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天鹅》课件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0课《天鹅》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0课《天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鹅》是一首来自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第10课的教学内容。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描绘了天鹅的高贵和优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喜欢通过唱歌和动手操作来学习音乐,对动物主题的歌曲感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天鹅的形象和特点不够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天鹅》这首歌曲,并理解其寓意。
2.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欣赏,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天鹅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对自然生态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特别是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2.对天鹅形象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歌曲中。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天鹅的形象和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欣赏法:教师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天鹅图片、音乐作品等。
2.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谱等。
3.补充资料:关于天鹅的图文资料,相关音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鹅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播放《天鹅》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天鹅》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音乐的韵律。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示范法、互动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天鹅教案初中音乐

天鹅教案初中音乐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天鹅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天鹅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欣赏天鹅的音乐作品,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形象。
2. 学习并理解天鹅的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保护动物的信息。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到天鹅的优美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天鹅的音乐作品、图片等。
2. 教学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天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鹅的外貌特征。
2. 教师简要介绍天鹅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引发学生对天鹅的关注和关爱。
二、欣赏天鹅的音乐作品(15分钟)1. 教师播放天鹅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描绘的天鹅的形象,如优雅的舞姿、悠扬的叫声等。
3. 教师分析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保护动物的信息,引导学生树立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学习天鹅的音乐作品(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天鹅的音乐作品,如钢琴曲、小提琴曲等。
2. 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作品的乐谱,引导学生跟随乐器演奏天鹅的音乐作品。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演奏天鹅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创造性地表现天鹅(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天鹅的形象和情感。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形式,如演唱、舞蹈、绘画等,展示自己对天鹅的理解和表现。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表现。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天鹅的音乐作品的特点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天鹅》说课稿

《天鹅》说课稿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一)教材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课共欣赏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
第一首选自二十六课,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学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
重点欣赏第一首。
这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嬉戏的优美形象。
(二)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与演唱,加深对同一主题却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乐曲的理解。
2、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天鹅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三首“天鹅”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继承并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的情绪和意境。
在优美的旋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四)教学难点: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天鹅》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二、精选教法,让学生想学1、以声像呈示作为辅助,采用启发诱导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以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0课《天鹅-听赏主题》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0课《天鹅-听赏主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鹅-听赏主题》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首作品。
本节课选用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这首歌曲,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聆听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学唱主题旋律;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唱《天鹅-听赏主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学唱、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天鹅-听赏主题》的主题旋律,了解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天鹅-听赏主题》的主题旋律,了解作品的音乐要素。
2.教学难点:对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创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天鹅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天鹅-听赏主题》。
2.聆听作品:让学生完整聆听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
3.分析作品:教师对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学唱主题:让学生跟唱主题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5.创作与表演: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排新的节奏、旋律等,并进行表演。
初中音乐《天鹅》PPT课件

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 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 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 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 《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 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 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天鹅》便 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
芭蕾舞《天鹅之死》
芭蕾舞《四小天鹅》
谢谢观赏
天鹅
动动脑
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 水里游的动物有哪些?
你觉得天鹅是怎样的?
聆听思考
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了这首歌曲, 你有哪些感受?
你知道这首歌是·圣桑 (1835年10月9日 -1921年12月16 日)是一位属于浪 漫时期的法国钢琴 及管风琴演奏家, 亦是一位多产的作 曲家。他的作品对
音乐作品欣赏二――圣桑的《天鹅》

音乐作品欣赏二――圣桑的《天鹅》音乐作品欣赏(二)――圣桑的《天鹅》2011-03-02 20:56"天鹅"美丽而动人的名字,一提起它,人们会有众多的联想。
当它作为音乐曲名时,你一定想听听这首以它的名字命名的乐曲。
我们这里播放的乐曲就是《天鹅》。
天鹅,鸟类的一种,形状象鹅而体形较大,善飞,居住在海滨和湖边。
人们视觉中的形象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天上飞的天鹅,一种是水里游动的天鹅。
听着这首舒缓、荡漾着水声的乐曲,已不难判断乐曲表现的是在湖水中悠然游动的天鹅。
这首著名的《天鹅》曲出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35―― 1921)之手。
圣桑从小喜爱音乐,对声音极其敏感。
爱听时钟报时的滴答声和水开时茶壶的"歌唱",他五岁开始作曲,十一岁就以钢琴家的姿态登台演出,1848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1853年开始在教堂任管风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尔音乐学校教钢琴。
1877年辞去教堂职务,专事作曲,并常以钢琴家、指挥家的身份出国演出。
其作品数量超过170部,但质量不匀,较优秀的有歌剧《桑孙与达利拉》、《第三交响曲》、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二、四、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1886年2月,圣桑在布拉格旅行演出期间,为在巴黎的友人所主持的音乐会写了管弦乐狂想曲《动物狂欢节》。
作品将一些大师的名曲(包括他自己的作品)揉合其中,并加以夸张变形,对当时的音乐生活作了善意的戏谑和尖刻的嘲笑。
《动物狂欢节》共有十四首乐曲,除了第十三曲《天鹅》外作者不同意在他生前演出或出版整套作品。
《动物狂欢节》共有十四首乐曲,由十三首标题小曲和终曲组成。
1、引子与狮王进行曲2、母鸡与公鸡3、骡子,跑得飞快的动物4、龟5、象6、袋鼠7、水族馆(乐曲表现好象透过玻璃看到水中鱼儿轻巧的游动)8、长耳朵的角色(乐曲模仿受人使役的毛驴的哀鸣)9、森林中的杜鹃10、大鸟笼11、钢琴家(乐曲表现只会机械地搬动手指的"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14、终曲(动物的狂欢)在《动物狂欢节》组曲中,人们认为《天鹅》是最精美的乐曲,自它诞生之日起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间,其艺术魅力长盛不衰,人们在这首乐曲的基础上,将它改编出多种形式的演奏乐曲,并创作了芭蕾舞《天鹅之死》,其意境也随之改变。
小学音乐《天鹅》教案

小学音乐《天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动物狂欢节》,主要教学内容为圣桑的《天鹅》。
该作品是一首描绘天鹅形象,展现天鹅优雅、高贵气质的著名钢琴曲。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作曲家圣桑的背景知识;学习《天鹅》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曲式结构;感受乐曲中所表现的天鹅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圣桑及其代表作品《天鹅》,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对《天鹅》的学唱、演奏、欣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天鹅》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曲式结构。
难点:理解乐曲所描绘的天鹅形象,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中天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鹅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曲家圣桑及其代表作品《天鹅》,让学生初步了解乐曲背景。
3. 学习乐曲:引导学生聆听《天鹅》,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4. 实践活动:学唱《天鹅》的主题旋律;分组演奏乐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例题讲解:以乐曲中的某一乐段为例,讲解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乐曲中的其他乐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学音乐《天鹅》教案2. 板书内容:作曲家:圣桑作品特点:描绘天鹅形象,展现优雅、高贵气质曲式结构:ABAC旋律、节奏、和声:具体分析乐曲中的音乐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鹅》的曲式结构,画出乐曲的旋律线。
2. 答案:曲式结构:ABAC旋律线:根据乐曲旋律,画出相应的旋律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天鹅》的音乐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天鹅》

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天鹅》教学目标在本教学活动中,学生将会:1.能够听懂并模仿《天鹅》的旋律;2.能够理解旋律中的高低起伏和节拍节奏;3.能够进行简单的唱歌、舞蹈和创编。
教学内容1.律动游戏: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跳、拍手、拍腿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2.听音乐:播放《天鹅》音乐,带领学生感受旋律,理解音乐的高低起伏和节奏。
3.唱歌和跳舞:教师演唱《天鹅》歌曲,让学生跟随唱和舞蹈,通过唱歌和跳舞来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4.创编活动:分组进行创编活动,让学生围绕着《天鹅》音乐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律动游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律动游戏,让学生动起来,体验音乐的节奏。
1.教师让学生经过简单的热身运动后,让学生站在原地,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教师鼓掌两次,然后让学生跳一下,再鼓掌一次,让学生拍手,形成一段基本的节奏。
3.教师调整鼓掌和跳的频率,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节奏的变化。
4.教师加入拍腿的动作,让学生跟随拍腿和拍手,形成更多的节奏感。
5.教师指挥学生进行各种动作,比如高举双手、踏步等,并让学生在节奏游戏中体验到音乐的律动感。
听音乐和唱歌1.教师放《天鹅》音乐,让学生静心聆听,并观察旁边的音频视觉化效果,理解音乐的高低起伏和节奏感。
2.教师演唱《天鹅》歌曲,让学生跟随唱,先进行一遍全班齐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情感和节奏感。
3.教师分组进行点唱,让学生进行班内比赛,展示自己的唱歌能力。
4.教师通过唱歌加上手势动作并且鼓励学生一起跟随起来,增进学生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5.结合学生喜欢的主角,和音乐,让学生自由编创出属于自己的《天鹅》版本。
跳舞和创编1.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舞蹈步伐来感受音乐。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组队,围绕《天鹅》音乐,进行创编活动。
3.制定规则,让每个小组按照自己固定的主题和音乐来创作,老师负责组织小组们进行录制和展示,并从中选拔出合适的小组以便在学校的活动中进行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先欣赏音乐,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 1、这首乐曲的是用哪几种乐器演奏的? ❖ 2、各种乐器表现的是什么形象?
问题答案
❖ 1、这首乐曲是用大提琴和钢琴演奏的,大提琴是主要演奏 乐器,两架钢琴在这里是伴奏乐器。大提琴与小提琴相比声 音要更低沉、厚重一些
❖ 2、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 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 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
作者简介
夏尔·卡米尔·圣-桑 1835年10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于1921年12月16日逝世 夏尔·卡米尔·圣-桑是一位属于浪漫时期的法国钢琴及管风 琴演奏家, 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 深远的影响, 重要的作品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参孙与 大利拉》等。
天鹅
❖ 天鹅是《动物狂欢曲》中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 有人可能并不知道圣桑写过《动物狂欢节》,也不了解《天 鹅》的出处,但很早便被《天鹅》迷人的旋律所陶醉——当 然这种情况在古典音乐中很常见。当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形 态的动物全部出场之后,高贵神圣的天鹅才缓缓游来,清澈 的湖水映衬着洁白美丽的“皇后”,在美丽和神圣面前,谁 不肃然起敬?极其优美的旋律在大提琴上轻缓地流出,它的 主要旋律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但就这样的轻描淡写却比华美 的辞藻更适合于天鹅本身,也显得更加一往情深。两架钢琴 的起伏音型,当然可以理解为模仿水波的荡漾,这里只 分明,又浑然一体。
❖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图片
.
动物狂欢节简介
❖ 《动物狂欢节》创作于西元1886年,并于 1886年3月9日非公开初演,只有几位好友参 与。圣桑只把这个作品当作平常和朋友交流 所演奏的小作品,并没有把他当作正式的作 品。除了《天鹅》以外,一生都没有公开其 他数曲。直到1921年圣桑过世后,这部作品 才被公开,而正式的公开初演要到1922年的 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