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1、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情况①在氢以前的金属(K→Pb)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生成氢气,且从左到右由易到难。
②氢以前的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H2SO4、HNO3)反应,无氢气生成,反应的难易及产物与金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氢以后的金属(Cu→Ag)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与氧化性酸反应,氢以后的Pt→Au与氧化性酸也不反应,只能溶于王水。
注意:a、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跟浓硫酸反应,除个别金属(如Al、Fe、Au、Pt)外几乎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跟硝酸反应。
b、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全部起氧化作用;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部分起氧化作用,部分起酸的作用。
c、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SO2,不活泼金属(如铜、银等)与稀硝酸反应,稀硝酸的还原产物—般为NO,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NO2。
d、活泼金属(如镁、锌等)与HNO3反应时,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还原产物也不同,硝酸的浓度越低,硝酸中氮元素被还原的价态越低,HNO3浓度由浓变稀可分别生成NO2、NO、N2O、N2、NH4NO3。
e、Fe、Al在冷的浓H2SO4、浓HNO3中钝化,加热或稀HNO3可充分反应。
f、变价金属(如Fe)与非氧性酸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的盐;变价金属(如Fe)与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高价金属的盐(金属过量时,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2、判断金属与水反应情况①K→Na,遇冷水剧烈反应,且易发生爆炸。
②Mg、Al在冷水中反应很慢,在沸水中可反应。
③Zn→Pb在冷水中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
如:3Fe+4H2O(气)=Fe3O4+4H2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①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②Cu→Ag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
③Pt→Au在自然界中只有游离态。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①K→Al用电解法,如:2Al2O3(熔融)= 4Al+3O2↑ 特例:Na+KCl =NaCl+K↑②Zn→Cu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CO、H2或Al等。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将金属加入盐的混合溶液时,首先要判断金属与哪些盐反应,与哪些盐不反应。
其次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金属首先与活动性最弱的盐反应,才与活动性较强的盐反应。
例1、在CuCl2、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是,滤液中有分析:Mg Zn CuZn+MgCl2Zn+CuCl2=Cu+ZnC l21、在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是,滤液中有2.在硫酸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3、把足量的铁粉加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A.ZnSO4CuSO4B.H2SO4CuSO4C.HCl CuSO4D.AgNO3Hg(NO3)24、往硝酸银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是()A。
Ag Fe B.Ag C.Ag Fe Zn D.Ag Zn5.将一定量铁粉投入盛有硫酸铜和硫酸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例2 金属与两种盐溶液都可以反应时,金属要先置换出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后的金属,完全反应完毕后,再与另一种盐溶液反应把Fe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Fe先和硝酸银反应,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后Fe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练习1、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完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和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1)写出反应方程式(2)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有,滤渣中有(3)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一定没有3.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1)如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含有的是(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一定有可能有4、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下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5、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 Cu2+ Mg2+ Zn2+B. 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Ag+ Cu2+ Mg2+ Zn2+C.滤纸上有Ag Cu Zn,滤液中有Mg2+ Zn2+D. 滤纸上有Ag Cu ,滤液中有Mg2+ Zn2+6.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7.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镁和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8.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Ag+ Cu2+ Fe2+ Zn2+B.滤液中一定含Fe2+,可能含Zn2+C.滤液中一定含Fe2+ Zn2+,不含Ag+ Cu2+D.滤液中一定含Fe2+ Zn2+,可能含Cu2+9.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初三化学下学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另外那个人,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头老牛,这牛太老了也太瘦了,这头牛卧在地上,正在探着头吃盆子里的饺子,屋子里的“那个人”原来是头牛!从昨天到今天,隔壁的老太太原来一直是和这头老牛在说话!她和牛说话,她亲昵地骂它,她给它洗脸,她给它剪额头上的毛,她给它吃
素饺子,她给它擦蹄子,她和它唠唠叨叨。我站在那里,看着这头老牛,这头老牛实在是太老了,分明已经断了一条腿,断腿上绑着一块木板子,所以它站不起来了,也许它还能站起来,它的毛也已经秃了,肩胛那里,屁股那地方,还有膝盖那里。 ?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 我还看到了两
(2)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 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3)金属与稀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快,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 “前”金属+“后溶”盐 新盐+新金属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 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一般来说,不要用钾,钙,钠置换盐溶液 中的金属。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极强,它们 与盐溶液的反应比较复杂。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的实质: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 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 越强。
1、金属跟 酸的反应 活泼金属+酸 盐+氢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 可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 中的氢。
粉条子,油豆腐的馅子,你就吃吧。你吃了我再吃,这是规矩。”“吃吧,吃吧。”隔壁的老太太又说。 ? 我忽然想,既然是过年了,我何不过去看看隔壁的这个老太太还有那个总是不说话的人,这么想着,我端着酒过去了,我想要敬他们一杯酒,毕竟是过年了,我端着酒,敲了敲门然后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及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及其应用做一总结;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的金属则不能;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他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注:①置换时如有铁参与,铁在生成的化合物中显+2价,例②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反应,一般不会生成金属;例: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③若盐溶液中含有许多溶质,而某金属又能同时置换此盐溶液中的多种金属时,按金属和的溶液中时,的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置换;例:当把铁投入到含有溶质AgNO3由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因此铁先置换银,把银置换完后再置换铜;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 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反应例: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不能发生反应的说明原因,能发生反应的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铜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铜和氯化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铁和氯化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2考查的是金属能否与酸溶液反应,只须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铁位于氢前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3、4考查的是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只须看置换金属是否位于被置换金属之前;铜位于锌后不能反应,铁位于铜前能反应;答案:1;2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因此,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3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锌的后面,因此铜不能和氯化锌反应;4;2. 根据几种不同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例: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Y、Z则不能,但有下列反应关系:,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A. Z>Y>XB. X>Z>YC. X>Y>ZD. Z>X>Y解析:只有金属X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只有金属X的活动性位于氢前;金属Y能置换出金属Z,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大于金属Z;答案:C3.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为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利用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对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解析: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两个知识点去考虑:①看金属能否与稀酸溶液反应,能与稀酸溶液反应的金属位于氢前,不能与稀酸溶液反应的金属位于氢后;②看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情况,置换的金属位于被置换的金属前面;答案:方案1:将铁钉放在稀硫酸溶液中,能产生氢气,把铜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不能产生氢气,说明铁比铜活泼;方案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铁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比铜活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4. 根据不同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图像关系,判断生成氢气的速率、质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比较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例:等质量的两种常见的金属A、B二者在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相同与足量的盐酸反之间时,生成氢气的速率A_______B,A、B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应,那么在反应时间0~t1A________B,A、B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A________B,A、B相对原子质量A______B;时间内,金属A生成的氢气比金属B生成的氢气少,因此生成解析:由图象可知,在0~t1氢气的速率A小于B;金属活动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越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弱,生成氢气越慢;所以金属A的金属性比B弱;由图还可知,最终A生成氢气的质量比B生成的氢气多;根据在金属质量和金属在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相同的条件下,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所以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小于、小于、大于、小于5. 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例: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解析: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且锌粉过量,滤渣中一定有铜、锌,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锌,没有氯化铜;锌不能与氯化镁反应,滤渣中不会有镁,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答案:铜、锌、氯化锌、氯化镁;。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与酸反应 与酸不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 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 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1、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① A+B(NO3)2 = A (NO3)2 + B
② C+ B(NO3)2 = C (NO3)2 + B 不反应 ( B C.B>C>A ) D.C>A>B ③ A+ H2SO4 (稀硫酸)= ASO4 + H2↑ ④ C+ H2SO4 (稀硫酸) A. A>B>C 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B. A>C>B
2.相同质量的Mg、Zn、Fe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产生氢气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 如下图,则下图中a、b、c表示的金属分别为: Mg a 、 b 、Fe c 。Zn m a b c 0 t1 t2 t3 t
七、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先后次序问题:
例1:锌、铁、铜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2、有X、Y、Z三种金属,若将Z放入X的盐溶液 中,Z表面覆盖有X,将Y和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 Y溶解而Z不溶,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B) A. X>Y>Z B. Y>Z>X C. Y>X>Z D. X>Z>Y
五、除杂
Cu粉 (Fe粉)
Ag 粉 (Mg 粉)
1、如何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中的 物质为杂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金属活动顺序表常有如下应用。
1、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情况(1)在氢以前的金属(K →Pb )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生成氢气,且从左到右由易到难,K →Na 会爆炸。
(2)氢以前的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H 2SO 4、HNO 3)反应,但无氢气生成,反应的难易及产物与金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①Fe 、Al 在冷的浓H 2SO 4、浓HNO 3中钝化,加热或稀HNO 3可充分反应。
②Zn 与HNO 3反应时, HNO 3浓度由浓变稀可分别生成NO 2、NO 、N 2O 、N 2、NH 4NO 3。
③氢以后的金属(Cu →Ag )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与氧化性酸反应,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一般生成NO 2,稀硝酸生成NO 。
④氢以后的Pt →Au 与氧化性酸也不反应,只能溶于王水。
2、判断金属与水反应情况(1)K →Na ,遇冷水剧烈反应,且易发生爆炸。
(2)Mg 、Al 在冷水中反应很慢,在沸水中可反应。
(3)Zn →Pb 在冷水中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
如:3Fe+4H 2O (气) 高温Fe 3O 4+4H 2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1)K →Pb 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 →Ag 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
(3)Pt →Au 在自然界中只有游离态。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1)K →Al 用电解法,如:2Al 2O 3(熔融)电解4Al+3O 2↑特例:Na+KCl ℃850NaCl+K (↑)(2)Zn →Cu 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 、CO 、H 2或Al 等。
如:3CO+Fe 2O 3 高温2Fe+3CO 2;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减弱2Al+Cr2O3 高温2Cr+Al2O3(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特例:湿法炼铜:Fe+CuSO4 = FeSO4+Cu,电解精炼铜:2CuSO4+2H2O 电解2Cu+2H2SO4+O2↑(3)Hg→Ag用热分解法,如2HgO 2Hg++O2↑(4)Pt→Au用物理方法:如用浮洗法进行沙里淘金。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实战演练:
将X、Y、Z三种金属,投入盐酸中,Y表面有大量 气泡产生,Z中有少量气泡,而X无明显现象,判断三 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 B )
A、Z>X>Y C、X>Y>Z
B、Y>Z>X D、X>Z>Y
2、与盐溶液反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位于前面金属能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相对不活泼 的金属。(K、Ca、Na除外) 例:将Al和Cu分别放入CuSO4和AgNO3中,观察现象
反应综上比:较一:种金属能将另一种金属
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成出来,那
2CAu么属l++这。23AC种gu金NS属OO3活4==动23AC性gu强++C于Aul另2((N一SOO种34金))23
实战演练:
Fe+CuSO4=Cu+FeSO4
Fe+H2SO4=FeSO4+H2
将足量的铁粉投入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物 中,待反应完毕后过滤,在滤液中一定含有物 质为( D )
A、Fe(SO4)3 C、H2SO4
B、CuSO4 D、FeSO4
Cu在H后,所以不 和硫酸反应。
谢 谢 观 赏!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简介
K
Ca
Na
Mg
Al
金属兄弟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强 金属活动性弱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使用
与酸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使用
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总结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总结判断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等)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判断金属在某些盐溶液中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与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判断金属的冶炼方法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和金属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判断金属单质与O2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金属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强弱在电化学上的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如下:应用一判断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等)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
但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稀HNO3,浓H2SO4)均不发生置换反应,如:应用二判断金属在某些盐溶液中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特例(1)K、Ca、Na极活泼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其后面的金属,反应分为两步: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生成的碱有可能与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碱。
如: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总反应为:(2)Mg、Al、Zn等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时,可生成H2。
如Mg粉撒入NH4Cl浓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总反应为:(3)Fe、Cu等金属与强氧化性盐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应用三判断金属与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
应用四判断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应用五判断金属的冶炼方法如:应用六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和金属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应用七判断金属单质与O2反应的难易程度。
应用八判断金属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强弱如:、2AgOH=Ag2O+H2O应用九判断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如:应用十在电化学上的应用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当两种金属构成原电池时,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作负极,后面的金属作正极,且二者相距越远,其产生的电流强度越大。
如Cu、Zn稀H2SO4构成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难点。
一、考点解读考点1 判断金属与酸(或盐)能否反应[基础知识]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Au,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2.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条件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应具备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2)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3)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不发生置换反应;(4)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解题策略]熟记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条件,并能准确运用。
[典型例题]例1 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
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C.盐酸 D.硝酸钠溶液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铜锌合金中的锌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会有气泡产生。
铜和锌都比银活泼,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金属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锌也能置换也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故不能与铜锌合金发生反应的为硝酸钠,因此一定不会用D。
答案:C[新题展示]1.经过课外学习,小明发现镍(Ni)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________ 、Na、Mg、Al、Zn、Fe、Ni、Sn、Pb、(H)、Cu、Hg、Ag、Pt、Au(1)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2)已知镍盐中镍元素显+2价。
写出一个有金属镍参加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及其应用,属记忆及简单应用考题。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所缺金属为Ca;(2)金属Ni的活动性比金属铜、金属汞强,所以金属Ni能够跟铜、汞等的可溶性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Ni+CuSO4=NiSO4+Cu或Ni+Hg(NO3)2=Ni(NO3)2+Hg等。
(只要合理并符合要求即可)答案:同上。
考点2 判断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基础知识]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解题策略]理解实验推测未知金属活动性大小的一般过程。
[典型例题]例2 为测定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将金属a、b、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b溶解并产生气泡,a、c不反应;另将a放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c。
据此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b、a、c B.c、b、a C.b、c、a D. a、b、c解析:金属b放入稀硫酸中能溶解并产生气泡,而金属a、c 却不能,说明金属b的活动性比金属a、c强,将a放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c,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比金属c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a﹥c。
答案:A[新题展示]2.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丙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丁制的容器存放;丁与乙盐的水溶液不反应,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的顺序位()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解析:仅甲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弱;丙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丁制的容器存放;说明丁的活动性比丙强;丁与乙盐的水溶液不反应,说明丁的活动性比乙弱。
答案:D考点3 判断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的产物[基础知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反应;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反应时,该金属先与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
[解题策略]审题时看清题目叙述内容,是一种金属与多种盐反应还是多种金属与一种盐反应。
[典型例题]例3 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滤纸上只有Ag,则滤液中必有AgNO3B.若滤纸上有Ag和Cu,则滤液中必有Zn(NO3)2,可能有Cu(NO3)2C.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必有Zn(NO3)2,可能有Cu(NO3)2D.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有Cu(NO3)2解析: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后面的首先被置换出来。
故Zn 首先应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完后若Zn有剩余才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
综上所述,可判断B符合题意。
答案:B[新题展示]3.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和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解析:将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铁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NO3=Fe(NO3)2+2Ag;待Fe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后,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铁没有剩余,因此硝酸银要么全部与铁反应,要么有剩余,即硝酸铜可能与铁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没有与铁反应。
答案:D考点4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基础知识]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解题规律是:(1)首先将金属按其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2)试剂的选择是:①选取中间的金属,两端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②选取两端的金属,中间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3)选取铁盐时应用可溶性的+2价的亚铁盐。
[解题策略]注意实验现象、仪器、步骤叙述的科学性、准确性。
[典型例题]例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每种方案所需试剂如下(反应所得产物可用作试剂进一步反应),不可行的方案是( ) A.锌、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B.铁、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C.锌、铜、硫酸亚铁溶液D.锌、铜、硫酸锌溶液解析:根据规律可知:选择的试剂分别为:(1)锌、硫酸亚铁(硝酸亚铁、氯化亚铁等其它可溶性亚铁盐也可)、铜;(2)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等其它可溶性锌盐均可)、铁、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其它可溶性铜盐均可),因此B、C选项正确。
选项A中Zn与CuSO4反应是置换出CuSO4中的Cu, Cu可作为试剂进一步反应,选项A也正确。
不可行的方案是(D)。
答案:D[新题展示]4.为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条件(如下所列),通过填写下表,完成对实验方案的构思。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实验药品】铁钉、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解析:(开放性解答,答案合理均可)答案:同上。
考点5 考查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基础知识]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发生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规律是:只要比较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的大小即可: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变小,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否则增大。
[解题策略]在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时,要注意是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的比较。
[典型例题]例5 下列置换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Zn+H2SO4 B.Fe+CuSO4C.Cu+Hg(NO3)2 D.Cu+AgNO3解析:Zn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Zn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规律可知应选(A)。
答案:A[新题展示]5.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Al2(SO4)3 B.CuSO4C.H2SO4 D.AgNO3解析:Fe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金属Al强,Fe不与Al2(SO4)3发生置换反应,溶液质量无变化;根据铁与CuSO4、H2SO4、Ag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知:Fe与H2SO4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Fe与CuSO4、3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应选C。
答案:C考点6 实验探究[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具有6个要素: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某些探究过程只包含其中的几个要素,而且也不一定按上面呈现的顺序进行。
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同学们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
[解题策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能联系所学知识。
[典型例题]例6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为了验证锌和铁的活动性,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只试管中盛有浓度、质量均相同的足量稀盐酸,A、B两个相同的小气球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铁和锌中的一种,将两种金属全部抖入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甲气球迅速鼓起,而乙气球鼓起较慢,反应结束后,甲气球的体积比乙气球小,该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认为:A中金属的活动性比B中金属的__________(填“强”或“弱”)所以A中是________,同时还得出另一结论,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参与实验过程,既对学生的实验知识、实验能力进行了考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还避免平时练习中的“背”实验的错误做法。
甲气球迅速鼓起,说明甲与酸反应速率较快,A中金属的活动性比B中金属的强。
甲气球的体积比乙气球小,说明甲中产生的气体不如乙中多。
因此A中金属的活动性比B 中金属的强,A中的金属是锌;同时还得出另一结论是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多。
答案:见上。
[新题展示]6.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