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与营销策略

最新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与营销策略
最新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与营销策略

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与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是一种以竞技运动为核心,以实现某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满足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能够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造成一定影响的特殊事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在赛事运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逐渐在发生变化。因此,分析研究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及如何推广体育赛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为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

1.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首先,这是由体育赛事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其次,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种制度创新。从供给层面上看,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制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需求层面上看,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后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越来越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国内外民营的大型体育经纪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的利益集团,将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需求主体。基于以上两点,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市场化运作的渐进性与多样性。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赛事,再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

而在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则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法治化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完全依靠正规的法规管理体育赛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这两种市场化程度不同的赛事运作模式将会共同存在。同时,在这两种模式下,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市场化运作的不平衡性。由于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发育程度上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的特征。从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供给与需求因素来看,一些商业性的、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备受国内外观众的期待,并且很多企业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这些知名赛事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因此,这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盈利可能性很大,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对于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以及一些级别不高,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体育赛事,其市场化运作的盈利空间就相对较小,因此,这些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较低。

二、我国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是一种集合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在赛事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营销的特色,这种营销本身就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 2.体验式营销。体验是一种创造观念经历的活动,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管理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本身就是体验式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服务产品,使之参与其中,并深刻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当消费结束时,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 4.大众传媒营销。通过与电视台、报纸、广播、杂志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加大体育赛事的

宣传力度,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另外,进行互联网营销是当前体育赛事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为网络观众提供与体育巨星交流的机会,还可深入了解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5.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从广义上讲,泛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探求消费者、企业与环境三方利益的协调。体育赛事营销就是企业在寻求消费者的兴趣过程中,探求企业利益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互动。这种互动协调首先是一种企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同时,体育赛事活动是在一种公平、公正、团结拼搏的体育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进行的,它给人良好的道德和伦理的熏陶,以及精神的愉悦、健康的促进。体育产业还是无烟工业,是绿色产业。因此,体育赛事营销是一种具有绿色营销内涵和特征的营销活动。

6.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它更多地强调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和战略过程的协同性,注重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赛事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需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建立联系,构建广泛的信息通道,建立与多级组织或企业互动互利的关系。

参考文献: [2]杨炯: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经济效应问题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6.3

[3]宁青:大学城体育赛事的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4]赵先卿:国际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对我国的启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 复习资料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 一、体育赛事的起源和发展(每个阶段的特征用一两句话描述) 1.祭祀活动:战争的需要,培养身强力壮的战士;信封神教,集会、仪式;体育赛事是在战争背景和祭祀形式中产生的,但它又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美好愿望,这种互相矛盾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使体育赛事产生并延续下去。 2.体育游戏:各个运动项目的产生一般都表现为体育游戏的形式。在这个阶段,各个项目的体育比赛规则还不完善,内容较为简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较前一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本质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且这一阶段还为体育赛事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体育竞赛:体育竞赛的方法比较合理,它已成为人们主动安排的按一定规则所进行的的竞技较量活动。 4.特殊事件:现阶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到竞赛规则、传统习俗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举办地的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 二、体育赛事的定义(从三个角度叙述) 运动竞赛:体育赛事通常指“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项目管理:体育赛事是特定的组织团体依其本身举办之目的,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与筹备过程,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下,召集运动经济活动的相关人员及团体共同参与所形成的综合性集会。 特殊事件:以体育竞技为主题,一次性或不经常发生,且具有一定期限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推动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举办地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还能够对举办地的经济、社

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讲解学习

求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 1 我国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中的资源—效益现状分析 1.1 政府主导型 1.1.1 赛事运营 71.28%的综合性赛事被城市政府运营,他们多采取单独承办或协办的形式。在赛事资源—效益转化上,有70.08%的城市政府优先考虑赛事的社会效益,兼顾赛事的经济效益。不过,因资源要素的配置欠科学,大多数赛事运营的效益不高,只有略超过30%的赛事运营有赢余,与政府部门对赛事统计指标标准的界定不一致有关。 1.1.2 赛事管理 在赛事计划的管理阶段,43.33%的城市政府比较注重赛事计划,加强赛事目标定位、赛事风险与信息管理。在赛事执行过程中,沟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城市政府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赛事控制阶段,任务目标执行、部门之间协同是城市政府管理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在赛事结束时,45.62%的城市政府认同总结赛事得失是首要考虑因素,以便他们对赛事进行有效评估。 1.1.3 资源—效益 我国城市政府运营赛事的资源—效益转化比较低,60%以上仅为14.02%,85.98%的低于60%。其原因是赛事效益转化的目标定位不准,或缺乏科学管理,降低了赛事运营的预期效益;或者与统计指标的确定不统一有关。 1.2 商业组织型 1.2.1 赛事运营 商业性组织运营了71.28%的国内单项赛事与28.36%的国际单项赛事,他们多采用单独承办或协办的方式。有72.01%的商业性组织在赛事运营时,优先考虑赛事的经济效益,兼顾考虑赛事的社会效益。赛事资源要素的配置较为科学,有略超过80%的赛事运营是赢利的。1.2.2 赛事管理 33.33%的商业性组织选择首要注重赛事计划的管理。其次,有30.21%的商业性组织要求加强赛事执行的管理。在赛事执行中,商业性组织把对赛事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时间管理当作主要考虑的内容。同时,在赛事控制阶段,商业性组织要求加强部门之间与部门内部信息沟通,加强彼此的协同与协助。在赛后,42.32%的商业组织比较重视维持赞助客户关系,注重赛事再度开发。

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复习资料

体育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秩序册是运动会竞赛组织和竞赛秩序的文字依据,是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参加比赛活动的依据。 淘汰制是指逐步淘汰失败者,使胜者按预定比赛秩序表进入下一轮比赛,最后决出有限名次的比赛方法。 除冠军以外的名次需增加单淘汰附加赛。 轮空指第一轮没有比赛的运动员(队)。即是某个运动员(队),在不经过与另一名运动员(队)比赛的情况下,不战自胜,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 抢号指部分运动员的每两名运动员(队)在一个号码位置上先进行一场比赛,负者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单淘汰赛指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队),按编排的秩序表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被淘汰,直到淘汰到最后一名运动员(队),比赛结束。 双淘汰赛指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队),按编排的秩序表进行比赛,失败两场即被淘汰,最后失败一场者为亚军,全胜者为冠军。 单循环是使所有参赛队轮流对抗一次,都有相遇的机会,最后根据各队胜负场次的积分多少来决定名次。 双循环是使所有参赛队轮流对抗两次,都有相遇的机会,最后根据各队胜负场次的积分多少来决定名次。 混合制指在一次竞赛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循环制和淘汰制等不同的比赛办法。 体育竞赛活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时期的竞赛活动目标,预先对竞赛活动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等所作的策划与安排。 体育赛事的基本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产生冲击和影响,能够产生显着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单项竞赛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比赛和辅助性比赛。 我国规范的学校体育赛事的组织形式一般为组织委员会制。 竞赛管理是运动会组织工作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学校体育赛事的宗旨是育人。 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分为:赛前组织管理、赛中组织管理和赛后组织管理三个阶段。其中,赛前筹备工作的管理是关键环节。 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和单项竞赛,需分别制定竞赛规程总则(或总规程)和单项竞赛规程。 学校体育赛事活动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文件包括竞赛计划、竞赛规程、秩序册、成绩册和竞赛总结等。 编排工作是竞赛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程的要求,编排工作可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工作阶段。 常用赛制:淘汰制、循环制和混合制。

浅谈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方法研究

浅谈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方法研究 (摘要)体育赛事是一种以竞技运动为核心,以实现某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满足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能够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造成一定影响的特殊事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在赛事运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逐渐在发生变化。因此,分析研究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及如何推广体育赛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为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所谓市场化就是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定位的发展方向与方式,也就是在运作中找到需求点,以满足他为目的,来进行的一种运作方式。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将体育赛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即市场化条件下体育赛事项目的资源配置问题,体育赛事的分类及其特点也将以此为核心,从以下三种形式的分类来加深对体育赛事的认识。 ①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体育赛事不断在我国涌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依体育赛事规模和任务的不同而建立的分类体系: 依比赛的规模,可分为:基层单位赛事、地区性赛事、全国性赛事、国际赛事、洲际赛事、世界大赛(主要指奥运会、各体育单项的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等);依比赛的性质和任务,可分为:运动会、

冠军赛或锦标赛、对抗赛、邀请赛、选拔赛、等级赛、友谊赛、表演赛、达标赛等。 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类体育赛事的运作也逐渐走出国门,注重引进国外一些成熟的商业开发模式和手段,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探索,现在较为流行并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从体育赛事的市场化形式出发,分为四大类:带职业性质的赛事,目前我国已有足球、篮球、乒乓球、围棋等;以全国运动会为代表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商业开发;全国性的单项锦标赛、杯赛、选拔赛的商业开发;单独运作的商业比赛和其他各种大奖赛、巡回赛和明星体育赛事。 ③依据体育赛事的社会属性进行分类,可分为公益性体育赛事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公益性体育赛事是指政府或协会、社团(非营利性)等组织的体育赛事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和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包括竞技性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商业性体育赛事是企业或职业体育联盟等商业性组织以盈利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体育赛事,包括职业联赛型体育赛事和一次性体育赛事。 根据当今国际体育赛事发展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公益性体育赛事,还是商业性体育赛事,都离开不市场化运作,需要借助市场化手段解决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和运行的问题。在市场化条件下运作体育赛事是我国体育赛事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的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不仅有利于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还能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体育活动策划与管理》

《体育活动策划与管理》

————————————————————————————————作者:————————————————————————————————日期:

2013-2014年(上)学期武汉体院学生考试试卷 (设计型考试) 院系:经管学院体育管理专业年级:2011级课程:《体育活动策划与管理》 (限制选修课) 学号 姓名 评分 一、请根据所学的体育活动策划与管理知识,以武汉体院60周年校庆为背景, 设计一体育文化活动及赞助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一)以武汉体育学院60周年校庆为背景,设计一个相关的体育文化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本校运动特色,说明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等。(50分) (二)根据以上体育赛事活动方案设计相应赞助方案,要求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并针对具体赞助企业,方案内容包括赛事回报体系主要内容。(50分) 二、作业要求 字数2000字以上。 三、完成时限 本课程结业考试12月15日前,按统一格式印制。

○ 密 封 线 内 ○ 不 要 院系: 年级: 专业: 组别: 学号: 姓名: 武汉体育学院颂金秋迎校庆60周年 主办单位: 经济管理系学生会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10日 活动地点:奥星苑 4楼 活动内容:开场节目:欢快的器乐演奏、现代舞或者合唱、合颂(借鉴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合颂)等。之后分三个篇章,每个篇章5个节目,包括4首诗歌,一首歌曲(歌曲为第三个节目),诗歌或歌曲穿插舞蹈或器乐伴奏;每个篇章中间的时间为知识竞答复赛环节和吉祥物征集大赛的颁奖活动 工作安排:朗诵会工作分五组:策划组、节目组、宣传组、礼仪组、外联组和后勤组 策划组(由社联骨干、相关社团社长参与) 1.确定修正诗歌朗诵音乐会内容和活动进程 2.确定节目组、宣传组、礼仪组、外联组和后勤组的工作 3.协调和监督朗诵会的如期顺利进行及结束后相关工作 节目组 1.确定节目的内容(包括文字和舞蹈,歌曲等)制作及其质量保障 2.负责舞台的设计,演员及演员服装搭配 3.确定篇章主题、主持词和PPT 的制作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4.负责现场音乐及活动期间音乐的播放 5.与后勤组沟通,确定催场及上道具的时间、位置等工作 6.活动当天的签到工作 后勤组 1.确定出席嘉宾和请帖及其所需物品的制作与购买 2.确定后勤催场和看管、回收衣物的人员 3.前期的道具准备及节目中道具的安排 4.负责条幅、海报等的制作及悬挂 5.参与现场布置、现场秩序的维护及活动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外联组 1.音乐会之前拉赞助以及赞助拉到之后的协议问题 2.邀请校内相关组织参与 3.音乐会服装、化妆的联系及归还 4.参与现场布置、现场秩序的维护及活动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宣传组 1.确定晚会前期的海报、展板方面的宣传工作及其海报、节目单的制作 2.联系新闻媒体及老师、相关组织的学生干部 3.确定朗诵会当晚的摄影和拍照 4.确定有关晚会的后期宣传 礼仪组 1.确定礼仪人员名单 2.负责现场嘉宾的招待及奖品颁发等工作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单项体育比赛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根据赛事的规模与特点,其基本的组织机构设置为组委会下设:办公室、竞赛部、服务保障部、市场开发部。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办公室 (一)办公行政事务工作 负责组委会会务工作,编写会议纪要,检查落实会议布置的工作;负责组委会各类文件、简报与信息的审核草拟、文印,来往公文的收发、处理、保管及归档、上进;拟办组委会工作计划、总结及大事记;协调各部室工作;票务管理工作及组委会票务工作;负责协调联络有关领导的工作;负责组委会领导的礼宾活动安排及草拟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负责做好开,闭幕式仪式程序的组织与协调其她重要活动的组织实施;负责组委会总值班室与文印工作。 (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负责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部署与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方案的制定及组织落实;组织好开、闭幕式电视屏幕与代表用人场的解说词的编写与开、闭幕式、赛事的直(录)播工作;负责国内外文字、摄影记者与广播电视记者的报名、接待与管理;负责新闻发布工作;负责记者手册、记者乘车手册等资料的编印、发放;负责会刊、会报的组织工作。编写与下发宣传提纲、宣传口号。指导比赛场馆与重点地区的环境宣传;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方案,会同竞赛部制定实施细则,组织评选工作及奖品的计划与制作。 (三)大型活动组织工作

制订开、闭幕式总体计划与实施方案;组织开闭幕式文体表演的创编、训练、彩排与演出;做好开、闭幕式仪式程序的安排落实;协同竞赛部做好闭幕式颁奖工作,负责比赛场馆的文明观众、文明啦啦队的组织工作。 (四)人事审计监察工作 制定组委会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方案;根据组委会决定,承办工作人员调配工作;负责组委会工作人员资格审核;拟定并实施工作人员的补贴办法。依照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有关条例,对财务收支与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根据廉政法规条例与规章要求,对组委会成员及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与遵纪守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受理个人或单位对上述人员的举报,并进行检查,提出处理意见。 二、竞赛部 (一)场馆准备工作 负责按标准、规范对比赛场馆进行检查、监督;负责对新建、改建比赛场馆的验收、接管工作的检查与督促;负责对场馆特殊设备的增补、采购; (二)竞赛组织工作 负责竞赛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印发竞赛规程总则与竞赛规程;编印竞赛情况简报及竞赛有关资料;安排竞赛日期、地点、赛程。制定比赛总赛程表、安排表。编印竞赛秩序册、成绩册;负责提出各项竞赛承办地点及各项目竞赛场地设备及器材规格要求,协同行政部门编制计划与落实,并进行检查验收;制定有关竞赛工作人员职责;负责各项竞赛奖杯、奖章、奖状与证书。制定各项颁奖计划与实施方案;负责做好技术官员、仲裁委员、裁判员与竞赛工作人员的聘请,对裁判员、竞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会同行政部制工作

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国家级定的

体育赛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体育赛事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体育赛事管理是指已在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比赛。 第三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按照相应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举办体育赛事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体育总局)负责对在我国举办的全国性体育赛事的监管。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单项协会)负责本项目全国性体育赛事的具体监管。各省(区、市)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地方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地方单项协会)以及全国行业体育协会负责对本地区、本行业的相关体育赛事的具体监管。

第二章体育赛事分类 第五条全国性体育赛事: (一)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包括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 (二)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包括但不限于《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以下简称《赛事名录》)内所列举的竞赛; (三)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项目赛事:即健身气功和航空项目的全国性和跨省、区、市的体育赛事; (四)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主办的相关体育赛事; 第六条地方性体育赛事:地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地方单项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赛事。 第七条我国举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 (一)一类赛事:由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由体育总局主办或参与主办的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由体育总局相关单位或所属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跨省(区、市)的国际体育赛事,以及举办涉及海域、空域及地面敏感区域等特殊领域的国际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

求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 1我国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中的资源一效益现状分析 1.1 政府主导型 赛事运营 71.28%的综合性赛事被城市政府运营,他们多采取单独承办或协办的形式。在赛事资源 —效益转化上,有70.08%的城市政府优先考虑赛事的社会效益,兼顾赛事的经济效益。不过, 因资源要素的配置欠科学,大多数赛事运营的效益不高,只有略超过30%的赛事运营有赢余, 与政府部门对赛事统计指标标准的界定不一致有关。 1.1.2 赛事管理 在赛事计划的管理阶段,43.33%的城市政府比较注重赛事计划,加强赛事目标定位、赛事风险与信息管理。在赛事执行过程中,沟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城市政府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赛事控制阶段,任务目标执行、部门之间协同是城市政府管理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在 赛事结束时,45.62%的城市政府认同总结赛事得失是首要考虑因素, 效评估。 以便他们对赛事进行有1.1.3 资源一效益 我国城市政府运营赛事的资源一效益转化比较低, 60%以上仅为14.02%, 85.98%的低于60%其原因是赛事效益转化的目标定位不准,或缺乏科学管理,降低了赛事运营的预期效 益;或者与统计指标的确定不统一有关。 1.2 商业组织型 1.2.1 赛事运营 商业性组织运营了71.28%的国内单项赛事与28.36%的国际单项赛事,他们多采用单独承 办或协办的方式。有72.01%的商业性组织在赛事运营时, 优先考虑赛事的经济效益,兼顾考 虑赛事的社会效益。赛事资源要素的配置较为科学,有略超过80%的赛事运营是赢利 的。 1.2.2 赛事管理 33.33%的商业性组织选择首要注重赛事计划的管理。其次,有30.21%的商业性组织要求 加强赛事执行的管理。在赛事执行中,商业性组织把对赛事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时间 管理当作主要考虑的内容。同时,在赛事控制阶段,商业性组织要求加强部门之间与部门内 部信息沟通,加强彼此的协同与协助。在赛后,42.32%的商业组织比较重视维持赞助客户关 系,注重赛事再度开发。

浅析中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2005年第3期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No.3.2005 JOURNAL OF G U I Y ANG TEACHER’S COLLEGE (总第81期)Social Science(Quarterly)(General No.81)浅析中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刘 洁 (贵阳学院,贵州贵阳 550005) 摘 要:我国正式成为W T O成员国,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化时期的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正在经 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与许多行业一样,中国的家电行业正在经 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目前的“内忧外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 推行创新营销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家电;营销渠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2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94(2005)03-0035-04 Br i efly on the Trend of M arketi n g Channels of Ch i n ese Household Appli a nces L I U J ie (Guiyang College,Guiyang,Guizhou.550008) Abstract:The day when China was officially ad m itted int o W T O indicates a ne w peri od that the devel opment of China’s s ocial economy begins t o be m ixed with the world.China is undergoing a gradually transiti onal peri od fr om traditi onal p lanned economy t o s ocialist market economy.L ike other lines of business,China’s household app liances are facing un2 paralleled refor m.Considering how difficult China’s household app liances are at home and abr oad,we should choose a correct method t o carry out an innovative selling by i m p r oving the syste m of s ocialist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household app liances;selling channels;devel opment trend 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由各中间环节联结而成路径。这些中间环节包括生产者自设的营销机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等等。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电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感到惊奇的神话般的成就。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W T O成员国,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化时期的开始。在W T O的框架下,我国的家电行业在面临新考验的同时,也会面对新的机遇。本文将通过对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特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 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主要特征 目前家电营销渠道的主要类别:一是传统渠道,它主要靠产品本身的品牌效应来销售,具有网络覆盖广,深入各级市场,便于消费者购买,店面面积不大,进入门槛低,发展经销商相对比较容易等优势,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售点分散、市场管理成本高、单个经销商实力弱等等。二是连锁渠道,它的劣势是单店投资大、进入门槛高,基本不涉足三四级市场以及与厂家关系不太协调等,但是优势也很明显,比如: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半径大等等,这些能够极大地节约销售成本,便于市场推广,相对于传统渠道来说,它更能满足厂 3收稿日期:2005-05-08 作者简介:刘 洁(1962-),男,江苏南京人,贵阳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MBA(双证)在读。

最新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与营销策略

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与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是一种以竞技运动为核心,以实现某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满足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能够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造成一定影响的特殊事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在赛事运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逐渐在发生变化。因此,分析研究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及如何推广体育赛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为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 1.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首先,这是由体育赛事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其次,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种制度创新。从供给层面上看,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制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需求层面上看,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后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越来越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国内外民营的大型体育经纪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的利益集团,将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需求主体。基于以上两点,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市场化运作的渐进性与多样性。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赛事,再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

而在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则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法治化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完全依靠正规的法规管理体育赛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这两种市场化程度不同的赛事运作模式将会共同存在。同时,在这两种模式下,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市场化运作的不平衡性。由于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发育程度上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的特征。从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供给与需求因素来看,一些商业性的、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备受国内外观众的期待,并且很多企业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这些知名赛事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因此,这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盈利可能性很大,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对于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以及一些级别不高,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体育赛事,其市场化运作的盈利空间就相对较小,因此,这些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较低。 二、我国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是一种集合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在赛事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营销的特色,这种营销本身就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 2.体验式营销。体验是一种创造观念经历的活动,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管理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本身就是体验式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服务产品,使之参与其中,并深刻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当消费结束时,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 4.大众传媒营销。通过与电视台、报纸、广播、杂志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加大体育赛事的

电销渠道发展前景

电销渠道发展前景 方向一、成为高级销售经理。 如果定位于一直从事销售工作,可以肯定的目标便是成为高级的销售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向有两个,首先是从"术" 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的方法和能力,从低级的非专业化的电话营销人员变成职业选手。这一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工作的理念、思路、工具和方法都做得更加专业,从靠感觉、靠冲劲做事转变为讲求定量数据、专业调查分析、把握市场规律性;第二个方向就是从"术"提升到"道",从战略层面和组织全局高度的角度进行系统思维,进一步提升和转换职位角色。要成为高级的销售人才或经理人,电话营销人员必须要增加系统分析、全面思考,从企业战略高度做销售,思考销售,多挖掘一线的信息,进行智慧加工,最终起到为高层决策扮演战略顾问角色的作用。 从具体的发展途经,又有如下几个方向:上行流动:如果有在大公司或集团的分支机构、片区或分公司做销售的经历,当积累一定的经验后,优秀的销售人才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上行流动发展,到更上一级的或公司总部做销售部门工作,或者可以带领更大的销售团队、管理大区市场。在处于成长期的快速消费品行业,许多电话营销人员都是通过上行流动而闯出自己职业发展的新天地。 下行流动:如果在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工作当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选择合适的机会,下行流动发展,到下一级或多级的分支机构去工作,通常是带销售团队、管理省/ 大区市场,或是要到某个细分市场开辟新的业务。这样的电话营销人员,可以将在总公司

的先进的销售管理理念和操作手段和实际的市场结合,在继续锻炼一定时间后往往成为许多企业的未来领军人物或高级经理人。 横向跳槽:优秀的电话营销人员往往是公司的骨干,可直接为公司带来营业收入和现金流,但如果公司的薪酬福利或绩效考核政策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那么他们转行或跳槽就在所难免。从组织的角度看来,许多公司都不惜重金从竞争对手将一些优秀的销售人才挖走。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只要没有违反职业道德、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规定和相关法律规定,电话营销人员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换一个环境和空间都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方向二、转向管理岗位 当电话营销人员做到一定的时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和组织需求通过横向流动即轮岗的方式,转向相关的专业化职能管理岗位,具体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选择:如果还是对销售业务或相关的工作感兴趣,不愿意完全离开市场营销工作,公司的人力资源安排也允许,可以选择横向的相关岗位如:市场分析、公关推广、品牌建设与管理、渠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如果有管理专业背景或者对管理感兴趣,可以发展的方向包括:市 场信息或情报管理、行业研究、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 如果在销售工作中在产品或行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研究开发、设计等技术方面积累了优势,则可以往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流动如:运作管理、售前技术支持、产品测试、售后技术服务等。 方向三、个人创业

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与营销策略

我国体育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电子竞技体育产业是我国有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一项新兴体育产业,针对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社会偏见、政府的缺位或错位管理、国产化程度低下和职业运动员缺乏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转变观念、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加快国产化软件开发和职业化进程等对策。 [关键词] 电子竞技;产业;问题;对策 一、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 1.电子竞技概念。电子竞技产生于网络游戏,国家体育总局对电子竞技的定义是:电子竞技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作为器械进行的、在体育规则下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运动。从定义上看,电子竞技与其他的体育竞技项目并无不同。通过这项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电子竞技运动把信息技术和体育竞技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新兴体育项目。 2.电子竞技体育产业产生的背景分析。在国外,电子竞技作为体育概念的延伸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在韩国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并被列为韩国三项最大体育竞技之一(足球、围棋、电子竞技),年产值相当于40亿元人民币。据北美最大的娱乐软件商会组织IDSA统计:2001-2004年全球电子竞技产业年均成长率持续高达15%,2003年北美

电子竞技产值为100亿美元,到2004年欧美的总产值达到490亿美元。我们认为不是所有的体育竞技都可以成为一项产业,作为一项产业,必须在市场化条件下拥有巨大的供给和需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子竞技体育产业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 (1)中国上网用户剧增。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下同)的调查,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8700万人,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增加了140.3倍。我国网民总数的快速增长已为世界所瞩目。但870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还仅占6.7%,这说明尽管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快,发展空间仍非常大。巨大的网民数量意味着巨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需求就意味着商机和市场,这也正是电子竞技体育产业诞生的先决条件。 (2)电子竞技体育伴随新技术而产生。电子竞技借助于网络、计算机、鼠标、键盘与统一的规则等实现不同组织和系统间信息的廉价传递,进行人与人的对抗。电子竞技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这与足球运动员借助草地、球门和足球进行对抗,篮球运动员借助篮球场、篮球和球框进行比赛几乎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子竞技只有在信息技术足够成熟的情况下才产生。20年前信息技术没有这么发达时,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项目的产生。 (3)经济的发展使电子竞技成为一种需要。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1990年为54.2%, 2002年为37.7%(资料来源:1990、2002《中国统计年鉴》)。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愿意在休闲娱乐上花销更多。计算机网络由于其互动性、

体育赛事经营管理

体育赛事经营管理 名称解释 1、体育赛事管理:以体育赛事为载体运用项目管理与市场营销等知识对体育赛事的经营,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组织者对体育赛事效益的预期值。 2、体育赛事策划:是经营者根据体育组织的发展战略,以及赛事经营目标和基本要求所进行的从赛事筹办、竞赛表演资源营销,到竞赛的实施和评价过程的规划和管理。 3、体育赛事包装:是运用营销理论与策略,结合媒体宣传、新闻炒作、名人效益等有效手段,对赛事本身进行知名度的导入和公众形象的树立。 4、体育赛事营销:是体育组织通过为广大观众提供高质量的竞赛表演服务,为新闻媒体、厂商、学校和其他体育组织等提供满意的竞赛表演衍生产品,使赞助商获得良好的宣传沟通效果及经济利润。 5、体育赛事赞助:指以体育为题材,以竞赛和活动为载体,以支持和回报为内容,以利益交换为形式,以达到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 6、体育无形资产:指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具有体育特质,受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地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 7、体育赛事志愿者:是无偿地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贡献的人。 8、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指对体育比赛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致损失的后果,以保证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 9、体育赛事评估: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体育赛事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 10、体育赛事赛前评估:指在申办体育赛事过程中对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如体育赛事的风险评估等。 11、体育赛事物流:指为举办体育赛事所消耗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间的实体流动过程。 选择、填空、判题 1、体育赛事管理的范畴包括:人力管理、物力管理、财力管理。 2、体育组织的划分:根据管理范围划分为:世界性、区域性、国家和地方性组织。根据管理项目的数量划分为:综合性和单项体育组织。根据是否营利和运动员的性质划分为:职业和业余体育组织。根据管理领域划分为: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大学体育、中学体育、残疾人体育及军队体育组织。 3、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高管理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 4、赛事经营管理的基本流程是:成立赛事组织机构、规划赛事、遴选承办地、实施体育竞赛和赛事营销等。 5、赛事包装的划分:依据包装对象划分:包装运动员、包装赛场。依据包装手段划分:利用体育名人包装、调整比赛规则、运用新闻媒介。 6、体育赛事目标策划的种类有:赛事基本目标和经营目标策划。 7、包装赛事的办法主要包括:明星效应、调整规则、组织文化活动和体育博彩。 8、体育赛事营销的内容有:出售门票、出售广告业务、出售电视转播权和特许经营权销售。 9、体育赛事赞助是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 10、体育赛事博彩产品的特征:销量大、公益性、娱乐性特征、垄断性特征。

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电子教案

一、名词解释: 1、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一定的组织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向社会提供体育赛事的全过程,其实质也是由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 2、订单资格要素:是指允许一个组织的产品或者服务参与竞争的资格筛选标准,即组织可以获得订单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各项资格。 3、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的内部环境:是指体育赛事和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机构自身的各种因素,如赛事的历史情况,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机构的性质、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等。 4、体育赛事运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体育赛事运作机构为了成功举办一项体育赛事,实现体育赛事的特定目标,在体育赛事运作管理过程中组建、培训、调配、激励、保持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 5、体育赛事志愿者:是指由赛事运作管理机构直接或者委托招募,需要明确身份,制作相关证件,赛事期间承担相应岗位职责,在赛事运作管理机构指定的时间和岗位上工作,接受赛事运作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义务为赛事服务的人员。 6、竞赛规程:是指体育赛事竞赛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竞赛管理工作的最高权威和指导,是竞赛组织者与参与者都必须遵循的法规。 7、体育赛事的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体育赛事所具有的各种视觉形象元素,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赛事标识(亦会徽,会标)与吉祥物,它们是赛事核心理念表达的重要载体,是赛事独特个性的重要表现。 8、体育赛事风险:体育赛事风险的含义要与体育赛事的既定目标联系起来,即只有那些一旦发生会延误体育赛事或者导致体育赛事损失、甚至失败的不确定事件,才是体育赛事风险。 二、简答题 1、请简述项目所具有的特征? 答:一般而言,项目具有以下特征 ①、项目有个明确界定的目标②、项目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组成 ③、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资源来实现 ④、项目有具体的时间计划或执行期限 ⑤、项目通常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性的努力 ⑥、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客户 2、请简述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机构邀请体育明星参加相关活动的益处? 答:无论是商业性还是公益性赛事,观众、媒体、赞助商都同样对体育明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持续不断的需求。那么至少可以获得以下益处: ①、吸引更多的观众,促进赛事门票销售 ②、吸引更多的媒体关注赛事,对赛事进行报道 ③、鼓励赛事运作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士气 ④、增加与赞助商的谈判筹码 3、请说明全运会的申办程序有哪些? 答:申办程序包括申请、考察、评估、确定公布四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①、由主办单位向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申办通知 ②、申办单位向主办单位递交申请书,同时报省一级人民政府同意申报的批复文件 ③、主办单位接到申请文件后,认为符合申办条件的,及时复函申办单位,接受其申请。申

国内汽车营销渠道模式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内汽车营销渠道模式发展趋势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汽车营销;发展趋势;营销模式;营销渠道 论文提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传统汽车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汽车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汽车营销模式,就能对汽车制造厂家和经销商带来新的销售业绩和利润。笔者根据目前汽车市场营销现状,总结当前汽车营销渠道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汽车营销模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随着汽车工业的逐渐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汽车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在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下,汽车营销的模式也将随之更新。本文从我国目前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来分析,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汽车营销渠道模式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营销模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单一化逐渐地演变为多级化。每一个市场阶段的需求都是在引导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动。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营销渠道模式主要有:特许经营专卖店、普通经销商、汽车园区和车展。 (一)特许经营专卖店营销渠道模式。这种模式是厂家极力推行的一种营销模式,因为专卖店一般是实行单一品牌营销的4S店,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这种特许专卖店的营销队伍一般都是素质良好、文化水平较高、接待礼仪非常规范、身份表示醒目、讲究营销人员的外在形象等。对于这种特许经营的4S店来说,生产厂家除了考虑销量外,还希望树立品牌的形象,以牟取更加长远的利益。 (二)普通经销商营销渠道模式。普通经销商一般都是多种品牌汽车的销售,价格就便宜,价格便宜销售量就大,然而销售量大,就会迫使厂家为其提供价格更加优惠的货源。而其他营销模式的经销商会因为普通经销商的价格优势,在销量上受到很大打击。由于销售业绩不断下滑,就会导致其他模式的经销商退出当地市场,然而这种情况更会促使普通经销商在制造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

古代奥运会赛跑比赛(短跑、中跑、长跑、武装赛跑) 公元前776年----公元394年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 有开闭幕式,比赛日程,比赛项目,比赛规则,授奖仪式以及圣火点燃等更方面的严格规定。古代奥运会是古代人类社会运动竞赛发展的最高峰。古代奥运会的“五项全能”比赛(赛跑、跳远、铁饼、标枪、摔跤) 运动竞赛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精神力量,现代运动竞赛更是成为社会进步、文明程度及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三)现代奥会运 1894年6月,在法国人顾拜旦的努力下,经过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协商,历史名城雅典赢得了首届现代奥运会主办权。 1896年4月6日,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开幕,应邀参赛的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德国、丹麦、美国、法国、智利、瑞士、瑞典和东道主希腊13个国家的300多名运动员。 (一)现代运动竞赛的特征 1、世俗化:今天主流运动形式不与宗教信仰和仪式直接相关。它是娱乐的方式,而不是崇拜的方式。例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杯、全运会、各国联赛等 2、平等化:所有参赛的比赛者都给予相同的竞赛条件,一切平等。例如: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年龄限制等 3、专业化:今天主流的运动形式由专家和观众参与所支配。运动员经常只能参加一项比赛。 4、理性化: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由复杂的规则和策略组成。 5、科层制:今天主流的运动形式为国际的、国内的、地方层次的复杂机构所控制。例如:奥运会举重比赛,足球比赛等 6、量化: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的特征充满了测量和统计数字。 7、纪录: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强调创造和打破纪录。最重要的是世界纪录。例如:博尔特2破世界纪录,伊辛达耶娃破撑竿跳高纪录 (二)现代运动竞赛的分类 1、以赛事规格为标准:国际性赛事、洲际性赛事、地区赛事、国家级赛事、国内赛事。 2、以赛事规模为标准:综合大型运动竞赛、大型单项运动竞赛、一般运动竞赛、小型运动竞赛。 以赛事区域为标准:世界性运动竞赛、地区性运动竞赛。 4、以赛事项目设置:综合性运动竞赛、单项运动竞赛。 5、以赛事功能为标准:竞技运动竞赛、群众性运动竞赛 6、以赛事性质为标准:营利性的商业比赛、非营利性的公益比赛以及教学与交流性质的比赛等。 7、以运动员身份:职业选手赛事、业余选手赛事。 8、以运动员年龄:儿童赛事、青少年赛事、成年人赛事及老年人赛事。 运动竞赛(运作)组织与管理的含义一定的组织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向社会提供运动竞赛的全过程,其实质是用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将运动竞赛运作与管理视为由输入到输出地转化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效率和效果的追求。 效率:对于给定的资源投入,如果赛事运作管理者能获得更多的输出,就意味着提高了效率。同样,如果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同样的输出,也是提高了效率。 运动竞赛效果:运动竞赛的效果是运作必须达到赛事的预定目标。当赛事运作管理实现了赛事目标时,运作是有效的。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应对策略 摘要: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营销理念、营销战略、营销主体、营销方式、营销工具、营销技术等方面呈现新的趋势。企业需要适应营销新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以提高市场的影响力。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呈现的特征,然后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最后尝试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新趋势;应对策略前言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进入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和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营销的发展也出现了新动态。顾秀君(2014)在《新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创新的发展思考》一文中,提出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需要创新市场营销策略,构建全新的市场营销模式才能应对市场营销新动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优势。马杰(2015)在《试论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进入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适应新趋势提出新对策。王暖(2015)在《移动互联时代市场营销渠道新模式―微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提出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产生了新渠道:微商。陈琪、赵永楷(2016)在《新经济时

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新时期的营销需要创新,发展数字化、媒体化营销。本文主要论述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应对策略。 1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呈现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结合。网络营销,就是互联网营销,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互式媒体工具,促进企业组织与个人、企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的交易完成的市场营销过程。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呈现的新 特征包括:技术性、时域性、经济性、定制化、高效性、整合性、双向交互性等。 2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活动已经成为 一种发展趋势,产生了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战略、营销主体、营销方式、营销工具与技术等。 2.1新的营销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营销制胜时代也是营销过剩的时代, 营销理念也需要发生转变,坚持“以社会--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者应把握的新 营销理念。 2.2新的营销战略 在互联网+时代,进入的也是知识经济市场,市场营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