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判断题

合集下载

统计学试题

统计学试题

第一章概论(一)判断题1.列宁指出: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 T )2.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 F )3.我国《统计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 T )4.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

( T )5. 调查对象就是统计总体,而统计总体不都是调查对象。

(T )6. 连续型标志变量的分组,只能是组距式的。

(T )7. 一般地,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T )8.离散型标志变量的分组,只能是单项式数列。

(F )9.一般地,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T )10. 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F )11. 统计总体可分为同质总体和不同质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F )12. 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F )13. 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

(T )14. 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量,是从个体开始研究的。

(T )15. 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不用数值表示的。

(F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4 )。

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②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③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④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调查某大学5 000名学生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是( 3 )。

①5 000名学生②5 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③每一名学生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4 )。

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决策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③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统计分析④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4 )。

统计学试题库

统计学试题库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11、按指数研究的范围不同,指数可分为 (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2、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
A、报告期 B、基期 C、计划期 D、任意时期
二、单选题
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凯特勒 B、威廉·配第 C、康令 D、阿亨瓦尔
2、对某社区8000名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其总体是 ( )
A、8000名居民 B、每一名居民
C、8000名居民的收入 D、8000名居民的生活支出
3、某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 )
6、数量指标平均数指数公式为 ( )
7、总指数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平均性。 ( )
8、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重复抽样的误差小于不重复抽样的误差。 ( )
9、因为 ,所以当 未知时,就无法求 了。 ( )
10、若 与 互为因果关系,则可以计算两个相关系数。 ( )
7、若 表示产品价格, 表示产品产量,则 表示因产量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样本单位数 越大,样本平均数的波动越小。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若要使抽样极限误差减少一半,则必须使抽样单位数增加两倍。
10、若 与 高度曲线相关,则 必接近于1。 ( )
1、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 )
7、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 )
8、抽样平均误差是衡量抽样极限误差的一个尺度。 ( )
9、当 时,是非标志的标准差达到最小值。 ( )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均为无量纲系数。 ( )

统计学选择题判断题汇总(有答案)

统计学选择题判断题汇总(有答案)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请填入“√”或“”)()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3、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5如果,则变量分布为左偏;()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7、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8、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统计基础判断题: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特征()2.统计工作有前后之分,在时间中是不能交叉进行的()3..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体系就是把若干个统计指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体系()5.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6.结构相对指标一般只能在分组的基础上计算,且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7.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有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08,一个总体有多个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9.一个总体有一个总体单位总量,有多个总体标志总量()、10.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 )卷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选择了错误答案,该小题无分,漏选正确答案,酌情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 cA数据的收集B数据的整理C数据的分析D数据的分组E以上都不对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 国民收入B 平均工资C 计划完成程度D 出勤率E 总产量数3、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的数量表现是变量值,所以A 数量标志和所有统计指标是变量B 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是变量C “工业企业总产值”是个变量值D 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E “某企业工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值4、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统计报表E.定期调查5、编制时间数列的可比性原则包括abceA.时间方面的可比B.总体空间范围的可比C.统计指标内容和计算方法的可比D.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含义可比E.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价格的可比6、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A. 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B. 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 总体指标是确定值,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D.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E. 所有可能样本的标准差等于总体的标准差7、应用移动平均法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少项计算移动平均数,一般考虑下列问题A 现象的变化是否有周期性 B 原数列的项数 C 原数列波动大小D 是否需要移动平均数列的首尾数值E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8、在编制指数时,确定同度量因素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 各指标间的经济联系B 同度量因素的可比性C 同度量因素固定的时期D 实际条件和使用上的方便E 同度量因素是否符合指数形式9、分类抽样中的类与整群抽样中的群相比,有A 二者相同B 二者不一样C 二者的划分原则相反D 要求群内差异大,类内差异小E 要求群内差异小,类内差异大10、一元线形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acA 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B不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 C 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D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 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个判断1分,共10分)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是全国总人口,总体单位是每一户,全国总人口数是变量。

统计学选择判断题

统计学选择判断题

第一章一. 判断题1. 统计只研究社会现象,不研究自然现象。

( × )2. 标志不一定可量,而指标一定可以量化。

( ∨ )3. 总体是指标的承担者,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 ∨ )4.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 × )5. “男或女”是品质标志“性别”的变异。

( ∨ )6. 当总体单位变成总体时,数量标志就转换为指标。

( ∨ )二. 单项选择题1. 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B )A 政治算术学学派B 国势学派C 社会统计学派D 数理统计学派2. 下列指标中属于工人的品质标志的是 ( B )A 工龄B 工种C 工资D 工时3. 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 )A 全国所有居民户B 全国的住宅C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D 某一居民户4. 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 D )A 每个企业B 每个工业企业C 每台设备D 每台工业设备5. 某同学《统计学》考试为90分,则90分为 ( D )A 指标B 品志标志C 数量标志D 变量值三. 多项选择题1. 在国营企业组成的总体中,其“国营”是 ( BC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不变标志 D.可变标志2. “统计”一词一般具有三层不同含义,即 ( BCD )A 统计设计B 统计工作C 统计资料D 统计学3. 考察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时 ,以下标志中属于可变标志的是 ( ABC )A 总产量B 总产值 C劳动生产率 D 所有制4.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BC )A 工厂数B 工人人数C 设备台数D 零件尺寸第二章一. 判断题1.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受调查者主观意识支配。

( ∨ )2. 代表性误差只有在非全面调查中才会出现。

( ∨ )3. 某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为零分,表示他的“统计学”知识为零。

( × )4.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始终是一致的。

统计学判断题

统计学判断题

1、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对)2、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错)4、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错)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又称发展量。

(对)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对)7、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错)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错)9、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列相对数(对)10、总指数的数值大于所有个体指数的数值。

(错)11、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错)12、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对 )13、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对)14、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错)15、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对)16、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错)17、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18、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19、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20、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1、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2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统计学考试题库

统计学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4个)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3.对于连续型变量,其组限是按照“上限不包括在内”的原则进行汇总的。

(√)4.平均数是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5.在时间序列的乘法合成模型中,季节变动成分S通常是季节的个数(F)6.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时间序列的直线趋势方程Y=a+bt时,若0≤b≤1则该时间序列的趋势为逐步上升的趋(T)7.从计算方式看,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算术平均指数(F)8.特殊原因偏差表示过程中固有的偏差,这些偏差随机或偶然出现。

(F)9.当样本量给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置信水平固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10.置信区间是一个随机区间,它因样本量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所有的区间都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

(×)11通常是在控制犯取伪错误概率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弃真错误的概率小一点。

(×)12抽样单位既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也可以是一组个体。

(√)13. 第一类错误是假设检验中出现的第一种错误,是将不真实的现象检验为真实的现象(错误)14. 正态分布总体有两个参数,即均值与方差,当这两个参数确定以后,一个正态分布也就确定了。

(正确)15.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模型的标准差等于随机干扰项的标准差。

(正确)16. 根据最小二乘估计,可以得到总体回归方程。

(错误)17.单纯依靠相关与回归分析,无法判断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答: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还有赖于实质性科学的理论分析。

18.圆的直径越大,其周长也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正相关关系。

答:错。

两者是精确的函数关系。

19.X2检验不适用于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统计。

(错)20.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H检验。

(对)21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统计学选择题判断题汇总(有答案)

统计学选择题判断题汇总(有答案)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请填入“√"或“”)()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 )3、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5如果,则变量分布为左偏;()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7、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8、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统计基础判断题:1。

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特征()2。

统计工作有前后之分,在时间中是不能交叉进行的()3。

.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体系就是把若干个统计指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体系()5.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6.结构相对指标一般只能在分组的基础上计算,且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7。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有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08,一个总体有多个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9.一个总体有一个总体单位总量,有多个总体标志总量()、10。

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1。

x2.x 3。

x4。

v5.v6.x7。

v8。

v9。

v10。

v~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 )卷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选择了错误答案,该小题无分,漏选正确答案,酌情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cA数据的收集B数据的整理C数据的分析D数据的分组E以上都不对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 国民收入B 平均工资C 计划完成程度D 出勤率E 总产量数3、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的数量表现是变量值,所以A 数量标志和所有统计指标是变量B 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是变量C “工业企业总产值"是个变量值D 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E “某企业工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值4、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

统计学习题

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5、统计指标系是对许多指标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抽象的量具体的量连续不断的量可直接相加的量2、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数量性同质性综合性差异性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单位各标志值不应有差异总体的各项指标都是同类性质的指标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4、一个统计总体()只能有一个标志只能有一个指标可以有多个标志可以有多个指标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单位只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6、某小组学生数学考试分别为60分、68分、75分和85分。

这四个数字是()标志指标标志值变量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2、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试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标志?它有哪些分类?4、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Answer1:(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②3.④4.④5.①6.③(五)简答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其理由有二。

第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的量都依存于一定的质,而任何事物的质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为一定的量。

第二,社会经济统计量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研究事物的量。

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使统计能够成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3.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
4.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
5.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
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
7.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
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2.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

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
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
4.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
5.统计调查误差就是指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者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

(×)
6.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7.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
8.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
9.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
10.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展示
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4.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3.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5.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
第五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1.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
2.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它说明了单位标准差下的平均水平。

(×)
3.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

(×)
4.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
5.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
6.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7.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第六章抽样估计
1.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2.在抽样推断中,总体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
3.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
4.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抽样极限误差。

(×)
5.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取部分单位构成样本,在样本变量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构成的样本个数大于不重复抽样构成的样本个数。

(√)
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每次抽样的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
7.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的Z值越大,则抽样极限误差就越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
8.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
9.抽样推断的目的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取得样本的各项指标。

(×)
10.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估计值、标准误和抽样误差的置信度。

(√)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1.正相关就是指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
2.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
3.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 √ )
4.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 )
5.若直线回归方程y=170-2.5x,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负的相关关系。

( √ )
第九章时间序列
1.发展水平就是时间序列中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2.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3.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
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第十章统计指数
1.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

( × )
2.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 √ )
3.在指数体系中,各指数间的关系是以相对数表现的乘积关系,绝对额之间的关系是以绝对量表示的加减关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