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北冥有鱼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案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北冥有鱼,南山有虫,虫虫被鱼吃掉,虫虫的朋友们为他担心,又想出办法让他脱身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通过本文学习比喻的意义,学会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习文章中的语言,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型;
4. 学习文章中的文字知识,掌握文章中的语法知识;
5. 学习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型;
4. 掌握文章中的语法知识;
5. 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2)准备教学资料,如录音机、课件、图片等;
(3)学生分组准备,为本课准备好学习用具。

2. 新课导入:
(1)老师出示《北冥有鱼》的课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让学生读出文章的大意;
(2)老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老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分析句型,并让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型。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不必求之过深,感受到文中的魅力即可。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积累常用文言句式词语,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

2.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领悟“鹏”的文化意义,树立志存高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树立志存高远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法:1.朗读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从而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大意。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谈话法:以轻松的谈话方式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学法:1.自读法: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大意。

2.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朗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感受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挖掘文章的美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小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是童话,神话,还是寓言?说到寓言,我们熟知的是西方寓言家伊索,其实中国古代古代先贤庄子也是一位伟大的寓言家!他特别善于用说故事的方法讲道理。

例如:PPT展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齐物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冥有鱼》。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北冥”、“逍遥游”等。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如鱼儿的自由游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引导学生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北冥有鱼》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北冥有鱼”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庄子和其代表作《庄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解答自己的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准确性。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庄子的其他作品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段落。

2. 相关背景资料:庄子的生平介绍,逍遥游的整体概述。

3. 图片素材:北冥的想象图,鱼的图片,以鱼为主题的自由意象图。

4. 多媒体工具:播放器,投影仪,白板。

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哲理,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6.讨论北冥之鱼的形象寓意,探讨作者如何运用寓言故事传达道理。
7.学以致用,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升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哲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逍遥游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内化这一思想,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
实践活动环节,我设置了写作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在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时,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讲解和训练还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者自信心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概念。逍遥游是庄子哲学中的一种理想境界,指的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它是我们追求精神愉悦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思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北冥有鱼》中北冥之鱼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逍遥游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庄子哲学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逍遥游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3.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认识大鹏板书:书写小篆“鹏”,学生猜是何字?——是何意?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

”“鹏”左边的“朋”象征群鸟之王的地位。

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头顶上,都飞有大鹏金翅鸟;很多藏族人都会随身佩带大鹏金翅鸟的佩章,相信这样可获得吉祥、智慧与力量。

二、读出文言的味道(一)齐读原文:1.圈点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字?预设:也、其、而、之、则2.这些字是否多余,去掉之后读一读?——有的多余能去掉,有的不能(二)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1.积累一组虚词(1)“之”鲲之大:助词,相当于“的”《谐》之言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其”其名为鲲:代词,代指前面的“鱼”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指前文的“大”(3)“而”化而为鸟、怒而飞: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2.积累一组特殊句式(1)“……也”“……者也”“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2)“……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去掉之后进行对比朗读,发现文言虚词的妙处:使句式更整齐,使节奏更舒缓,使语气更强烈,使意蕴更深刻(三)朗读指导:句首上扬,句中停顿,句末延长。

……(提炼出典型句子,读出文言的味道)三、细读,探究大鹏之形象(一)圈点出文中描写大鹏的动词。

化而为鸟:变化怒而飞:振奋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徙于南冥:迁徙水击三千里:拍打抟扶摇而上:盘旋飞翔去以六月息:离开/凭借(二)还原大鹏——试着凭借这一组,以第一人称“我”并加上肢体动作对这组动词进行演读。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篇1(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同时,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今年新增加的文言中考必考篇目,以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没学习过。

本文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六)教学策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为此,我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即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自主阅读教学。

所谓自主阅读教学,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二)新课导入本文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庄子刻画这一形象有什么目的呢?(三)师生互动教学反思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具体体现在《北冥有鱼》一课中也是如此。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是今年新增加的中考必考篇目,课文虽不长,却比较隐晦难懂。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教学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辨析与应用。
-难点举例:课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如“其”字的多种用法。
-教学方法:通过语境分析、词义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庄子辩证思想的深刻理解。
-难点举例:庄子通过鲲鹏变化的故事所表达的对事物变化和相对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逐步领会庄子的哲学观点。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
-重要文言词汇:诸如“北冥”、“鲲”、“鹏”等词汇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3)培养古文阅读能力,体会古文的语言美。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感受庄子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学习庄子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对古文表达技巧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庄子的辩证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大小、高低等相对性的思考,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庄子辩证思想的基本概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对这一哲学观点有了一定的理解。
2.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庄子寓言,培养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庄子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鲲鹏形象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4.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古文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难点举例:如何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猜词义、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式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教案
第一基础自清互查
教学目标
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 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自读文本,整体感知(5分钟)
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为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2.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
二、依据学案,梳理知识(18分钟)
1.文学常识积累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与老子并称(“老庄”)。

知识链接
作家卡片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作品介绍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题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1)给加点字注音。

北冥( 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形容气势强盛,指鼓起翅膀;垂挂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大海动荡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事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大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林泽中雾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深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
(3)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
(4)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3.翻译重点句子。

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⑵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飞,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⑷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理解识记,自清互查(7分钟)
1.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3.组内开展背诵竞赛。

四、展示竞赛,基础反馈(10分钟)
1.字词展示竞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将本课翻译出来。

2.全班进行背诵比赛展示。

3. 完成反馈检测中“基础反馈”题目14,检测学习效果。

第二深层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描述大鹏的句子,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2.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理清重点,明确目标(1分钟)
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二、依据目标,深层探究(18分钟)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三、展示提升,拓展延伸(16分钟)
1.各组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组内合作交流,解决探究时的疑难,为展示时作准备。

小组可共同预设本组合作展示内容和方式(讲解、表演、板书等)
2.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可以进行升华拓展,以不同的形式展示。

我们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精彩展示。

3.八个小组要开展展示竞赛,比一比,哪个组与哪些同学表现最认真?最踊跃?最流畅?最有创意?
四、反馈检测,查漏补缺(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