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规范

12
Thermal Shock test at thermal UOL and LOL *注1
2pcs 2pcs
Remark
HALT
13 Low Thermal Step Stress Test
3pcs
MP DMTBF
14 High Thermal Step Stress Test 15 Rapid Thermal Transition Test 16 Vibration Step Stress Test 17 Combined Environment Test
7 Vibration test
2pcs
CMTBF E-CAP Life Temperature Limits Test
8 CMTBF Test 9 E-cap Lifetime test
10 ON-OFFtest at thermal UOL
1pc 1pc
2pcs
11
High temperature & humidity operation testat thermal UOL
可靠性增长试验规范
——培训讲师:蓝猫
介绍
目的 适用范围 名词定义 作业内容
目的
可靠性试验目的: EVT阶段: 对试样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找出产品原 本材料,结构,工艺,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所存在的问题,而加以改进,经过反复试 验与改进提高产品可靠性。
目的
DVT阶段: 可靠性鉴定试验:当新产品初步定型后,根据产品 技术尽心鉴定试验,以便全面考核产品产品是否能 达到规定的可靠性。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对产品施加真实的或模拟 的综合环境应力,暴露产品的潜在缺陷并采取纠正 措施,使产品的可靠性达到预定要求的一种试验。 它是一个有计划的试验——分析——改进的过程, 其试验目的在于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措 施,从而达到预定的可靠性增长目标。
装备的可靠性增长试验研究

装 备可靠 性增 长试验 耗 费的资 源和 时间相 当 巨大 .试 验 总时 间通 常为 产品 预期 M B T F目 标值 5 2 ~ 5倍 .所 以并 不 是任何 一个 装备 产 品都 适合 于 安排 可靠 性 增 长试 验 。新研 制 的复 杂装 备 ,尤 其是 那些 引入较 多 当代 高技 术 的装备 ,才 宜于 安排 可靠性 增 长试验 。这类 装 备 应安 排严格 的可 靠性设 计 与相应 的管理 ,只有严 格 的可靠性 设计 ,对 潜在 故 障有较深 刻 的
理 统计 方法进 行评 估 。因此 当可靠性 增 长试验 成 功后 ,可用 可靠性 增 长试验 代替 可靠 性试
验。
判 定可靠 性增 长试 验获得 成功 至少 满足下 列条 件 :
a .可靠性 增长 试验具 有可靠 性鉴 定试 验所 规定 的环 境工作 条 件 :
b 对可靠性增长试验过程的跟踪应是严格的.而具故障记录完整; .
b .B类 故 障 :B类 故 障是指 予 以纠 正 故 障 。予 以纠 正故 障 是故 障率 超 过 了容许 水 平 ,
从纠 正措 施 的费效 比权衡 后 .应予 纠正 的故 障 。
在可靠 性 增 长试 验 中把关 联故 障最 终 分解 为 A、B两类 故 障是必 要 的。但 随着 装 备研
332 是否 采取 纠正措 施划 分 ..
a A类故障:A类故障是指不予纠正故障。不予纠正是因为受当前国内外技术水平的 . 限制、无法纠正 ;或者 ,该故障的故障率在容许水平之下 ;而纠正措施的费用很高 ,经权
・
d・
装 备的可 靠 性增 长试 验研 究
O八 一科 技
基于可靠性增长的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

第45卷 第11期2023年11月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Vol.45 No.11November2023文章编号:1001 506X(2023)11 3699 07 网址:www.sys ele.com收稿日期:20230418;修回日期:20230703;网络优先出版日期:20230907。
网络优先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2422.TN.20230907.1312.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271239)资助课题 通讯作者.引用格式:张点,邢云燕,蒋平.基于可靠性增长的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23,45(11):3699 3705.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犳狅狉犿犪狋:ZHANGD,XINGYY,JIANGP.Reliabilityqualificationtestplanbasedonreliabilitygrowth[J].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2023,45(11):3699 3705.基于可靠性增长的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张 点,邢云燕,蒋 平(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摘 要:针对现行可靠性鉴定试验标准GJB 899A中提供的试验鉴定方案存在试验时间过长或试验风险过大,且当前可靠性鉴定试验设计大多只依赖于产品自身的寿命数据,而对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可靠性增长数据利用较少的问题,以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美军陆军装备分析中心提出的可靠性增长模型AMSAA模型对产品研制阶段的可靠性增长过程进行建模。
再利用Bayes方法基于产品可靠性增长过程的试验数据来获取产品寿命分布,计算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进而推导得到满足风险要求的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
通过实例分析以及与GJB899A所提出的试验方案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可靠性增长试验

环境应力筛选
工程试验
GJB1032
剔除早期故障, 提高产品的使用
可靠性
100%
研制及批生产阶 段
一般为加速应力 条件,以达到最 佳筛选效果为宜
修复但不纠正
不需要
可靠性增长
工程试验
GJB1407、 GJB/Z77
通过TAAF消除设 计薄弱环节,提 高产品的固有可
靠性 一般1台
倍(取决于增长模型、工程经验、产品规范)。 • 成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可以代替鉴定试验。
• 安排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时机: 工程研制阶段后期、可靠性鉴定试验之前。
• 可靠性增长试验的适用对象: 只有①新研及②重大技术更改后的复杂关键产
品、 ③可靠性指标高且需分阶段增长的关键产品 一般才安排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
研制阶段
模拟现场使用典 型条件
纠正
Duane模型或 AMSAA模型
可靠性鉴定 统计试验
GJB899
验证产品是否满 足可靠性要求
一般1台
研制阶段结束时
模拟现场使用典 型条件
修复或更换 指数分布统计模
型
可靠性验收 统计试验 GJB899
验证产品是否满 足可靠性要求
批生产过程中
模拟现场使用典 型条件
修复或更换 指数分布统计模
概述
• 术语和基本概念 • 可靠性增长的作用和意义 • 可靠性增长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可靠性增长的作用和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 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 • 成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可以代替可靠
性鉴定试验
数字模式: 现场使用阶段发现致命问题,必须纠正改型付出代价 = 10× 现场使用阶段发现问题,修复付出代价 = 100× 验证阶段发现问题付出代价 = 1000× 生产阶段发现问题付出代价 = 10000×设计阶段发现问题付出代价
可靠性增长与可靠性增长试验

众所周知,产品的可靠性是由设计决定的。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设计缺陷总是难免的,产品在研制阶段往往达不到用户的可靠性要求,因此必须开展可靠性增长活动。
必须指出,可靠性增长活动不是针对设计低劣的产品的,而是针对经过认真设计仍然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达不到要求的产品,而且可靠性增长活动比可靠性设计活动所需的资源和时间都多。
1、概述可靠性增长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看,早期有关可靠性增长的一些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
1970年Selby和Miller研制的可靠性计划与管理(RPM)模型是联系可靠性要求和实施计划的管理工具,可帮助确定所需样品数和设计方案通过增长过程的成熟时间,并可监测进展情况,评价对原计划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但大多数情况下提及可靠性增长这一话题时,讨论的重点都是可靠性增长试验。
一般而言,为了证明设计的正确性以及设计中使用的模型和分析工具的有效性,试验是开发的标准、必要部分。
对于可靠性增长试验,大量的工作被用于研制各种统计模型,以便计划和跟踪通过试验所取得的可靠性增长。
由于试验费用很高,因此自然会把很多精力放在研制好的模型和注重可靠性增长过程上。
我们知道最常用的模型是Duane模型。
Duane的观点是把整个重点放在试验中发现失效,然后通过重新设计予以排除。
在笔者参加的某次“可靠性与风险分析先进课题”系列专题会议会议上,分组讨论中有一组的主题是“可靠性增长的范围和目的”。
会上讨论了把试验作为实现可靠性增长首选方法的状况。
其中一位成员提出,象卫星这样的产品,由于成本高,供试验的物品有限,因而极少可能进行那种和可靠性增长有关的试验。
对这种系统如何实现可靠性增长呢?2、可靠性增长更广泛的概念为解决不用试验能否实现可靠性增长的问题,讨论小组对设计经过演变最终形成样品的过程进行了评审。
一般来说,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由于不同性能要求常相互矛盾,因而需要反复的设计过程;设计优化时满足了一个要求但可能另一个要求就得不到满足。
机械产品可靠性试验方法

机械产品可靠性试验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械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本文将就机械产品可靠性试验方法进行论述。
一、可靠性试验方法的概述可靠性试验是为了评估机械产品在一定时间和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指标,例如寿命、故障率、失效模式等。
可靠性试验方法是为了验证机械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
二、可靠性试验的分类可靠性试验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试验环境进行分类。
常见的可靠性试验包括环境适应性试验、寿命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等。
1. 环境适应性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是为了测试机械产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
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环境要求,可以进行湿热试验、低温试验、高温试验等。
这些环境适应性试验可以帮助评估机械产品在多样化的环境下的可靠性性能。
2. 寿命试验寿命试验是为了评估机械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的可靠性指标。
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和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耐久试验等。
寿命试验能够帮助厂家了解机械产品的寿命特性,优化产品设计和选材,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3. 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为了评估机械产品在连续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水平。
通过对多个相同机型产品进行试验,可以了解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水平的波动情况。
可靠性增长试验有助于厂家监测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三、可靠性试验方法的应用可靠性试验方法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就几个常见的行业进行论述。
1. 汽车行业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是尤为重要的。
在汽车领域中,寿命试验是最常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之一。
通过对汽车的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部件进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和耐久试验,可以评估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性性能。
2. 电子行业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请详细介绍下可靠性增长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方法以及常用的试验

请详细介绍下可靠性增长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方法以及常用的试验标准?答:可靠性增长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方法以及常用的试验标准详细介绍如下:一、概述可靠性增长是指通过不断地消除产品在设计或制造中的薄弱环节,使产品可靠性随时间而逐步提高的过程。
可靠性增长基数,不仅适用于修复性产品,也适用于非修复性和成败型产品;不仅适用于硬件,也适用于软件;不仅适用于新品,也适用于老品改造及某些使用改进场合。
修复性产品的可靠性增长,通常是指同一产品的不同样机;非修复性产品的可靠性增长,通常是指不断改进的样品。
软件的可靠性增长既不受物理环境的约束,也不受可靠性筛选的影响。
可靠性增长技术既适用于电子设备系统,也适用于电子元器件。
但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增长试验时,必须注意如下几个特点。
(1)元器件增长试验的可靠性指标需要采用失效率,MTTF或纠正有效性系数等;(2)对元器件进行增长试验时,受试产品的样品应尽可能大。
样本容量的大小,必须考虑到要有足够暴露薄弱环节的能力,要有备份量及用于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能力;(3)产品的失效分析工作,可以与试验并行进行,对产品采取纠正措施时要将纠正措施引入所有的样品,对电气元器件故障的纠正通常都采取延缓纠正方式;(4)当产品同时存在有多个失效模式时,应集中力量先消除主要失效模式后,再逐步消除其他的失效模式。
通过逐步消除失效模式的方式来促进产品的可靠性增长;(5)电子元器件通常都是批量生成的,其增长模型通常采用离散型增长模型。
二、试验目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有计划地实行试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处在实际环境、模拟环境或加速变化的环境下经受试验,以暴露设计中的缺陷。
所以,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试验中激发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后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使产品固有可靠性得到不断提高的一种试验。
由于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试验—分析—纠正“过程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所以它包含了对产品性能的监测、故障分析及其对减少故障再现的设计改进措施的检验。
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5

第四章(45) 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4.4可靠性增长试验(Reliability Growth Test)一、概述可靠性增长:通过改正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缺陷,不断提高产品可靠性的过程。
产品试制阶段,由于设计缺陷与工艺上的不成熟,其可靠性一定会远低于预计的标准,通过试验发现故障,通过机理分析找出故障源,通过再设计与工艺的更改,以达到消除故障的目的,保证研制期间的可靠性达到预期的指标。
(再)设计试制产品试验故障纠正可靠性增长是不断反复设计、试验、故障、纠正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是为达到可靠性增长目的而执行可靠性秩序中所采用的一种试验方法。
可靠性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1).通过分析和试验找出产品的潜在故障源。
2).将存在问题(返馈),采取纠正措施更改设计。
3).对改进后的产品重新进行试验。
图4.23 可靠性增长过程二、可靠性增长试验目的:通过试验诱导出设计不良或工艺不成熟而引起的潜在故障,通过机理分析找出问题,在设计与工艺上加以纠正,从而达到可靠性增长目的。
可靠性增长试验耗费的资源和时间比较多,试验总时间通常为预期的MTBF目标值的5~25倍,所以也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宜于安排可靠性增长试验。
其试验大纲按照试验、分析、纠正(Test, Analysis And Fix test简称TAAF)这一过程来制定,为此要选定一个可靠性增长的模型,以便确定试验计划时所需考虑的因素。
1、可靠性增长模型目前在可修产品的增长试验中,普遍使用的杜安(Duane)模型。
有时为了使杜安模型的适合性和最终评估具有较坚实的统计学依据,可用AMSAA模型作为补充。
杜安模型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液压机械装置等复杂可修产品的增长试验的。
模型未涉及随机现象,是确定性模型,即工程模型,而不是数理统计模型。
其基本假设:只要不断进行可靠性试验,系统可靠性增长(用MTBF的提高表示)与累积试验时间在双对数纸上成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是可靠性增长率的一个度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增长试验1 概述1.1基本概念众所周知,装备的可靠性是由设计决定的。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设计缺陷总是难免的,产品在研制阶段往往达不到用户的可靠性要求,因此必须开展可靠性增长活动。
必须指出,可靠性增长活动不是针对设计低劣的产品的,而是针对经过认真设计仍然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达不到要求的产品,而且可靠性增长活动比可靠性设计活动所需的资源和时间都多,因此,管理者往往只对通过可靠性设计评审的产品才安排可靠性增长计划。
那种把可靠性水平寄托在增长活动上的态度是错误的。
可靠性增长的核心是消除影响产品可靠性水平的设计缺陷。
可靠性增长的关键是发现影响产品可靠性水平的设计缺陷。
为此,必须通过试验或运行的途径来实现产品故障机理的检测。
常见的可靠性增长有,一般性的可靠性增长和可靠性增长管理。
一般性的可靠性增长,是指事前未给出明确的可靠性增长目标,对产品在试验或运行中发生的故障,根据可用于可靠性增长资源的多少,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实施纠正措施,以使产品可靠性得到确实提高的过程;它通常不制定计划增长曲线,也不跟踪增长过程,而是采用一两次集中纠正故障的方式,使产品可靠性得到提高。
由于增长过程通常不能满足增长模型的限度条件,增长后的产品可靠性水平需要通过可靠性验证试验才能进行定量评估。
可靠性增长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目标的可靠性增长工作项目,并非可靠性增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它是产品寿命期内的一项全局性的、为达到预期的可靠性指标、对时间和资源进行系统安排、在估计值和计划值比较的基础上依靠新分配资源、对实际增长率进行控制的可靠性增长项目。
可靠性增长管理有两个特点:a)有一个逐步提高的可靠性增长目标: 可靠性增长管理主要针对大型军事装备,把可靠性增长工作从工程研制阶段延伸到生产阶段或使用阶段,在阶段的转接处和阶段内部划分的小阶段的进出口处设定可靠性增长目标,形成逐步提高的系列目标。
这就促使有关部门实施严格管理和为降低风险提供手段。
b) 充分利用产品寿命期内的各项试验和运行记录: 除了可靠性试验之外,在产品寿命期内还有其它各种试验以及运行过程都可能产生故障信息,可以用于可靠性增长的故障机理检测,经过风险权衡后把其中的一部分纳入可靠性增长管理的范围,形成可靠性增长的整体,使产品可靠性逐步增长到预期目标。
可靠性增长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闭环控制过程。
在此环中,首要任务是发现产品的设计缺陷——这主要是从试验、使用中发生的故障中发现;然后是对故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重复性故障和关键故障发生的原因,当认定为设计缺陷后提出纠正这些设计缺陷的措施;接着是实施纠正措施——将修改设计的措施在少数产品(试验样品)上实施,并通过试验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是修改技术文件和把纠正措施推广到同型号产品中去——这是落实可靠性增长活动的重要工作,是发挥可靠性增长试验效益的关键步骤。
可靠性增长活动可以在工程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进行,甚至在使用阶段进行。
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只在装备研制阶段才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增长工作,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不少已经装备部队多年的产品仍然对其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补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就是说,要根据产品的技术状况和可靠性水平去决定何时以何种形式开展可靠性增长活动。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可靠性增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产品工程研制阶段单独安排的可靠性工作项目,成为工程研制阶段的组成部分。
可靠性增长试验通常安排在工程研制基本完成之后和可靠性鉴定试验之前进行。
此时,产品的性能与功能已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产品结构与布局已经接近批生产的要求,故障信息的确实性已经较高,且此时故障纠正措施的实施所需资源和时间较少。
使用阶段的可靠性增长活动可以利用产品的现场故障信息和现场使用状况记录来取代可靠性增长试验工作。
1.2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目的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目的是,在装备研制或生产阶段通过试验获得设计缺陷的信息,以便对其进行分析和采取纠正措施,及早解决大多数可靠性问题,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
1.3可靠性增长的原理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方法原理是,将研制生产的产品置于实际使用的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或加速变化的环境)应力条件下经受一定时间的试验,使产品的设计缺陷暴露为故障。
可靠性增长试验以管理过程请参阅图3-1-1。
1.4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环境应力筛选的对比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环境应力筛选同为装备研制生产的可靠性工程试验,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暴露产品缺陷,但在具体任务上有明显区别,前者旨在暴露某些设计缺陷,纠正后提高产品固有可靠性水平;后者旨在暴露工艺和元器件、原材料的缺陷,消除产品潜在的早期失效,并非为了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水平。
表3-1-1列出了它们的主要对比项目。
1.5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可靠性鉴定试验的关系可靠性鉴定试验是可靠性统计试验工作项目,它作为产品在工程研制阶段的全部可靠性工作成果的考核,可以判定产品可靠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可靠性增长和可靠性增长管理虽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并不能取代可靠性鉴定试验,因此可靠性鉴定试验仍然要作为重要工作项目列入可靠性大纲。
只有当可靠性增长试验成功、满足以下条件,并能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产品可靠性进行评估时,经过定购方的许可,才可以用可靠性增长试验替代可靠性鉴定试验。
a) 可靠性增长的试验剖面与可靠性鉴定试验规定的试验剖面相同;b)可靠性增长试验记录完整,试验过程跟踪严格;c)有完善的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闭环系统,故障纠正过程有可追溯的详细记录;d)可靠性增长试验结果的评估是可信的,即评估所用的数学方法恰当,置信水平选取符合要求,产品可靠性评估结果高于或等于计划的可靠性增长目标。
表3-1-1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环境应力筛选对比2可靠性增长计划2.1制定可靠性增长计划的原则装备承制单位在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过程中,都要致力于促进产品的可靠性增长。
产品可靠性的有计划增长,就是人们预期的可靠性增长,其特点是在产品研制各阶段和生产过程都设有相应的增长目标值。
为此,人们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可靠性增长计划。
制定可靠性增长计划的原则是,围绕可靠性增长曲线安排工作内容、进度、资源、经费等。
确定产品可靠性增长曲线的方法是,根据同类产品研制所得的数据,经过分析,建立可靠性增长模型,确定其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时间长度;同时根据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作为点估计值拟定可靠性增长曲线;据此安排试验项目、时间起点、预定的可靠性增长率等。
2.2可靠性增长计划的主要内容a)试验的目的和要求;b)受试产品及其应进行的试验项目;c)试验剖面、产品技术状况、性能和循环工作周期;d)试验进度安排;e)试验设备和装置的说明及要求;f)用于改进设计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要求;g)试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要求;h)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i)试验结果和产品的最后处理;j)其它有关事项。
2.3研制生产和使用阶段的可靠性增长如前所述,可靠性增长管理,把可靠性增长活动已经打破某些标准的规定界限,从研制阶段延伸到生产阶段,扩展到使用阶段,形成一种动态的工程过程。
这既保持了有关标准规定的可靠性增长的内涵,遵循“试验一一分析一一改进”的规律;又灵活地运用了产品的故障信息,发挥故障审查组织和故障报告、审查与纠正措施系统的作用,使得可靠性增长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成果日新月异。
2.3.1研制生产阶段的可靠性增长研制与生产阶段的可靠性增长是某些标准所规定的工作项目,它必须通过试验暴露设计缺陷,才能达到增长的目标。
然而,研制阶段与生产阶段的可靠性增长又有所区别:前者完全靠可靠性增长试验发现设计缺陷,完全靠改进设计来达到增长的目的;后者则可以通过环境应力筛选或老练活动暴露设计和工艺及元器件的缺陷,不仅要消除产品的早期失效,还可以消除某些设计缺陷,以此达到增长目的。
2.3.2使用阶段的可靠性增长装备使用阶段的可靠性增长,某些标准把它作为可靠性增长管理的部分工作,这主要是通过可靠性信息管理中的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与故障审查组织的作用去实现。
其中设计缺陷由故障审查组织通过分析产品现场使用的故障信息发现;纠正措施由该组织提出,经过装备的承制单位或使用单位实施和验证后得到确认;验证信息由信息管理系统反馈后,由有关单位发出该纠正措施的技术更改通知给产品的生产单位、经销单位、使用单位等方面一并落实,至此才完成了可靠性增长的完整过程。
3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实施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实施就是落实可靠性增长计划,要根据产品可靠性工作大纲制定试验计划,要确定试验剖面,要准备样品,准备试验设备和检测仪表及记录表格,要编制试验操作规程,准备纠正设计缺陷和排除故障所需的资源,要对参加试验的人员进行培训等等。
其中主要工作如下。
3.1 试验剖面的确定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目的是暴露产品在使用状态下的问题和缺陷,因此试验剖面要模拟实际的使用环境条件。
实际使用环境条件又称任务剖面。
对某些产品来说,可能有多种任务剖面,此时可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任务剖面作为可靠性增长试验的试验剖面。
如果选择不到典型任务剖面,则选取环境条件最恶劣的任务剖面作为可靠性增长试验剖面,这样最有利于暴露设计缺陷。
3.2试验记录与故障分析3.2.1 试验记录无论在何种状况下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都必须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要记录样品的技术状况和故障表现。
这些资料是分析和判定设计缺陷、提出纠正措施的基本依据。
记录的内容可参考有关标准导则所附的表格,以便统一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增长管理及可靠性信息系统所用的表格。
3.2.2 故障分析和处理可靠性增长试验中记录的故障,并非都是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有的可能是由于早期失效或元器件的随机失效产生的。
可靠性增长活动所关心的是由于设计缺陷引起的故障。
为了弄清故障原因,必须进行故障分析。
故障分析工作主要由直接研制产品的人员或产品总体设计人员负责。
分析工作从故障表现人手,首先分辨和排除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故障,再分辨和排除元器件质量问题导致的故障,余下的故障要分析和检测是由于元器件参数使用不当(包括降额设计不到位)还是由于环境条件苛刻(包括环境防护设计、热设计、减振设计)所至,必要时要对分析结论进行验证,为正确的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凡不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故障,都按照通常的维修加以排除;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消除的故障则按照下一节的要求进行处理。
3.3纠正措施的确定与验证故障分析列出了设计缺陷引起的故障和消除这些缺陷的方法,把它编写成为设计更改通知,就成为可靠性增长的纠正措施。
但是必须注意,纠正措施必须优先针对那些会降低产品的作战效能、增加维修和后勤保障费用的故障。
纠正措施必须先在试验样品上实施,之后对样品施加使用环境应力(即可靠性增长试验剖面)试验,验证该设计缺陷是否消除。
如果仍然发生该缺陷引发的故障,则说明增长无效,需要重新分析故障原因和纠正措施,按照上述程序再来一遍,直至该缺陷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