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摘要:探究主题意义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教学要紧跟改革步伐,积极探寻基于主题意义的课堂教学新路径,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同时发展学生的“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学生英语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必要保障。
然而,反观当前的英语课堂,不少教师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流于形式,仅仅在活动总结或课堂总结环节,以“喊口号”或“贴标签”的形式给予“闪现”,并没有指导或引领学生真正参与主题意义探究,导致学生处于“浅层学习”状态。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能够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挖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造潜能,让英语教学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开展对主题意义的学习探究。
在本文的教学探索中,笔者将从优化主题语境、深度解读文本、优化学习活动三个角度娓娓道来,谈一谈自己如何统整单元内容,创造主题语境,并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真实学习与深度探究。
一、优化主题语境,促进整体建构情境化教学是最贴近小学生认知水平与内心世界的教学模式。
情境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放松心态,以最佳的状态投入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打开学生的多元感官,以“走心”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提供具有主题意义的教学语境,营造出真实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变得敏锐起来,促进他们的多元识读与多感官参与。
那么,教师要如何开展基于主题意义的情境化教学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优化主题语境,要基于主题创设课堂教学的“大语境”,避免情境活动的分散化,将教学以主题的形式串联在一起,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建构,推动知识的结构化。
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技能向素质转 ㊀㊀ 小学英 语 教 学 培 养 的 目 标 正 在 从 知 识 ㊁ 变 . 素质是真正融合到学生知识体系 之 中 的 , 对学生的发展 最具有价值的东西 . 在这种背景下 , 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模 式发生着改变 . 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其 独 特 的 优 势 , 在小学英 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 一 ㊁主题式教学解读 主题 式 教 学 是 指 根 据 教 材 内 容, 设 立 主 题, 围绕主题展 开教学环节的一种 教 学 方 式 . 主 题 式 教 学 可 以 以 主 题 为 中 心, 开展学生的英语 交 际 , 让小学英语教学从语法型导向转 变为交际型 导 向 , 使小学英语教学回归到交流工具的本质 上 . 人教版小学英语 教 材 每 一 节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围 绕 某 一 主 ) 题( 展开 , 但是其偏重 于 形 式 . 每 一 节 教 学 内 容 一 般 T h e m e 分为几个部分 , 几个 部 分 有 一 定 的 ������ s t a l k 环节 训 练 学 生 的 对 话 能 力 , L e t ������ s l e a r n 环节进行单 词 和 语 法 教 学 , L e t t e r sa n ds o u n d s环 节 进 行字母教学 . 在主 题 式 教 学 中 , 强 调 英 语 的 交 际 功 能, 因而 将这些环节融合到一起 . 可见 , 主题式 教 学 更 加 强 调 英 语 的 应用 , 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有重要作用 . 二 ㊁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结合主题式教学的特点 , 认为小 学 英 语 教 学 要 实 现 主题式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 ������
ʻ 外语教学与研究
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研究实践-最新资料

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研究实践陈雪芳,高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校长、书记,厦门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曾荣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
为厦门市思明区陈雪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参与了福建省基础研究室重点课题“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带领工作室组建了研修共同体,共完成了五十多场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的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共有八十多人次参与研讨公开课及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活动,在省、市、区级推广主题式教学研究15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盛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优良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题式教学研究正是遵循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自主发展的理念,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语言学习条件和自主成长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体验,全面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主题式教学研究,是以主题为支架,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丰盛的英语学习平台,为的是让课堂学习既能成为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能成为让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盛生活经历、发展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一、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架构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设计,是对课堂教学中轴(主题)的真实凸显,是以文本为主题的基本载体,以真实情境去表达教学主题,以教学主题去表达教学目标和详尽教学要求,以教学目标和详尽教学要求去刺激和满足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需求的一种教学活动。
关于主题意义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探索篇•课题荟萃基于主题意义进行语篇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创新之举,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态。
相对传统的词汇、语法、写作教学,基于主题意义展开的语篇教学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又要保证教学的深入性。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基于主题意义进行语篇教学分享几点自身的心得体会。
一、设置前置性作业,为语篇教学奠定基础语篇比较长,涉及的文化信息、句型、词汇等非常丰富。
假如学生不提前准备,在课堂上很难适应,尤其是英语基础一般甚至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会十分吃力。
久而久之,完全丧失学习兴趣。
所以,主题意义背景下展开语篇教学,教师应提前设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根据作业自主分析语篇信息[1]。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围绕“who ”“what ”“where ”“why ”等设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梳理语篇信息。
同时,教师要围绕主题进行语篇内容拓展,让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语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2]。
例如,“Dinner is ready ”这个单元所讲述的内容是关于饮食的。
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给学生设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寻找这个单元中出现的食物,并将这些食物的名称列出来,然后寻找这个单元中出现了哪些餐具,并对餐具和食物进行搭配。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等方式,了解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饮食方面的不同,并建立表格。
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打破了传统仅仅注重词汇、句型学习的局面,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抓住语篇的主题,引导学生梳理语篇信息一节课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主线,教学过程很容易混乱,而且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所以,基于主题意义进行语篇教学,教师应抓住语篇主题,引导学生梳理语篇信息。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吸收。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探索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探索一、引言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主题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进行探索,分析其应用方法和实施效果。
二、主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题式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情境的情境性和互动性。
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主题式教学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1.确定主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一个或多个主题,作为教学的主线。
主题的确定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颜色时,教师可以以“Colorful World”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
2.设计教学活动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教师需要根据主题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任务型教学等。
这些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Colorful World”主题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Color Match”游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教室中各种颜色的物品。
3.实施教学活动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效果通过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提高。
同时,主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探索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探索一、引言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特定的主题背景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和合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主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本文将探讨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实施方法,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二、主题式教学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式教学以主题为核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主题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际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思维参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主题式教学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1.确定主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选择一个与教学目标相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的主题。
2.创设情境:根据主题,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
4.展示成果: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可以是口头汇报、书面报告、表演等形式。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5.总结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促进他们的反思和改进。
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研究实践

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研究实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大力倡导“主题式”教学法。
它是指将主题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来到我国工作或学习。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力推行主题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主题式教学呢?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久而久之,便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差等生。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另外,在设计教案时,教师也应努力突出“主题”,例如在教学学习水果类单词时,可以根据水果特征,从形状、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列出相应的词汇,并尽量扩大一词多义现象,丰富教学内容。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歌谣等方式组织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可以把单词“ water”写成“ WA”,“ hat”写成“ HAH”,“ little”写成“ LE”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记忆,最后再给学生讲解这些单词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在学习重点句型“ Do you like to watch TV?”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电视的英文谚语,如“ Did you see it? Did you hear it? Did you like it?”等。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扮演电视节目主持人,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
小学低年级英语主题式微课的开发与运用探究

小学低年级英语主题式微课的开发与运用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升温,而低年级英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如此,它是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基础的重要课程,因此,如何开发英语主题式微课,使之运用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已经成为社会上各种教育和研究者争相探究的课题。
首先,小学低年级英语主题式微课的开发,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进行的,它要把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入到教学内容本身,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式微课要承载整体教学的语言理论,能够通过简洁的教学语言,把抽象的英语学习理论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当中。
随着主题式微课的发展,它也提出了一定的特殊要求。
首先,这种类型的课程要做到有趣、有效,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在课程的设计上,应该采取普遍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课程的开发内容也要新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极大的吸引力。
在课程开发完成之后,就需要让学生把它们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了,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英语主题式微课的最大价值。
首先,老师要把课程用材料打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学习;其次,要制定一定的教学计划,突出重点,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程更加科学合理。
总结起来,小学低年级英语主题式微课的开发与运用,是提高小
学英语学习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在课程开发与运用阶段,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比较高,以便让小学低年级英语主题式微课切实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张园勤【摘要】如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整合起来,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一教学本质,主题式教学无疑是比较好的方法。
在本文中,作者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单元教学目标相结合,研究了主题式教学三阶段的不同的任务设定,并对过程性学习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主题式任务型整体性真实性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题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
主题内容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是教师以既定的课程内容为原型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再开发的结果;主题目标也源于课程目标且高于课程目标,是反映共性的一般教学目标与特定教学对象的学习需要相整合的结果;主题形式是学习特定主题内容达成主题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需要灵活决定。
1.主题式教学的产生Jeremy Harmer在Teacher Knowledge一书中曾写到:Many teachers organize their teaching by grouping language lessons around topics and themes.也就是说,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已经由孤立的语言和活动设计转为subject系列的活动方案设计。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呈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本文中所指的“主题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包括语用能力、文化熏陶、情感价值观等于一体,利用一整个系列的任务设置来提升教学目标达成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设计方式。
2.主题式教学的选题与选材当我们围绕某个主题设计教学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学生的活动、语言技能和语言习得。
在同一个主题下,这些因素要同时体现,并且要融会贯通,浑然天成,这对教师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并不是所有的课本内容都适合主题式教学,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话题,此类话题通常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与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1基于整套教材的使用《牛津英语上海版》(试用本)是上海市公办小学统一教材,从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24册书,全套教材自成体系,在语言知识结构、内容编排、模块设计上都呈“螺旋上升式”,许多内容在年级高度的不断上升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充实。
为了紧密围绕《上海市英语课程标准》,我们无法摒弃现有的教材,必须以教材为主要教授内容,辅以同一知识体系的适当拓展内容,来完成每个年段的教学任务。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能进行主题式教学的内容。
教师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挑选出适当的材料来进行主题式教学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导致产生不必要的环节,形成教学低效的现象。
2.2基于学生学习的需求二期课改理念中很鲜明的一个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所有的教学组织必须以此为依据开展各项学习活动。
以主题式设计的系列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自然而非刻意地创设语境,让语言学习在浓厚的兴趣中及被英语文化浸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体味学习的乐趣,享受轻松的知识内化过程。
成人英语学习者况且喜欢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小学生概莫如是。
英语主题式教学能满足小学生对语言交际的需求、对有趣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对全程参加学习活动的需求、对英语学习充分自主的需求。
3.主题式教学的三个阶段如何策划一次完美的主题式教学,是对教师掌握教材能力的考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挑战。
我在进行设计主题式教学的时候,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前者分别是前者的基础,缺一不可。
将这三个阶段有机、统一地整合,才能使整个过程完整、流畅,从而推动任务能较顺利地完成。
3.1活动前准备所谓“活动前准备”包括了如下两项内容:语言学习的知识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准备。
现代英语教学思想,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多元智能的开发。
为此,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来是教师们不断被要求、且在不断尝试的教学行为。
知识准备包含了词汇、句型、语法、文化、背景等一系列的知识导入。
以五年级第一学期Peter’s ‘orange’party为例来作分析和设计。
该内容是Module1 Getting to know you Unit 1 My birthday Say and act中的材料。
由此可见该模块的theme是Getting to know you, 单元的topic是My birthday, 但Peter’s ‘orange’party可以作为窜起整个unit教学主线。
基于学生实情,我将主题稍作修改,变成了指向所有学生的活动:Our ‘orange’party 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调整是有效、可操作的。
下面是我的设计:Part 1:语言知识准备:·词汇:first, second ,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party, begin, bring, wear, favourite ·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Wh at do you have?·文化背景:关于“主题派对”。
Party一词是从西方流入的“外来词”,中文翻译成“聚会”或“派对”。
在西方文化里有各种各样的party. 包括:anniversary(各种纪念日), baby shower(满月酒), wedding (婚礼),birthday party (生日), graduation party(毕业), holiday party(各种节假日聚会), Theme party(主题派对)。
Party可谓西方文化的经典之作。
正是各种各样的Party 让人们忙碌苍白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Theme Party”主题派对通常是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节日,甚至不同的季节而定的聚会,每一个主题派对都会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
Part 2:活动材料准备:·Orange things: orange hat, orange trousers, orange scarf…·Orange food: orange juice, oranges, orange cake, orange pies…·Orange decorations: orange balloons, orange name cards, orange chair, orange tablecloth…这两类准备都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的。
特别是语言知识的储备,文化背景的介绍,都是theme party成功的关键。
通常我在设计好一个主题活动之后,利用前两个新授课时进行语言知识的教授,但这都是属于同一系列活动。
下面我以表格的形式分析我所策划过的一次主题式教学。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在Our ‘orange’ party这一topic下,我设计了五个sub-topic,即子话题,分别是Choose a day, Make an invitation, Hand out your invitation, Prepare for the party以及Have an ‘orange’ party,前四个子话题最终都是为了最后一个完美派对的完成。
主题式教学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有的一堂课就能达成,而在单元整体设计理念下的主题式教学显然要求教师具有更长远的目标。
整个目标指向由一系列的分目标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又如四年级第二学期M2U3中的Summer holiday这篇文本, 这个主题是非常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对于暑假生活他们感同身受,非常喜欢,因而具有比较强的话语权。
这个unit的话题其实是Home life, 下分different parts of a house, Earth Hour, Summer holiday等数个板块,我事先作了一个小调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主题,不出所料,他们均选择了Summer holiday, 于是我统筹了一下,将目标主题集中在Summer holiday上,于是一系列的子话题便形成了:Uncle Harry’s beach villa, Make plans for summer holiday, Pack our suitcases, Interesting Earth Hour, My Summer holiday. 所有的内容均围绕暑假这一终极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故事:Uncle Harry在海边有一个度假别墅,可以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bedroom,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然后大家开家庭会议,共同商定暑假之旅、打包旅行箱,在Uncle Harry 的海边别墅里经历了“地球一小时”之夜,最后又到海滩去度过了美妙的海边之夏。
3.2 活动中这里的“活动”指的是一系列活动中的高潮所在的“活动”课时,即最后或最后第二课时中所开展的活动。
主题式教学在活动中特别凸显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担任的角色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规划者、引导者,而学生是活动的实施者、推进者、成果获得者。
因此,在活动中要特别注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主题式教学,其实是要求教师创造出最接近生活的语境。
优质的语境能最大限度地浸润语言学习者,即便在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大环境中,依然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教室范围内的英语语言小环境。
当活动当日,有了之前的一系列铺垫,很快就能水到渠成,不用担心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产生障碍,也不用担心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透彻,更不用担心当日活动所需要的道具和材料的准备。
因为已经有了周密的教学计划,所有事件的形成都是按部就班,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组织安排,都能很好地为本次活动服务,让学生的主题式活动中收益多多。
例如我在教授三年级第二学期M4U2Children’s Day这个单元时,我的设计如下:Activity 1: Learn to shareShare the pictures, stories and videos about different countries.Ask students to show the information or materials to the class.The other students comment on the interesting stories.Activity 2: To be an audienceEnglish shows: sing or perform in EnglishActivity 3: The buffetTo prepare a long table, put the food and drinks on the table.Students talk and enjoy.3.3 后续活动主题式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还可以设置一系列后续活动,布置一些任务型和探究型的作业,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予以内化,从而成为自己的经验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