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及教案
2014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

我是猫一、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我是猫》是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
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五篇课文全部都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教材选取的均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精华部分,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教学目标、任务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文中运用的描写方式。
二、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本理念,这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学诸法读为本”。
本文含义深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
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语文S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型:预习+展示+测评主备人:廖海燕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等6字;会写“唐、凑、等15个字”理解“紧凑、沉溺、等词语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知识链接:柳公权(778—865),唐朝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
柳公权的书法在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组词语。
诀()弱()俭()富()决()溺()检()福()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毫不犹()()正()顺不()之臣()()百世3、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奏—()—()若—()—()玄—()—()包—()—()4、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5、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二、合作探究、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3、写出下面词语意思。
弦外之音:铁骨铮铮:赏罚分明:喜不自胜:垂青4、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5、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7、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6、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8、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通过课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教学准备:1.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的标题和作者,并进行简要介绍。
2.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文学习(20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进行课文理解训练,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或情节展开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班级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包括词汇填空、句子翻译等。
2.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解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默写、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等。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完成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完成。
教学反思:教案中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与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的要求相符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五班级上册教案让同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宠爱大自然与宠爱生活的教育。
一起看看语文s版五班级上册教案!欢送查阅!语文s版五班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根底上领悟“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宠爱大自然与宠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具预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走进威尼斯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理解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对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2、观赏动画,感受威尼斯。
(课件展__尼斯的图片。
)(1)、要求同学边听边想,哪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同学沟通(河道多、桥梁多、名胜多、岛屿多、小艇多)小结:这就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
它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四周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17条纵横交叉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
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
这儿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有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有名全球的旅游胜地。
威尼斯城吵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同样有名于世。
3、学习词语威尼斯小艇矗立、桥梁、清寂、雇定、祷告、保姆、分散、纵横交叉轻快机敏操纵自如、手忙脚乱(1)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用词语说话,肯定用上“威尼斯或小艇〞4、师:为了能让同学把句子说得更好,先自由放声读课文,看看词语在句子的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话来说。
并比一比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表达挨次。
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1《小麻雀》课型教学时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能理解运用“自作聪明、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惊慌失措、欢天喜地”等词语。
2.我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我能理解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试着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4.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案导案【预习检测】1.我会自觉把课文读三到五遍,并勾画出生字新词。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麻雀.(qiâ qâ)脆嫩.(lân nân )纠.正(jiūdiū)绿莹莹..(yíng yín)聪.明(cōng chōng)嘴.巴.(bā bɑ)解.释(jiǎn jiě)惊慌失措.(cî cuî)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并选择一个造句。
4.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窝()地问()地叫()的小麻雀()的尾巴()地解释()的眼睛()的样子【设问导读】1.再次默读课文。
(1)阅读学习链接内容,我知道了(2)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的事。
2.快速浏览课文,我知道了小麻雀成长过程,用文中的词句概括为开始(),后来(),最后()3.根据普季克的成长阶段,我给课文分出了意义段。
4.学习、探究第一段。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我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了了解:妈妈:普季克:【达标检测】1.选字填空。
脖勃渤(1)普季克伸着()子,往窝外东张西望。
(2)春天来了,到处呈现出生机()()的景象。
(3)今年夏天我们全家去()海边玩。
蹈稻遥滔(4)爸爸奶奶居住在()远的小山村里。
(5)我国水()种植面积很广。
(6)小明的姑姑是一位舞()演员。
(7)()()不绝的江水向东流入大海。
最新S版2014年秋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最新S版2014年秋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此篇《武松打虎》教学设计由本站小编搜集整理,仅供参考!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第52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多数已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能够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但写连续观察日记还是初次接触。
学生通过这个“百花园”的“阅读平台”《螳螂的启示》,已经认识了这种应用文。
在开学伊始,就布置学生确定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并作好记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很感兴趣,因而为本次习作积累了素材,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1、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2、了解连续观察日记的写法,写出连续观察日记。
3、形成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四、教学准备1、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
(开学初就进行布置)2、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谈谈最近的新发现,并说说是怎么发现的。
(总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2、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
3、师小结。
(1)如实记录。
(2)不必每天记录,写作时间、日记的篇数随所记的事情的情况而定。
(3)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几则日记之间衔接要紧密,显示出观察的连续性和事情的完整性4、揭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练习写连续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采用复习法引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要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力求做到观察仔细,如实记录,为完成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审题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研读“习作讨论平台”内容1、默读“讨论平台”的内容,交流读后所得。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1 小麻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一、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汉字。
shuāi dūn zhuótiǎn tū tū()倒()点()木鸟()食光()2.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东()西()自()聪()惊()失()手()足()①以上含有意义相反词的词语是,我还能说出两个有这种特点的词语、。
②以上用来形容高兴到极点的词语是。
3. 这篇童话的作者是(国家)的,我还知道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散文诗等。
二、设问导读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普季克是一只的小麻雀,麻雀妈妈是的妈妈。
三、精读感悟1.分角色朗读第1——13自然段,从普季克与妈妈的谈话中你了解到小麻雀总是不听妈妈劝告是因为,麻雀妈妈的叮嘱和不厌其烦的解释是出于。
2.有感情朗读第14——1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麻雀普季克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麻雀妈妈的语句。
你会发现小麻雀自作聪明,手舞足蹈,不听妈妈劝告的样子与掉下去后的样子以及后来懂得“总得一样一样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麻雀妈妈在大花猫面前的样子与在小麻雀面前的样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你明白了四、巩固练习妈妈从树上()下来。
她把普季克()到一边,浑身的毛()起来,()了嘴巴,双眼()着大花猫。
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
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嗯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句中的“她”指的是,她不在乎的是,她在乎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二)探究: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重点指导“蹈、瞪、舔、懊”这四个字。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编号:5001
课题:小麻雀
课型:
展示+检测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惊慌失措、欢天喜地”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
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儿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检查、交流学案的第2、3题。
3、整体把握,理清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理出普季克的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
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二)探究: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
②普季克:
5、不相信妈妈的话的普季克吃亏了吗?他是怎样吃亏的,为什么会吃亏呢,我们下节课来继续探讨。
(三)作业:
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今天,我们就继续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触,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也能从中吸取到一些成长的经验呢。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难点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童话呢?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让我们知道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