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论治月经病(精)
试析月经病从肾论治

较多 , 但对 囊肿型痤疮疗 效并不满意 。四环索是一种 广谱抗 菌 药, 口服能使面 部皮脂 中游 离脂肪酸 浓度下 降, 具有 抑制痤疮 丙酸杆 菌和抑制 中性粒细胞趋 化的作 用, 来治疗痤疮 , 用 临床
上有一定疗效 。 但效 果 并 不 令 人 满 意 。 医认 为 , 疮 与肺 胃积 中 痤
止皮 脂油脂堆积 ; 丹参对 丙酸痤疮 杆菌有高 度敏感性 “ , 】能消 炎抑菌 , 溶解皮脂 。 虽然其 他中药的作用机理 尚不很清楚, 但治 疗痤疮有改善皮脂代谢功能 , 消炎抗菌 , 改善微循 环, 调整内分 泌等多方面的作用 , 因此 全方 共奏活血化瘀 、 软坚 散结、 清热解
毒 等 作 用 。治 疗 囊肿 型 痤 疮 有 较 好 疗 效 。
疹; 无效为皮疹消退不足 3 , O 近期有多数新的皮疹 出现 , 炎症 仍明显。总有效率 以治愈加显效计 。
2 结 果
【 参考 文献】 [ ] 赵辨. 床皮 肤病学 [ . 1 临 M] 第三 版. 南京 : 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 9 2 8 4 19 . 3 .
详 见 附表 :
维普资讯
J oURNAL OF CHE NGDE M E CAL C LEGE DI OL
V o1 23 N o 4 2 . . 006
理 不 当 , 后 遗 留疤 痕 。 者 自 2 0 愈 笔 0 4年 4月 ̄ 2 0 0 6年 1月采 用
化 瘀 散 结 之 效 。现 代 药 理 学 研 究证 明 ,白花 蛇 舌 草 、 参 能 抑 丹
为: 桃仁 、 制半夏 、 丹参 、 贝母各 9 , 象 g 丹皮 、 郁金 各 1g 元参 、 2, 夏枯 草、 山楂各 1g 红花 lg 白花蛇舌草 2g 甘草 5 ; 5, O, 0, g 重者 加
中医补肾调治月经病的体会

胞还会 扩散 的根 本原 因 。如果 将 西医 的癌 瘤手术 与传
统 中医恢 复元气 的方法 相结合 , 乃是癌症 患者 的福音 。
刘 雪梅 内蒙古赤峰 学院 医学院( 赤峰 0 4 0 ) 2 0 0
中 医 补 肾调 治 月 经 病 的体 会
【 图分 类号】 R 7. 1 【 献标 识码】 A 中 2 1 1 文
传统 中医使 用“ 阳救逆 ” 回 的药 物或 灸 法 , 以恢 可
复 元 气 的 功 能 , 经 脉 逐 渐 通 畅 , 强 祛 邪 的 力 量 。 虽 使 增 然 开 始 时 一 定 会 出 现 萎 缩 的癌 瘤 变 大 的 情 况 , 这 就 但
是“ 阴变 阳者” 的有利 表现 。 由于不 断地 为患者 增强 热 力 , 脉 的循 环 回路就 会逐 渐 通 畅 , 旦 回路 通 畅 , 血 一 疼 痛就 会减 缓并 消 除 , 瘤 就会 在 1 3个 月 内消 除 , 肿 ~ 是
【 文章编 号】 1 0 — 3 9 2 1 ) O1 4 — 2 0 0 7 6 (0 O 1 一4 00 月经病 是常 见病 、 多发病 , 女子 经 、 、 、 在 带 胎 产疾 病 中 , 经病 占第 一 位 。《 青 主女 科 》 :经水 出诸 月 傅 日 “
1 4 40 活血化瘀 的药物也都 是会损 伤患者 的元气 。 气亏损 , 元
前 去 消 除 积 聚 的 细 胞 就 会 越 少 , 瘤 自然 就 会 停 止 生 癌
陕 西 中医 2 1 年 第 3 卷 第 1 期 00 1 O
化 作 用 , 癸 才 能 化 赤 为 经 血 , 过 冲 任 二 脉 , 送 至 天 经 输
没 有 被 疏 通 , 血 运 行 会 更 加 不 畅 , 就 是 手 术 后 癌 细 气 这
朱颖治疗月经失调不孕症经验

朱颖治疗月经失调不孕症经验刘桑君 朱 颖关键词:朱颖;不孕症;调经助孕;补肾调周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1-0005-03作者简介:刘桑君,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朱颖,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朱颖,E-mail:朱颖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多年,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认为不孕症当从肾论,兼调肝脾,自拟补肾调周系列方,提倡以调经为本,调经与助孕同时进行,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并且取得满意疗效。
笔者有幸跟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1 审证求因吾师认为肾精不足则易导致卵泡生长发育不佳,致精卵结合率低;或造成子宫内膜容受性低而难以着床;亦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卵泡黄素化,排卵功能障碍而影响受孕。
可见,肾对生殖起主导作用,其功能失调可致多方面异常而引起不孕。
其次,肝、脾不调也可影响受孕。
《济阴纲目·求子门》 云:“女性多气多郁……经脉不行,诸病交作,生育之道遂阻矣。
”肝主藏血,肝郁则疏泄失常,气滞则血行不畅。
吾师指出现代女性在工作、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压力影响下,情志尤易焦虑,若肝气郁结,冲任不通,则易致精卵相遇受阻;或致胞宫瘀滞,着床率低,难以成孕。
此外,部分患者饮食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表现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症。
《丹溪心法》 载:“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
”首次提出了痰湿不孕及燥湿祛痰法。
吾师认为此类患者以脾肾阳虚型多见,阳虚无以化水,水湿内聚成痰,痰湿壅塞,易阻碍精卵相遇,或阻碍胚胎着床。
可见,肝、脾、肾三脏功能正常,对受孕尤为重要。
2 补肾调周助孕朱颖教授认为对于临床表现月经失调伴发不孕症患者的治疗,当以调经为先,经调则子嗣。
故首辨其有无正常排卵,基础体温 (BBT) 及卵泡监测可作为判断依据;其次辨其经水量、色、质是否正常。
金季玲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后闭经验案1则

金季玲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后闭经验案1则摘要:金季玲教授从医45载,临床经验丰富,创立“补肾调周法”治疗月经病,辨证治疗人流后闭经,疗效颇佳。
关键词:人流后闭经;补肾调周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正文:金季玲,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
金季玲教授从医45载,师承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据其治疗月经病的经验,创立了“补肾调周法”治疗月经病,金教授根据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依从月经周期的生理论治,调补肾中阴阳,从而调整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异常,恢复卵巢排卵和黄体功能,其以此治疗人流后闭经,临床疗效颇显。
人流后闭经指月经已规律来潮,在人工流产术或钳刮手术后,月经又停闭3个周期以上者,属继发性闭经中的子宫性闭经范畴,是人工流产术后远期常见并发症之一。
多由于术者操作不当或刮宫次数过多,损伤子宫内膜功能层及以下的组织,由于宫颈黏膜或子宫内膜基底层被破坏,引起宫颈、宫腔粘连因纤维蛋白质渗出、沉积,形成疤痕;或原有炎症未治愈等各种原因引起,进而通过内神经反射使子宫内膜对性激素反应不良,因此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受到影响发生闭经[1-3]。
此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的内分泌异常患者,在实施人工流产术之后,妊娠期孕妇生殖相关的各种激素变化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产生的抑制作用,会持续一定的时间,机体的轴系功能恢复易发生正负反馈失调,从而引起闭经及不排卵的现象[4]。
中医认为经水形成,有赖于肾中精气的促进,《傅青主女科》亦曰:“经本于肾”;《医学正传》曰:“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自以干涸”,强调了肾在女性生理中的重要作用。
金教授认为人流术后闭经系冲任及胞宫受损,使月经周期中肾阴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阴阳转化失常所致[5]。
肾精不盈,“阴长运动失常”,肾阴、癸水不足,阴长运动不及,难以达到“重阴”,卵子不能发育成熟,以致“必阳”不能实现,冲任气血失常,经血无源;又因胞宫受损,瘀血阻滞,而致闭经。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医治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人脉、子宫也相关。
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常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
现代人缺少运动,多为不通之症:①血虚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⑤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⑥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
中医学认为医治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
医治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依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
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
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分,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
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分身体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
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一、月经病辩证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并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病症的疾病。
月经病主要是依据期、量、色、质来辩寒热、虚实。
一〕从热分析,有实热、虚热和郁热1.实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多,经色深红,质地粘稠,夹有血块;2.虚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少,经色红,质地粘稠;3.郁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红。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肾阴虚型月经病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肾阴虚型月经病妇人以血为主,以血为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冲,下应海潮……”,且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皆易耗血伤阴,《灵枢▪五音五味》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妇女一生经历经、孕、产、乳,故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组方: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白芍、阿胶、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茜草、锻龙牡。
本方功效养阴清热、滋补肝肾、止血调经,治疗某些月经病证属肾阴虚的屡屡奏效。
1、月经先期【案例1】周女士,42岁,2018年4月6日就诊,诉月经周期提前1年余,近两月每半月一次,经期正常。
此次月经4月1日来潮,量先多后少,色红,质稠,伴盗汗、手足心热、腰酸,舌红苔少,脉细数。
考虑阴虚血热,迫血妄行,久病伤及肾阴,予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生地20g,地骨皮15g,玄参12g,麦冬15g,白芍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山茱萸15g,阿胶10g(洋化),茜草10g,锻龙牡各15g(先煎),杜仲10g。
服用10剂,嘱10日复诊。
4月16日复诊,诉月经早干净,盗汗、手足心热有所好转,舌淡红,脉细,上方减煅龙牡,加菟丝子10g、桑寄生10g,继续服药7剂。
后月经4月30日来潮,无明显不适,嘱月经干净后继续服第一次方7剂,连用3个周期。
之后电话随访月经一直正常。
【案例2】王女士,25岁,2019年6月14日就诊,诉月经提前10天来潮2次,末次月经6月10日,量多,色红,质稠。
伴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腰酸,舌红苔薄,脉细。
考虑肾阴虚、气虚,予以予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生地黄20g,地骨皮15g,玄参12g,麦冬15g,白芍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山茱萸15g,阿胶10g(洋化),茜草10g,锻龙牡各15g(先煎),杜仲10g,党参20g。
服5剂。
6月19日复诊,月经已干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缓解,上方减茜草、杜仲续服5剂。
从肾论治月经病

期 性地 出血 ,经 常不 变 ,信 而 有 期 ;反 之 ,肾 的功 能
失 常 ,出现 肾 阴虚 ,肾阳虚 甚 或 阴 阳俱 虚 的情 况 ,则
就 会 影 响 到 月 经 ,从 而 引 起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 闭 经 、
细 。治 宜补 肾调 经 ,养 肝 止痛 ,方用 调 肝 汤 为 主加 杜
崩漏 、绝 经前 后诸 证等 月 经 病证 。本 着治 病 必 求其 本 之理念 ,笔者 认为 ,各 类 月经 病 证 在 治疗 上 皆应从 肾 论治。 2 从 肾论治 月经病 的临床运 用
仲 、续 断等 。 2 5 闭经 :先天 禀赋 不 足 ,或 早 婚 多产 ,房 室 不 节 , . 损伤 肾气 ,以致精 血亏 少 ,冲 任 空 虚 。证 见 月 经 初 潮 应至 而 未 至 ,或 潮 后 复 闭 ,兼 见 头 晕 耳 鸣 ,腰 腿 疫 软 ,小便频 数 ,舌 淡 苔 薄 ,脉沉 细 。偏 肾阴 虚者 ,则 见 五 心烦 热 ,潮热 盗 汗 ,舌 红 而 干 ,脉细 数 。偏 肾 阳
维普资讯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0 0 8年 2 第 4 月 3卷第 2 期
从 肾论 治 月 经病
杨 蜀 雅
四川 省天全 县 中医院 四川 天全 6 5 0 2 50
关 键 词 肾 月 经 病 辨 证 论 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 肾 的 五 脏 属 性 看 , 中 医 学 所 谓 之 肾 ,除 包 括 现
2 4 痛 经 : 肾气 本 虚 ,或 因房 劳 多 产 ,伤 精 耗 血 , . 经 行 之后 ,血海 空 虚 ,胞 脉 更失 濡 养 ,以致作 痛 。证 见 经 行 后 一 二 日小 腹 绵 绵 作 痛 ,肢 软 无 力 ,经 行 量 少 ,色 淡 ,腰 部 瘦 胀 ,或 有 潮 热 、舌 淡 苔 薄 ,脉 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肾论治月经病
【关键词】月经病中医病机肾
月经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调治月经病,首先应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发病因素。
引起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
但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
其中尤以肾的功能失调最为重要。
本文就肾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从肾论治月经病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中医对肾与月经的生理关系的认识
肾藏精,主生殖。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身之本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六节藏象论》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故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泄精气的功能,而以贮藏为主,使肾精不无故流失。
肾为天癸之源。
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月经断绝。
随着肾气的充盛,每月天癸必至,呈现消长盈亏的月节律,经调而子嗣;其后又随肾气的虚衰,天癸亦渐竭,经断无子。
故肾为天癸之源。
肾为冲任之本。
冲脉为血海,广聚脏腑之血,使子宫盈满;任脉为阴脉之海,使所司之精、血、津液充沛。
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若任虚冲衰则经断无子,故冲任二脉直接关系月经的潮止。
然而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所以冲任之本在肾。
肾为气血之根。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调和,经候如常。
《冯氏锦囊秘录》说:“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
阐述了肾有阴阳二气,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维系。
胞宫司月经,肾与胞宫相系。
《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
”《难经》云:“命门者……女子以系胞。
”又肾经与冲脉下行支相并,与任脉交于关元,与督脉同贯脊,故肾与冲、任、督脉相关,肾与胞宫相系,冲、任、督同起于胞中。
肾与脑髓相通。
肾主骨生髓通脑,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产生,亦离不开脑的调节。
总之,月经生理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为基础,更以肾气充盛,天癸泌至,任通冲盛,胞宫成熟为轴心,而肾则在此轴心中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
2 肾在月经周期调节中的作用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激素作用于子宫,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依据肾藏志、藏精、主骨生髓以及髓聚为脑的理论,可知肾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具有下丘脑一级的调节功能;肾中产生的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在月经产生的生理过程中,始终对冲任胞宫起作用。
从功能的吻合上看,天癸在月经产生过程中,有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促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天癸具有垂体一级的调节功能。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见冲任是直接作用于胞宫的环节,并使经血来潮。
现代医学认
为,卵巢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使内膜剥脱出血,月经来潮。
因此,冲任对胞宫、卵巢对子宫,在月经产生过程中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卵巢的功能。
可见,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中,中医学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过程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性腺轴环路相对应,从而为肾主导月经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肾对妇女月经的影响,不仅主宰着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协调,还可以通过胞脉直接作用于胞宫。
女子从月经开始来潮至月经闭止,整个生理阶段主要都取决于肾。
3 辨证论治
肾无论在月经的生理还是病理的发生过程中都具有其特殊意义,故临床调治月经病当从肾论治。
易水学派赵献可主张“调经以滋水为主”。
傅青主从对经水本源的明确认识,确立了补肾是调经第一要法。
现代中医妇科对补肾调经之法亦十分重视,在临床上分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及阴阳两虚。
3.1 肾气虚冲任之本在肾,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损伤肾气,致精不化血,冲任血海匮乏,可发生闭经、月经迟发、月经过少等;肾气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
临床上常用补益肾气之法调治,从肾阴阳两方面着手调补,阳生阴长,肾气自旺。
或在调补肾阴阳之中适当加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养先天。
常用方如肾气丸、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补肾固冲丸。
若先天不足,天癸不能至期成熟、泌至,又常于补肾益气方药中佐以健脾阳胃、益胃生津之品,先后天共养之。
3.2 肾阳虚肾阳虚,命门火衰,上不能暖土,水湿下注,发为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等;肾阳虚,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聚湿成痰,痰浊阻滞冲任、胞宫,可致月经后期、闭经等;肾阳虚,血失温运而迟滞成瘀,血瘀阻碍生机加重肾虚,致肾虚血瘀,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更为复杂的疾病。
此时宜温补肾阳,补益命门之火,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常用药如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仙茅、补骨脂、菟丝子、鹿角霜、益智仁、蛇床子等。
代表方如右归饮、右归丸等。
须注意其性味热者不可过用,因“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3.3 肾阴虚多因先天不足,素体阴虚或青春期天癸初至或更年期天癸将竭,或房劳多产,或久病、热病、大病耗伤肾阴。
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致痛经等;若阴虚生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经间期出血等。
此时宜滋肾益阴,常用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等。
方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故滋肾补肾时,应注意滋阴不忘阳,补阳不忘阴。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
总之,肾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上具有重要地位,月经病从肾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月经病的治疗应立足以肾为本,只有使肾之阴阳平衡,冲任调和,月经才能正常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