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形式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1. 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 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 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 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之体裁,称之。
5. 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 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 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 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 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1•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2•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3•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作品格式范例

书法作品格式范例秦漆汉璧——书法作品格式范例(一)书体1、楷书:集五百年书体精髓于一身,以行草书为主,以大篆小篆为辅,多以尖锐、圆顺、灵活等主题突出书法的精细之处。
2、行书:灵活自如、深厚浑厚,韵味无穷,集韵脉、形态刚柔、势险安,意境淳雅于一身,五百年书体变化趋近圆法,俗称行草无余。
3、草书:草笔为主,行草软笔为辅,古代的王羲之、张旭之等笔墨大师的作品,表现出特殊的行云流水,宏大而细腻。
(二)形态1、端正行矩:正笔细楷雅郁古朴。
正笔蓝淡,黑沉秀均,骨气掩映,行丰精深,含蓄从容,古代之笔墨最能体现一种端正安然之状态。
2、笔势疾速:雕锥切线,隐含力道,气韵清幽,挥洒如山水之景,简洁深厚,甚至带著几分与古书体渊源的意境。
3、随意行法:穿插与刚烈之行云流情,柔和而又婉转,悬浮而又充满节奏感,如梦似幻,浑厚素雅,无形之中却尽显书体之韵。
(三)内容1、传统融合:古书体的核心主旨——传统融合,其中存有浓郁的古文化色彩,如以民族文字和古文书面语言结合的书墨特点。
2、文化特色:书法作品上不仅体现出书法独有的文化特色,也折射出作者文化内涵的生机与灵气,展现多姿多彩的文化图景。
3、情怀意趣:书道究竟是多姿多彩的情怀意趣的浓缩,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凝聚和思索,能令人无限感慨。
(四)价值1、价值参考:书法作品的价值,通常根据书体特质、笔势特点、形态特色、内容特色、以及作者的社会地位等多个因素考量,综合评估该作品的价值。
2、考究保值:书法作品本身也是一种动态变化,因此要想长期保持其价值,就必须要不断传承新鲜的表现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考究保值。
3、交流学习:书法学习的主要内容要素是以入门到熟练的书法技法和笔墨技术为主,而学习精髓则在于交流学习,通过分析历代优秀书法作品,探究其审美语言、技艺成就及文化思想。
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布局、题款与钤印

册页
册页,分横、竖两种,即开版式和推蓬式,有单 页,也有折叠的。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 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题字签名、玩赏保 存。
匾额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 牌子,形状各异,以长条和横额居多,字形力求易 认醒目,浑厚凝重。在制作上,选用的材料,以及 装饰与加工等也力求典雅别致、美观经济,富有时 代感。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 庄重严肃。
纪月方式月令别称:
七月:孟秋、初秋、新秋、上秋、兰秋、肇秋、 首秋、早秋、瓜时、凉月、兰月、瓜月、巧月。 八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桂月、爽月、 壮月、大清明、仲商。 九月:季秋、晚秋、暮秋、杪秋、菊秋、凉秋、 三秋、菊月、咏月、朽月、玄月、季商、暮商、霜 序。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开冬、良月、吉月、 阳月、小春月。 十一月:仲月、中冬、仲冬、畅月、子月、雪月、 寒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严冬、残冬、末冬、穷冬、暮冬、 杪冬、腊月、冰月、除月、严月、暮岁、暮节、穷 捻、穷纪、嘉平。
纵式
横式
行列布白方法
1、纵有行 横有列
通篇竖成行、横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 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 整齐美。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 性文字,适合这种形式。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 高度秩序感,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因而摆布、 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初学分布的人, 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
(二)落款的种类
1、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再加 上正文 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写在正文左侧,也称“下款”。 2、双款: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在正文右侧上方; 下款则为单款。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 呼,常常带上谦词,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 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 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yǎ shǔ] 、惠存” 之类,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 念”等等; 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 等。 3、穷款:只题书写者的姓名。如果作品所剩空 间有限,甚至不落款,盖印即可,也叫“穷款”。
书法作品的格式

书法作品的格式格式与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
格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
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受载体形状所限,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
书法作品的格式: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
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条幅-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
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
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
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
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
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
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
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
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
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
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
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它的长与宽相等,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镶嵌在镜框之中。
-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也有古朴的篆书。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书法的形制主要是指书法作品的形式和样式。
纵观历代书法经典,作品的形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
如东晋时期的行书手札,就是书法作品最传统的一种形制。
手札达到一定长度,就形成了横幅和手卷。
这种横向展开的形制沿用千余年。
至明代,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大尺幅纸张,书法作品的形制出现了对联和条幅、中堂等等。
至当代,书法作品的形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丰富。
在书法创作中,不同形制为书家提供了多种表现方式:长卷可满足人们展阅把玩的需求,有延绵接续之感;中堂和条幅用于悬挂,庄重而沉稳;对联富有文学色彩和视觉的对称性;手札可玩味于指掌,富含书卷气;横披的延展给人以宽阔庄重的气象,适合书写名言警句。
横幅横幅,又叫横披。
尺幅上横长于高,非常适合现代居室悬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横幅的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
由于横幅每行较短,换行频率高,前后距离长,所以小字多行的章法要注意行气的贯通。
大字榜书虽然单行单字,字字独立,同样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
横幅的落款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只有数字的榜书横批,有在正文后落款的,也有在正文下落款的。
有只落穷款的;也有用数行小字落款,和正文形成大小疏密的变化。
手卷手卷是长的横幅,不便于悬挂,只便于边展开、边观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也叫“横卷”或“长卷”。
手卷的内容可以是—篇完整的文章,如《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可以是一首或一组诗词,如王铎《行楷王维诗卷》。
手卷也可以由同一作者多件独立的作品连接而成,也可以由多个作者的作品组合而成。
手卷的尺寸,短的有几米,长的有几十米,高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之间。
手卷装裱成件,前有引首,可题字;后有题跋,可由多人作跋。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
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形制,对联由诗词演变而来,由两个对称的条幅组合而成。
对联的联语字数长短皆可,常见的有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八言联,多字对联比较著名的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各90字。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书法作品格式大全作者:肇之书法作品格式大全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照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防止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假设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那么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