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课歌词四首`那就是我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抒情的旋律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二乐段以欢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优美,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学生们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情感,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段的旋律变化和音乐表现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大自然场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感受歌曲的美妙。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音乐软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练习歌曲的两个乐段,互相比对、交流。
4.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5.创意表现: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情感。
6.完整演唱:让学生集体演唱歌曲,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美好寓意。
《那就是我》的分析

《那就是我》音乐分析•分类:音乐戏曲•作者:谢小兰•字数:2314来源:艺海第3期《那就是我》大概创作于80年代中后期,它的曲作者谷建芬曾说道:“当我做了母亲的时候,我才理解了我的母亲。
当我懂得了要以十倍、百倍的爱回报母亲的时候,她却已经离去。
这无法弥补的遗憾成就了我这一生不了的情怀。
”由此可见,本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曲家对于母亲、对于故乡的深切怀念之作。
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朱逢博演唱的以思乡为主题的著名歌曲《那就是我》,为了突出游子思乡的主题,词作家精心选取了四个意象:1.(我思恋故乡的)炊烟;2.(我思恋故乡的)渔火3.(我思恋故乡的)小河;4.(我思恋故乡的)明月。
炊烟、渔火、小河、明月这四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曾经反复出现,是最能引起游子思乡情结的几个典型意象。
词作家围绕思乡主题选择主要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在初步立意之后,使歌词轮廓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使歌词的大概结构明晰化的过程。
《那就是我》的曲式上,并非像一般歌曲那样,采用分节歌或者是通谱歌的形式来创作,而是采用了歌曲创作中较为少见的单三部曲式,让情感有一次再现,前后呼应。
曲式图示如下:引子+a+b+a小节数:1~56~19 20~3637~50引子一共5小节,这里最别出心裁的是:在歌曲的引子里融合了两种调式(自然与和声小调)。
引子1到4小节为自然小调,但是从第5小节出现了和声小调的标志音级——#ⅶ音,此手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歌曲当中的“民族味道”。
而且在第5小节中还离调到了属调(d小调),通过“d2/d—d”的和声连接,最后在属和弦上终止了引子,这也看出作者创作中不拘一格的手法。
故此,笔者认为歌曲的调性调式为g自然/和声小调,而不是平常所说的“羽调式”。
从第6小节开始,钢琴声部上也完成了“d—t”的进行,进入了歌曲的a段:歌词“我思恋”是由一个简单的上行5度构成,以表达回忆故乡时的激动心情。
词作者陈晓光(1948.8—),河北景县人,笔名晓光。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向往》

第8课课题《向往》学校枣臻小学设计者魏慧波教学目的一、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种太阳》这首歌;二、能以比较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曲。
三、通过歌曲《种太阳》的学唱,体验歌曲欢快情绪。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充满向往的演唱歌曲,表现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
五、通过学科间渗透,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
六、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一、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种太阳》。
二、学生能自主的学好歌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一、弱拍起唱时,弱音要清晰,切分音唱得准确。
二、唱准降记号。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教师面带笑容,唱师生问好歌,学生与教师亲切问好。
二、创设情境猜谜语劳动英雄红面孔,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谜底-太阳)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太阳,那么我们就来学一下吧。
三、新课教学第一个太阳: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第二个太阳:节奏模仿练习(另外模仿老师的动作)第三个太阳:学习歌曲《种太阳》1、学生看《种太阳》动画视频2、学生用“l u”跟随音频小声哼唱歌曲,听完回答老师的问题问题一:歌曲中由几个乐段?问题二:我们来找找歌曲当中第一乐段与XX|X X X|节奏相同的部分,用笔画出来,数数有几处,请生来唱一下。
问题三:你觉得歌曲中哪个乐段比较难?3、学生跟随伴奏唱歌词。
4、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适当加入舞蹈动作演唱)第四个太阳:我们来改改歌词放伴奏一颗送给送给————一颗送给送给————一颗挂在挂在————一颗挂在挂在————四、深入体验(出示卡通人物“灰太狼”,提出问题。
)(1)师:《种太阳》是几拍子的歌曲?(2)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师:歌曲中种出来的太阳被送到了哪里?五、课堂小结:今天的课就到这,希望我们能把温暖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家乡赞歌》

第8课课题《家乡赞歌》学校枣臻小学设计者魏慧波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曲调欢快流畅、歌词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歌风、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真切运用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唱好《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以火热的激情、甜美的歌声,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歌颂家乡美。
二、通过本课时教学使学生能与他人一起,随着音乐伴奏演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通过细致深入的学唱歌曲和运用不同形式(齐唱、领唱等)的演唱,进一步体验并表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三、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掌握切分节奏,表现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四、让学生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美,提高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一、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热情、准确地演唱歌曲,并表现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注意一字多音与切分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在情景中呈现美师: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平时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其他什么爱好吗?(抽生答)师:同学们的爱好可真多!大家想知道老师的爱好是什么吗?生:想。
师:我的爱好呀也有很多,我喜欢唱歌﹑弹琴﹑打乒乓球、还有爱好旅游摄影。
想欣赏老师的摄影作品吗?(想)请看大屏幕。
(播放图片)师:同学们老师的摄影技术怎么样?生:评价。
(谢谢同学们的夸奖)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刚才的画面体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生:山里。
师:真聪明!你们觉得山里风景怎么样?(美)说说你觉得那些地方美?生:奇形怪状的山石,密密的树林,潺潺的溪流,浪漫的嬉戏。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棒!山村里的孩子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真幸福!师:这么美的画面好象还缺点什么?给它配上点什么好呢?生:音乐。
师:配上音乐,这个主意不错。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八课

备课时间:
2015.3
年级:
小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第8课《向往》
教学目标
1.能哼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能用语言描述人声演唱和长笛演奏其效果的不同。
2.聆听管弦乐《火车托卡塔》,感知音乐塑造的形象和表现的场景,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听辨并记住音乐的主题。
3.能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种太阳》,乐于和小组同学一起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并能用合作的方式表现歌曲。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到了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了自己的想法。也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了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了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让我们再次唱响歌曲,将我们美好的愿望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天空吧!
(二)聆听《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1.基本训练: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XX X0 0X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梭罗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梭罗河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祖国的美好,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梭罗河》,感受歌曲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歌曲中梭罗河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梭罗河》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新课导入:介绍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
3.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分段教授歌词,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4.歌曲练习:分组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歌曲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梭罗河》、歌曲节奏、音准等关键信息,以及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板书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梭罗河》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2.学生对梭罗河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3.学生对歌曲的喜爱程度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中课文目录(必修)

人教版
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大堰河
再别康桥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金岳霖先生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张衡传
李贺小传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望海潮
雨霖铃
赤壁怀古
水龙吟
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哦,香雪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咬文嚼字
孟浩然
说“木叶”
谈中国诗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苏教版
一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祝福
边城
◎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三、缺失
四、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黄花岗烈士事略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
◎灵魂的对白
雷雨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16、﹡风赋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展现了宽广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五声羽调式展开,旋律轻盈跳跃,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情感;第二乐段转为大调,旋律更加舒展,歌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理想的家园。
整首歌曲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歌曲的意境理解尚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理解。
3.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钢琴或其他电子琴。
3.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调式、节奏等基本要素。
讲解歌曲的结构,分析第一乐段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课歌词四首·那就是我
晓光
一、作者简介。
晓光,原名陈晓光,男,1948年生,河北景县人。
当代词作家。
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把心交给祖国》等。
有些作品被选人高等音乐院校专业教材及中小学音乐课本,并被译成英、日、法、朝等国文字介绍到国外。
其中,《那就是我》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被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并被选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那就是我》作于1982年。
二、基本解读。
《那就是我》是一首令人沉醉的深情之歌,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歌词的四个部分结构相似,反复咏唱,营造出一种魂牵梦绕、荡气回肠的气氛。
歌词每个部分的开头分别怀念故乡的“小河”、“炊烟”、“渔火”、“明月”,接下来的一句分别怀念“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小路上赶集的牛车”、“沙滩上美丽的海螺”、“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之后是一声深情的呼唤“噢,妈妈——”,最后是一个假设句,“如果……,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将自己幻化成“浪花”,向妈妈微笑;幻化成“竹笛”,向妈妈吹响;幻化成“风帆”,向妈妈驶去;幻化成“山歌”,从远方向妈妈飘去,用比拟的方法,把美好的自然和事物与真挚的思念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象、含蓄,却十分动人。
三、问题探究。
这首歌词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体会,有人认为这首歌词抒发的是游子思念母亲的情怀,有人认为抒发的是海外赤子思念祖国的深情,还有人认为抒发的是异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让学生多角度去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