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痤疮的药方
朱良春治痤疮医案

朱良春治痤疮医案1 朱良春治痤疮医案朱良春,冀州人,自幼喜好草药,对中医医术颇有研究。
近日,他在治疗痤疮方面有了一些不错的经验,现在就分享给大家。
2 病因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出现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人群中,婴儿和老年人很少出现。
病因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加上外界的污染物、细菌等因素,导致毛孔堵塞,形成痘痘。
3 病症表现痤疮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类:1. 青春痘:颜色较浅,通常在脸庞、前胸和背部出现。
2. 红痘疮:颜色较红,痛感较明显,通常在脸部和上背部出现。
3. 脓疱疮:发红、肿胀和分泌物明显,通常在脸部和后背出现。
4. 囊性痤疮:颗粒较大,形成比较深的囊肿,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4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痤疮,强调的是清热解毒,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
以下是朱良春总结的几个中药方。
1. 黄连泻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可以清除内部毒素,减轻痤疮症状。
2. 赤芍芦荟汤:赤芍、龙胆等中草药可以清热解毒,而芦荟则可以改善肌肤状况,有助于减轻痘痘。
3. 板蓝根汤:板蓝根、甘草、菊花、连翘等中草药可以减轻皮肤炎症,清热解毒,促进肌肤新陈代谢。
5 饮食治疗饮食调理在痤疮治疗中也很重要。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食物。
1. 蔬菜水果: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可以清除身体内的自由基,减轻痘痘。
2. 豆制品:豆制品中富含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可以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对控制痤疮疗效显著。
3. 鱼类:鱼类含有丰富的欧米茄-3脂肪酸,可以调节荷尔蒙水平,减轻痤疮。
6 生活习惯正确的生活习惯也是痤疮治疗的关键因素。
1. 清洁皮肤:每天定时清洁皮肤,保持肌肤清爽干净,可以减轻痤疮。
2. 饮食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
3. 避免刺激:减少熬夜、饮酒、吸烟等对皮肤的刺激,有助于减轻痤疮。
7 总结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中药治疗和调理饮食、生活习惯都可以缓解痤疮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较为严重的痤疮,最好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 朱良春验方

1、乌发丸:生首乌150克 黑芝麻l5克 霜桑叶30克 桑椹30克 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 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 黄精30克 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做蜜丸每丸9克重 每日三次 每次1丸 三个月一疗程。
【验证病案】:2007年8月,山西省太原薛女,35岁,来西安专程治疗脱发。
在某脱发治疗研究所治疗几月无效,并被告之,毛囊已破坏无法再生。
后经西安亲戚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全头毛发脱落已尽,仅脖子一周有稀疏几根余发,戴一假发,心情焦急,望大夫给予精心治疗以后将重谢云云。
把脉弦细数,舌尖边红苔白腻。
余告之,短期恐难长发需常期服药,患者说只要能治好,服多长时间都可以。
我看其信心较大,许其给予治疗。
将乌发丸改汤服用三个月,再诊,全头已长出黄色绒毛发,其间因头皮痒甚略为调整了几味药,大体未变。
随后改汤为丸又服用四个多月,头发已长全而且乌黑茂密,后专程赴西安感谢。
此例是我治脱发最严重一例,而且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耗时可谓长也,如不是患者能坚持又怎能大功告成。
吾自临证以来用此丸治疗脱发(包括斑秃白发)无数,一般三个月,几乎未有不效者。
后学者不可小视此方。
2、主治阴囊潮湿:生牡蛎30克 枯矾60克黄丹30克 研粉外用。
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验证病案】:2008年3月8日西电公司一退休高工白某找到我拿出一张药方,说吃了十几付了,治疗阴囊潮湿效果一点不明显,没啥作用,阴囊还是水渍渍,很是懊恼不爽,并说此是省上某名老中医的方子,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看了方子说这是二妙散加减,方子用得不错。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我有一方保你药到病除,隨后写下上方并帮其加工好,交待清楚便用方法。
该工看如此简单之方而且价格不到2元,很不在意。
曰:这能治病?我说试试看嘛!又不费事,常言:单方气死名医。
一句戏言,三天后该工找到我,一进门就冲我一说你真神了!你那药真管用,两次后阴囊潮湿就干了。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青春期。
中医认为痤疮的产生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医治疗痤疮的处方:
1. 清热泻火方
- 材料:黄连、黄芩、黄柏、地黄、知母各10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疏肝解郁方
- 材料:柴胡、白芍、川芎、郁金、香附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 健脾化湿方
- 材料: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泽泻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 滋阴降火方
- 材料:生地黄、玄参、麦冬、玉竹、石斛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 养血润燥方
- 材料: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6. 外用敷药方
- 材料:金银花、野菊花、黄柏、白芷、薄荷各适量。
- 用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敷于痤疮
患处,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 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痤疮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方。
- 中药治疗需一定时间,患者应有耐心,不宜频繁更换处方。
- 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若痤疮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以上处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朱良春应用痹通汤治疗疑难杂症经验

朱良春(1917-),男,教 授、主 任 医 师,国 医 大 师。 早 年
拜孟河御医 世 家 马 惠 卿 先 生 为 师 ,后 又 师 从 上 海 章 次 公 先 生,1938 年 毕 业 于 上 海 中 国 医 学 院。 从 医 70 余 载,对 内 科 杂病的诊治具有丰 富 的 经 验,尤 其 对 风 湿 病、脾 胃 病、肝 病、 肾病、老年病等有独 到 的 心 得,疗 效 显 著,先 后 研 制 了 “益 肾 蠲痹丸”、“复 肝 丸 ”等 经 验 方;主 要 著 作 有 《虫 类 药 的 应 用 》 《章 次 公 医 案 》《医 学 微 言 》等 9 部 ,发 表 论 文 140 余 篇 。
2013 年 第 16 期
潘峰等 朱良春应用痹通汤治疗疑杂症经验
· 1361 ·
破积 消 癥、活 血 祛 瘀、宣 风 泄 热、搜 风 剔 络、消 痈 散 肿、生肌收 敛、行 气 和 血、补 益 培 本 等 十 大 功 效 。 [1] 朱老师常言,虫类 药 为 血 肉 之 品,有 情 之 物,性 喜 攻 逐走窜,通 经 达 络,搜 剔 疏 利,且 能 深 入 经 络、骨 骱、 脏腑气血痰瘀胶 结 处,以 通 闭 解 结,扫 除 病 邪;又 与 人 类 体 质 比 较 接 近 ,容 易 吸 收 和 利 用 ,效 用 佳 良 而 可 靠,乃 草 木、矿 石 之 类 所 不 能 比 拟。 另 一 方 面,虫 类 药又系高蛋白、高 能 量 之 品,可 激 活 体 内 能 量,扶 助 正气而抗御病邪 。 [2] 最后本方从现代药理学角 度 来 看,功 效 全 面,可 兼 顾 多 种 疾 病。 现 代 研 究 显 示,乌 梢 蛇 、僵 蚕 、地 龙 、土 鳖 虫 、蜂 房 、当 归 、鸡 血 藤 均 有 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力 之 功 效;而 乌 梢 蛇、地 龙、土 鳖 虫、蜂 房 、鸡 血 藤 、当 归 、威 灵 仙 又 有 镇 静 、消 炎 、止 痛 之 能 ; 同时 地 龙、土 鳖 虫、当 归 能 抗 凝、降 低 血 黏 度;鸡 血 藤、当归则 可 促 进 红 细 胞 造 血,以 有 效 实 现 补 血 功 能 。 [2-8] 因此,本 方 既 能 全 面 调 节 机 体 神 经、内 分 泌、免疫 功 能,又 有 局 部 镇 静、抗 炎、消 肿、止 痛、抗 凝 、促 进 红 细 胞 造 血 之 作 用 。 2 临 床 应 用 举 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诗仙之家控涎丹甘遂(去心)60克、大戟(去皮)60克、白芥子60克,共为细末,用红糖水久煎制丸, 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丸,甚或10丸香附旋复汤制香附10克、旋复花15克(包)、蒌仁12克、苡仁30克、炒苏子10克(打细)、炒白芥子10克(打细)、茯苓12克、旱半夏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蜘蜂散(丸)花蜘蛛30只(微焙),炙蜂房60g,熟地黄90g,紫河车、淫羊藿、淡苁蓉各60g组成,制成蜜丸,每服6~9g,日2次,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吴茱萸30、肉桂40、干姜40、鹿角胶、川石斛、黄鱼鳔、萸肉、人参等随证加用,但不超过8味药 (治虚证阳痿) “竹皮大丸”加味药用:竹茹、白薇、生甘草各20g,生石膏60g,桂枝、生大黄各5g,大枣5枚,日1剂,水煎服治实证阳痿自拟“当贝苦参黄硝丸”方由当归、贝母、苦参、大黄、硝石 5 药组成, 莶草、刘寄奴煎汁泛丸, 每服2~ 6g,日2~ 3 次(急性黄疸)“豨莶逍遥五苓汤”药用:刘寄奴、豨莶草、生麦芽各30g,茵陈、生白术、茯苓、郁金、泽兰、泽泻各15g,柴胡、生白芍、制香附各10g,“柴胡桂姜胆草汤”药用:柴胡、桂枝、干姜各10g,瓜萎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生甘草各6g。
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
(慢性胆囊炎) “慢胆除根散”(经验方)当归30g,生白芍60g,柴胡15g,郁金30g,茯苓、白术各60g,吴茱萸15g,制香附30g,薄荷10g,炒栀子、生甘草各15g共打粉(1个月量),日量11g 分2次饭前服。
胁痛用生吴茱萸20粒嚼服,日2次,或川楝子、生吴萸各30g,研末用醋调,外敷右胁下,胆石病、胆囊炎痛胀片刻可消,名速效止痛散。
(慢性胆囊炎)青蒿茵陈汤青蒿、茵陈各30g,黄芩、陈皮、旋复花各10g,生甘草6g。
有黄疸者,倍茵陈量为50g且要先煎30分钟。
(慢性胆囊炎) “速效止痛散”(川楝子粉、生吴茱萸各30g,生吴茱萸打粉即用,久置无效,胆石或胆囊炎均效)醋调外敷右胁下,片刻,即痛胀均消两脚患湿脚气,肿痛沉重,顽麻颓软,不可步履,可加槟榔70~80克、木瓜50~60克、松枝60克、卷柏60克。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 附子热病耗伤心力,投以附子强心朱老用附子之标准:1)舌淡润胖嫩2)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3)面色苍白4)汗出,四肢欠温5)小便色清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同时兼见有高热神昏、烦躁脉数、等症状亦当用附子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碱,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泌尿系结石方中少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的作用风寒湿痹用附子者多,但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者,此时常配伍苍白术、黄柏、蚕砂、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一方面是因为湿邪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当借附子之辛热通阳,但风寒湿痹须大剂量(15~30g)而风湿热痹仅需小剂量即可(3~6g),这一点和江尔逊老先生于三仁汤中加附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地黄饮子里面加少量附子就有点少火生气的意思)2.苦参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功效与黄连龙胆相近但“其苦愈甚,其燥尤烈”。
1)用于痢疾、伤寒治疗下痢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由湿热壅滞所导致的痢疾可用苦参与木香或黄连相配伍2)用于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苦参(此时苦参量应大15~20g,其余情况6~9g为宜)3)用于湿疹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与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偏多者加苍白术薏苡仁食鱼虾海鲜发作者加紫苏芦根干燥者加生地4)用于外阴湿痒朱老常以苦参配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艾叶、雄黄做洗剂(每次10min )5)用于湿热所致的梦遗以及泌尿系感染6)用于乳糜尿脾肾不足,湿热下流孙一奎《赤水玄珠》端本丸:柴胡、黄柏、葛根、半夏、苦参、牡蛎、煅白螺丝壳3.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外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的吸收有特殊功效1)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有一点类似于悬饮张介宾:“白芥子消痰癖,除胀满极速。
”(白芥子的行气之功?)2)结节病西医: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中医:痰核(朱丹溪:“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治疗痤疮、痔疮的中药偏方

说明:以下偏方仅供参考。
1、治疗痤疮,酒渣鼻偏方:凉血清肺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9克枇杷叶9克生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凉血清肺【主治】痤疮,酒渣鼻。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大青叶。
【方论】方中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
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渣鼻诸证。
2、治疗痔疮的偏方:百草丸【来源】《外科大成,卷二。
【组成】百草霜120克黄芩栀子各30克黄连槐花地榆各15克【用法】上为末,打糊为丸。
每服9克,清汤送下。
【主治】痔疮出血。
生肌凤雏膏【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轻粉末3克乳香末血竭末龙骨末各1.5克【用法】用鸡蛋10余个,煮熟,去白用黄,铜勺内熬油约9克,倾入盏内,加轻粉等四味,和匀。
每日早、午、晚用鸡翎蘸涂疮口内,以膏盖贴。
【功用】生肌长肉。
【主治】痈疽、痔疮溃后,腐肉已脱,新肌未生。
地榆散5【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组成】地榆黄耆枳壳槟榔川芎黄芩槐花赤芍药羌活各3克白蔹蜂房(炒焦)甘草(炙)各1.5克【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痔疮肿痛。
二子散【来源】《疡科选粹》卷五。
【组成】木鳖子五倍子各等分【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调敷。
【主治】痔疮肛门热肿。
防风秦艽汤【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防风秦艽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连翘各3克槟榔甘草栀子地榆枳壳槐角白芷苍术各1.8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祛风解毒,清肠止血。
【主治】痔疮便血,肛门坠重作痛。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6克。
槐花散1【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五。
【组成】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用法】上药经炮制后,各称等分,研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6克,空腹时服。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中医处方(一)【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痤疮的药方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中医学称之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依据皮疹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和囊肿性、结节性和聚合性痤疮,依据年龄阶段又分青春期痤疮和青春期后痤疮。
痤疮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常有粉刺、炎性丘疹、囊肿、结节等症状,但痤疮的证候候较复杂,不能以局部有炎症表现就妄投寒凉药物,治疗上应遵从辨证论治原则,抓住病机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根据临床经验,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同时参考患者的年龄、症状、发病部位等。
痤疮的八个症状:
1.丘疹,痤疮最基本的损害。
在毛囊皮脂腺口堵塞的情况下,形成毛囊
皮脂腺内缺氧的环境,厌氧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聚集而发生炎症性丘疹,所以这类丘疹属于炎性损害。
2.结节,脓疱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大量的角质物,皮脂,脓细胞存
贮,使毛囊皮脂腺结构破坏而形成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结节。
基底有明显的浸润,潮红触之有压痛。
3.黑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内被角化物和皮脂堵塞,而开口处与外界相通,
形成开放性粉刺,表面看起来是或大或小的黑点。
4.白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
与外界不相通,形成闭合性粉刺,看起来为稍稍突起的白头。
5.囊肿,结节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结构内大量脓细胞的聚集。
既有脓
液、细菌残体、皮脂和角化物,又有炎症浸润。
把毛囊皮脂腺结构完全破坏,触摸起来有囊肿样感觉,挤压之可有脓、血溢出。
6.粉瘤,在囊肿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的所有内容物逐渐干燥炎症减
轻,形成油腻性豆渣样物质。
当囊内压力过大时会在表面形成小孔,从该处可挤出豆渣样或干酪样物质。
触摸之为囊样肿瘤。
7.脓疱,是炎性丘疹的进一步发展、加重。
毛囊皮脂腺内大量中性粒细
胞聚集,吞噬痤疮丙酸杆菌发生炎症反应,大量脓细胞堆积形成脓疱。
这种情况愈后易形成疤痕,主要为凹陷性疤痕。
8.疤痕,疤痕是痤疮(青春痘)的最严重的损害。
在炎性丘疹以上的严重
损害,因真皮组织遭到破坏,愈后结缔组织修补从而形成疤痕。
疤痕是机体对于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修复反应,当皮肤的损伤深及真皮,使大面积的表皮缺损,该部位的表皮不能再生,将由真皮的纤维细胞、胶原以及增生的血管所取代,这样就出现了疤痕。
疤痕一旦形成,不易自行消退。
一、方药:蝉衣、皂角刺、苍耳子、枇杷叶、当归各12克、黄芩21克,桔梗、甘草各10克、生地30克,白蒺藜、玄参、赤芍、地肤子、苦参各15克。
每日煎服一剂。
二、加减:丘疹性痤疮色赤有痛感者加连翘15克、丹参30克,疹色黄白,有痒感,骚破流黄水者加土茯苓、苡仁各30克,白藓皮15克;脓疮性痤疮加败酱草、金银花各30克,蒲公英、地丁各18克,炙乳香、炙没药各9克;结节性痤疮加蜈蚣二条,三棱、我术各9克,半枝莲15克;囊肿性痤疮加银花30克,白菊18克,炮山甲、防风各10克,漏芦12克,蚤休15克;便秘者加芦荟3克,或川军8克;女性患者若在经期明显增剧加凌霄花15克,益母草30克;体弱者酌情增服保元汤。
三、疗效:显效(皮损全部消退,无新发者)34例,有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新发者或仅少数新发者)14例,无效2例(系结节性痤疮)。
附:【保元汤】黄芪、人参各9克,炙甘草、肉桂各3克,清水煎,空腹温服。
方解:本方用黄芪保在外一切之气,甘草保在内一切之气,人参保内外一切之气,诸气治而元气自足,此三者补水谷之气有余而补命门之气不足,所以加肉桂鼓舞肾间动气,用之得当长获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