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1 如何写景物类作文-初中语文作文中考复习系列教案

31 如何写景物类作文-初中语文作文中考复习系列教案

专题31 写景作文教学目标:1. 写景的作文,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2. 运用描写方法突出景物特点;3、在描写和抒情中渗透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描写方法突出景物特点并渗透作者的情感。

一、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怎样使自己笔下的景物独特而焕发活力呢?二、景物指可供观赏的风景,是多种景物的集合体。

景物分两类:自然景物:雨、雪、风、霞、山、水、草、树等等。

人文景物:城、街道、桥、楼、店、村社、学校等等。

也可以写人们的活动。

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也可以结合起来写,或某方面详写,另一方面略写。

如写公园风景重点写自然之景,也配合着写里面的亭台楼阁和游人的活动。

三、确定中心和内容1. 描绘自然之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如《春》《美丽的小兴安岭》等。

2. 以人文景观为主,兼有自然景观,抒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如《长城》《颐和园》《兵马俑》等。

3. 写自然或人文景观均可,表达自己某种哲理性的观点见解。

如《紫藤萝瀑布》,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写这类作文难度比较大,会在以后的“感悟类”作文课中重点介绍。

四、具体的描写技巧:1. 从多角度观察,描写要按一定的顺序。

定点观察法:可按空间顺序写,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写,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

移步换景法:按作者的行踪线索写,或者是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先采用全景式的勾勒,写出了磅礴的山势,突出百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连绵不断的群山、夹岸的河流;再细致写了夏天的水势迅猛,春冬山高水清,秋的冷清萧瑟,结构层次分明。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作文“阳光”为话题作文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作文“阳光”为话题作文教案

以“阳光”为话题作文课题以“阳光”为话题作文课型新授课知识技能分析话题的内涵和范围,能够在习作中使用多种修辞和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材料,并训练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材料。

情感态度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励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价值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备注【作文题目】晴朗之时人们赞美阳光,黑暗之中人们渴盼阳光。

灿烂的阳光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晨曦”、“夕照”入诗入画的不可胜数。

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

阳光还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不同的人对阳光有着不同的感受。

请你以“阳光”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

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XX代替。

【思路点拨】话题作文一般由导引材料、启发提示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等构成。

这则文题前有一段启发提示语,其作用是帮助你理解话题的内涵和范围,引发你的想象和联想,帮你打开思路。

作文前:首先要仔细研究启发提示语的意思。

启发材料告诉你的信息有阳光的重要、阳光的魅力、阳光的感受。

所给材料,可帮助你打开思维,引发联想,如果在考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做出决定:写什么、采用何种文体来表现等。

你可以巧用题引中的主要信息围绕话题进行写作,也可以撇开题引,只围绕话题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注意事项启发你所享受的“权力”,也规定你必须尽的“义务”(本题中“文体不限.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是你的权力,“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XX代替”是你的义务)其次,思路必须努力拓展。

命题者给出的话题是一个实物,一种自然现象,但绝不只是要我们说明实物的构成和功用,也不只是要我们揭示自然现象的成因。

初中语文_中考作文写作指导——细节描写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作文写作指导——细节描写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导入:作文,可以称得上语文天地里的半壁江山,它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本功、思想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说是关乎我们语文中考成败的关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二、出示活动任务1、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2、捕捉美妙瞬间,感悟精彩生活。

三、聚焦中考:出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四:点击中考:回顾近两年的中考作文1、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6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2、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7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过渡语:每年的中考作文都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而恰当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五、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这足以体现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魅力。

六、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出示例文(一):1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

我害怕极了。

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么可怕的夜晚。

(二):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江苏省常州市2020届中考语文 作文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习教案

江苏省常州市2020届中考语文 作文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习教案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教案背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苏教版语文八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

八班级同学在叙述一件事时经常会消灭这样一些问题:事情不写起因或起因写得啰嗦;经过部分虽然能叙述清楚,但缺乏细致的描写,显得不够具体生动;结果经常和经过混在一起写……为了能让同学更好的把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和技巧,我特意结合同学的一篇问题作文设置本节课。

二、教学课题:作文训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班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其次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沟通沟通的需要,我们经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

本单元训练内容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大事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所以,支配本课为八班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沟通、实践五、教学目标(包括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问与技能: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争辩,老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悟生活。

五、教学资源1、利用学过的文章和修改的经典片段让同学明白记叙时要将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七、教学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八、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自己作好口头预备,完整地叙说一件事情,要求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老师抽查课前预备。

【二】、目标解析: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三】、自主学习: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依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作文升格六法(教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作文升格六法(教案)

作文升格六法(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把握考试作文得分的要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力求通过精要讲解指导,以便学生掌握考场作文升格要点,为提升学生作文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教学讲解与课堂训练相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

但是,如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在文中展露出亮点,则会取得“速效”,收到“实效”。

二·考场作文升格六法(1)巧用新颖题目。

好的作文题目会让评卷者眼前为之一亮,顿生好感。

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利用修辞手法就是一个诀窍。

修辞会让题目异彩纷呈。

如《炖好艺术的“腊八粥”》《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小心这把双刃剑》《“诚信”漂流记》《我闻到了阳光》等等。

(2)巧用文章题记。

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或引用,或创新。

好的题记会显“奇效”之功。

如《好样的同桌》一文的题记:“人生的真谛,别人无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过程中自己体味(井上靖语)。

”(3)善用整句开头,蕴语结尾。

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排比句式、设问句式。

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的语句。

如《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的开头:“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 所谓“蕴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

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

如“听,那是波涛里的胜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画卷。

翱翔吧,那是整个宇宙的书卷。

面对大海,聆听、欣赏、品味……”(4)多用中心句。

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

而“中心句”则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

初中语文习作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习作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习作复习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及其在作文中的应用。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提问:大家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收获?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针对写作方面,教师讲解和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描写、抒情、议论等,并指出这些技巧在作文中的应用。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亮点,如构思、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讲评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讲评和分析。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3.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水平。

3.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文章复习教案

初中文章复习教案

初中文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的基本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2. 文体的特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3. 文章的阅读与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体特点。

2. 阅读与分析:选取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每种文体的特点,分享阅读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文章阅读和分析的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并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总结文章特点。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

4.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文章阅读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文章阅读和分析的试题,评估学生学期内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巩固文章阅读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缘起】时下,“模板作文”、“套话作文”、“八股作文”正受到批判。

大家都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我们中学的一些作文课堂已经失去了它的本真、自然的状态。

直接瞄准应试的作文教学,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把“内容”与“形式”对立起来,其结果必然是: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于是,许多老师开始呼唤“原生态的作文教学”。

苏州的陈玉驹老师在《生态课堂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必然诉求》(《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 年12 期)一文中这样阐述:所谓原生态的作文教学,其涵义有两点: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原生态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升学,更是为了完善人生,为生命发展奠基,从而使写作成为一种生存的习惯与方式。

“原生态”是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正广泛地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

它一般被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的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

该名词进入写作,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但是,写作回归“真实”并不能够完全解决一线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纯天然”原“生态”也不一定就能促进学生写作和人格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如果对这一类时髦词语思考不深入,甚至错误理解,那么,学生写作反而进入了“伪真实”伪“生态”的误区。

下面的这堂作文复习课,就是对这种写作现状的一种反拨。

【教学步骤】一、戳穿“伪真实”——辨析“伪生态作文”1.展示一次作文评改纠纷,请学生讨论。

事情的缘起是两位小作者对老师的作文评改不服气。

他们认为自己是“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是符合写作要求的。

【甲文】略。

该文属于典型的流水帐作文,小作者事无巨细地记述一天的见闻,文字尚可,但没有重点,缺乏整合提炼,思绪飘摇,文路散乱,内容繁杂却无重量。

乙文】这世界上,我不认同的人太多。

这些靠着虚伪偷生于世的本不应该存在的人严重干预了我的生活。

我不是傀儡,为何要被这样的人约束,以致于去遵守没有意义的规则,做我不想做的事。

我像被囚禁的犯人,甚至像只狗。

学校的大门、门卫,寝室的铁门、铁网、铁锁、楼长、室长摧残着我的眼睛,让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就是所谓的乐园”这和牢狱、不,和炼狱有何区别?•…我生活在撕裂之中,渴望、追求都已被没有意义的生活泯灭了。

这样的教育造就的是什么?不过是一群没有生存价值的人,一群四肢跪下,叫着“汪汪汪”的狗。

我拿什么来拯救自己?——节选自学生作文讨论小结:这两篇作文确确实实是“真实”的,但是,还不是艺术的真实。

甲文罗列生活,堆积细节,缺乏提炼,仅仅是对真实生活的“杂碎”的陈列,没有艺术的美感。

乙文思想的偏激显示出小作者内心世界的狭隘,当作文中充满了夸大的牢骚、怨恨、诅咒的时候,“真实”就被歪曲了。

这两种写作倾向都是不健康的,是中学生写作“伪真实”伪“生态”现象的代表。

二.探讨真实的“真实”——走出“原生态写作”误区1.以两个趣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生态”和“生态”的区别。

讨论话题一:上厕所是否应当入文?以一位学生记叙校园生活的作文为例子,帮助他辨析:上厕所确实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否在写作时必须涉及呢?小结:如果不是表达主题的特殊需求,上厕所没有必要入文。

生活还不是艺术,我们不能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如果不加以区分,把每天的吃、喝、拉、撒都罗列出来,那就不但不是艺术,反而会制造出一堆垃圾。

写作伴随着辛苦的提炼过程,是对生活的升华。

只有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再把精彩的部分加以渲染和烘托后才能成为可圈可点的艺术作品。

写作材料的选择犹如靓衣的裁剪,要删繁就简大刀阔斧,留下的一定是最能表现生活本质的,能够给人以美感的精华部分。

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写作从写虚假回归到写真实、写个性,这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其中也潜藏着一种危险。

原生态包含着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

因为属于人的“基本需要”的范畴的东西,往往是较为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没有多少对人生世相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所以也就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

人性、个性也是需要打磨的。

情绪的宣泄有时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但是,这些纯粹个人性的宣泄,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成为写作的主要题材。

那种认为无论趣味如何,情意是否粗糙低劣,只要是本真的感知和体验都值得写是“生态写作”的误区。

超越原生态,才能捕捉和创造出生活的“真实”。

讨论话题二:商家骗人了吗?阅读同学们在班级“文化长征”中“寻找语文”的文字,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距离。

【讨论前展示】当我来到西城天街的西餐厅时,并没有被精致的装潢所吸引,相反,我被那琳琅满目的优雅菜名迷住了双眼。

“皇家榛果奶茶”法“国玫瑰奶茶”名字多好听多浪漫噢,结果端上来一看实物,也不过是平常普通的奶茶。

后来我又点了一份“冰脆蔬彩”的食物,结果发现这道菜不过是几根指头大的胡萝卜,几粒豆子,一根小芹菜和一片西红柿,外加几块冰块而已。

【讨论后展示】普通的菜为何有如此多情的名字呢?这其中可有语文的因素了。

这两个生来就光芒万丈的词语“皇家”和“法国”不仅充满异域风情,让人感觉无限尊贵,而且能够激发起你“撩开面纱见美人”的冲动,自然也会想品尝由这两个词语所带来的极致味蕾享受。

“冰脆蔬彩”呢?“彩”与“菜”谐音,“蔬彩”即“蔬菜”。

但“彩” 比“菜”更富视觉的冲击。

一个“脆”字则展现了蔬菜的清脆爽口,将菜品的香脆清新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个“冰”字更立刻把躁郁的初夏中的人们带到了凉爽清透的感官环境中。

浪漫的菜名让普通的进餐充满了诗情画意。

——节选自学生作文小结:商家用艺术的菜名来提升进餐的品味是高雅的。

其创意应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艺术和生活是有一点儿距离,但这距离是优美的,它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审美的知性的生活态度。

生活本身是平凡甚至粗糙的,没有审美的眼光,就不可能有美的生活和美的文字。

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这就好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把荷塘描写得如诗如画,但是许多人参观清华园荷塘后并不觉得有那么美。

这不是朱自清在骗人。

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一个有高尚纯正趣味的人,必能发现并创造一个纯美的世界,并用文字把这世界表达出来。

我们的写作呼唤这样的高尚纯正的趣味。

2.展示写作名言,学生自由朗读畅谈感受,提升学生对于“原生态”和“真实”的认识水平。

(1)写作,应该优美地高于生活。

也就是说:写作,既要保持对生活的原型,但又要保持艺术的美质。

(2)日常生活如一盏油灯,也许并不明亮,甚至晦暗。

但是,我们只要拨一拨,油灯瞬间就亮了。

优秀的写作者就是那善于拨亮灯草的人,生活在他的眼里没有不明亮的。

(3)牛郎织女只是两块大石头,有了诗人,才变成了传奇。

北斗七星也只是七块大石头,因为有了艺术家,才变成为了神话。

(4)语言的美,都表现出好性情,所谓的好性情,乃是心灵真正的尽善尽美。

(5)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三.寻找表达“真实”的路径——超越“原生态”1.超越“原生态”的“生态写作”首先是写“小”的艺术。

方法:展示优秀学生写自我、写自然、写社会的能够充分表现其对生活的观察力裁剪力的三个作文片段,供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所谓写“小”,就是善于从“小处着笔”,善于从“小角度切入”来表现生活的艺术。

从微妙的细节入手,让细节之美像光源一样向四周扩散。

无细节不成篇,无细节难生情。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

(作文略)点拨思路:哪怕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传达其魅力的还是细节。

发现细节之美,乃是技巧之上的技巧,能力之上的能力。

如何发现细节呢?著名作家毕飞宇说过一句话:“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要久久望着它”。

虽然我们每天身处其间的现实生活是平常乃至庸常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满期待地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一定会看出它纹理之中的奥秘,发现它不为常人所关注的美点,对它产生表达的冲动。

要记住:这世界永远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小结:展示一段写作宣言揭示写“小”的哲理:是的,每天十多节课,起早贪黑,三点一线,忙忙碌碌,步履匆匆,学习难免辛劳而乏味儿。

但是,要知道,沙漠中有清泉,岩层内有珍珠。

平凡人生,虽然一地鸡毛,烦俗人世,难免满目庸常。

但是,伫足凝视,侧耳倾听,阳光动情闪耀,清风温柔拂身。

酷暑里有淋漓暴雨,寒冬中有玉雪冰清。

寻觅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拣拾生活中滴滴点点的纯。

珍视成长,定格细节,平凡就玲珑了,立体了,深远了,雅致了。

2.超越“原生态”的“生态写作”同时也是写“大”的艺术。

方法:展示优秀学生写自然、写社会、写人生的能够充分表现其“风声雨声读书声音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情怀的三个作文片段,供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所谓写“大”,就是写作材料的选择要关注“大事件”,写作角度的确定要展示“大视野”,写作情感的表达要袒露“大胸襟”。

“小”处落笔只是途径,“大”处着眼才是目的。

(作文略)点拨角度一:写好“大自然”把“小我”写丰满相对比较容易,把“我”之外的生命写丰满却难。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真正的写作者,必然都是伟大的自然的知音并且能够在自然中汲取生命智慧的人。

优秀的写作者心中的文化不仅是人的文化,更是普天下一切生命的文化。

只有有了这种大文化精神,我们才可能有大胸怀大气魄,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才可能具备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点拨角度二:写好“大人类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优秀作家的文字总能感人肺腑,那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爱得深沉。

一个写作者,如果没有爱人类的情怀,那么他的文字一定是贫血的,甚至是冷血的。

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才能够超越庸常的生活,在凡俗的人生当中永远保持高迈的人生理想和生命状态。

我们才不会因为热爱写作反而躲在文字后面,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

点拨角度三:写好“大人生”生命中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平凡和超越平凡的智慧,是凭借足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足够丰沛的生命能量用以抵挡生活的风霜刀剑的智慧。

只有当我们的灵魂强健了,我们才会具有穿透力和观察力,我们笔下的文字才可能充满阳刚之气。

正如中国当代作家王安忆说:“我的写作,便是想要把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欢乐悲哀,我的我,变得更博大,更博大。

”无论是对文字的阅读,还是生活的阅历,无论是字面的表述,还是内心的雕镂,都应该因为对写作的不懈追求而变得更加博大。

写作是强健生命的重要武器。

小结:展示一段写作宣言揭示写“大”的哲理:小小少年,身困书斋,但是现实里的举步维艰难以阻挡心灵的突围与亮剑。

前而进取海阔天空,退而沉思山高地迥。

青春雨季里的淋漓春雨终要汇为成长中的狂飙巨浪,花季雨季里的浅斟低唱终要融入大千世界的滚滚红尘。

跨越小家庭温暖的囚笼,飞出校园四角窄窄的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