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先秦文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 PPT

欢迎大家!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1(原始、前21世纪夏—前16世纪商—前11世纪周前221年) 2(前206年西汉公元8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20年) 3(220魏-晋-南北朝589) 4( 589隋- 618-唐- 907-五代- 960)
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1.素材: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文章 之渊源; • 2.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第三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述
•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 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原称 《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故称 《诗经》。
3、洪水神话
•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 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 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5、英雄神话
• 这类神话产生比创世神话稍晚,表达了 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 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它往往 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原 始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
2、风、雅、颂:
• 《诗经》根据音乐不同,分风、雅、颂 三部分。 • 风,邦国音乐 • 雅,朝廷音乐 • 颂,宗庙祭祀
•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 风》、《鄘风》、《卫风》、《王风》、 《郑风》、《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陈风》、《桧风》、《 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 160篇。 (土风歌谣 •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 篇。大雅多为朝廷宴享时所用的乐歌,小 雅多为下层官吏怨刺作品。诗:105篇。( 典范音乐) •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 《鲁颂》4篇。诗40篇。(宗庙祭祀)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1(原始、前21世纪夏—前16世纪商—前11世纪周前221年) 2(前206年西汉公元8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20年) 3(220魏-晋-南北朝589) 4( 589隋- 618-唐- 907-五代- 960)
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1.素材: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文章 之渊源; • 2.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第三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述
•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 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原称 《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故称 《诗经》。
3、洪水神话
•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 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 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5、英雄神话
• 这类神话产生比创世神话稍晚,表达了 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 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它往往 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原 始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
2、风、雅、颂:
• 《诗经》根据音乐不同,分风、雅、颂 三部分。 • 风,邦国音乐 • 雅,朝廷音乐 • 颂,宗庙祭祀
•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 风》、《鄘风》、《卫风》、《王风》、 《郑风》、《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陈风》、《桧风》、《 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 160篇。 (土风歌谣 •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 篇。大雅多为朝廷宴享时所用的乐歌,小 雅多为下层官吏怨刺作品。诗:105篇。( 典范音乐) •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 《鲁颂》4篇。诗40篇。(宗庙祭祀)
先秦文学PPT课件

• 2 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 奇幻、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 风格。
•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 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第2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说
一、 时代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
256) 2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
• 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 后人九流: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 第二期:战国中期
•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 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 四、《邶风·谷风》 ❖ 五、 《王风·君子于役》 ❖ 六、 《秦风·蒹葭》 ❖ 七、《豳风·东山》
❖ 八、《豳风·七月》
❖ 1解题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 一篇,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 思想内容
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 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 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 阶级矛盾。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 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
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 三、《诗经》的形式 ❖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 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第2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说
一、 时代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
256) 2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
• 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 后人九流: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 第二期:战国中期
•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 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 四、《邶风·谷风》 ❖ 五、 《王风·君子于役》 ❖ 六、 《秦风·蒹葭》 ❖ 七、《豳风·东山》
❖ 八、《豳风·七月》
❖ 1解题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 一篇,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 思想内容
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 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 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 阶级矛盾。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 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
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 三、《诗经》的形式 ❖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先秦时期文论课件

▪ 配于人类,则为人道。认为人的生命的生成, 亦如天地之先万物一样。《系辞》下云:“天地氤 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9
▪ “阴阳”学说把世界看成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在思维形式上启发了后人以对立划分的眼光去评 析变化发展的规律。这种阴阳之道,为中国古代 文学理论批评的创建奠定了哲学基础。例如,中 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一些范畴美丑、虚实、动 静、情志、形神、文质、显隐、刚柔等,就是受 《周易》的影响而形成的。
日月、男女、尊卑、大小、高低、强弱等既对立
又统一的矛盾方面。共有384爻。(64X6)
▪
阴爻与阳爻的不同组合变化,象征着宇宙自
然生生不息的运动,象征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
▪
原始八卦,每卦三爻,分别是由三个阳爻、
三个阴爻,或者是三个阳爻与阴爻的不同组合构
成的。 5
▪
原始八卦的卦名分别称为“乾”、“坤”、“震”、
▪
对于刚、柔,《周易》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一方
面明显地表现出崇刚抑柔的思想。一卦之内,阴爻居于阳
爻之上,这叫作“乘”,是不吉利的。反过来,阳爻居于阴
爻之上,这叫作“承”,是吉利的。显然,刚柔关系是刚统
柔,柔从刚。
▪
乾卦是纯阳,《周易》诚然是以最大的热诚奉献。坤
卦是纯阴,《周易》也是以极深的情感予以歌颂。
而坤为地,为阴,为柔。其刚柔关系,大致分为四种情况:
▪ (1)刚柔相应。(2)外柔内刚。(3)柔中有刚。(4) 以刚胜柔。
▪ 《周易》之论刚柔,推崇阳刚,而不排斥阴柔,主张 刚柔相济。《周易》认为,世界上纯刚或纯柔的事物是极
少的,绝大部分事物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 《易传》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正是从刚柔相 济的观点出发,《周易》认为刚柔都不能过,既不能过分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精品 (共46张PPT)

首先,《诗经》最早对我国诗歌的题材进行了系统的划分。“风 雅颂”是内容分类:“风”指国风,即全国民歌,是全书的精华; “雅”是贵族文人的历史诗和讽喻诗;“颂”是祭祀歌曲。
其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 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赋” 指铺陈、叙事;“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 出正题。
先秦文学
目录
Part 01 / 神话 Part 02/ 诗歌 Part 03/ 散文 Part 04/楚辞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早期)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时代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 散文和楚辞为构成内容。
现在,呆若木鸡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 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儒家——孔子
主张“仁政”,他和弟子的 语录集《论语》。孔圣人。 (武圣,关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与思名句)
儒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
尊称为“亚圣”,主张“施 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写有《孟子》 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 性善论。
“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指铺陈、叙事;“比” 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
《诗经》诗句多为四言二拍句,是四言诗成熟 的标志,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诗 歌的源头。
名篇《七月》、《伐檀》、《硕鼠》、《关 雎》、《氓》等。
六艺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春秋时的诗歌三 百零五首,又叫“诗三百”,为最早的一批诗歌作品,它对我国诗 歌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其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 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赋” 指铺陈、叙事;“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 出正题。
先秦文学
目录
Part 01 / 神话 Part 02/ 诗歌 Part 03/ 散文 Part 04/楚辞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早期)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时代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 散文和楚辞为构成内容。
现在,呆若木鸡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 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儒家——孔子
主张“仁政”,他和弟子的 语录集《论语》。孔圣人。 (武圣,关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与思名句)
儒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
尊称为“亚圣”,主张“施 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写有《孟子》 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 性善论。
“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指铺陈、叙事;“比” 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
《诗经》诗句多为四言二拍句,是四言诗成熟 的标志,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诗 歌的源头。
名篇《七月》、《伐檀》、《硕鼠》、《关 雎》、《氓》等。
六艺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春秋时的诗歌三 百零五首,又叫“诗三百”,为最早的一批诗歌作品,它对我国诗 歌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绪 论》课件

绪论的构成要素
基本组成部分
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等。
各部分的义和作用
引言提供一种开头,研究背景证明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目的和方法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研 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简要介绍各章节。
绪论的写作方法
1
绪论的重要性
绪论作为论文或演讲的开场白,要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他们继续阅读 或听你的演讲的意愿。
2
绪论的写作步骤
了解研究或演讲的背景和重要性,提出你的观点或研究问题,并解释研究的目的、 设计和方法。还可以引用研究领域内的权威观点,以提高你的可信度。
3
绪论的注意事项
要保持简短精练,注意组织结构,尽量避免无意义的废话。另外,绪论并不是论 文的陈述部分,所以要控制好有关向后章节内容的表述。
小结
绪论的重要性再强调
只有在成功撰写一个清晰、简洁、引人入胜的绪论 后,你的观众才有可能被你的主题吸引,接下来才 会对你的演讲内容产生兴趣。
本次课程的收获和展望
通过这个P,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学习如何让 你的演讲更加生动、精彩。
PPT课件《绪论》
欢迎大家来听我精心打造的PPT课程,让我们一起探讨“绪论”这个重要的部分。
引言
1 本次课程主题
我们将深入学习什么是绪论、它的作用和如何撰写出一个杰出的绪论。
2 绪论的作用
好的绪论可以引发观众的兴趣,提供背景信息和框架,帮助听众理解演讲的目的和内容。
课程内容概要
PPT课件的结构
我们将重新审视PPT课件的结构和如何用它来突出 你的绪论。
课程目标
你将学会写一个优秀的绪论,来让你的观众对你的 演讲产生兴趣并清楚地了解你的主旨。
绪论的定义和意义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3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古代汉语绪论》ppt课件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总结词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
总结词
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 法,拟人则是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特征的 修辞手法,排比则是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来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的词类是根据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的,如名词表 示事物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句子成分则是用来描述句子中各个词语所 担任的角色,如主语表示句子主题,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等。
• 总结词:掌握词类和句子成分对于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至关重 要。
• 详细描述:了解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分类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 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描述事物,例如“月如 镜”。
借代
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例如 “布衣”代指平民。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例如“花笑人”形容花开得 美丽。
双关
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构成双重意义,例如 “欲饮琵琶马上催”。
04
古代汉语的语法
词类与句子成分
• 总结词: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句子成分包括主 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01
总结词:重要性
02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是中 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深入了 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古代汉语也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专 业的中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古代汉语对于研究汉
先秦文学绪论PPT

一、先秦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
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灭纣,建立周朝。西周是一个政 治强大、经济发达的农业社会。周公制定了周朝的典章制 度,上层建筑已相当完善。一是实行分封制。二是实行嫡长 子制。三是实行井田制。四是实行礼乐制,孔子盛赞周礼, “郁郁乎文哉!”如五礼:吉礼、嘉礼、军礼、宾礼、 凶礼。
一、先秦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
然之气”,“望之不似人君”(梁襄王)。 三是文风上是百花齐放。如《庄子》的奇思异想,《荀子》 的浑厚,《孟子》的凌厉等。
四、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先秦文学中的价值理念、政治思想、人文精神最终都沉 淀为中华民族传统意识的重要部分。如《诗经》现实主义 传统,如屈原的爱国精神。 2、先秦文学的体裁、风格、手段,成为后世各类文体写作 的楷模。如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 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三、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各个学派的代表人著书立说,批评时 政,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儒家的孟子、荀子,法家的韩 非,以及纵横家最为突出。 一是他们立足现实,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等思想。 《论语 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孟子》“保民”。 二是士人的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孟子》“我善养吾浩
西周中后期,周王朝衰落,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共 历12王,约280余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从周室东迁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44 年),为春秋时期,周王朝权威下降,诸侯力量逐渐强大。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事实上主宰着这个时代。战国 初年,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标志着新的地主政权的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士”成为活跃的社会力 量,他们游说诸侯,著书立说,在政治上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