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主观题与模拟题目政治

政治科近3年高考题与2014年模拟试题整合——主观题

《经济生活》

一、近3年广东高考

1.(2011年)(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

2.(2012年)(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

3.(2013年)(1)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8分)

二、2014年模拟题

1.(广州一模)(1)概述上图反映的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4分)(2)结合上图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古镇发展民俗旅游业的积极意义。(11分)

2.(深圳一模)(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6分)(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依据。(8分)

3.(汕头一模)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⑵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8分)

4.(佛山一模)(1)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2)依据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做法的理论依据。(12分)

5.(揭阳一模)(1)简要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

6.(茂名一模)(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哪些经济信息?(6分)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应该如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8分)

7.(韶关一模)(1)请你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作出简略判断。(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广东省振兴粤东西北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12分)

8.(肇庆一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4分)(2)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二中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9.(江门一模)(1)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图二,分析图一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请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10分)10.(梅州一模)(1)概括材料一所放映的经济信息。(6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广东做法对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8分)

11.(惠州一调)概括材料一中图表一和图表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图表一和图表二的内在联系。(6分)(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该市应如何走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建设“美丽广东”。(12分)

12.(惠州二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完成治理雾霾这一系统工程?(12分)

13.(惠州三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态势?(4分)(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为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出谋划策。(12分)

14.(惠州四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完成治理雾霾这一系统工程?(12分)

15.(广州二模)(1)解读材料一中我国的经济信息,(4分)并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9分)

16.(深圳二模)(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8分)

17.(佛山二模)(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12分)

18.(汕头二模)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6分)⑵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8分)

19.(湛江二模)(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建成贸易强国。(8分)

20.(茂名二模)(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12分)

21.(肇庆二模)(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建议。(10分)

22.(揭阳二模)(1)请说明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在这一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发展。(10分)

23.(潮州二模)37(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2)材料二中某市的做法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10分)

《政治生活》

一、近3年广东高考

年,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

年,运用政府责任与职能的知识,分析材料一。

年,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二、2014年模拟题

1.广州调研: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应如何正确履行职能。(14分)

2.广州一模: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12分)

3.广州二模:运用《政治生活》中的有关知识,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你将如何参与控烟活动。(13分)

4.佛山一模:运用政府知识,谈谈如何防止“政府的手错装在市场身上和市场的手错装在政府身上”。(12’)

5.佛山二模: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当前形势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2分)

6.深圳一模:运用《政治生活》关于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意义。(12分)

7.深圳二模: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及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12’)

8.汕头一模: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12分)

9.汕头二模: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公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12分)

10.茂名一模: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论述打造“阳光村财”的意义。(12分)

11.茂名二模: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的依据是什么?(10分)

12.湛江一模:运用“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谈谈G省人大是如何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12分)

13.湛江二模: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雄狮的形象。(12’)

14.韶关一模:运用“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有关知识说明实行“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12分)

15.韶关二模: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12分)【答案略】

16.清远一模: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对“反腐的关键是要发挥制度的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3分)

17.清远二模:运用政府和政党的有关知识,谈谈应该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2分)

18.中山一模: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履行职能促进信息消费稳定增长的?(12分)

19.肇庆一模: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联系材料分析我国社会各方面应该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4分)

20.江门一模:运用“政府”的知识,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13分)

21.江门二模: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减少决策失误?(10分)

22.揭阳一模(改编)

23.揭阳二模(改编)

24.汕头模拟: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12分)

25.六校联考:请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解读材料一。(12分)

《文化生活》

一、近3年广东高考

1.(2011年)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原因。(9分)

2.(2012年)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

3.(2013年)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

二、2014年模拟题

1.(广州一模)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0分)

2.(深圳一模)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3.(汕头一模)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10分)

4.(佛山一模)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市场是怎样使方方面面都从中得益的”。(12分)5.(揭阳一模)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广东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10分)6.(茂名一模)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自信。(10分)

7.(韶关一模)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10分)

8.(肇庆一模)运用“文化创新''和“发展入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 0分)

9.(江门一模)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10.(梅州一模)结合材料三,从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角度,解读梅州举办客家文博会的意义。(10分)11.(惠州一调)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阐述传承保护古村落的依据。(10分)

12.(惠州二调)(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13.(惠州三调)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惠州文化建设的依据。(9分)

14.(惠州四调)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15.(广州二模)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禁止烟草广告的合理性。(10分)

16.(深圳二模)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0分)

17.(佛山二模)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13分)

18.(汕头二模)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就政府如何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建议。(10分)19.(湛江二模)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Z市市委、市政府启动一系列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依据。(10分)

20.(茂名二模)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12分)

21.(肇庆二模)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10 分)

22.(揭阳二模)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课题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的颁布、实施推广的必要性。(10分)

23.(潮州二模)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应该怎样强化内功。(10分)

《生活与哲学》

一、近3年广东高考

1.(2011年)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2.(2012年)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3.(2013年)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

二、2014年模拟题

1.(广州一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请选用其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材料一,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深圳一模)根据材料一,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8分)(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8分)

3.(汕头一模)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历史观知识回答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并分析党坚持改革的根本原因。(12分)

4.(佛山一模)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2分)5.(揭阳一模)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2分)

6.(茂名一模)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体现的哲学道理。(16分)

7.(韶关一模)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6分)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振兴粤东西北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8.(肇庆一模)材料二中“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和矛盾观的什么原理? (4分)运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困家工作全局”的理解。

(1 2分)

9.(江门一模)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3分)

10.(梅州一模)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16分)

11.(惠州一调)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12分)

12.(惠州二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12分)

13.(惠州三调)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15分)

14.(惠州四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12分)

15.(广州二模)36(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对此进行论证。(8分)运用所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不同人对香烟有不同的看法。(8分)

16.(深圳二模)联系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6分)

17.(佛山二模)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11分)18.(汕头二模)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12分)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4分)

19.(湛江二模)材料二中“Z市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说明Z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分)

20.(茂名二模)结合材料一,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 分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2分)21.(肇庆二模)材料一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征?(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的正确性。(12分)

22.(揭阳二模)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发展的实质是什么?(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12分)

23.(潮州二模)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有关知识,分别谈谈“坚持因地制宜”和“推进试点示范”做法的哲学依据。(8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A县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