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资料

合集下载

中考专题复习:书法专题

中考专题复习:书法专题

6、下面是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评价不恰当的
一项是 D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 B.运笔自然流畅,汪洋恣肆,酣畅淋漓 C.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 D.字体沉着稳健,硬瘦清形多呈扁宽,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 折”(起笔、运笔、收笔)。(像小土豆,矮胖)
在篆书的基础上“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不拘章法。 字很难辨认。
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字体端正,无连笔。 可做楷模。由隶书演变而来。也叫“真书、正书、正楷”。
2、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1)是草书,灵动奇异,如一个人的舞 B.(2)是隶书,蚕头雁尾,如一个人的卧 C.(3)是楷书,端庄秀丽,如一个人的坐 D.(4)是行书,飘逸洒脱,如一个人的行
3、对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 B.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C.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 D.采用行书书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
横平竖直
楷体四大家: 唐 欧阳询(欧体) 唐 颜真卿(颜体) 唐 柳公权(柳体) 元 赵孟頫(赵体)
行书:
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 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 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大小相兼、疏密得体、偶有相连。
总结归纳
篆书:字形修长、行笔圆转(没有骨头架子) 隶书:扁宽,蚕头燕尾(像小土豆,矮胖) 草书:看不懂 楷书:横平竖直,板正 行书:大小相兼、疏密得体、偶有相连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书法练习方法】了解“读帖”、“临摹”。

【字体的辨认】要求:能分辨楷书、行书、隶书、小篆。

【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欣赏】1.“书圣”: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

结合《兰亭集序》了解下面的特点: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笔画全篇各种笔法兼备,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都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

结体体式变化多端。

其中“之”“以”“也”“为”等字都有重复,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变换了字的形态,绝无雷同。

尤其是“之”字,全篇有二十多个,个个别具情态,即开篇六行而论,其中三个“之”字写出了三种体式、三种风格。

章法书写时顺势而下,没有刻意追求工巧,字列之间或宽或窄,有些字列旁边有添字,还有多处涂改,在率意之中显出天然之美。

2.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3.颜真卿楷书:结合下面《颜勤礼碑》欣赏(右侧)颜体楷书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外紧内松,里面宽松,并向外面“撑”,外缘的笔画(尤其是竖)向外凸出,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

楷书笔画:颜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于横画好几倍。

4.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5.“草圣”被称为“草圣”的有两位:一是草书创始人汉代张芝,一是“狂草”创始人唐代的张旭。

草书第一个高峰: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第二个高峰:唐代张旭、怀素“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这是称赞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

复习要点:1.画线处作为常识最好能记住。

因为可能会以填空题形式考查。

2.书法特点看书法作品了解即可。

因为书法作品欣赏应该会附上书法作品,然后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毛笔书法中考知识点总结

毛笔书法中考知识点总结

毛笔书法中考知识点总结一、毛笔书法的起源和发展1. 书法的起源:毛笔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书写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

毛笔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最早的字迹实际上已经显示了毛笔的影子。

2. 隶书的发展:中国书法中的隶书是毛笔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

汉代的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隶书发展的高潮期。

隶书又分为晋秦汉隶、魏晋隶、唐隶等,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3. 行书的兴起:在隶书的基础上,行书作为毛笔书法的一种演变形式,是在汉代和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并在宋代达到了高峰,为后世毛笔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楷书的成熟:楷书作为毛笔书法的规范体,在汉代末年形成,并在魏晋时期逐渐成熟。

在唐代时期,楷书作为毛笔书法的主流形式,成为中国书法的基本书体。

二、毛笔书法的基本用具1. 毛笔:毛笔是书写字迹的工具,在毛笔书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笔的种类繁多,有羊毫笔、兼毫笔、鼠须毫笔等等,每一种毛笔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书写效果。

2. 墨汁:墨汁是毛笔书法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具,是用来蘸取毛笔的颜料。

墨汁有固体和液体之分,沾水后可以调成不同浓淡的效果。

3. 宣纸:毛笔书法的纸张基本上都是宣纸。

宣纸是一种由苎麻制成的特制纸张,质地柔韧,适合于毛笔书法的书写和表现。

4. 砚台:砚台是用来磨制墨汁的工具,也是毛笔书法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砚台有石砚和木砚之分,均可用来磨制墨汁。

5. 篆刻刀:篆刻刀是用来雕刻印章的刀具,也是毛笔书法中常见的工具之一。

篆刻刀可以用来刻写文字和图案,是毛笔书法中创作印章和图案的必备用具。

三、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1. 点画:点画是毛笔书法中一种基本的书写技法,是书写的基本单元之一。

点画技法分为重墨点、轻墨点、均匀点、浓淡适宜等,都是用来创造不同效果的书写技法。

2. 提笔:提笔是毛笔书法中一种常见的技法,用来形成书写的开始和结束。

提笔的力度和角度都是书写时必须注意的细节。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中考的书法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书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考查。

所以只要把书上有关书法家的字体特点和作品搞清楚即可,不会考超过课本以外的书法题。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

如日、月、山、马等。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

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

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

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

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

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著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书法体考点及答题步骤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书法体考点及答题步骤

D
三、各类书法名家及代表作 2、天下三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各类书法名家及代表作 2、天下三大行书: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三、各类书法名家及代表作 3、天下三大行书: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三、各类书法名家及代表作 3、草书大家: 张旭(盛唐) 怀素(中唐)
三、各类书法名家及代表作
1、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 结构独异,法度严谨, 笔力险峻
三、各类书法名家及代表作
1、楷书四大家: “颜筋柳骨”
: :
雄结点颜 浑构画真 刚阔丰卿 强大厚 。端饱
正满 ,,
笔笔结柳 力法构公 挺精严权 拔妙谨
,,
三、各类书法名家及代表作 1、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 圆润清秀, 端正严谨, 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不 考
二、各种书法的特点
连笔看得清
5、行书:笔画粘连、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不 考
活动结束后,书法小组的同学准备用隶书来书写“雄”字。他们找来了一 些名家书法作品临摹,请你视察这些作品,完成(1)-(2)题。
(1)上面书法作品中属于隶书的是( D )
A. 【甲】 B.【乙】 C.【丙】 D.【丁】 E.【戊】
中考考点之书法体
杜甫能动?
一、汉字的演变
二、各种书法的特点
最为古老,
1、篆书: 体正势圆,圆润庄重。
结构对称
古朴典雅 ,结构对称
不 尾,一波三折、庄重典雅
不 考
二、各种书法的特点
3、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不 考
二、各种书法的特点
连笔看不清
4、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自由洒脱
(2)下列选项中属于隶书字体特点的是( B )

中考书法知识点总结

中考书法知识点总结

中考书法知识点总结一、书法的定义和发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通过运用毛笔、墨、纸和硬笔等书写工具,在特定的纸面上以特定的结构和姿态,用书写的线条装点成具有美感和美学特性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书写的目的和技术,而且还包含了情感和情感的艺术表达。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最早的《甲骨文》、《金文》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书法的初步形态。

二、书法的分类书法按照出现的历史顺序,主要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篆书是中国书法的第一形态,它是中国发明的第一个文字体系。

篆书的特点就是字的结体比较规整,笔画简单,横竖横长短相等。

而隶书是篆书的再创作,它更加简洁明了,并且显示了一定的审美特色。

隶书之后是楷书,楷书是中国字体最为规范的一种,其字体规整、简练。

行书和草书则是隶书演化而来,其特点是可以显示出一定的情感和意境。

三、书法的知识要点1. 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主要是指笔画与结构。

笔画是书法的基本单位,它包括横、竖、撇、捺、点五种。

横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由左而右,也可以由右而左;竖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撇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是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捺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点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是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

而结构则是笔画的组合方式,是呈现在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和形态,它直接影响整个字的美学表现。

2. 书法的基本要领书法的基本要领主要是指握笔、运笔、控笔三个方面。

握笔主要是指握笔的姿势和用力,用笔的姿势一般应该是右手握笔,其握笔的姿势和用力会直接影响到字画的形态和效果。

运笔主要是指笔画的书写顺序和位置,书写顺序要求要先中后,位置要求是用笔离纸面有一定间隔。

控笔主要是指运笔的力度和速度,控笔力度要求是出纸者加大,进纸者减小,力度不能过大,速度要慢不可快。

3. 书法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书法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是指字体歪斜、笔画断续、结体不正、错位、墨痕重叠等。

语文中考书法题知识点归纳

语文中考书法题知识点归纳

语文中考书法题知识点归纳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

书法题通常考察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书写技巧。

以下是对语文中考书法题知识点的归纳:
首先,书法题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书体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其次,书法题会考察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这包括对书法作品的布局、章法、笔法、墨色等方面的鉴赏。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美感,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

再次,书法题还会涉及到书写技巧的考察。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笔法运用、结构布局等技巧。

这不仅包括硬笔书法,也包括毛笔书法。

在实际书写中,学生应该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

此外,书法题还可能涉及到对书法名家的了解。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书法大师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学习和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

最后,书法题的考察形式多样,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学生在备考时,应该全面复习书法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书法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部分。

它不仅考察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和鉴赏能力,还考察学生的书写技巧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全面掌握书法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素养和书写水平。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图文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图文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图文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考考前的书法欣赏中,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点是必要的。

以下是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书法的起源和发展1.书法的起源:书法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书法的发展:书法经历了篆、隶、楷、行、草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常见的书法字体1.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传统字体之一,字体规整,构图严谨,横平竖直有力。

2.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也是最传统的正体字。

楷书字体规范,笔画较为圆润。

3.行书:是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结构较为简略,笔画流畅有力。

4.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特殊字体,结构奔放、毛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1.笔画:书法的基本构造单位,分为横、竖、撇、捺、点、折等六种。

2.结构:书法作品的字形结构要符合基本的字形规范,包括架构、衬线、宽度等。

3.用笔:书法的用笔要有力度、姿态和节奏感,不同的字体要有所区别。

4.墨色:书法的墨色要均匀、鲜明,虚实相间,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四、名家书法作品欣赏1.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世巨匠,他的作品表现了婉约秀雅的气息,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2.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楷书准确规范,行笔舒展有力,代表作有《欧阳询碑》。

3.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代表作,他以草书见长,作品极具个性和魅力。

五、书法的审美价值1.线条美: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曲折,表现出动感和美感。

2.构图美:书法作品的布局要合理,字形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形成美感。

3.墨色美:书法作品的墨色要均匀、鲜明,虚实相间,增加视觉效果。

六、书法的气韵和意境1.气韵:书法作品要有气势恢宏、雄浑有力的气韵,充满生命力。

以上是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的书法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书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考查。

所以只要把书上有关书法家的字体特点和作品搞清楚即可,不会考超过课本以外的书法题。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
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

如日、月、山、马等。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

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

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

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

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

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
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著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
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②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

③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1.孙过庭
①书法特点:笔法多劲力而少柔媚,有力透纸背之感。

②代表作:《书谱》等。

2.张旭(狂草的创始人,也被称为“草圣”)
①代表作:《古诗四帖》(该著作是最负盛名的狂草书贴)
②书法特点:笔画奔突游走,如烟云缭绕,龙蛇走动,“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3.怀素
①代表作:《自叙帖》、《论书帖》、《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等。

②书法特点: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六: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欧阳询[欧体]、赵孟頫[赵体])
书法特点:颜体端庄雄浑,气势开张,骨力遒劲,气概凛然。

唐朝:柳体活健苍劲,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欧体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元朝:赵体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