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 第十一课
历史必修三(全)

第一课道家学派老子庄子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墨子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孔子的政治思想a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b恢复礼乐制,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C民本思想为政以德。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和荀子荀子主张1“仁义”和“王道”2君民舟水说3性恶论老子思想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朴素辩证大3无为而治4以柔克刚战国时期的庄子庄周梦蝴蝶反映了庄子“齐物”的世界观,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区别,放屁第二课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第三课宋明理学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程叉程颐朱熹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朱熹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2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1139~1193)陆王心学开创者王阳明思想1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致良知3知行合一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1527~1602)的离经叛道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反对有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否定三纲五常黄宗羲思想1猛烈批判君主专制2民本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思想1唯物主义2辩证思维第五课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主张“美德即知识”第六课文艺复兴14到17世界地点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誉为“文学三杰”1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桂冠诗人2欧洲短篇小说之父薄伽丘《十日谈》3但丁中世纪的最后,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地狱》《炼狱》《天堂》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出售免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莎士比亚1564~1616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大卫》《创世纪》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第七课启蒙运动源于英国,中心法国伏尔泰1694~1778思想1反对专制,主张自由平等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反对教会统治4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1689~1755卢梭1712~1778第八课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案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历史影响教学重点: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引言---图片导入《战场上的亚历山大》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亚历山大远征想象图。
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古代著名的扩张战争。
那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有何关系?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并掌握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历史影响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一)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蒙古西征的背景和过程如何?有何影响?2、分析蒙古西征对中西文化影响的两面性?3、学了以上知识有什么启示或收获?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的背景: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2.蒙古西征的过程第一次西征:1218年后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3.蒙古西征的影响(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2)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4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3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设计文艺复兴以来,由于人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领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本单元共分三课,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划时代成果和人类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第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伽利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及其意义,经典力学的建立及其积极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介绍生物学的进步及其影响。
第三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主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要突出了解这一时期科学家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这些科学巨匠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重点有:(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整体设计本节概述联合国大会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可见物理学在认识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一代代物理学家精心实验观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
伽利略以其勤奋、执著和智慧开创了科学实验的道路,开启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大门;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前人之大成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20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的视野既深入到微观世界,又延伸到宇宙深处。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学案(带答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二、预习自学三、合作探究1.伽利略的贡献和牛顿的成就有何内在联系?2.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如何?3.相对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有何重要意义?4.(1)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为什么说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经典力学1.伽利略被称为“天上的哥伦布”,这是因为他A.发现了落体定律 B.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C.在天文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D.注重实践和实验2.经典力学成熟的标志是A.惯性定律的发现B.作用和反作用等定律的发现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D.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3.下列人物属于经典力学创立者的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知识点2 相对论的创立4. 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他是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爱因斯坦5.中新社台北2005年4月19日电: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十九日晚七时许,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一百周年。
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不属于狭义相对论内容的是A.尺缩效应 B.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C.钟慢效应D.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知识点3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7.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标志是A.量子力学 B.广义相对论C.经典力学 D.狭义相对论8.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量子理论发展的是A.牛顿 B.普朗克 C.波尔D.爱因斯坦9.有关量子理论,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B.改变着人们的生活C.引发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D.是由普朗克完成的★10.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6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11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D[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
“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修昔底德D.亚历山大D[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
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关于历史时间轴和知识大框架是学会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必修一的时间轴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1.公元前1046-77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公元前221-206:秦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内朝制度,削弱相权方法:频繁更换丞相4.618年到907年唐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5.960年到1172年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6.元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7.明1368年到1644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 1840年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1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文讲解

研读文章,升华认识 (1)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的内涵?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 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2)作者引用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中的诗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 饮长江水”的有何巧妙之处?
精雕细琢,领会特色
又如冯至先生,他近年来写了若干散文,实在都是诗的, 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 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
——李广田 无论文字的功力和火候,情趣的广度和深度,冯至都算得 上是收获期最伟大的散文家。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你认为精彩的语言,然后交流。
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
疑
谈
(1)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 是什么? (2)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 载体? (3)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精度局部,鉴赏品味
鉴赏第五节: 描绘眼前小溪——想像曾养育昔日 的人们——感悟人类声息相通。
精度局部,鉴赏品味
接下来各节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感悟是什么?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小结: 珍爱自然 珍爱生命 共创和平家园
作业: 亲近、体验大自然,领悟修三又如冯至先生他近年来写了若干散文实在都是诗的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
畅言教育
第三单元 · 第十一课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本课时编写:皖智中学 瞿静静老师
课文导入
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 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
作者介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故事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 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 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 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 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 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 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 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 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 会公德。三、人的哲学:Fra bibliotek格拉底(理性与人)
1.苏格拉底其人
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 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专 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 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最喜欢的消遣是与 人讨论问题或给年轻人讲授 哲学。终其生述而不作,他 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学生 柏拉图留传下来的。
——赫拉克利 特
“宇宙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上述哲学家共同关注什么—— ?德谟克里特 世界是一种物质,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希腊人精神觉醒的标志
二、社会哲学:智者学派(人的价值)
(1)时间: 公元前5世纪 (2)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3)观点: 1、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2、强调人的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 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 神的内涵。文精神”?
人文精神(humanis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智者学派 把哲学引入社会领域
• 请思考: 智者(The Sophists)是些什么人?
•
智者是城邦的专职教师,知识渊博,口才 出众,进行巡回讲课或指导,教授修辞学、政 治学和辩论学,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 智者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 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 被称为一派。
(四)亚里士多德
1、主要观点:
①“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 ②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是存在的) ③最大贡献:创立了逻辑学,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
2、地位和影响:
①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大成的百科全书式 的学者。 ②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给后人流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 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本课线索:
一、1.泰勒斯 2.智者学派
自然哲学 把哲学引入社会领域
二、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 开创哲学新方向,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三、吾爱吾师——亚里斯多德 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雄伟的古希腊宙斯神殿遗址
1、产生背景是什么? ①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 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②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得到发展。 ③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需要。
材料: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 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 人生短促等。
——普罗塔哥拉 思考:哲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什么问题上了?
“诡辩学派”
普罗塔哥拉在收受弟子教人打官司时订下合同,学生 入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交付另 一半学费。学生欧提勒士学成后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当 然也就不交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决定起诉他。在法 庭上, 老师志在必得地说: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 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 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则针锋相对地回答: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 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 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 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罗塔哥拉悖论”,也称为“半费 诉讼”。
• (2)材料二反映了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有什么积极意义?
• (3)根据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 (4)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 (5)据材料二、三,概括古希腊哲学中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 【探究答案】(1)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都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 • (2)基本主张: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 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正义、善 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 制定的。 • 积极意义:批判传统,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强调人 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 (3)强调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 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天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 源。把道德和知识合而为一,认为道德必须以知识为 基础。 • (4)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 自然转向了人类。 • (5)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 苏 格 拉 底 之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 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 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 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 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 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 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克力同,我欠了阿斯 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苏格拉底雕像
知识链接
关于苏格拉底的趣闻轶事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 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 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 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 “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 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 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据说苏格拉底就 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 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 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 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 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 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 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哲学研 究重点 不同 对知识 的看法 不同 不 同 对真理 的看法 不同 对政治 的看法 不同 智者学派 关注人(外在的)与法律的关系“认识社会” 关注人(内在的)的伦理道德“认识自己” 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讲的基 础 强调道德以知识为基础,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 能达“善”,提倡“知德合一” 认为真、善、义、美都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 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没有正确和公平 永恒的标准
4、评价
• 积极方面: •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 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 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消极方面: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 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 便之门。 被人称为诡辩学派
知识链接
有学生问他的希腊老师:“什么是诡辩?“老师反 问到:”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 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 “众生回答各异,但均被老师否定,
人文主义: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 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 人文科学:原指区别于神学的同人类利益相关的学
问,后来一般指研究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科学。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反对宗教 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 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是资本主 义萌芽时期的先进思想,但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有 很大的局限性。
三、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
——引领希腊哲学新方向
苏格拉底(公元前468— 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 哲学家。他专心探讨人类的 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 理道德问题。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 ——苏格拉底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苏格拉底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1、主要思想
(1)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 题上. 请思考: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思想?
“认识你自己”的含义:就要是提高自己的 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 理性的人,人应该觉悟到人所具有的尊严, 应该能够运用思考,对事物做出独立的判 断。
(2)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 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3)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 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是对“善”的认识。 (4)围绕人的精神提出哲学命题,说服人们去改 造自己的灵魂. “美德就是知识”。 其涵义: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 于一切美德之中;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 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 质所在。
古希腊的人们
一、泰勒斯—— 自然哲学 1、含义: 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与解 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2、代表人物: 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
3、主要观点:
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 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
用自己的头脑探索 自然奥秘,而不是 依赖传统宗教解释
4、意义
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 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孔子与苏格拉底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异: 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 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 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 展。
四、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知识链接: 柏拉图(Plato): 代表作——《理想国》 *观点: 理念论(真实的世界是永恒的 理念世界) *“柏拉图式的爱情”
2、研究重点:转移到认识社会(社会问题)。
3、主要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 值、人的决定作用。 ② 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 任务
③“人事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
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
④一切都是相对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
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 主体的意义,否定神 (人文精神) 新方向:研究 “人”…… 崇尚知识与自由探索的 理性精神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爱智慧与理性精神……
• 【合作探究】探究古代先哲的思想,认识人文主义的内涵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 存在的尺度。” • “关于神,我无法知道他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 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 的。” ——普罗塔哥拉 • 材料三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 命。” ——苏格拉底 • 材料三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 理。” ——亚里土多德 • 【探究课题】(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