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7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学习交流PPT
2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 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 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 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 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学习交流PPT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 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 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 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 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 财富能力。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 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经济地理学第7章

(二) 产业功能分类
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 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 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
类。
主导产业: 概念——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 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 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 是不一样的。
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
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 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前向联系产业: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后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 的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 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
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a/A 式中:a ——某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A——全部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 值的平均。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b/B 式中:b——某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B——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 值的平均。
3.高需求收入弹性 理论依据: 产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 所生产的产品的社会需求增长。因此,主导 产业的产品不仅当前的社会需求大,而且产 品的未来社会需求要能够持续地、较快地增 长。也就是说,主导产业必须是高需求收入 弹性的产业。
类型: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 原料地指向; 燃料动力指向; 劳动力指向,包括廉价劳动力指向和 高素质劳动力指向; 市场指向; 运输指向。
(二) 集聚与扩散机制
1.集聚机制 概念: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 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作用机理: 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
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4.雁行形态说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 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 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 态说”。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件

技术创新
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增长的重要性。
结论和展望
总结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的重点和主要发现,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 件
探索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区域经济概述
了解区域经济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探索它与国家经济的关系。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解读并说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 概念和作用。
重要性
探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在就业、 经济增长和创新方面的重要性。
2
市场竞争
分析市场竞争全球化
解读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挑战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
多元化
多样化产业
探索多样化产业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风险分散的作 用。
协同发展
合作与联盟
评估合作与联盟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的 影响。
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
解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如何促进 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合作。
常见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
1 农业驱动型
分析农业驱动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的特点和优势。
2 制造业集聚型
探讨制造业集聚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挑战。
3 高科技发展型
评估高科技发展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潜力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解释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定 位的策略。
人力资源
分析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引 导的战略。
政策支持
探讨政府政策在塑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方面的 重要性。
市场需求
评估市场需求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 和策略。
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增长的重要性。
结论和展望
总结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的重点和主要发现,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 件
探索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区域经济概述
了解区域经济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探索它与国家经济的关系。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解读并说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 概念和作用。
重要性
探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在就业、 经济增长和创新方面的重要性。
2
市场竞争
分析市场竞争全球化
解读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挑战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
多元化
多样化产业
探索多样化产业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风险分散的作 用。
协同发展
合作与联盟
评估合作与联盟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的 影响。
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
解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如何促进 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合作。
常见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
1 农业驱动型
分析农业驱动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的特点和优势。
2 制造业集聚型
探讨制造业集聚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挑战。
3 高科技发展型
评估高科技发展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潜力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解释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定 位的策略。
人力资源
分析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引 导的战略。
政策支持
探讨政府政策在塑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方面的 重要性。
市场需求
评估市场需求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 和策略。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总结词
区域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词
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农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总结词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城市资源,通过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它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以轴为通道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以点为中心集聚资源和人口,形成增长极。同时,通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轴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点轴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技术水平等不同因素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表现
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ppt课件

又受到钻石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 国家竞争优势形成后,会因国内国际环境中的种种因素的 变化而发生改变,各国竞争力的发展分别处在或经历了4 个主要阶段: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 导向。
• 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市场为前提,依据比较优势进行国际
分工;竞争优势理论以不完全市场为前提,强调提高国家
精选PPT课件
3
二、梯度推移学说
➢ 梯度推移理论基本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 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 –兴旺部门: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 –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 –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
➢ 引入区域经济研究: ➢ 梯度开发战略 ➢ 反梯度开发战略 ➢ 中间突破战略
精选PPT课件
6
第二节 区际联系
精选PPT课件
7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1 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2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3 干扰机会
(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
精选PPT课件
8
二、区域分工理论
• 社会分工的前提: • 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并且一定的运
报状况,取决于微观尺度上的生产技术条件
• 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和区域采取战略性贸易 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
–贸易与经济活动区位
• 把外部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的相互作用作为解释区域工业集中 和区域中心和外围格局的关键
• 认为经济格局的形成中,偶然性、路径依赖、历史和特殊事件
起决定作用
精选PPT课件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 国家竞争优势形成后,会因国内国际环境中的种种因素的 变化而发生改变,各国竞争力的发展分别处在或经历了4 个主要阶段: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 导向。
• 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市场为前提,依据比较优势进行国际
分工;竞争优势理论以不完全市场为前提,强调提高国家
精选PPT课件
3
二、梯度推移学说
➢ 梯度推移理论基本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 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 –兴旺部门: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 –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 –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
➢ 引入区域经济研究: ➢ 梯度开发战略 ➢ 反梯度开发战略 ➢ 中间突破战略
精选PPT课件
6
第二节 区际联系
精选PPT课件
7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1 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2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3 干扰机会
(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
精选PPT课件
8
二、区域分工理论
• 社会分工的前提: • 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并且一定的运
报状况,取决于微观尺度上的生产技术条件
• 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和区域采取战略性贸易 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
–贸易与经济活动区位
• 把外部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的相互作用作为解释区域工业集中 和区域中心和外围格局的关键
• 认为经济格局的形成中,偶然性、路径依赖、历史和特殊事件
起决定作用
精选PPT课件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产业结构精品PPT课件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没有产业 结构的升级是是否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 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前提条件 的,技术层次更高的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就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民众 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他们由传统的农民转化为现 代产业工人,集聚到城镇中从事着效率更高的第二、第 三产业活动,从而带动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因为 如此,人们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两条 主旋律,缺一不可。
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
统计的报告》,规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实 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 经过6个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 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因此,产业结构的 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 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 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
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源自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的社会经 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习惯上,将第一次产 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分别简称为第一产业、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如果说第一、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那么第三 产业则主要是服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的无形财 富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1
第二节 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比较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 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 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 应的分析方法。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30
第四节 增长极理论及其局限性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一、增长极理论的内容与基本点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31
第四节 增长极理论及其局限性
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1)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 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动集中于同一区位产生 (2)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经济活动范围增大而获 得内部的节约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3
第三节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义辐 射 理 论 的 理 论 意
意辐 义射
理 论 的 实 践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4
第三节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一、辐射理论的理论意义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2)媒介: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手段和人员的流动等。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8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二、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
第七章 区域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辐射理论
9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跳跃式 辐射
特点:这种辐射从空间 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 进地区、 落后地区之间 出现一个盲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摊饼式辐射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①摊饼式辐射
②居民之间的思 想观念、思维方
的辐射距离比 3、 式和生活习惯差
跳跃式辐射短,比 异较小,在推进
先进地区和落后地 区之间建立发达的 道路交通网络。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6
第三节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东西、南北的互助合作关 系;(2)利用现有交通网络,加快地区间经济资源 的流动。
2. 中国东西、南北的经济互补性问题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 辐射理论制定相应的措施。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38
主要参考文献
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 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 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 对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39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40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8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需进一步讨论 :
(1)点辐射、线辐射都是一种抽象;
(2)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并没有既定的顺 序;
(3)从辐射的机制来看,点辐射是最简单的;线 辐射,是由大量点辐射构成的更加复杂的辐射 网络;而面辐射是最复杂的一种辐射形式。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5
第三节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二、辐射理论的实践意义
1.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
(1)点辐射
以城市为中心建 立四通八达的道 路交通网络,从 而提高城市和周 边地区的辐射效
率。
(2)线辐射
要重视铁路干线、 公路干线的建设和 与周边路线的配套 问题。
(3)面辐射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辐 展现 射 中代 概 的化 念 辐与
射经 理济 论发
射点 和辐 面射 辐、 射线
辐
的关 几于 点辐 说射 明问
题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5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一、辐射的含义
1.定义:
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能量 高的物体和能量低的物体通过 一定媒介互相传送能量的过程。
3.城市和小城镇建设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7
第三节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通过允合许作和,帮加助强这正个面地辐区射的,劳避动免力负面 辐射在,更会大在的双范方围之内间跨产地生区良流性动的。滚动 效应。
7. 4加.就深业区问域题合:作的重要性:
5.各省交界处、各地区交界处的教育和医疗卫生 资源的充分利用。
2.线辐射
(1)辐射干线上: 交通方便,辐射效率高; 运输成本上,铁路、公路差异不大,但大江大河上游有 优势。
(2)特点: 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
下游之间的辐射。 (3)濒临沿海陆地带的线辐射:
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5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 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1. 点辐射: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 向周边地区推开 ,引起 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0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1)辐射过程中: ①资本必然向投资效率高的地区流动 。 ②技术通常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流动。 ③人才流动比较复杂。 ④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辐射同样十分
(3)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正 常制定者很有吸引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便于操 作的有效政策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35
第四节 增长极理论及其局限性
三、增长极理论的局限性
(1)增长极的极化作用。 (2)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 (3)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大 量的就业机会 (4)新区开发给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增长极理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区域发 展政策,它单纯依靠外力,可能会造成脆弱的 国民经济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2
第二节 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比较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4)我们可以进行跨地区研究,以便制定相应的 发展战略。
(5)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就业问题、中等城市 和小城市的布局问题、研究制定房地产业的 发展战略问题、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和制定正确的扶贫战略。
(3)外部经济。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和结果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32
第四节 增长极理论及其局限性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
(1)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 (2)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 的工业综合体
(3)具有扩撒和回流效应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4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 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逐渐 与周边地区进行资本、技 术、人才、市场信息的交 流。
摊饼式 辐射
特点:辐射导致的发展 时间上是渐进的,空间 上来看是 连续的,先进 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没 有出现盲区。
(5)两个物体的能量落差越大,辐射越强烈 ;
(6)辐射的速度和程度还和辐射的媒介有关,辐 射媒介越有效,辐射越充分。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7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
(1) 定义: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 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 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 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八章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
第四章 国家区域经济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特点:
(1)辐射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同能量的物体 互相辐射;
(2)辐射的结果随着能量的传递逐渐拉平物体之 间的能量差;
(3)物体的能量只要高于周围其他物体,净辐射 出去的能量数量就大于自然吸收的能量数量;
(4)两个物体距离越近,能量辐射越大
重要。 ⑤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辐射通常表现出单向辐射的 特点,即主要是由周边落后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1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辐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