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PPT

知2-导
归 纳
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液类型 溶质 溶剂 固—液型 固体 液体 气—液型 气体 液体 液—液型 量少者 量多者 液—水型 液体 水
2.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
溶剂。如:碘酒的溶剂就是酒精。
知2-讲
【例2】写出表1所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名称:
表1 溶液 溶质 碘酒 碘
知1-导
问 题(一)
所有物质都溶于水吗?
问 题(二)
什么是溶液?
知1-导
归 纳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食盐
知1-讲
【例1】〈湖南衡阳〉 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 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B ) A.白糖 B.食用油 C.味精 D.食盐
A
B C
;
; 。
(来自《教材》)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二、溶质、溶剂的判断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液体和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 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知3-讲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方法规律:该题利用控制变量的单一性解答。实验①
和②中都是将0.5 g块状的硫酸铜放入100 mL水中,变
量是温度,一个是冷水,一个是热水,探究了水的温 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②和③有 两个变量:实验②是块状硫酸铜,实验③是粉末状
夏邑县第六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同步练习课件新版粤教版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解析】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12.5 g混合物中的碳酸钙与100 g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钙的质量,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形成氯化 钙溶液,其中溶质氯化钙包括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两部 分,找出所得溶液的质量,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t1 ℃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 ℃,溶液仍然
饱和的是___Z___的溶液。
(3)t3 ℃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 ℃,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X_<_Z_<__Y__。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12.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 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 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的 关系如图7-3-4 所示。
A.10%
B.11.7%
C.12%
D.13.3%
【解析】根据题意,把 12 g 某固体放入 9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滤出该 固体 2 g,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2 g-2 g=10 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0 g 10 g+90 g=100 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g×100%=10%。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C高频考题实战练
13.2018·襄阳改编 10%的CaCl2溶液常用作路面的保湿剂。
(1)CaCl2中Ca、Cl元素的质量比为__4_0_∶_7_1__。 (2)要配制200 kg 10%的CaCl2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kg。
180
(3)要将100 kg 10%的CaCl2溶液稀释为5%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 质量为________kg。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

7.3溶液浓稀的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
(2)能正确区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4)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有关计算。
(5)学会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有关资料收集、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2)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溶液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三、课前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等资料,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做简短汇报。
2.做好实验的准备。
3.教师做好有关投影片的制作。
四、教学过程:学习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想引入课题导语小组代表简述收集的资料使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能提炼表达,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
简单评价总结,引入溶质质量分数。
听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的定义;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溶质、溶剂的确定。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07第一段。
再通过提问进行小结。
认真阅读,并划出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授课课件科粤版

知2-练
21.3 g x
213 336= KOH
21.3 g x=33.6 g x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3.6 g 200 g
×100%=16.8%
答:所用K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8%。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 为221.3 g-200 g=21.3 g。
第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溶液浓稀的表示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
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 少如何表示呢?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溶质的质量分数
因为溶质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溶液质量也相应增加。
2. 恒温蒸发溶剂:蒸发溶剂的质量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
半,而不是将溶剂蒸发一半。
3. 加入高浓度的溶液:这时溶质、溶液质量均发生改变。
感悟新知
题型3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知2-练
例6 [中考·云南] 氯可形成多种含氯酸盐,广泛应用于杀
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制备KClO3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3Cl2+6KOH ==△==5KCl+KClO3+3H2O。若用Cl2 与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由题意知,M、N 两个烧杯中盛有相同体积的 水,但M 中溶解的硫酸铜晶体比N 中溶解的要少,故M 中溶液颜色比N 中的要浅,溶液浓度比N 中的要小。
感悟新知
知1-练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本节内容是初中溶液知识体系的继续和完善。
教材开始以展示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再通过实验与溶解现象相反过程的另一种现象——结晶现象学习结晶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结晶法和过滤法。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
(3)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常见晶体结晶形成等活动,提高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离混合物、制造晶体等活动和过滤操作要点等的学习,培养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的设计;课堂时间的调控。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明矾、粗盐。
一、导入新课国庆节,我去做客,我妈妈冲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
我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活动1 知道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情况?3.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和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冷却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都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前者因为溶剂量减少,后者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过渡]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
科学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3.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

右图所示,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
;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8%的稀
盐酸,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为
g。盐酸(化学纯) 化学式HCl 质量分数37% 容量500 mL 密度1.18 g.cm-3g
知4-练
3.在大灾之后,为防止疫情发生,卫生人员需在灾区喷
洒大量消毒液。
(1) 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
设求:设需要98%浓硫酸的质量为x。 列式: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列得
460 g x 28 % = x x 98% 求解: x= 460g 28% = 131.4 g
98%
知4-讲
根据所给密度,可以求出与此相应的浓硫酸的体积。 计
算公式是
体积(V)=
质量(m)
密度()
故 V = 131.4g = 71. 4 cm3
知2-导
知识点 2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例2】在农业生产中,常用食盐溶液选种。现要配制80 kg
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
各多少? 解:由于100% =1,故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式,可写成: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即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2-导
依此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80 kg x15% = 12 kg 水的质量=80 kg - 12 kg =68 kg 答:配制8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 固体12 kg和水68 kg。
知2-讲
【例3】 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 g,注射时应
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_3

7.3溶液浓稀的表示学情分析1.本节教材从溶液的浓稀引出浓度的概念,说明日常生活中浓稀的说法不能准确的表明溶液里溶质的含量,生产中必须把溶液的浓稀水准给以数量的含义。
通过溶液的浓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定量的方面去理解溶液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也是在溶液、溶质、溶剂、溶解度等概念基础上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它能协助学生加深相关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水平,也为高中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做好坚实的基础。
2.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寒假在家过春节受到村子打工者的各种影响,刚从寒假回校,对学生教学要有耐心,多做思想教育工作,给他们以学习的信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确溶液浓度的含义。
2.理解溶解度与溶质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方式——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实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能实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溶液涵义的讲解和相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水平的培养,实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难点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7.3溶液浓稀的表示[引言]某一溶液浓或稀到什么水准?用定量的方法表达出来,这就是通常说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现在我们学习其中一种———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7-7]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比较蓝色的深浅,阅读课文,完成DEF三支试管内相关猜测的计算。
[自学]课文204-205[小组合作思考讨论]1.什么叫溶液的浓度?2.溶质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一种方式,它是怎么样表示的?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物理量单位吗?它能单独表明溶质的溶解量是多少吗?[讨 论]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区别?在常温下能否配制35%的氯化钠溶液?为什么?(实行小组讨论P206“讨论与交流”的两道题)[板 书]一.溶液的浓度1. 溶液浓稀水准(浓度)是指溶质质量所占溶液质量的相对多少。
涞源县第一中学池河镇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2课件 新版粤教版

A.H2和CO C. C2H2和C2H4
B. H2和C2H2 D.CO和C2H4
9.1 有机物的常识
【解析】 (1)可燃冰中含有甲烷水合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物。(2)甲烷(CH4)是有机化合物,金刚石(C)是碳单质,二 物质,故以甲烷为原料制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4)甲烷 的质量分数=1126×100%=75%;甲烷与另外两种气体组成的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则另外两种气体中至少有一种气体 量分数大于 80%。CO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2.9%,C2H2的含 C2H4 的含碳量为 85.7%,因此 B、C、D 中组合满足条件。
【解析】 甲烷是一种无味的气体。
9.1 有机物的常识
知识点3 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4.近年来,因假酒而造成中毒的事件在我国时有发
为假酒中含有过量的( C )
A.水
B.乙醇
C.甲醇
D.碳酸
9.1 有机物的常识
5.将适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 称乙醇汽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B.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 C.1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遵义专版〕沪教版初三化学全册
激发正能量 唤醒大智慧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核心·易错如图7-4-1是粗盐提纯过程中的几项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4-1(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___。
(2)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试剂也可利用上述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___。
A. 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出碳酸钙B.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ClC.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D. 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铁粉[核心知识]1.结晶方法的选择依据:所要提纯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2. 结晶的方法:①蒸发结晶;②冷却结晶(降温结晶)。
3. 混合物分离方法:①过滤(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②结晶。
[易错点拨]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1.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不同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剂的时候才能进行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结晶法2.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7-4-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7-4-2A.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B.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时都有晶体析出C.t2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D.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3.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7-4-3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图7-4-34.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中都能使用到的是( )A.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B.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试管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5.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钾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C.酒精和水D.碳酸钙和泥沙6.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图7-4-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7-4-4A. 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晶体析出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7.20 ℃时100 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 ℃,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 )图7-4-5A. 小于3 gB.等于3 gC.大于3 gD.大于或等于3 g8.从“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中为下列混合物分离或除去杂质选择一种主要的方法。
(1)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提取硝酸钾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海水中得到食盐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同学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用到了如图7-4-6所示的装置。
图7-4-6(1)请指出该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装置后过滤,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经初步提纯所得精盐是否为纯净物?请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0.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图7-4-7(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操作①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在操作③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计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发现产率偏低,由实验不当导致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原因)。
(4)用提纯所得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 g 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5)若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 g/cm3),配制16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1.苯甲酸有抑制真菌、细菌、霉菌生长的作用,常用作药物或防腐剂。
苯甲酸常温下为片状或针状结晶,在100 ℃时会迅速升华,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温度20 ℃25 ℃50 ℃75 ℃95 ℃溶解度0.17 g 0.35 g 0.95 g 2.2 g 6.8 g 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难溶于水的杂质),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约1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
原因是苯甲酸属于________(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样品充分溶解,再加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
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____________,使苯甲酸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4)(3)中过滤后的滤液是苯甲酸的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典题讲评与答案详析答案速查[核心·易错](1)BAC (2)引流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3)B[应考能力提升练]1.C 2.B 3.C 4.A 5.B 6.D 7.D8.(1)降温结晶(2)蒸发结晶(3)过滤(4)降温结晶9.(1)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合理即可)(3)不是纯净物,因为经初步提纯所得精盐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10.(1)过滤(2)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3)加入的水量不足,粗盐没有完全溶解(合理即可)(4)ab (5)7.7[初高衔接拓展练]11.(1)微溶(2)避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时,苯甲酸因降温析出而损耗(3)降温结晶(4)饱和典题讲评[应考能力提升练]1.[解析] 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常用的结晶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二者的使用方法为:3.[解析]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应紧靠接液烧杯内壁。
5.[解析] 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物质,两者必须都是固体,有且只有一种不能够溶解。
所以要判断给定物质中有一种不能溶解就可以。
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酒精和水都是液体,碳酸钙和泥沙两种物质都不能溶解于水,三组物质无法用上述方法分离;氯化钾能够溶解于水,而二氧化锰不能,所以可以用上述方法分离。
6.[解析] 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7.[解析] 若第一次蒸发10 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10 g水析出3 g晶体,说明10 g水恰好溶解3 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 g;若第一次蒸发10 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 g水析出3 g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 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 g,故第三次仍蒸发10 g水,再次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3 g。
10.[解析] (4)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时,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用量筒取水俯视读数时,量取的体积会比需要的体积偏小,这两种情况都会使结果偏大,即都会使实际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
(5)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有:1.04 g/cm3×x ×6%=16 g×3%,x=7.7 mL。
[初高衔接拓展练]11.[解析] (1)判断物质的溶解性需根据其20 ℃时的溶解度,苯甲酸20 ℃时的溶解度只有0.17 g,属于微溶物。
(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小,易析出,过滤时会使苯甲酸晶体与杂质一起被除去,造成损失。
(3)缓慢降温使苯甲酸晶体析出,能得到较纯净的晶体。
(4)有晶体析出的母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则滤液是苯甲酸的饱和溶液。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