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重点题型总结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归纳)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归纳)

图甲图乙 图丙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1 功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

注:若力与运动的方向垂直,则该力没有做功。

二、功的计算1、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 F s =⋅ 变形公式:W F s =,W s F= 注:当在竖直方向做功......时,公式可表示为:W G h =⋅(如“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

2、功的物理意义:11J N m =⋅表示:用1N 的力使物体移动1m 所做的功是1J 。

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1.2 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2、 公式:W P t=变形公式:W Pt =,Wt P=3、单位换算:11000kW W =4、功率的物理意义:①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

②11W J s =表示:物体1s 所做的功是1J 。

§11.3 动能和势能一、能量物体能对外界做功,我们说物体具有能量(物体对外界做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二、动能(一)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器材:刻度尺...、带斜面的长木板、 木块、质量不等的两个钢球3、实验过程:钢球A 的动能大小是通过观察木块..B .移动的...距离..来体现出来的。

4、结论: (1)与质量..有关: 控制不变的量:速度(图甲和图丙)(使质量不等的钢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结论: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与速度..有关: 控制不变的量:质量(图甲和图乙)(使同一钢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滚下)结论: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归纳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额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斜面:W总= fL+Gh=FL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斜面: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①原理:公式: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知识结构: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1.知识结构: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024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功和机械能

2024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功和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经典精讲一、重难点突破一、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功和功率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3、功的原理:运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干脆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运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公式:P=W/t =Fv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二、金题精讲题一:在水平地面上,工人师傅用10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重为300 N的箱子匀速前进,5 s内移动了6 m.在这个过程中,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N,推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_W.题二:下列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拉开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B.用力推车而车未动,因为用了力,所以推力做了功C.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D.速度小的物体动能肯定小题三:某海上蹦极挑战者的质量为50 kg,下落的高度为45 m,所用时间为5 s,g取10 N/kg,(1)挑战者下落的平均速度;(2)重力对挑战者所做的功;(3)重力做功的功率。

题四:三峡升船机进行实船测试,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答案】C【解析】解:(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3)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选C.2.如图,在同样的水平面上,两人分别去推静止在水平面上重100N 的同一课桌.小芳用10N 的水平推力,课桌沿水平面以2m/s 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用20N 的水平推力,课桌在水平面上也做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芳推课桌时,推力做功的功率为20WB.小明推课桌时,课桌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0NC.小芳推课桌时,课桌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0ND.小明推课桌时,课桌沿水平面也以2m/s 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小芳用10N 的水平推力,课桌沿水平面以2m/s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芳推课桌时,推力做功的功率P=Fv=10N×2m/s=20W,故 A 正确.根据小芳用10N的水平推力,课桌沿水平面以2m/s 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课桌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课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推力相等,即f=F=10N;小明推课桌时,课桌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10N,故 B 错误.小芳推课桌时,课桌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摩擦力为10N,故 C 错误.小明推课桌时,推力大于摩擦力,课桌做加速运动,故 D 错误.答案为A.3.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

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

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①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③每个同学的体重G;④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

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

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 功【高频考点精讲】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两个因素必须都有,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

3、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箱子,但是没有推动;一个人提着书包站着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2)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例如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的冰块,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力对冰块做功。

(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不是在重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因而重力没有对车做功。

4、功的计算:(1)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W = F s;(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是牛(N),距离(s)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N•m),用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J。

【热点题型精练】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做了功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2.小李同学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别在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表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F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关于做功大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甲<W乙<W丙B.W甲>W乙>W丙C.W甲=W乙=W丙D.W甲=W乙<W丙3.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4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N的拉力F,将重为2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缓慢拉到顶端,下列关于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A.木箱受到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JB.木箱受到斜面摩擦力做功大小为100JC.木箱受到合力做功的大小为125JD.木箱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做功大小为200J4.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A.10J B.30J C.50J D.80J5.如图所示的单摆,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从A点向B点摆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对小球功,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功(均选填“做”或“不做”)。

高中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机械能第一模块:功和功率『夯实基础知识』 (一)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3、公式:W =FScosα (α为F 与s 的夹角).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4、单位:焦耳(J )5、意义:功是能转化的量度,反映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

6、说明(1)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位移是指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 (2)要分清“谁做功,对谁做功”。

即: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

(3)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位移。

如:位移:沿力方向分解,与力垂直方向分解。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值。

其正负表示力在做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正功表示动力做功(此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用),负功表示阻力做功.(5)功大小只与F 、s 、α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 (二)功的四个基本问题。

涉及到功的概念的基本问题,往往会从如下四个方面提出。

1、做功与否的判断问题: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由此看来,做功与否的判断,关键看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第一是力;第二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而所谓的“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可作如下理解:当位移平行于力,则位移就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的位移;当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就不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当位移与力既不垂直又不平行于力,则可对位移进行正交分解,其平行于力的方向上的分位移仍被称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θ判断; 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时F 做负功。

(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3)用动能变化判断。

3、做功多少的计算问题:(1)按照定义求功。

即:W=Fscosθ。

公式中F 是做功的力;S 是F 所作用的物体发生的位移;而θ则是F 与S 间的夹角。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对木箱所做的功为2J D.在第三个2s内推力F
对木箱做功的功率为8W
8.(2019·宜宾)如图8所示,一个物体静止于光 滑水平面上的o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开始向右 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个点,且a、b之间 和b、c之间的距离相等,F在ab段做功W1,做功功 率P1;在bc段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有W1= W2, P1 < P2(均选填“>”“=”或“<”).
13.(2019·广东)如图13所示,质量为960kg、 底面积为0.5m2的石材A放在水平地面上,利用滑轮 组水平拉动A,使其在20s的时间内匀速向墙靠近 了4m,水平拉力F=500N,不计绳、滑轮组的质量 以及绳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g取10N/kg. 求: (1)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A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3)拉力F的功率.
解:重物上升24m时克服重力做功为: W克=mgh=1×103kg×10N/kg×24m=2.4×105J. 由于匀速提起重物,所以起重机对重物做功等于
W克, 它在100s内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 P1=W克/t=2.4×105J/100s=2400W.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
η=W 有 /W 总 ×100%=(W 克 /Pt)×100% =(2.4×105J)/(3×103W×100s)×100%=80%
6.(2019·连云港)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
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
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 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 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 P1和P2. 则下列关系正 确的是( B ) A. F1=F2 P1>P2 B. F1=F2 P1<P2 C. F1>F2 P1>P2 D. F1<F2 P1>P2

【物理】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重1000N 的木箱,用100N 的水平推力,将木箱沿力的方向,匀速向前推动1m ,则有( )A .重力所做的功是1000JB .推力所做的功是1000JC .摩擦力所做的功是100JD .推力所做的功是100J【答案】D【解析】A 、由题意可知,木箱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可知,重力做功为0J .故A 错误;BD 、推力做功:1001100W Fs N m J ==⨯=.故B 错误,D 正确.C 、因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f=F=100N ,方向与F 相反,由于木箱沿力F 的方向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则1001100W fs N m J '==⨯-=-(),故C 错误.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功的计算,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关键是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注意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重力是不做功的.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 .八年级物理教科书重约100NB .人从一楼上到三楼做的功约3000JC .标准大气压约1×103PaD .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答案】B【解析】【详解】A 、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0.2kg 左右。

受到的重力在左右,故A 不符合实际;B 、初中生的体重在500N 左右,一楼到三楼的高度在6m 左右,人从一楼上到三楼做的功约为左右,故B 符合实际;C 、标准大气压约1×105Pa ,故C 不符合实际;D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跳动100次的时间在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重点题型总结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 物理课上刘老师将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提起重为G 1、G 2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擦),下面四位同学作了四种猜测,你认为正确的是A. 甲同学说若G 1=G 2,则F 1<F 2,η甲>η乙B. 乙同学说若G 1=G 2,则F 1>F 2,η甲<η乙C. 丙同学说若G 1<G 2,则F 1<F 2,η甲=η乙D. 丁同学说若G 1<G 2,则F 1<F 2,η甲<η乙【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滑轮组中相关量的计算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比较,此类题目判断绳子段数n 是关键,而且要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是否相同,只要抓住这几点解答此类题目很容易。

要判断甲、乙两图的绳子段数来比较省力情况,由于滑轮组相同、绕法不同,并且不计摩擦,则额外功相同,通过比较有用功的大小可比较机械效率的高低。

【解答】AB.由题知,滑轮组都是一定一动,动滑轮重力G 轮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 1=13(G +G 轮),拉力F 2=12(G +G 轮),如果物重G 1=G 2,则拉力F 1<F 2; 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100%=Gℎ(G+G轮)ℎ×100%=GG+G 轮×100%,物重相同、动滑轮重相同,机械效率相同,故A 、B 错误;CD.因为拉力F 1=13(G 1+G 轮),拉力F 2=12(G 2+G 轮),如果物重G 1<G 2,则拉力F 1<F 2; 如果物重G 1<G 2,即物重增大,有用功将增大,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不变,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100%=W 有用W 额+W 有用×100%=1W 额W 有用+1×100%,所有机械效率将变大,即乙的机械效率高,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

如图所示,是晓晓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分别在A、B、C三个点)“点水”后水面振动时形成的以点水处为圆心的圆形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圆形的波纹,点水的时间忽略不计),同时图中还给出了每个圆上边缘的y轴坐标。

同时晓晓又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那么在这过程中:A. 蜻蜓翅膀振动时晓晓没有听见,所以蜻蜓没发声B. 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的负方向C. 以蜻蜓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D. 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过程中飞行的平均速度为9m/s【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听见声音的条件、运动与静止、速度的计算,理解图像的内容是解的关键。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的听力范围是20Hz−20000Hz,根据题意计算蜻蜓的发声频率。

B.蜻蜓“点水”点的是水波的圆心,不同的水波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应明白先点的水波的半径大,后点的水波的半径小;C.要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D.蜻蜓“点水”点的是水波的圆心,不同的水波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应明白先点的水波的半径大,后点的水波的半径小;还应考虑到三个水波内切,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蜻蜓在点水时前面点水的水波恰好到达点水处,最后用速度公式计算蜻蜓的飞行速度。

【解答】A.蜻蜓翅膀振动,产生声音,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知蜻蜓的振动频率是1Hz,不在人的听力范围内,故A错误;B.因为三个水波的圆心在y轴上,而且沿y轴负方向水波半径越来越小,所以蜻蜓应沿y轴负方向飞行,故B正确;C.以蜻蜓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木与蜻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D.根据三个水波内切,即蜻蜓点水时先点水的水波恰好传到后点水的位置,所以蜻蜓的飞行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蜻蜓三次点水的坐标依次为:(0,10cm)、(0,3cm)、(0,1cm),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飞行的路程s=10cm−1cm=9cm,时间t=2s,飞行的平均速度v=st =9cm2s=4. 5cm/s,故D错误。

故选B。

3.已知雨滴在空中竖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不同质量的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现有两滴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雨滴从空中竖直下落,在落到地面之前都已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两滴雨滴落地之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A. m1:m2 B. √m1:√m2C. √m2:√m1D. √m13:√m2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功率的计算,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功率的推导公式P=Fv代入关系式,正确解答。

【解答】因为雨滴落到地面前均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雨滴受的是平衡力,雨滴受到的阻力为f=mg=kv2,所以雨滴的速度为v= √mgk;又因为P= Wt = Fst =Fv,所以两雨滴功率之比为P1 P2 = F1v1F2v2 = m1gv1m2gv2 = m1v1m2v2 = m1⋅ √m1gkm2⋅ √m2gk = √ m13 √m23 。

故选D。

4.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为2.5g/cm3,体积为40cm3的物体M用一细绳提起,使物体M的体积刚好有一半露出液面且保持静止时,磅砰示数为70g,如图甲所示。

接下来将物体M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磅秤示数将变化80g。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两次台秤示数的变化等于物体M两次所受浮力的变化B. 图甲中物体M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0.2NC. 图乙中物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0.6ND. 图乙中磅秤的示数为150g【答案】A【解析】略5.如图所示,小明将重为50N的水,从一楼加速提高到三楼,若每层楼的高度为3m,整个过程用时10s,小明所用拉力为60N,则A. 小明做的功是300JB. 小明做功的功率是83.3%C. 小明可以使用轻质定滑轮从而提高效率D. 提升水的过程中,水的机械能不断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功、机械效率及功率的计算,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注意此题是定滑轮,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省力。

(1)由于知道每层楼高,则可知道绳子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Fs可以求出小明所做的功;(2)根据功率的公式P=Wt可求出功率;(3)定滑轮的质量对效率没有影响;(4)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解答】A.从一楼加速提高到三楼,每层楼的高度为3m,绳子移动的距离s=3m×2=6m,所以小明所用拉力做的功W=Fs=60N×6m=360J,故A错误;B.小明做功的功率P=Wt =360J10s=36W,故B错误;C.由于小明使用的是定滑轮,则定滑轮的质量对机械效率没有影响,故C错误;D.水被提升过程中,由于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高度相等的同种液体,两容器底面积相等,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①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②②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③③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④④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①④正确C. 只有②③正确D. 只有②④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定义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要先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ℎ、再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

固体压强利用p= F S进行计算。

注意:①上下一样粗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等于所盛液体重力。

②上细下粗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大于所盛液体重力。

③上粗下细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小于所盛液体重力。

(1)已知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密度相同,根据公式p=ρgℎ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还知道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F=pS可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关系。

据此对①②做出判断;(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又知底面积相等,根据p= F S比较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据此对③④做出判断。

【解答】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ℎ知,此时ρ相同,h相同,所以p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S相同,所以F相同,故①错误,②正确;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 =GS,此时G甲<G乙,S相同,所以p甲<p乙,故③正确,④错误。

所以正确的为②③。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处,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加速下落B. 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重力势能增大C. t0时刻运动员动能最大D. 运动员重力大小等于F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能和势能的变化,及其力与运动的关系,能够分析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及受力变化是关键。

(1)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则运动员将加速运动;(2)质量不变,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越小,重力势能越小;(3)当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相等时,此时加速过程恰好完成,速度最快,动能最大;(4)运动员最后静止的位置,重力与弹力相等的位置。

【解答】A.B点弹力等于重力,A到B点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运动员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从B点到C点过程中,h变小,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小,故B错误;C.由图知,t0时刻,绳的弹性势能最大,应达到了最低点,此时动能为零,故C错误;D.由图知,最后绳的弹性势能几乎不变,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静止下来,此时拉力与重力平衡,由图象知,重力小于F0,故D错误。

故选A。

8.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ΔF甲和ΔF乙的关系是()A. ΔF甲一定大于ΔF乙B. ΔF甲可能大于ΔF乙C. ΔF甲一定小于ΔF乙D. ΔF甲可能小于ΔF乙【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p=FS、p=ρgℎ、ρ=mV(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