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口高考电子电工答案
2012年对口升学电子电工类电工基础模拟试题六(含答案)

2012年对口升学电子电工类电工基础模拟试题六(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90分)一、下列各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5分)1.把长度为1的金属线,截成5段,然后将这5段金属并联起来,这样的并联金属线的总电阻为0.04 Ω,则原1长的金属线电阻值是( )A .0.04 ΩB .0.02 ΩC .1 ΩD .5 Ω2.电阻R 1=4 Ω和R 2=3 Ω串联于电源电压V 上,则其功率比为( ) A .3∶4 B .4∶3 C .9∶6 D .16∶9 3.图中所示,I 0=20mA ,I 2=6mA ,I 3=–10mA ,I 5是( ) A .–4 mA B .–24 mA C .4 mAD .24 mA4.PQRS 围成的边长为L 的正方形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如图所示,在PQRS 方形外的磁感应强度B =0,有一边长为a 的小正方形abcd(a <L ),保持ab 边平行于PQ 边匀速由左移至右的虚线位置,则abcd 线圈中的电流一时间图像是:( )5.电源的电动势E 、电容量为C 1、C 2电容连接成图所示的电路先将开关S 接到1处,C 1充满电后再将开关接至2处,则C 2充电后带电量是( )A .)(2121C C E+⋅B .EC 121C .E C C CC ⋅+⋅2121D .21C C E+6.若电路中开关K 打开或关闭合,灵敏电流表G 的指示值均不变。
已知R 1=160Ω,R 2=8Ω,R 3=2Ω,R 4=10Ω则电流表G 的内阻应是( )A .Ω100011B.Ω1001C.Ω9.9D.1Ω7.如图所示电路V ab应为()A.6V B.4V C.2V D.0V图1-88.已知电阻,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中,V R=V C=10 V(交流电有效值)则电压表V0的指示应为()A.20W B.210V C.10V D.0V 9.并联结于交流电源上的三条支路如图所示R、L、C为纯电阻,电感、电容,M1、M2、M3为三个相灯炮,当电源的频率增加时,应观察到的现象是:()A.三个灯泡亮度不变B.M1灯不变、M2灯变暗、M3灯变亮C.M1灯不变、M2灯变亮、M3灯变暗D.M1灯不变、M2灯、M3灯都变暗1-9 1-1010.图中变压器有二个二次绕组,则该变压器根据二次侧的不同连接可能输出的电压有()A.3V,6V,9V,12V B.3V,6V,9VD.3V,9V,12V D.3V,9V11.一个电热器先后接在100 V的直流电源和某交流电源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电热器在前一情况下放出的是后一情况的2位,则这个交流电源的电压幅值是()A.50V B.70.7V C.100V D.200V二、下列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选出合部正确项者可得7分,错选、漏选、多选者得0分(5题共35分)12.手摇发电机内阻150Ω,电动势为15V,若一小电珠额定电压2.4V,额定电流0.3A,接至该发电机,并使发电机发出额定电动势,则()A.小电珠因过电压而烧坏B.小电珠不会烧坏C.小电珠能正常发亮D.小电珠不能正常发亮13.如图正弦交流电路某节点P,则成立的关系式有()A .i 1=i 2+i 3B .I 1=I 2+I 3C .I 1=I 2+I 3D .i 1Z 2=i 2Z 2+i 3Z 32-13 2-1414.关于谐振电路(包括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谐振频率均为LC10=ωB .谐振电路的阻抗均是最小C .谐振电路的感抗与容抗相等,呈纯电阻性D .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CRR LQ 001ωω==15.三相交流电源(对称)接成星形,三相对称负载接成三角形,若电源的相电压为220V ,则( )A .电源与负载的线电压是380VB .电源、负载的线电压是220VC .电源、负载的相电压是220VD .线电流是负载相电流的3倍16.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环形磁路,一个是铁磁材料,导磁系数为μ1,一个是木料、导磁系数为μ0(与空气相同),绕于磁路上的线圈匝数为N ,通似电流I ,则( )A .两个环中的磁感应强度相等B .两个环中的磁场强度相等C .两个磁路的磁通势相等D .两个环中的磁能量相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填空题(将最合适原答案填于下列各题的横线上,6小题,共28分) 17.电流强度的定义式i =________对于直流电流可写成I =______,规定以______电荷移动方向作电流的方向。
电子电工专业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年度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电子电工专业理论综合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非客观题)两部分,第Ⅰ卷4页,第Ⅱ卷8页。
两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客观题,共120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答案标号,如果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1.在某一电路中,需要接入30μF,耐压20V 的电容器,今只有30μF,耐压10V 的电容器数只,为要达到上述要求需将()A.2只30μF 电容器串联后接入电路B.2只30μF 电容器并联后接入电路C.4只30μF 电容器先两两并联,再串联接入电路D.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不能使用30μF,耐压10V 的电容器2.题2图所示电路中,L 1、L 2、L 3、L 4、L 5是5个完全相同的灯泡,要使它们均正常发光,则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N 3为()。
A.1∶2∶1B.2∶1∶2C.4∶2∶1D.4∶1∶2题2图题4图3.有一理想变压器,输入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141V。
另有负载电阻接在20V 直流电压上,消耗功率为P,将它接入此变压器的次级电路中,消耗功率为P/4,则这个变压器的原副绕组的匝数比为()A.14.1:1B.1:14.1C.1:10D.10:14.题4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则当开关S 打开时电路的性质为。
A.阻性B.感性C.容性D.纯电感5.题5图所示电路,对称三相负载连接成三角形,由三相交流电源供电。
若W 相电源线断开,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分别为。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题5图题6图6.题6图所示电路中,S 闭合前,电感未储能。
河南省2012年对口升学电子类基础课试题

河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电子类基础课试题卷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电子技术基础1-30;电工基础31-55。
每小题2分,共11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在P型半导体中A.只有自由电子B.只有空穴C.有空穴也有电子D.以上都不正确2.当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时,二极管反向电流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为A.正向稳压B.正向死区C.反向截止D.反向击穿3.光电二极管当受到光照射时,电流大小将A.不变B.增大C.减小D.都有可能4.测得NPN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的电压分别为B 1.2,0.5,3E CU V U V U V===,该三极管处在状态。
A.导通B.截止C.放大D.饱和5.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中的集电极电阻CR的主要作用是A.实现电流放大B.提高输出电阻C.实现电压放大D.都不对6.在分压式偏置电路中,若更换晶体管,β由50变为100,则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A.将上移B.基本不变C.将下降D.不能确定7.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40-=VA,其中负号代表电子类基础课试题卷第 1 页(共9 页)电子类基础课试题卷 第 2 页(共 9 页)A .放大倍数小于0B .衰减C .同相放大D .反相放大 8.有反馈的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一定提高B .一定降低C .保持不变D .说法都不对9.有一放大电路需要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则需要引入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流串联负反馈C .电压并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10.要实现i u u 100-=运算,应选用A .反相比例 运算电路B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C .加法运算电路D .减法运算电路11.选用差分电路的原因是A .减小温漂B .提高输入电阻C .减小失真D .稳定放大倍数12.在桥式整流电路中,若其中一个二极管开路,则输出 A .只有半周波形 B .全波波形 C .无波形且变压器或整流管可能烧坏 D .无法确定13.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取决于A .电路的放大倍数B .正反馈的强度C .触发信号的频率D .选频网络的参数14.甲乙类功放器中三极管的导通角等于A .360°B .180°C .180°~360°D .小于180°15.要降低晶闸管整流输出负载平均电压,须A .增大控制角B .增大导通角C .同时增大控制角和导通角D .同时减小控制角和导通角16.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不是工作于线性状态的是电子类基础课试题卷 第 3 页(共 9 页)A .加法器B .电压跟随器C .比较器D .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17.下列逻辑表达式化简结果错误的是A .A A =+1B .A AB A =+C .A A =∙1D .A A A =∙ 18.二进制的减法运算法则是A .逢二进一B .逢十进一C .借一作十D .借一作二 19.能将串行输入数据变为并行输出的电路为 A .数据分配器 B .译码 C .比较器 D .编码器 20.构成计数器的基本电路是A .与门B .555C .非门D .触发器21.七段显示译码器,当译码器七个输出端状态为abcdefg=0110011时,高电平有效,输入一定为A .0011B .0110C .0100D .0101 22.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有A .电路某时刻的输出只决定于该时刻的输入B .含有记忆元件C .输出、输入间有反馈通路D .电路输出与以前状态有关 23.下列逻辑函数中,属于最小项表达式形式的是A .BCD ABC Y +=B .C B A C B A Y +∙=C .ABCD AC Y +=D .CD A C B A Y +∙= 24.组合逻辑电路应该由 器件构成A .触发器B .计数器C .门电路D .振荡器 25.输入端存在约束条件的触发器是A .RS 触发器B .JK 触发器C .T 触发器D .D 触发器26.所谓编码是指A .二进制代码表示量化后电平B .用二进制表示采样电压C .采样电压表示量化后电平D .十进制代码表示量化后电平27.多谐振荡器属于 电路。
四川省2012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电子类专业综合试卷(电工部分)

四川省2012年普通⾼校职教师资班和⾼职班对⼝招⽣统⼀考试电⼦类专业综合试卷(电⼯部分)机密★启⽤前四川省2012年普通⾼校职教师资班和⾼职班对⼝招⽣统⼀考试电⼦类专业综合试卷(电⼯部分)姓名⼀、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2.如图1所⽰,a表⽰垂直于纸⾯的⼀根导体,它是闭合电路的⼀部分。
它在下⾯各图中按箭头所⽰⽅向运动时,不会产⽣感应电流的是()。
4.下列属于正确的安全⽤电操作是()。
A.在电加热设备上烘烤⾐服。
B.在雷⾬天和⾼压线下放风筝。
C.不⽤湿⼿、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和插座等。
D.⽤铜丝代替熔丝,免得总跳闸。
5.在使⽤万⽤表测量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测量电阻时,每换⼀次倍率档,可以不重新进⾏欧姆调零。
B.所选档位使指针最好位于满刻度的2/3处附近。
C.可带电测量电阻。
D.测交流电压时,其读数为正弦交流电压的最⼤值。
6.在RLC串联电路中,端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则该电路的性质是()。
A.电阻性B.电容性 C.电感性 D.不能确定7.图2表⽰⼀条放在磁场⾥的通电直导线,导线与磁场⽅向垂直,图中分别标明电流磁感应强度和安培⼒这三个物理量的⽅向。
关于三者的⽅向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8.关于钳形电流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时,不必断开被测电路。
B.测⼩电流时,可先将被测导线绕⼏圈,放进钳⼝内进⾏测量,测得数字除以导线缠绕的圈数即为实际电流值。
C.测量时,可将多相导线都夹⼊窗⼝同时测量。
D.钳形电流表测量误差较⼤。
9.关于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直流、通交流B.通⾼频、阻低频C. 通低频、阻⾼频D.电容是储能元件10. 有⼀台三相电阻炉,各相负载的额定电压均为220v,当电源线电压为380v 时,此电阻炉应接成()。
A.三⾓形B.星形 C.两种接法都可以 D. 两种接法都不⾏11.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中的电流及两端电压呈何种特性变化,以及充放电的快慢与什么因数有关。
2012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及答案

2012年江苏省单招考试模拟试卷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主观题:问答题、计算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4页。
两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题1图所示电路中,已知I S =2A ,U S =6V ,R =6Ω,则电流I 为( ) A .A 32; B .-0.5A ; C .A 34; D .1.5A2.题2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若U =U 1+U 2,则R 1、C 1、R 2、C 2之间应满足关系( ) A .C 1= C 2, R 1≠R 2; B .R 1C 1=R 2C 2; C .R 1 C 2=R 2 C 1; D .R 1 =R 2,C 1≠C 23.若Q L 和Q C 分别为电路中电感和电容产生的无功功率,则电路中总的无功功率Q 可表示为( )A .L C Q Q Q -= ;B .LC Q Q Q -=; C .C L Q Q Q -=;D .L C Q Q Q +=4.若变压比为10的理想变压器(不考虑损耗)原边电压为220V ,原边电流为0.44A ,则该变压器副边的负载阻抗模为( )A .5Ω;B .50Ω;C .250Ω;D .500Ω 5.一个电压源的电压u S =100sin100πt +5sin300πt V ,将L =π1H 的电感元件接到该电压源,则流经该元件电流的三次谐波振幅与基波振幅之比为( )A .1∶60;B .15∶100;C .100∶15;D .60∶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铁的铁芯是由软磁材料制成的;B .铁磁材料磁化曲线饱和点的磁导率最大;C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越宽,说明它在反复磁化过程中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大;D .通入线圈中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R RC C 1122++___+UU 12U题2图S题1图7.未充电的电容器与直流电压接通的瞬间( )A .电容量为零;B .电容器相当于开路;C .电容器相当于短路;D .电容器两端电压为直流电压.8.若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方法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好的管子应为( )A .正、反向电阻相等;B .正向电阻大,反向电阻小;C .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大很多倍;D .正、反向电阻都等于无穷大9.电路如题9图所示,已知R 1=5k Ω,R 2=15k Ω,R 3=10k Ω,R C =2k Ω,R E =2k Ω,当电阻R 2不慎被短路后,该电路中的晶体管处于( )A .截止状态;B .放大状态;C .饱和状态;D .无法确定10.电路如题10图所示,二极管D 为理想元件,当输入信号V t u i ωsin 12=时,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A .12V ;B .6V ;C .0V ;D .18V 11.电压负反馈电路具有( )A .稳定输出电压,使输出电阻减小;B .稳定输出电压,使输出电阻增加;C .稳定输出电流,使输出电阻减小;D .稳定输出电流,使输出电阻增大 12.在双端输入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已知u i1=12mV ,u i2=6mV ,则共模输入信号为( ) A .-18mV ; B .-9mV ; C .9mV ; D .18mV13.题13图所示电路,参数选择合理,若要满足振荡的相应条件,其正确的接法是( )A .1与3相接,2与4相接;B .1与4相接,2与3相接;C .1与3相接,2和5相接;D .1与4相接,2与5相接RR R+12V题9图+__o题10图14.逻辑电路如图所示,当A =0,B =1时,C 脉冲来到后D 触发器( ) A .具有计数功能; B .保持原状态; C .置“0”; D.置“1”15.在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测量必要的步骤有以下几步:①表笔与被测电阻良好接触;②选择合适档位;③断开被测电阻的电源线及连线;④将转换开关旋至交流电压最高档;⑤读数;⑥调零。
江苏省2012年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含答案)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绝密★启用前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 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4页,第Ⅱ卷5页至15页。
两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等项目。
2.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1.标称值分别为“3μF ,60V ”、“6μF ,100V ”的两个电容器,串联后的等效电容和耐压为( )。
A .9μF ,60VB .9μF ,160VC .2μF ,90VD .2μF ,100V2.题2图所示铁芯线圈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向左滑动使i 1减小,则在三个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极性为“+”的端子是( )。
A .1、3、5B .1、3、6C . 2、3、5D .2、4、6 3.题3图所示电路中R 2= 4R 1 。
当S 断开, a 、b 间接入100 V 直流电压时,电路在6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Q ;当S 闭合,a 、b 间接入交流电压u 时,在15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0.5Q 。
则交流电压u 的有效值为( )。
A .30 VB .40 VC .50 VD . 60 V 4.题4图所示电路中,已知V 01︒∠=•U ,R =1Ω,X L =X C =10 Ω,则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Z =1ΩB .I =1AC .U L =U C =10VD .Q =100 5.题5图所示三相电路中,电源线电压为380 V ,三相负载均由“60W ,220V ”的白炽灯泡组成,其中:U 相有3盏,V 相有2盏,W 相有1盏。
2012对口高考试卷电子3

湖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电子电工类专业模拟试卷(三)溆浦职业中专班级姓名 计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如图(一)所示电路中,将R 3向b 端移动,则电流表读数 ,电压表读数。
2、如图(二)所示,电流表内阻R g =600Ω,I g =400mA ,R 1=400Ω,R 2=9400Ω,当S 闭合时,即改装成 表,量程为 。
3、现有两只电容器,其额定值分别为2uF/160V 、10uF/250V ,它们串联后的耐压值为 ;并联后的耐压值为 。
4、某人竖直拿着一根金属棒,由西向东走,由于存在地磁场,则金属棒的 端电势高。
6789 V g g2 R 116、555集成定时器构成的振荡电路产生的是 波形。
17、能实现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电路叫 。
二、选择题(每选3分,共60分)1、如图(五)所示电路中,E=10V ,R 1=4Ω,R 2=6Ω,则当R 3为( )时,可获得最大功率。
A.4Ω B.6 Ω C.2.4 Ω D.10Ω2、下列表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名称中,错误的名称有( )。
A.KVL 定律 B.KCL 定律 C.节点电流定律 D.克希荷夫第一定律 3、如图(六)所示电路中,已知R 1=2R 2,C 1=2C 2,当电路进入稳定后,将开关S 闭合,则此时( )。
A.有电流从A 流向B B.有电流从B 流向A C.无电流流过 D.电流流向不定4、在闭合电路中,一段导体切割磁力线时,感应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图( )。
错误!5、RLC 并联电路中,激励频率为f 时发生谐振,频率为2f 时电路为(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 D.纯电阻性6、某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为0.6,其两端并接一只电容器后,功率因数提高到0.9,在P wU 2=4.411×10—4的条件下,被并电容器的容量为()。
A.132uF B.374uF C.264uF D.100uF 7、变压器的各种损耗中,铁损的大小取决于( )。
无锡市 2012年 普通高校对口单招 第一次模拟考试电子电工答案

2011—2012年度无锡市职三教学调研测试卷(一)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30空,每空2分,共60分)39.3.6×10-41240.1、3 2、441.13 2042.10 1543.40 844.-4。
3 0。
81545.N沟道结46.R120。
2547.9~1848.J≠K置0 置149.有权100000。
150.17.7951.负载端含有电源电流52.红53.± 0.01%± 0。
01%54.14。
69 0.04755.短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5分)56.(共4分)(1)略—-——-—-—-—————---—-——--———-—--—-——(1分)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4页)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2页(共4页)(2)电流I 减小-——-————-—------—--—-——(1分) (3)功率P 不变—-—---——-—-——-—-—---—-(1分)(4))tan (tan =212φ-φUωPC —-—————--———————(1分) 57.(共4分)C =3。
2μF————-——-———-————-(2分)I max =10A ——--————---—--(2分) 58.(共5分)(1)差分电压增益A u d 的表达式:beB Cid od d r R R u u A u +-==β—-————--—---——-——(1分) (2)共模电压增益0icocc ==u u A u -———-———---——-——-—-—-———---—---——-——-—-—--—--(1分)(3)共模抑制比K CMR = ∞—————-—-——————--——-——————-—---————-—-—————--———----———(1分)(4)共模抑制比越大,说明电路放大差模信号的能力和抑制共模信号(或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1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5分)
57.(共4分) (1)k Ω110)100
1000()(
2
L 221s =⨯==R N N R ---------------------------------------(1分) (2)V 10202
1
21s 1=⨯==U U ----------------------------------------------------(1分)
(3)W 1.010142043
2s 2s om =⨯⨯==-R U P --------------------------------------------(1分) (4)1040)(
2232=
+N N N →10023==N N →12
3=N N
----------------------------(1分) 63.(共8分)
(1)低速(或三角形)------------------------------------------------------------(1分) 高速(或双星形)------------------------------------------------------------(1分) (2)低速------------------------------------------------------------------------------(1分)
高速------------------------------------------------------------------------------(1分)
(3)电动机低速运行时可用转换开关直接切换到高速运行;------------(1分) 电动机高速运行时,必须先按停车按钮,再进行低速操作。
--------(1分) (4)电动机先低速运行,时间继电器延时结束时,电动机自动从低速(或三角
形)运行转入高速(或双星形)运行。
-----------------------------------(2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64.(共14分)
(1)断开待求支路R ,形成以a 、b 为端口的有源二端网络如答64(a )图所示,
进行等效变换后形成如答64(b )图所示电路,求U abo :
b
答64(a )图
a
abo
答64(b )图
a
abo b
、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2页(共8页)
A 5.05
1055
520=++--=
I
V 105105.0510abo =+⨯=+⨯=I U ---------------------------------------(3分)
求等效电阻R o 的电路如答64(c )所示:
Ω=+=510//)55(o R ----------------------(2分)
求电流I 的等效电路如答64(
d )图所示:
A 5.015
510
o abo =+=+=
R R U I ----------------------(2分) (2)Ω==5o R R -------------------------------------------------------------------(2分) W 55
41042o 2abo m =⨯==R U P -----------------------------------------------------(2分)
(3)要使I =0,则U abo =0,故有I S =5 A----------------------------------------(3分) 65.(共14分)
(1)R R R R R R R 2)2//2//(2ab =++=--------------------------------------------(2分)
R R R R R U I 4
3122//2211==+=
--------------------------------------------------(2分)
V 424
212211O =⨯⨯=⨯=R R
R I U -------------------------------------------(2分)
(2)R
R R R R R R R R U I 4
3122//]2//)2//2[(233==+++=--------------------------(2分)
V 124
8122121213O =⨯⨯=⨯⨯⨯=
R R
R I U ------------------------------------(2分)
(3)若U 2=12V ,U 1=U 3=0时,有R
R U I 4
322==
V 224
41221212O =⨯⨯=⨯⨯=R R
R I U --------------------------------------(2分)
根据叠加定理,当U 1=U 2=U 3=12 V 时,有
V 7214O =++=U ------------------------------------------------------------(2分)
答64(c )图
R
o
答64(d )图 U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