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
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

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在 literature 的浩瀚宇宙中,人物形象如星辰般璀璨夺目,他们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用自己的经历、语言和行动,勾勒出人性百态,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烘托人物形象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它要求作家运用各种技巧,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恰当的对比,让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在刻画人物внешность 时,作家可以运用 vivid 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例如,狄更斯笔下的奥利弗·特维斯特是一个孤儿,他的衣服破烂不堪,面容消瘦苍白,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忧郁高贵的王子,其深邃的眼神和苍白的面容,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在塑造人物性格 when,作家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情感。
例如,简·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机智独立的女性,她的言语犀利,处事果断,让人印象深刻。
而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则是一个充满梦想和野心的商人,他的华服和豪宅,彰显了他的财富和地位,但同时他也为爱而迷失了自己。
烘托人物形象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对比。
作家可以通过对比人物不同的经历、性格或价值观,凸显人物的特征。
例如,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沙格朗老人和他的女儿对比鲜明。
沙格朗老人天真单纯,一味溺爱女儿,最终被女儿抛弃。
而他的女儿则贪婪虚荣,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了父亲。
这一对比突出了沙格朗老人的善良与天真,以及他女儿的自私与无情。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作家可以运用不同的对话方式,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深度。
例如,海明威笔下的硬汉角色,往往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现出他们的果断和坚强。
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戏剧人物,则往往使用华美的辞藻和长篇大论,展现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
此外,作家还可以通过细节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例如,普鲁斯特笔下的斯万是一个审美家,他房间里摆放着精美的艺术品,穿戴着考究的服装。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有些同学一描写起自己的某个同学就是“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脸上一对小酒涡。
”可是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同学,笑起来脸上有“一对小酒涡”的同学实在是很少的。
类似的问题在我们身边是很常见的。
很多同学的此类的文章缺乏感染力,不能打动人心,就是因为人物描写不成功的缘故。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
那么,怎样写出人物个性,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呢?一、学会观察,夯实基础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物“活”起来,首先得细细地观察人物。
先是观察他(她)的面部肖像,把握人物肖像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进一步观察肖像细部,寻找最有特点的角度把它表现出来。
其次是观察他的行动。
行动最有说服务的。
观察要悄悄地进行,最好是对方不知道你是在有意观察他(她)。
最后,认真记好观察笔记,及时地把观察到的印象记录下来。
有了这样的积累,等到你描写人物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了。
二、学会描写,抓住关键1.肖像描写——绘形传神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等。
好的肖像描写,不仅能使读者有如见其人的感觉,还对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范例举隅】父亲说着,从口袋里摸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钞票塞到我手里。
啊!手,父亲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青藤似的血管,竹枝似的干枯的手指。
粗心的我,竟从没有发现父亲竟然瘦得这么叫人心痛!我眼里立刻像揉进了什么……(选自中考满分作文《父亲的爱》【妙点精评】作者在这里重点选择了父亲的手进行描写,精雕细刻之下,一个饱经风霜、深爱着自己女儿的父亲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而父亲的手在那一刻给作者留下的震颤也同样让我们感动。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语言描写从形式上包括个人独白、两人对话、多人谈话等。
成功的语言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
【范例举隅】“玲玲啊,爸爸妈妈这次不送你上学,是为了给你一次考验。
栩栩如生作文

栩栩如生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栩栩如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栩栩如生作文1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又响起来了。
徐老师走了进来,笑容满面地说:“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徐老师又说:“那我们就玩一个叫画像的游戏吧。
”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开心的说:“太好了!太好了!”画像的主角是谁呢?当然是徐老师了,怎么画呢?只见徐老师随便拿起一支洁白的粉笔,在黑板的右上方画了两个圆,接着,在圆的上部分画上了头发,然后,在圆里面画上了眼睛、眉毛、鼻子、耳朵,最后添上了嘴巴。
哇!一个乐娃娃和一个怒娃娃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瞧,乐娃娃是女孩子。
她的头发乌黑柔软。
今天她梳着两只羊角辫,扎着粉红色的蝴蝶结,眼睛开心得眯成缝,嘴巴笑成了一个弯弯的月亮。
她为什么那么开心呢?也许今天是她的生日,爸爸妈妈给她买了小蛋糕,同学们把一件件礼品送给了乐娃娃。
悠娃娃是个男孩子,头发乱糟糟的像一个鸟窝。
眼睛瞪着大家,噘起大嘴巴。
原来是被同桌冤枉了。
有一天,他和同桌带了一样的水笔,他的同桌说偷了自己的笔,他的同桌说偷了自己的笔。
他的同桌打开铅笔盒一看,原来自己的笔在这。
所以才让悠娃娃生气的吧。
徐老师真是一个“大画家”。
画面如此栩栩如生,能激发我们的灵感,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栩栩如生作文2桌子上摆着五彩缤纷的“晚餐” :有黄色的糖包,五彩缤纷的水果丁,胖胖的胡萝卜,栩栩如生的小老鼠……这是今天上课时我和高静文用灵巧的双手捏出来的。
橡皮泥是高静文带来的。
第一道菜我们想做“水果丁”,我对高静文说:“我做盘子,你做水果丁。
”橡皮泥特别听话,软软的。
我先把红色、紫色、粉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按成圆饼,用小刀切成细条,再切成丁,放在一个碗里,五彩缤纷的水果丁就做成了。
动作描写,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

动作描写,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学邵晓东记叙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到八年级时,我班还有很多学生写人有形无神。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人物写得鲜活具体、有血有肉呢?我想,动作描写就是不错的方法,因为动作描写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真实可感。
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干言万语。
为此,我决定先从动作描写入手,用课文中的动作描写作为例子,对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指导。
一、指导前准备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课文中找出动作描写的段落,在课堂上读一读这些描写,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动作描写的作用(动作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能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还让学生明白:要创造出生动鲜活的形象和画面,充分表达人的感情或者想法,就必须使描写的动作都带有确定的意义,也就是动作描写要有目的性。
威廉·塔玻利说:“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
”人物的动作行为是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
人物的动作写具体了,事情的过程就会清楚;人物的动作写生动了,人物的性格、品质也会鲜明突出。
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动作时,要指导学生事先想好写这个动作的目的,然后再用相应的技法。
二、技法指导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细化动作首先,让学生读“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故乡》)和《从百草同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片段,体会如何准确使用动词,学习把大动作细化成几个小动作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写一段“考试后拿到试卷”的动作。
最后展示学生的习作:我接过那张试卷,长叹一声,回到座位,便把脸塞进书堆,趴在书桌上,对视着那不争气的分数。
一会儿,我直起身子,把试卷摊开,看了几眼,又把试卷合上,扔进课桌,再一次把头藏进书堆,肩膀颤动。
不多久,我又抬起头,拭干泪,弯腰找出试卷,抚平试卷,思考订正起来。
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以经典作品为例谈谈细节描写

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以经典作品为例谈谈细节
描写
陆亦斌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要把人物写生动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
要抓准人物特征,细致观察是前提,细节描写是关键。
绘肖像、抓动作、描语言、摹心理是细节描写的基本手段,可以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陆亦斌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让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J], 王永民
2.动作描写,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 [J], 邵晓东
3.让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J], 王永民;
4.动作描写,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 [J], 邵晓东;
5.细节描写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J], 顾亚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你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

如何让你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小学生写人作文指导的方法和要求写人,是我们小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
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
要求写事的题目,那你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那你所写的事必须为人服务。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这是我们小学阶段最常见的,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
你们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我们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你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一交代清楚。
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
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三)学会刻画人物孩子们,你们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外貌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等方面的特点。
描写栩栩如生人的作文

描写栩栩如生人的作文
我们班有一位小画家,她画的画,不用涂色,单勾线就完美至极,更别说上完色了。
她的油画总能把人画的栩栩如生,漫画形象更是憨厚可爱…最让人叫绝的是,她每次去参加绘画比赛,都能得个不错的奖项回来,所以,她被美术老师视为“掌上明珠”,这位小画家就是钱层越。
记得有一次美术课,我们在学习创作装饰画,同学们都埋头创作,教室里安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美术柴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我们画,还不时提出建议。
“哇!好美啊!越越加十分!”一声惊喜的尖叫打破了教室的安静。
这句话像一滴水滴进了油锅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
不少同学都抗议起来,说柴老师偏心,可当他们看到钱层越的画时,便哑口无言。
钱层越画的是一扇神秘的门,门旁用流畅的线条画着一些花朵,虽然还没画完,但画面却很充实,尤其是那门上的花纹,跟打印出来的相差无几。
“哇”同学们也都羡慕地叫起来,甚至那些原来抗议的同学,在看到钱层越的画后,也都在心里默默地赞许,真心画得好啊。
钱层越创作的画,总是那么惊艳,把人物画的栩栩如生,她笔下的人物充满魅力,所以我们都喜欢叫她“小达芬奇”。
人物细节描写好句

人物细节描写好句1.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怎么写出超级棒的人物细节描写句子。
想象一下,你的笔就是一支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把人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听到、甚至闻到你笔下的人物。
酷不酷?2. 来,咱们先从眼睛开始。
你知道吗?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呢!比如说:"小明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像两颗黑葡萄,透着机灵劲儿。
"哇,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想象出小明那调皮的样子?3. 再来说说笑容。
笑容可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神奇武器哦。
你可以这么写:"奶奶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又柔和,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啊,多温馨的画面啊,是不是感觉奶奶就在眼前?4. 别忘了还有声音呢!声音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
比如:"老王说话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得教室里的粉笔灰都抖三抖。
"哈哈,是不是觉得老王超级有威严?5. 动作描写也很重要哦。
看这句:"小丽走路时总是蹦蹦跳跳的,像只欢快的小兔子。
"哇,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小丽活泼可爱的性格?6. 表情也能说明很多问题呢。
比如:"爸爸皱着眉头,眉毛拧成一个'川'字,看起来像是在解一道超难的数学题。
"嘿嘿,是不是能想象出爸爸苦恼的样子?7. 衣着打扮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
来看看这句:"张奶奶总是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像是把整个春天都穿在了身上。
"哇,是不是觉得张奶奶特别有活力?8. 别忘了还有小动作和习惯哦。
这些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特点。
比如:"小红说话时总喜欢摆弄自己的辫子,仿佛那是她的思考天线。
"是不是觉得小红特别可爱又有趣?9. 有时候,一个人的气质也能用细节来描写。
看这句:"王老师走进教室,浑身上下散发着书香气,仿佛她就是一本会走路的百科全书。
"哇,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王老师的学识渊博?10. 情绪的描写也很重要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摘要】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要把人物写生动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
要抓准人物特征,细致观察是前提,细节描写是关键。
绘肖像、抓动作、描语言、摹心理是细节描写的基本手段,可以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关键词】人物细节描写绘肖像抓动作描语言摹心理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
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物,决不能像写品德评语那样概述,要学会生动细致地描写。
要把人物写生动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
就是要描绘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只有把特点写出来,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富有新意。
例如《水浒传》可以称为写人作品的典范,它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几乎个个面目不同、生动传神。
即使性格看来相似,实际也有很大差别。
要对所描写的对象,长时间地观察、探讨、研究,从而洞悉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才能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所以,细致观察是把人写活的第一步。
记叙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完成的,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往往体现在不同的细节特征上,细节特征往往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选择富有特征的细节,能够由点到面,以小见大,见一斑而知全豹,使原来比较呆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下面以经典作品为例谈谈细节描写的主要手段:一、绘肖像绘肖像,要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品格、性格特点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必面面俱到。
这是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形象: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寥寥几笔,便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和内心活动,常会通过各种眼神表现出来。
因此,刻画眼睛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条最有效的捷径,往往能够入木三分地描绘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关于祥林嫂眼睛的几处描画,便是很好的例证。
绘眼睛最好是将人物设置在特殊的环境里,让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大的波动和变化,内心的冲突有较强的节奏,而这些内在的变化必然要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口来得以外在的显现,这时,抓住眼睛的特征和眼神的变化予以突现,人物性格就会跃然纸上,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绘神态也是描写人物肖像的一种方法,绘神态即注重其面部表情的刻画,力争做到细致、逼真、传神。
同时还要注意人物在不同场合表情神态的变化,要写出动态,显出活力。
神态描写要注意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二、抓动作一个人的行为常常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写动作忌笼统,一定要具体细致,不然,会干瘪难看。
动作描写要显示人物的个性。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三拳是极典范的例子:刚要睡,忽然起了狂风,狂风过后,乱树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头斑斓猛虎!武松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下,赶紧将哨棒抓到手里。
那老虎好容易等到这一餐,恶狠狠从半空中扑过来。
武松这一惊,喝下的酒全变成冷汗冒了出来。
他急忙一闪,闪到老虎的背后。
老虎再往后一掀,又被武松躲过。
接着那铁棒一般的老虎尾巴扫过来,还是没碰到武松。
原来这一扑、一掀、一扫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样落了空,气势也就去了一半了。
轮到武松发威了,他举起哨棒用全力劈过去,啪!谁知打在树枝上,哨棒断成两截。
老虎又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正好落在武松面前。
武松两只手用力按住虎头,一边往老虎的脸上、眼睛里乱踢。
老虎痛得咆哮起来,爪子刨出一个土坑。
武松死死不肯放松,按得老虎渐渐的使尽了力气。
这时武松腾出右手,铁锤一般在老虎头上打了五六十拳,只见老虎的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都流出血来,再也动弹不得,只剩喘气了。
武松怕老虎没死,捡起半截哨棒再打,直打得气也没了。
一“翻”、一“抓”、一“惊”、一“闪”、一“躲”、一“劈”、一“跳”、一“按”、一“踢”、一“腾”、一“打”,写出了武松临危不惧、胆大心细的英雄本色。
这三拳描绘得特征显露,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守财奴》中对葛朗台的一段动作描写也很传神。
这个“执著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当他看到侄儿留给女儿的梳妆匣时不顾一切,只想占有,“纵”“扑”“叫嚷”“撬”“摆”“推”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了葛朗台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
三、描语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不同年龄、职业、性格的人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作者应透彻地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知道他们的出身、年龄、生活环境、思想感情、习惯爱好、所受教育等等,设身处地地推测想象,知晓人物在什么场合说什么与不说什么,让他们说出自己非说不可的话,由此写出各人的性格来。
这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说的那样:“作者则需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出他的性格,闻其声知其人。
”人物说出的话必须是人物自己的性格与思想感情的反应,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才能塑造出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来。
这里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语言要真实亲切。
真实,是指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让人物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作者想当然地代替他说;亲切,是指人物的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要装腔作势。
二是语言要引人入胜。
人物的语言应该使用生活中的词汇,再加上作者必要的提炼,达到精确恰当引人入胜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运用夸张、幽默等手法,以此来表现独特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的故事情境。
《守财奴》中对葛朗台语言描写也非常传神。
例如:当他得知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股脑儿登记起来拍卖的时候高声叫道:“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抹脖子”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说明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
“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
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
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
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这句个性化的语言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
四、摹心理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有两大类:一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直接描述和揭示。
二是间接描写,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
这里重点谈一谈环境映衬法,环境映衬法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把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交代清楚。
第二,要处理好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描写环境的目的,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理,因此,环境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心理这个中心,不能为描写环境而描写环境,让人留下环境与人物两不相干的印象。
高尔基在《母亲》中有这样的描写:“母亲走到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她脚下的雪发出清脆的声音”“肮脏的被煤烟熏黑了的三等候车室里面已经挤着许多人”。
作品用这些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去执行任务时的紧张、兴奋而又谨慎的复杂心理。
叶圣陶的《夜》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文章开头写道:“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段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凄苦、阴惨的心境。
当写到阿弟去探视青年烈士时有一段烘托人物恐惧心理的环境描写也很生动:“没有路灯。
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到头顶上来的黑暗。
远处树木和建筑物的黑影动也不动,像怪物摆着阵势。
偶或有两三点萤火飘起又落下,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么?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像在天末的那边。
却有微细的嘶嘶声在空中流荡,那是些才得到生命的小虫子。
”写人物对环境的感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也是心理描写的一种方法。
通过写人物对外界的感觉,甚至是幻觉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母亲》中,当有个年轻人同她一撞,“母亲觉得这人好像有些面熟,她回过头来一看,只见那人正用一只红色的眼睛从衣领后面对她望着。
这种注意的眼光好像针一样刺着她。
她提着箱子的那只手抖动了一下,手里的东西突然觉得沉重起来”。
作品通过写母亲的感觉来反映她既紧张又警惕的不安心态,而先前提箱子时却“手里毫不吃力。
”显然,不同的感觉反映她不同的心理状态。
写她紧张、害怕的心态反映的还有很多,如:“使她的心冷得紧缩起来”“嘴里充满了干燥的苦味”。
写她动摇时的感觉如“这些想法好象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
综上所述,描写人物要善于抓特征,抓个性。
无论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是心理描写,都要善于抓住独特之处,而且一定要让人物自己活动,让他们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做,作者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人物概念化,公式化,模式化,才能把人物写活,使人物“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