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的成因类型
关于岛屿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关于岛屿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岛屿的分类根据陆地与水域的关系,岛屿可以分为大陆架岛屿、海底山脉岛屿、火山岛屿和河流岛屿等多种类型。
1.大陆架岛屿大陆架岛屿是由大陆架上的一部分陆地隆起形成的岛屿,它们通常位于大陆架的边缘地带,是由独立于大陆的一大块陆地。
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日本和爱尔兰等。
2.海底山脉岛屿海底山脉岛屿是由海底活动、海啸、火山喷发等地质过程形成的岛屿,它们通常位于海洋中的火山带、褶皱带或断裂带等地质构造上。
夏威夷群岛、印尼的巴厘岛、新西兰的北岛等都是海底山脉岛屿的代表。
3.火山岛屿火山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冒出的熔岩堆积形成的岛屿,它们通常位于地球上的火山带上,由于火山喷发频繁,所以形成的岛屿都是火山岛。
马达加斯加岛、冰岛等都是火山岛屿的代表。
4.河流岛屿河流岛屿是由河流的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台地或者低洼地区集成在一起的岛屿,它们通常位于河流两岸或者入海口等河流地区,革布莱斯岛和泰晤士岛都是河流岛屿的代表。
以上这些类型各有其针对地理构造和地质成因的系统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岛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岛屿的地理特征1.地质构造岛屿是地球上多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综合体现,它们通常受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地质过程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大陆架岛屿和海底山脉岛屿通常由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形成,火山岛屿则是由火山喷发和熔岩堆积形成。
地质构造的不同,决定了岛屿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2.自然资源岛屿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土壤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土壤和造林土地等。
森林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岛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气候特征岛屿的气候特征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
岛屿的形成.

还有些大陆岛,如新西 兰、马达加斯加岛等。是地 质历史上大陆在漂移过程中 被甩下的小陆地。大陆岛有 大岛,也有小岛。但世界上 大岛都是大陆岛。如格陵兰 岛、伊里安岛、加里曼丹岛、 马达加斯加岛等。
台湾岛 和海南岛是 大陆岛,中 国第三大岛 崇明岛是什 么岛?
崇 明 岛
上海市
崇明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 岛,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 故也称沙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和 海南岛的第三大岛。 崇明岛公元618年露出水面, 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由于长江 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每年 以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增加 土地约487公顷。
海南岛是我国第 二大岛也是大陆 岛
大陆岛原来实际是大陆的一部 分,多分布在离大陆不远的海洋上。 大陆岛的形成主要是陆地局部下沉 或海洋水面普遍上升。下沉的陆地, 低的地方被海水淹没,高的地方仍 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陆地, 就成为海岛。我国的舟山群岛、台 湾岛、海南岛以及沿海的一些小岛, 都属于这样形成的大陆岛。
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 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陆地的河 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 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 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 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冲 积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 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 相同。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 阔的滩涂。
3.珊瑚岛 珊瑚岛是海洋岛的一种。它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 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因此,称珊瑚岛。在珊瑚岛的 表面常覆盖着一层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珊瑚泥。根据它形 成的状态,可将珊瑚岛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岸礁分布 在靠近海岸或岛岸附近,成长条形状,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巴西海岸 及西印度群岛,我国台湾岛附近所见的珊瑚礁大多是岸礁;堡礁分 布距岸较远,呈堤坝状,与岸之间有泻湖分布,最有名的就是澳大 利亚东海岸外的大堡礁;环礁分布在大洋中,它的形状极其多样, 但大多呈环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南部,而且多成群岛分 布。
岛屿的成因类型

岛屿得成因类型1、大陆岛大陆岛又称陆岛,指地质结构上与邻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得岛。
大陆岛原先就是大陆得一部分,后来被海水将它与大陆分开。
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太平洋中得大陆岛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外围,如日本群岛与新西兰得南岛、北岛等。
大陆岛一般位于大陆附近。
中国大陆岛总数就是6000多个,占中国海岛总数得90%之多,面积占中国海岛总面积得99%左右。
中国得大陆岛绝大多数为基岩岛,主要分布于大陆沿岸与近海。
由于中国长江口以北主要为平原海岸、东南与华南主要为山地丘陵与台地海岸,使得中国得大陆岛分布不均,形成南多北少得格局,并很有规律地向北偏东方向排列。
中国得第一大岛台湾岛与第二大岛海南岛都就是大陆岛。
大陆岛得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得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得海域隔开。
前者如中国得台湾岛、海南岛,欧洲得不列颠群岛,北美洲得格陵兰岛与纽芬兰岛等;后者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
②由冰碛物堆积而成。
原为大陆冰川得一部分,后因间冰则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与波罗得海沿岸得一些岛屿。
③由海浪冲蚀而成得冲积岛,其高度与大陆相一致,周围有海蚀地形,存在得时间短暂,在波浪得冲蚀下很快就会消失。
2、冲积岛冲积岛就是陆地得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得海上陆地。
由于它得组成物质主要就是泥沙,故也称沙岛。
陆地得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有冲刷下来得泥沙流到宽阔得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得陆地,这就叫冲击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得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长江入海口得崇明岛,就就是一个很大得冲击岛,就是我国得第一大冲积岛。
我国第二大冲积岛就是湖北枝江长江中得百里洲。
冲积岛得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得冲积平原相同。
我国的岛屿

我国的岛屿中国的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372个[1] ,总面积72800多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14217.8公里。
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为450个。
中国岛屿小岛多、大岛少,无人岛多、有人岛少,缺水岛多、有水岛少。
中国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大岛有3个;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按其成因可分3类:基岩岛、冲积岛、珊瑚礁岛。
东海约占岛屿总数的60%,南海约占30%,黄、渤海约占10%。
岛屿简介基岩岛由基岩构成的岛屿占中国岛屿总数的90%以上,它们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多呈北北东方向,以群岛或列岛形式作有规律的分布。
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中国两个最大的基岩岛。
台湾岛台湾岛面积3.57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一大岛。
岛上山地占2/3,平原占1/3。
台湾岛地质构造上位处西太平洋岛弧带,渐新世至上新世时由地槽回返成为年轻的褶皱带,因而岛上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第四纪冰期低海面时,台湾岛曾与大陆相连。
在地形上,台湾西部为平原台地,东部为山岭。
主要山脉有台东海岸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最高峰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
整个岛屿及山脉走向均为北北东。
河流多循断裂发育。
浊水溪形成台湾最大的西螺—台南冲积平原,淡水溪形成屏东平原。
台湾东海岸为断层海岸,岸线顺直,崖壁陡峭。
海南岛海南岛面积3.43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岛地势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
台地平原占总面积的65%,山地丘陵占35%。
主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
海南岛在更新世早中期才与雷州半岛分离。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分布广泛,并保留有完好的火山口。
沿岸发育不少典型的沙坝和潟湖港湾,湾内生长红树林。
其他基岩岛屿分布在下列几个地区:①辽东半岛沿海。
长山列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沿海,共50多座岛屿,可分为3个岛群:北为石城列岛,包括石城岛和大、小王家岛等;西南为长山列岛,包括大、小长山岛、广鹿岛等;南为外长山列岛,包括海洋岛、獐子岛等。
其中以大长山岛最大,海洋岛最高,海拔388米。
岛屿的分类及其成因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岛屿中文:岛屿英文名称:island定义:四面为海水、湖水、河水环绕的陆地。
由海水环绕而成的岛,也专称海岛。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海洋地理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岛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狭小的地域集中2个以上的岛屿,即成“岛屿群”,大规模的岛屿群称作“群岛”或“诸岛”,列状排列的群岛即为“列岛”。
而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坐落在一个或数个岛之上,则此国家可以被称为岛屿国家,简称“岛国”。
另有美国杂志《岛屿》。
目录岛屿(Island)岛屿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
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
比大陆面积小并完全被水包围的陆地。
可出现在海洋、湖泊或江河里。
成群的岛屿叫群岛。
分布原因①因地壳运动引起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成岛,如中国的台湾岛。
②由海底火山作用而产生的喷发物质(主要是熔岩)堆积而成或由珊瑚虫的分泌物和遗骸堆积的珊瑚礁构成。
前者如夏威夷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后者如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
③由河流、湖泊中的泥沙堆积而成,如中国的崇明岛。
海洋中的岛屿是怎样形成的在烟波浩淼的海洋中,散布着大大小小5万多个岛屿,象无数块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翡翠镶嵌在蔚蓝色的海面1上。
这些岛屿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些岛屿本来是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发生运动,它们和大陆之间出现了断裂沉陷地带,因而变成了和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屿,如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等,就是这样形成的,有时大陆由于受到地球张力的作用,可以产生一些很深很大的裂缝,来自地下深处的物质挤了进来,将裂缝逐渐撑开,形成新的海底,而那些分裂出去的大陆的碎块,便成了远离大陆的岛屿。
如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就是这样从欧洲大陆分离出去的。
有时地球气候变暖,冰雪消融,使整个海洋水量增加,海面升高,于是大陆边缘的低凹部分就会被淹没,这时没有被淹没的那些高地、山峰就变成了岛屿。
关于岛屿的知识

岛屿简介:岛屿(Island)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
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
比大陆面积小并完全被水包围的陆地。
可出现在海洋、湖泊或江河里。
成群的岛屿叫群岛。
成因:①因地壳运动引起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成岛,如中国的台湾岛。
②由海底火山作用而产生的喷发物质(主要是熔岩)堆积而成或由珊瑚虫的分泌物和遗骸堆积的珊瑚礁构成。
前者如夏威夷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后者如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
③由河流、湖泊中的泥沙堆积而成,如中国的崇明岛。
地热简介: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
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oC~1300 oC,天然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 oC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 oC~140 oC。
这说明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
这种热量渗出地表,于是就有了地热。
地势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地球可以看作是平均半径约为6371km的实心球体。
它的构造就像是一个半熟的鸡蛋,主要分为三层。
地球的外表相当于蛋壳,这部分叫做“地壳”,它的厚度各处很不均一,由几千米到70km不等,其中大陆壳较厚,海洋壳较薄。
地壳的下面是“中间层”,相当于鸡蛋白,也叫“地幔”,它主要是由熔融状态的岩浆构成,厚度约为2900km。
地壳的内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地球每一层的温度很不相同。
从地表以下平均每下降100米,温度就升高3 oC,在地热异常区,温度随深度增加的更快。
中国华北平原某一个钻井钻到1000米时,温度为46.8 ℃;钻到2100米时,温度升高到84.5 ℃。
另一钻井,深达5000米,井底温度为180℃。
根据各种资料推断,地壳底部和地幔上部的温度约为1100 ℃~1300 ℃,地核约为2000 ℃~5000 ℃。
地壳内部的温度产生的热量,它的热量是哪里来的呢。
一般认为,是由于地球物质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中国最大面积岛屿

中国最大面积岛屿全国最大的岛屿中国共有大小岛屿5000多座,岛屿岸线总长1.4万多公里.按其成因可分3类:基岩岛、冲积岛、珊瑚礁岛.东海约占岛屿总数的60%,南海约占30%,黄、渤海约占10%。
基岩岛由基岩构成的岛屿占中国岛屿总数的90%以上,它们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多呈北北东方向,以群岛或列岛形式作有规律的分布.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中国两个最大的基岩岛。
台湾岛台湾岛面积3.57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1大岛。
岛上山地占2/3,平原占1/3。
台湾岛地质构造上位处西太平洋岛弧带,渐新世至上新世时由地槽回返成为年轻的褶皱带,因而岛上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第四纪冰期低海面时,台湾岛曾与大陆相连.在地形上,台湾西部为平原台地,东部为山岭。
主要山脉有台东海岸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最高峰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
整个岛屿及山脉走向均为北北东。
河流多循断裂发育.浊水溪形成台湾最大的西螺—台南冲积平原,淡水溪形成屏东平原.台湾东海岸为断层海岸,岸线顺直,崖壁陡峭。
海南岛海南岛面积3.22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2大岛。
海南岛地势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台地平原占总面积的65%,山地丘陵占35%。
主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
海南岛在更新世早中期才与雷州半岛分离。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分布广泛,并保留有完好的火山口。
沿岸发育不少典型的沙坝和□湖港湾,湾内生长红树林。
其他基岩岛屿分布在下列几个地区:①辽东半岛沿海:长山列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沿海,共50多座岛屿,可分为3个岛群:北为石城列岛,包括石城岛和大、小王家岛等;西南为长山列岛,包括大、小长山岛、广鹿岛等;南为外长山列岛,包括海洋岛、獐子岛等.其中以大长山岛最大,海洋岛最高,海拔388米。
构成长山列岛的基岩为震旦—寒武系地层.受棋盘格构造制约,岛屿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此外,在辽东湾内也散布一些小岛。
②山东半岛沿海:庙岛群岛居渤海海峡,共有30多座岛屿,可分3个岛群:北岛群有南、北隍城岛和大、小钦岛;中岛群有砣矶岛、高山岛等;南岛群有南、北长山岛和大、小黑山岛、庙岛等.其中以南长山岛为最大,面积20.4平方公里.群岛主要由前震旦系变质岩构成,岛屿排列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呈北北东向。
岛屿成因、类型介绍

岛屿类型及分布1.大陆岛又称基岩岛,指地质造构上和大陆有密切联系的岛。
大陆岛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在地质历史上曾和大陆联在一起,由于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因此,大陆岛多分布于大陆边缘,它的基础多固定在大陆架上或大陆坡上,大陆岛的地质、地貌和其他自然条件与大陆相似。
如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大西洋的大不列颠群岛,北冰洋的新地岛,地中海中的科西嘉岛等都是大陆岛。
大陆岛一般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大陆岛的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的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的海域隔开。
前者如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欧洲的不列颠群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和纽芬兰岛等;后者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
②由冰碛物堆积而成。
原为大陆冰川的一部分,后因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岛屿。
③由海浪冲蚀而成的冲积岛,其高度与大陆相一致,周围有海蚀地形,存在的时间短暂,在波浪的冲蚀下很快就会消失。
2.冲积岛指河流携带的物质在海岸河口堆积而成的岛,又叫沙岛。
我国许多河流的河口都有冲积岛。
形成的原因很多,概括为以下几种:(1)由河口心滩发展起来的。
(2)由沙坝扩大而成的。
以上两种冲积岛在珠江口均很发育。
(3)与潮汐有关。
如长江口处涨潮落潮的流路不一,涨潮主流偏北,落潮主流偏南,这两股双向潮流之间的缓流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同时江流海潮交汇,物理化学条件也有利于泥沙沉积。
因此在长江河口段,冲积岛很多,最大的是崇明岛。
(4)由沙咀发展而成的,如台湾西海岸的许多沙岛,这些沙岛的分布往往与海岸平行。
冲积岛一般地势低平,形成初期不稳定,但有的却发展很快。
3.海洋岛指发育过程与大陆无直接联系的、在海洋中单独生成的岛屿。
海洋岛的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的联系,分布地区一般离大陆较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屿的成因类型1.大陆岛大陆岛又称陆岛,指地质结构上与邻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的岛。
大陆岛原先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被海水将它与大陆分开。
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太平洋中的大陆岛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外围,如日本群岛和新西兰的南岛、北岛等。
大陆岛一般位于大陆附近。
中国大陆岛总数是6000多个,占中国海岛总数的90%之多,面积占中国海岛总面积的99%左右。
中国的大陆岛绝大多数为基岩岛,主要分布于大陆沿岸和近海。
由于中国长江口以北主要为平原海岸、东南和华南主要为山地丘陵和台地海岸,使得中国的大陆岛分布不均,形成南多北少的格局,并很有规律地向北偏东方向排列。
中国的第一大岛台湾岛和第二大岛海南岛都是大陆岛。
大陆岛的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的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的海域隔开。
前者如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欧洲的不列颠群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和纽芬兰岛等;后者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
②由冰碛物堆积而成。
原为大陆冰川的一部分,后因间冰则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岛屿。
③由海浪冲蚀而成的冲积岛,其高度与大陆相一致,周围有海蚀地形,存在的时间短暂,在波浪的冲蚀下很快就会消失。
2.冲积岛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
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有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冲击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就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冲积岛。
我国第二大冲积岛是湖北枝江长江中的百里洲。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
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3.珊瑚岛珊瑚岛是海洋岛的一种。
它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
因此,称珊瑚岛。
在珊瑚岛的表面常覆盖着一层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珊瑚泥。
根据它形成的状态,可将珊瑚岛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岸礁分布在靠近海岸或岛岸附近,成长条形状,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巴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岛,我国台湾岛附近所见的珊瑚礁大多是岸礁;堡礁分布距岸较远,呈堤坝状,与岸之间有泻湖分布,最有名的就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外的大堡礁;环礁分布在大洋中,它的形状极其多样,但大多呈环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南部,而且多成群岛分布。
4.火山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
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洋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属大陆岛屿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
我国的火山岛就属于后一种。
我国的火山岛较少,总数不过百十个左右,主要分布在台湾岛周围;在渤海海峡、东海陆架边缘和南海陆坡阶地仅有零星分布。
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是以群岛形式存在的火山岛;台湾岛东部陆坡的绿岛、兰屿、龟山岛,北部的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东海的钓鱼岛等岛屿,渤海海峡的大黑山岛,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岛等则都是孤立海中的火山岛。
它们都是第四纪火山喷发而成,形成这些火山岛的火山现代都已停止喷发。
火山岛火山喷发的熔岩一边堆积增高,一边四溢滚淌,是火山岛形成中呈圆锥形的地形,被称为火山锥。
它的顶部为大小、深浅、形状不同的火山口。
由许多火山喷发的地方都形成崎岖不平的丘陵。
我国的火山岛主要是玄武岩河安山岩火山喷发形成的。
玄武岩浆粘度较稀,喷出地表后,四溢流淌,由此形成的火山岛的坡度较缓,面积较大,高度较低,其表面是起伏不大的玄武岩台地,如澎湖列岛。
安山岩属中性岩,岩浆粘度较稠,喷出地表后,流动较慢,并随温度降低很快凝固,碎裂的岩块从火山口向四周滚落,形成地势高峻,坡度较陡的火山岛,如绿岛和兰屿。
如果火山喷发量大,次数多,时间长,自然火山岛的高度和面积也就增大了。
火山岛的形成后,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岛上岩石破碎并逐步土壤化,因而火山岛上可生长多种动植物。
但因成岛时间、面积大小、物质组成和自然条件的差别,火山岛的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
澎湖列岛上土地瘠薄,常年狂风怒号,植被稀少,岛上景色单调。
绿岛上地势高峻,气候宜人,树木花草布满山野,景象多姿多彩。
岛屿类型及分布1.大陆岛又称基岩岛,指地质造构上和大陆有密切联系的岛。
大陆岛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在地质历史上曾和大陆联在一起,由于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因此,大陆岛多分布于大陆边缘,它的基础多固定在大陆架上或大陆坡上,大陆岛的地质、地貌和其他自然条件与大陆相似。
如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大西洋的大不列颠群岛,北冰洋的新地岛,地中海中的科西嘉岛等都是大陆岛。
大陆岛一般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2.冲积岛指河流携带的物质在海岸河口堆积而成的岛,又叫沙岛。
我国许多河流的河口都有冲积岛。
形成的原因很多,概括为以下几种:(1)由河口心滩发展起来的。
(2)由沙坝扩大而成的。
以上两种冲积岛在珠江口均很发育。
(3)与潮汐有关。
如长江口处涨潮落潮的流路不一,涨潮主流偏北,落潮主流偏南,这两股双向潮流之间的缓流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同时江流海潮交汇,物理化学条件也有利于泥沙沉积。
因此在长江河口段,冲积岛很多,最大的是崇明岛。
(4)由沙咀发展而成的,如台湾西海岸的许多沙岛,这些沙岛的分布往往与海岸平行。
冲积岛一般地势低平,形成初期不稳定,但有的却发展很快。
3.海洋岛指发育过程与大陆无直接联系的、在海洋中单独生成的岛屿。
海洋岛的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的联系,分布地区一般离大陆较远。
海洋岛按其组成物质和成因,又可分火山岛和珊瑚岛。
4.火山岛是海洋岛的一种,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这些岛屿一般面积较小,地势高峻。
火山岛有的由单个火山堆积而成,如太平洋的皮特克恩岛;也有的是几个火山共同堆积而成的,如夏威夷岛由八座火山堆积而成,其中最大的是冒纳罗亚火山,它沉没在海面以下有4600 米,露出在水面上的部分高达4166 米。
火山岛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西南部、印度洋的西部和大西洋的中部。
5.珊瑚礁指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的石炭岩礁。
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一种不灰质,形成它的石灰质外骨骼,珊瑚死亡后,留下石灰质骨骼,长期的堆积便会形成巨大的礁盘。
而新的珊瑚肢体又在它上面不断向海面和四周生长,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珊瑚就能生长到海面附近的地方,甚至低潮时还可以露出海面,形成珊瑚礁。
造礁珊瑚的生活有着严格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温暖的海水。
珊瑚生长的极限水温是16°—36℃,而大量繁殖的水温为25—29℃。
(2)良好的光照。
在透明度特别好的海水中,珊瑚可生活在200 多米的深度,但在多数情况下,仅生长在40—50 米的深度,而以0—20 米深处生长最好。
(3)适宜的盐度。
盐度在27—40‰的范围内,珊瑚可以生存,但珊瑚生长的最宜盐度为34-36‰。
此外氧气的供应以及适宜的底质都是珊瑚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此珊瑚主要分布在北纬30°—南纬25°之间的热带、亚热带的浅海之中,并且必须在海水清澈又能受到波浪冲击的地方。
珊瑚礁顶部一般十分平坦,在低潮时礁顶可露出水面,在高潮时被海水淹没。
珊瑚礁通常可以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
6.珊瑚岛属于海洋岛。
指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
这些岛屿地势低平,海拔一般4—5 米,面积很小,常以平方米计算。
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因海浪不断地把珊瑚遗骸和其他海生动物的贝壳抛在礁盘上,逐渐堆积,便成为高出水面的珊瑚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和加高,同时形成与礁盘固结在一起的钙质胶结海岸,及平行于海岸并高出海面的沙堤。
受到这种海岸的保护,使珊瑚岛比较稳定不易变动。
在面积较大的珊瑚岛上,能蓄存淡水,生长植物,如棕榈树。
岛上多为鸟类栖息的场所,并覆盖许多鸟粪层。
但大型海啸和激浪来临时,珊瑚岛仍有被淹没的可能。
在我国,珊瑚岛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如西沙群岛中的永兴岛,海拔 5 米,东西长2 公里,南北宽1.4 公里,面积为 2.65 平方公里,附近的石岛海拔12 米以上,是南海诸岛中海拔最高的珊瑚岛。
7.暗滩指海底突起的珊瑚礁滩地,多呈椭圆形,位于水面以下较深处,一般超过20 米。
表面起伏和缓,滩外四坡陡峭,水深骤增。
滩面有礁墩向上隆起。
如南沙群岛的人骏滩,滩面平均水深27 米。
暗滩是航行的障碍。
1093 暗沙指较浅的珊瑚礁滩,一般深十多米,退潮时一般不能露出水面。
指由暗滩上生长起来的珊瑚礁体。
如中沙群岛中的暗沙多为深在13—23 米外,暗沙是航行中的障碍,我国领土的最南关曾田暗沙、深度为—22 米,属于离海面较深的暗沙。
8.暗礁指生长到海面附近的礁体。
深度很小,一般不到十米,礁顶在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
暗滩、暗沙、在珊瑚生长速度不及海面上升速度的情况下,暗礁体多潜没在水下。
为了航行的安全,需在航海图上精确地绘出暗礁的位置;如位于航线附近,需设置灯塔或其他标志。
9.岸礁指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珊瑚礁,在退潮时可看出岸礁好似海岸向外延伸的一个平台,如海南岛东部海岸即有上千米宽的岸礁。
10.堡礁又称“离岸礁”,指有泻湖与陆地隔开的珊瑚礁。
由于岛屿或海岸不断下沉(也可能由气候转暖而引起冰雪融化使海面上升),原来岸礁区的珊瑚礁体仍不断向上生长,则礁体与陆地之间有水域隔开,形成堡礁。
堡礁一般淹没在水下,退潮时呈链状列岛露出水面。
如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南北长约2000 公里,东西宽约2—150 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堡礁。
11.环礁指呈环状或马蹄状的珊瑚礁,由于堡礁环绕的岛屿继续下沉(或海面继续上升),当岛屿全部没入水中,继续向上生长的珊瑚礁就成为环礁的形态,原来岛屿的所在地完全被海水淹没形成澙湖。
环礁一般不露出水面,退潮时可见环状礁体。
泻湖有水道与外海相通,往往成为优良避风港。
二、岛屿分布规律和成因类型散布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多如繁星,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但在地质构造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岛屿是有联系的,走向连成一线,大体上作弧形延伸,形成弧形列岛有规律地分布。
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外围的群岛,如马里亚纳群岛、雅浦岛、帛琉群岛等,走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东部外围的群岛,有的呈西北-东南方向的弧形,如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有的呈东北-西南走向,如汤加群岛、克马德克群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