特点包括了启蒙思潮的兴起、现代性意识的觉醒、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包括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思潮,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二、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非常重要。

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和思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学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联系,理解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时,除了熟读经典作品外,还要学会关注作家的生平和社会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特点和价值。

要注重对文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的理解,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文学作品。

对于论述题,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好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总结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历史脉络和经典作品,还要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专升本《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已付加答案,方便自我评测

专升本《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已付加答案,方便自我评测

一1.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1、1895年,严复在(B)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B、《直报》C、《吕言报》D、《强学报》2、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了(D)的口号。

A、“我手写我口”B、“打倒桐城妖孽”C、《定庵集》D、“崇白话而废文言”3、冯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B)一文。

A、《校邠庐抗议》B、《复庄卫生书》C、《定庵集》D、《弢园文录外编》4、梁启超于(B)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A、1987B、1902C、1900D、19035、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D)。

A、《狂人日记》B、《呐喊》C、《仿徨》D、《怀旧》6、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A)。

A、《少年中国说》B、《清代学术概论》C、《夏威夷游记》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7、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广州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D)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1919B、1912C、1910D、1911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C)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B、新文化C、洋务D、资本主义民族民主革命9、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和交汇,逐渐形成了以(A)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A、进化论B、男女平权C、阶级斗争D、民主论10、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C)杂志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

A、《新小说》B、《清议报》C、《新青年》D、《瀛寰志略》11、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A)。

自考近代文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自考近代文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一章: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及特点2..中国文化精神在近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你如何理解这些变化?3.近代文化精神上的变化对近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章1.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为什么要分这几个时期?2.中国近代具有什么基本性质?这一基本性质是有什么决定的?3.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略述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第三章1.宋诗派的文学思想。

2.湘乡派的文学思想。

3刘熙载文学思想中关于艺术创作规律的论述。

4.何谓“同光体”?同光体诗派的文学思想。

5.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的文学思想。

6.龚自珍的文学思想。

7.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8.“诗界革命”有哪些主张?9.近代小说理论的特点?10.南社的性质及其文学思想。

1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戏剧理论。

1中西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2.西方文艺思潮的传入促使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3.东方文化交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近代东方文化交流突出表现在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4.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说明了什么?原因有哪些?影响怎样?5.为什么说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学翻译界有相当建树的人物?6.林纾的小说翻译有什么特点?第五章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批评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包括哪几个主要方面?其形成和产生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什么?4.鲁迅早起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六章1.分析近代诗歌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和近代诗歌的时代特色。

2.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诗作的特点。

3.秋瑾和柳亚子诗作的特色。

4.以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为例,谈谈大型组诗的特点。

5.新派诗的特色和黄遵宪在世界革命中取得成功的原因。

6.近代白话诗产生的经过。

7.近代词的发展及特点。

1.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有哪些特点?2.如何评价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龚自珍散文的思想与艺术特征?4.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有何特点?5.“新文体”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说梁启超是“新文体”最杰出的代表?6.梁启超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是什么?7.《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什么?第八章1.中国近代小说繁荣的特点。

专升本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一、现代文学的定义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流派,其出现和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注重个人内心的独白和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关注社会变革和人类命运。

现代文学往往具有更多的思想性、个性化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二、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1.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批判,代表作家有奥斯卡·王尔德、查尔斯·狄更斯等。

2.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着重描绘人的欲望和生存状态,代表作家有艾米尔·左拉、莫泊桑等。

3.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注重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代表作家有保罗·瓦勒里、斯蒂芬·马洛等。

4. 超现实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代表作家有安德烈·布勒东、路易斯·阿拉贝等。

三、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与作品1.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著名作品有《道林·格雷的画像》、《温莎的风流少女》等,代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风格。

2.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代表作品有《雾都孤儿》、《双城记》等,他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批判与关怀被后世广泛传颂。

3. 艾米尔·左拉(Émile Zola):代表作品有《一桩命案》、《祖母》等,他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4. 保罗·瓦勒里(Paul Valéry):代表作品有《价值之概念》、《中国诗词庐》等,他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四、现代文学的理论流派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关注作品中的结构和符号,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内在的结构规律和意义。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将现代主义的技巧和题材继续发展,同时也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

3. 后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文学试图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文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学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批判。

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 专升本

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 专升本

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专升本
专升本考试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主要涉及晚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社会变革事件,以及1911年辛亥革命和建立中华民国等内容。

2.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发展: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各种政治派系,以及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的政治变革,例如国共合作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

3. 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涉及中共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土地改革、反右派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要事件。

4.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主要涉及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例如经济改革、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对外开放和中国的对外关系等。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了解以上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念、时间顺序、影响和后果,同时要注意掌握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和思想思潮等信息。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专升本考试中的历史选择题和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2、“戏剧改良”走了两条不同的探索道路:一是曾得到过梁启超赞许的:汪笑依式的旧剧改良,一是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称为“文明戏”。

3、梁启超是本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新文体”的成就足以囊括一时代,立一界碑。

4、章太炎等的革命派散文,与“新文体”一样依赖现代传播媒介来宣传自己的主张。

5、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6、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他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把文学改革运动推向高潮。

7、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激烈地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他与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8、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沦》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9、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0、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11、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新青年》第4卷第1号),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12、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推出《易普生专号》,主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作品《娜拉》、《国民公敌》,恰好和五四精神相吻合,形成了巨大影响。

13、五四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4、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专升本)期末考试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专升本)期末考试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专升本)期末考试答案1. ( 单选题) 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本题2.0分)A、《火把》B、《赶车传》C、《王贵与李香香》D、《漳河水》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2. ( 单选题) 被瞿秋白高度评价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本题2.0分)A、《家》B、《骆驼祥子》C、《阿Q正传》D、《子夜》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3. ( 单选题)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本题2.0分)A、小说集B、散文集C、童话集D、诗集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代表郭沫若历史剧最高成就的剧作是(本题2.0分)A、《高渐离》B、《南冠草》C、《屈原》D、《孔雀胆》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5. ( 单选题) 朦胧诗最先引起社会的注意,是一位老诗人在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发表了一篇“读后感”:《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这位老诗人是( )。

(本题2.0分)A、艾青C、谢冕D、顾工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6. ( 单选题) 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本题2.0分)A、冰心B、冯至C、徐志摩D、闻一多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7. ( 单选题)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以上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本题2.0分)C、李金发D、徐志摩B、闻一多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8. ( 单选题) 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本题2.0分)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9. ( 单选题) 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三个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属于(本题2.0分)A、文学研究会B、新月社C、前期创造社D、后期创造社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10. ( 单选题) 艾青到延安以后发表的诗集有()(本题2.0分)A、《火把》B、《黎明的通知》C、《北方》D、《向太阳》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1. ( 单选题)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简述20年代的文学论争1、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老牌守旧分子的批判。

守旧分子的代表有“国故派”的刘师培、黄侃;翻译家林纾。

2、199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

3、新文学阵营内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和退潮时期也发生着分化与斗争。

主要表现在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和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其一,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于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其二,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其三,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一、理性精神的张扬。

二、感伤的精神标记。

三、个性化的追求。

四、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反对国粹主义;批判迷信落后思想;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妇女儿童和青年的社会解放;揭示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对“整理国故”的否定和对欧化绅士的批判;对“打落水拘”和“韧性战斗”精神的提倡等等。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

锐利如匕首投枪。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1、《狂人日记》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与批判是多层次展开的。

作品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2、《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

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更是一种向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

阿Q的形象: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他没有土地,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靠打短工、做帮工维持生活,是一个地道的赤贫的乡村劳动者。

2、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3、阿Q的基本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严重缺失。

4、“精神胜利法”则是他思想性格的最突出的特点。

《阿Q正传》意义:1、在《阿Q正传》中,鲁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通过耐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

2、《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它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

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3、《阿Q正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品所揭示的阿Q精神,作为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病状”,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到这种精神的病容而时时警戒。

《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1、外冷内热。

鲁迅把对阿Q的同情,对辛亥革命的痛惜,对封建权势者的憎恶深深埋在心里,以犀利的笔触灵境地解剖着这一切。

2、以讽抒情。

鲁迅善用讽刺手法,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3、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形成悲喜剧色彩。

《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创作于1922至1935年。

包括八篇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三组:第一类为一组,包括《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取材于神话与传说。

主要是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创造精神,赞扬了那些淳朴、正直、坚强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无情地嘲笑和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等等。

第二类都是对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艺术表现。

可以分为两组:《采薇》、《出关》、《起死》为一组,主要表现中国古代各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倾向以及它们的代表人物的精神特征;《非攻》、《理水》为一组,表现中国古代拯世救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奋斗精神。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改造和发展,将现代人的生活融人古人古事之中。

形成了古今交融的艺术特点。

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乡土小说”的艺术特色首先,乡愁的情感基调。

乡土小说的作者都是离开自己的家乡,在都市中回忆自己的故乡。

因此,有一些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思乡情感,又由于乡村生活的凋敝、贫困,落后,往往流露出比较浓厚的伤感情调。

其次,浓郁的乡土风俗。

乡土作家在集中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题材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展示某一地区的山川风物和民风民俗。

第三,乡土小说具有人道主义的主题。

即对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的同情和伸张人性自我意识,发掘国民的劣根性。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艺术特色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这派作家多把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染上了浓重的自我表现的色彩,真实地袒露作者一己的内心,完成自我文学形象,进行痛苦的自找暴露,自我反省乃至自我赎罪。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

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3、在创作方法上,这类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叶圣陶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一)由于叶圣陶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他写得最多的也最成功的还是学校里的教员、学生以及教育界的种种弊端。

(二)叶圣陶是以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著称的,他笔下的小市民的无聊庸俗习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和尖锐的抨击讽刺。

(三)反映农村劳苦大众的贫困生活和他们无力反抗压迫的现实的苦难命运。

(四)1925年五卅运动后,叶圣陶开始有意识地反映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一些觉醒了的投入现实革命斗争的人物形象。

叶绍钧小说的艺术成就1、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2、同情与讽刺兼备。

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2、郁达夫的小说还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风格特征1、自我的写真。

郁达夫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在相当多的作品中,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乃至相貌的投影。

2、感伤的抒情。

郁达夫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并且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他特别对忧伤的情感感兴趣。

3、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4、流丽、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徐志摩诗作的思想内容1、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

3、收在《猛虎集》和《云游》两集中的后期诗作,也有一些不乏积极进取的篇章,技巧又趋于成熟。

徐志摩诗作的艺术特色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4、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闻一多诗歌“三美”的理论主张1、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

如何理解女神的成功《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

《女神》共分三辑。

第三辑主要是郭沫若早期受泰戈尔影响而创作的一些清新恬淡的抒情小品。

它们写爱情、春愁、离绪,写飞禽、新月、松原,还有归国印象和记游。

既有感伤颓丧的情绪,也有青春期感情的真实流露与生活写照,让人窥见了青年诗人渴望爱情,热爱自然,而又不免烦闷寂寞的灵魂。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这小部分诗作还郁积着诗人的忧伤疾愤,格调哀婉低沉,那么占据《女神》一、二两辑主体部分的五四以后的诗作,则体现了五四狂飘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唱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最强音。

可以说,《女神》是诗化了的五四精神。

这正如闻一多所指出的那样,郭沫若的诗不仅艺术上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

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

《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女神》的思想内容1、《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

2、《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祟尚和对自然的礼赞。

3、《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女神》的艺术风格1、这种自然神力的人格化,使整部《女神)表现出奇异的壮闰感和动态的诗化美。

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瞻丰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色彩,赋予《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2、《女神》在形式方面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主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歇主张相一致的。

3、《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放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展现。

田汉20年代剧作的思想内容综观田汉20年代的剧作,在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特质是:感应着那个时代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节拍,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则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

这一主题贯穿在这个时期的所有剧作中,而尤以《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为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