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0年最新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2020年最新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一】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资料锅炉房噪声控制措施:a.技术措施:机械噪声多采用隔声措施,建造密闭隔声间,一般墙体面密度为240kg/m3、厚度为120mm,墙内贴附的多孔吸声材料厚度为50mm,采用20kg/m3容重的超细玻璃棉、外加1mm厚玻璃布护面层,一扇双层玻璃窗,2扇门扇中衬多层复合材料,周围用毛毡、胶皮等密封。

b.针对燃煤锅炉的隔声降噪措施:一般在隔声墙上开3个洞口,2处进风1处排风,各自安装消声器(中间加的吸音片采用圆柱直管式),可降噪200dB(A)以上。

c.采用渣油、柴油、石脑油或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锅炉:燃油雾化过程中以机械方法替代蒸汽-空气或气压方法,在燃烧过程中控制给油量、选用低压喷油器、喷口深入炉膛来降低噪声。

d.锅炉房内产生噪声源的风机、水泵等机组:尽量采用低噪声或隔声设计及安装隔振器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篇二】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资料废气治理措施分析:(1)熔炼炉烟气首先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烟气中的热量并沉降部分粉尘。

电收尘采用一台双室四电场60m'的收尘器,收尘面积约4138m:,收尘效率99%。

(2)转炉烟气采用电收尘,共有3台单室四电场30m'的电收尘器,收尘效率96%。

(3)设计在沉淀炉、转炉加料口、渣口等处均设有集烟罩,集中从环保烟囱外排。

(4)火法精炼回转炉还原期烟气碳黑污染严重,本次技改工程火法精炼回转炉以液化气作为还原剂,解决了目前精炼还原期烟气冒黑烟污染环境的问题。

(5)设计在配料系统的落料点,皮带转运站等有粉尘产生的作业点,设置通风除尘系统,并配备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

收下的粉尘返回皮带,排气含尘浓度约为30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6)采用双转双吸工艺,淘汰现有单转单吸工艺。

技改工程采用双转双吸工艺处理熔炼烟气,通过两次转化,两次吸收,S02的最终转化率达99.6%,S03吸收率达99.99%,大大提高丁硫的利用率。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复习精华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复习精华总结

第四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生态类项目总体思路1、确定验收范围2、选择验收监测标准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置4、分析调查重点5、公众参与6、结论分析、制定整改方案7、正确填报“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1.1确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注意范围的两层含义,一是工程的组成范围,二是项目的地域范围)1、与项目有关的环保设施(工程、设备、装置、监测手段、生态保护设施)2、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措施(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中有关项目设计的规定)3、审批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是关注的重点4、环评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1.2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1、国家、地方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批复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2、地方环保部门的总量控制指标3、初步设计确定的环保设施设计标准4、若原来没有批复标准和设计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

5、监测方法标准选择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中推荐的标准1.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布点原则:以最少的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如实反映项目排放浓度和总量。

布点方法:参见相关技术规范。

(注:以下方法也适用于工业类项目)(1)废气:◆有组织排放:布设于各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高在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上风向2~50米范围内。

其余污染物监控点高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监控点最多4个,对照点1个。

(2)废水◆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厂界噪声: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

厂界外1米,高1.2米,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米,厂界有围墙要高于围墙。

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

◆高速公路噪声: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米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垂直于公路方向距路肩20、40、80、160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案例一: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背景与问题描述:某市政府计划在城市郊区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

然而,该计划引发了一系列环境争议。

市政府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公众听证。

请你以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的角度,撰写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核心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首先,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的,说明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意义以及预期的环境效益。

二、环境影响分析详细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厂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废气排放情况,评估对大气污染的潜在影响。

2. 水质环境影响:研究废水处理方案,评估排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3. 噪声及振动影响:分析垃圾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 生态环境影响:考虑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对野生动植物及生态平衡的潜在破坏。

5. 社会影响:研究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包括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评估。

三、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综合上述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在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中,根据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出合理且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四、公众参与与听证说明为确保评价的公平与透明,公众参与与听证的重要性,并概述如何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和听证会。

案例一答案示范:(正文内容)根据我对该项目的分析,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对环境可能带来如下影响...(正文内容)综合分析,本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垃圾焚烧发电厂对环境的影响...总结:通过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影响的评价,得出结论...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涵盖了背景与目的、环境影响分析、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以及公众参与与听证等内容。

该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并提供了针对具体项目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案例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发。

第四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复习要点

第四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复习要点

第四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复习要点一、案例分析考试关注1、案例考试8道题选6道,3个小时内完成,考试时间紧,所以要先做会的,再做不会的。

还有,一般要尽量选择生态类的题做,除非对计算很有把握的同学,当然,某一类计算特别熟悉时,若做对了,做好了,会得高分,自然案例也更容易通过。

2、先看题目,再带着题目分析题干,案例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要注意审题的时候边做记号。

注意关键词:高度、方位、距离、主导风向、敏感保护目标、受保护的动植物及环境功能区划等。

3、答案词汇要专业化,尽量从导则的原文出发。

4、遇到计算题,要注意单位换算,有时候实在记不全公式,可以先拿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单位找出公式中合适的数据。

二、案例分析复习重点1、案例考试常出现的计算题及涉及的公式包括如下:首先是大气环境方面1)大气环境方面常出现的计算题的第一方面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1)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2)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距离,(3)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正常排放下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制综合判定。

对于常规污染物,可参考等标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即选择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比值较大的污染物作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 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定义 P i=( C i / C0i )*100%P 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 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环评案例分析复习要点汇总

环评案例分析复习要点汇总

案例案例分析分析分析复习要点汇总复习要点汇总复习要点汇总一、典型轻工、化纤项目复习要点——造纸项目 二、典型化工、石化、医药项目复习要点——石化项目 三、典型冶金、机电项目复习要点——钢铁项目 四、典型建材、火电项目复习要点——火电项目 五、典型交通运输项目复习要点——公路项目 六、典型社会区域项目复习要点——房地产开发项目 七、典型社会区域项目复习要点——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厂 八、典型资源开发项目复习要点——石油开采项目 九、典型生态影响型项目复习要点——水利水电项目 十、典型区域项目环评复习要点 十一、典型验收案例复习要点 十二、典型输变电项目复习要点环评爱好者论坛一、典型轻工、化纤项目复习要点一、典型轻工、化纤项目复习要点——————造纸项目造纸项目造纸项目1.主要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评技术导则及行业污染控制标准 1.1《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1.2《制浆造纸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 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1.4《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457-92) 1.5《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1.6《关于修订{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环发[20031152)2.工程分析要点工程分析部分的重点是污染因素分析、清洁生产分析、环保措施分析,必要时应对厂址选择、总图布置提出意见或建议。

2.1工程简介,内容为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地点、规模、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产品方案、建设投资等,如涉及原料林基地建设应对相关情况介绍。

2.2生产装置、工艺路线详细说明原料来源、生产工艺方法、操作控制条件,有物料平衡、水平衡。

根据采取工艺的不同,用带污染物排放点的污染源流程图及相对应的表来说明产污过程、排放点位置、污染物成分、数量、浓度、去向。

对使用的辅料(如使用的化学品等)进行说明,明确其物化性质,同时要考虑非主体工程的污染源。

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案例1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项目概况:某新建公路,全长9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 25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280道;互通立交9处;分离立交17 处,通道181道,天桥5座,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

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 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 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

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 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40个,学校4个,在公路K100+ 70米处距公路中心 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

问题: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内容、专题?1) 总论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3)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水、环境空 气、声环境、生态)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同上)6) 社会环境预测评价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 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50平方公里。

7) 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 公众参与11) 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 证 1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预计有较显着提高环境导则》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噪声级增量大于5dB ),因此根据《声2)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

综上,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一、 名词解释:1、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

2、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定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4、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6、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7、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知道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8、 等标污染负荷: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

9、 等标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并通过求和得到某个污染源(工厂)、某个地区和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占综合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比。

10、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1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12、灵敏度:是模式输出(计算浓度)对输入变量的偏导数。

13、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③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①具有法律强制性;②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③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④分类管理;⑤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4、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

登记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再次登记。

5、自1986年起,中国建立了评价单位的资格审查制度,评价资格经审核认定后,发给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评价证书限额发放,分为甲乙两级。

(甲由国家环保总局发放,全国有效;乙由省市环保局发放,仅限本省本市)6、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分级甲级——4名高级和6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且最少有6名专职技术人员具有3年以上从业经验。

乙级——至少配备6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评价工作范围包括:评价的环境影响要素(10种)和行业类别(18个)两部分。

7、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8、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优于国家;第二章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简答):①目的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相关性原则④主导性原则;⑤等衡性原则;⑥动态性原则⑦随机性原则;⑧社会经济性原则;⑨公众参与原则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共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在开展评价(换评)工作之前编制;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①搜集资料法;②现场调查法;③遥感法6、环境预测(名词解释):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案例1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项目概况:某新建公路,全长9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5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280道;互通立交9处;分离立交17处,通道181道,天桥5座,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

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

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40个,学校4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

问题: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内容、专题?1)总论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3)自然社会环境概况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同上)6)社会环境预测评价7)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公众参与11)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证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本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预计有较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量大于5dB),因此根据《声环境导则》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50平方公里。

2)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

综上,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

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

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相关链接:评价重点:工程分析、声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水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及路网跨河上游500m-下游1km)、声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社会环境(40个村庄等受影响的区域)保护目标:例题应用1: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修建滑雪场项目评价时,如何设计环评?答: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建滑雪场。

例题应用2:在某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划了农民新村,委托你做评价。

答: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渔,所以评价不能同意其选址。

*案例2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固废安全处置中心)项目概况:某市拟建一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k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

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

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

选址区南侧5km处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

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

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

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1km。

问题: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由上表可知,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

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

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1)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2)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3)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

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4)气象与气候:常规气象数据;5)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6)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流向、水质现状等7)大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8)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9)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10)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11)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地表水评价因子:pH、COD、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等;地下水评价因子:pH、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

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个主要的建设内容?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1)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

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3)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

5)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6)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段。

案例4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城市商贸中心)项目概况:某商贸中心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周围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体,以文化、教育、卫生和旅游事业为支柱的区域。

已建成的一期工程用地面积约10万平米。

工程内容包括饭店、写字楼、公寓、会议厅、商场、行政楼和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50万平米。

现拟建二期工程,位于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东侧,建设内容包括2座公寓、1座写字楼、1座饭店和1座商场,地下二三层为大型停车场。

二期总占地面积8万平米,建筑用地面积66721平米,新征地用地面积56000平米。

二期工程建成后与一期工程相连构成一个集办公、酒店、商业、餐饮、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商贸中心二期工程选址区东侧为一条交通干道;北侧隔马路是一个小学,小学北侧为一风景名胜古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侧为一高级写字楼,周围100米范围内建筑物最高为50米。

项目周围水电设施齐全,供暖在一期工程已建成的锅炉房基础上进行扩建,锅炉为天然气锅炉,现有烟筒高度为45米,制冷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问题:1、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收集哪些资料?答: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水环境部分:污水排放去向,如果排放到污水处理厂需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处理效率及管网布设等,若排向水体,需调查受纳水体水质、河流水文资料等。

(2)大气影响部分:当地污染气象资料,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

项目周围污染源资料,当地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资料;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

项目建设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坡度、坡长、开挖面积等。

(3)噪声影响部分:噪声敏感点分布与距离情况,建设施工各工程内容的噪声等级。

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

2、项目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哪几部分?(1)运营期的污染源应包括:锅炉废气、生活污水、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2)建设期的污染源应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3、该项目烟囱高度是否合理?为什么?高度应为多少?答:该烟囱高度设计不一定合理,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之规定,燃煤燃油锅炉烟囱排放高度除需遵守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内的建筑3米以上。

燃气锅炉烟囱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最低高度为8米,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本评价应根据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功能要求和本城市的总量控制要求,利用模型计算锅炉烟囱排放污染物对本地区环境空气的贡献和影响,并提出其合理的排放高度要求。

4、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项目位于建成区,周边有小学、高级写字楼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属于环境敏感对象,因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对这些敏感点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在靠近敏感点处运行,施工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免经过这些敏感点等。

项目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期的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要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保护区控制范围内的环境管理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