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4课件2.4 柳永词两首.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ppt课件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 愿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怀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曹植 —— 苏轼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晓风残月
古时将远行的人往 往此时动身,因而也常 在此时送别 (天未亮时)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3、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 时刻——“酒醒”之后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结合注释,理清词意,概括词的 上、下片内容: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 秀美丽,山上有秋天的桂子,湖中十里的 荷花。优美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扬,采菱 唱歌在静夜中响起,钓鱼的老翁、采莲的 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 乘着酣醉听吹箫观击鼓,吟唱欣赏秀美风 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 们夸耀。
诵 读:
诵读时结合注释了解词的 大意并思考: 本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 “钱塘”的繁华?
分 析:
1.上阙从不同侧面写了西湖杭州之美
• 东南形盛
• 三吴都会
——地理角度
——都市角度
• 钱塘自古繁华 ——历史角度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关于杭州西湖美景的诗句: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 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 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 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大发 牢骚的 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做梦都没有想到 就是这首《鹤冲天》引发的“ 艳词门”,铸就了他一 生的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传到了宋仁宗赵 祯的手中。仁宗反复看了几遍,越看越不是滋味 ,越 看越恼 火 。特别是那句“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使宋仁宗如芒在背。三年后,不甘心的柳永又 一次参 加科考,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 宋仁宗 朱 笔圈点放 榜。谁知当 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 到“柳 永” 二字 时,不 禁 龙 颜 大怒,提起朱笔在柳永的 试卷上批道:“且去浅 斟低 唱,何要浮名?”
• “听”、“吟”:品酒赏乐,吟诗作画, 表现了官员的风流潇洒。
• 作者通过描写百姓的和乐以及官员与民同 乐表现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赞美了孙 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钓叟
莲娃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经 济繁荣、生活 安定的都市生 活图景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铃
烟波、暮霭
别后 景语(虚)
融虚 情实 入相 景济
酒、柳、风、月
名句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
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 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宋代词人晏几道 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 砧。”这些诗句都是借“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 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 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 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 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 调。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 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大发 牢骚的 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做梦都没有想到 就是这首《鹤冲天》引发的“ 艳词门”,铸就了他一 生的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传到了宋仁宗赵 祯的手中。仁宗反复看了几遍,越看越不是滋味 ,越 看越恼 火 。特别是那句“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使宋仁宗如芒在背。三年后,不甘心的柳永又 一次参 加科考,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 宋仁宗 朱 笔圈点放 榜。谁知当 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 到“柳 永” 二字 时,不 禁 龙 颜 大怒,提起朱笔在柳永的 试卷上批道:“且去浅 斟低 唱,何要浮名?”
• “听”、“吟”:品酒赏乐,吟诗作画, 表现了官员的风流潇洒。
• 作者通过描写百姓的和乐以及官员与民同 乐表现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赞美了孙 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钓叟
莲娃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经 济繁荣、生活 安定的都市生 活图景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铃
烟波、暮霭
别后 景语(虚)
融虚 情实 入相 景济
酒、柳、风、月
名句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
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 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宋代词人晏几道 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 砧。”这些诗句都是借“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 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 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 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 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 调。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ppt(共63张PPT)

四、把握文意
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
东南形胜,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
三吴都会,钱 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
塘自古繁华。 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
烟柳画桥,风 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
帘翠幕,参差 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
十万人家。云 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
树绕堤沙,怒 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
涛卷霜雪,天 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
谁曾在城门深雨中,寻觅过我 谁风雨不改红楼游,载不动悲愁 这白衣 是平凡 也习惯
雕得古拙的山水,夜把明月照 满座诗赋换热酒,此局棋怎走 新词一夜唱了八九遍
我留下传唱的歌谣多少
尘香露花莹流连珠帘后
换了断弦琵琶再复返
奉旨而挥的笔墨,每为罗绮消 黄土尘尘何辽阔,难再听前奏 对酒当歌长亭晚
谁懂我的潦倒谁又知我的骄傲 淡看秋雨凄凄功名佳人伴今宵 这白衣 是永远 也瞬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
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 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 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 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 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 象。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 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堑无涯。市列 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
珠玑,户盈罗 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
绮,竞豪奢。 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
重湖叠巘清 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 嘉,有三秋桂子,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 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
弄晴,菱歌泛夜,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两首课件

壹
探究与点拨
1.精读探究
(1)《望海潮》一词描画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答: 《__望__海__潮_》__描__画__了_一__派__太__平__、_富__庶__、__安_定__、__祥__和_的__都__市__生_活__景__象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 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写_杭__州__突__出__了_以__下__几__个_方__面__:__从_地__理__位__置__上_说__,__它__是_东__南__的__重_镇__,__作__者_ _在__词__中__全_面__、__细__致__地_描__画__了__古_都__杭__州__的_繁__华__与__美__丽_,__充__分__表_达__了__作__者_对__杭__州__ _风__物__的__惊_叹__、__赞__美__与_艳__羡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作品背景
壹
望海潮
这首词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何门槛很高,一般人不易谒 见。柳永想见,而无从入手,于是作了此词,让歌伎唱给孙何听,因打 动了孙何,终于得以谒见。
贰
雨霖铃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 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安慰,更觉得痛苦万 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应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壹
预习检测
1.注音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 豪奢.(shē )
羌.管( qiāng)
叠巘( yǎn ) 骤.雨(zhòu)
凝噎.( yē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柳永词两首 课件PPT

想象之景——杨柳岸,晓风残月 下片 相思之情——千种风情,无人与共 虚实相生
-11-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思考考 课外素养提升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二、说说文章主旨 《望海潮》描写了西湖景色的秀美和杭州城市的繁华,展现了北 宋富裕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雨霖铃》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之间难以割舍 的离情,将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谱成了 这首词的主旋律。
4.宋词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符合这一特点吗?上下片 各写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符合。上片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渲染氛围;下片是词 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孤独痛苦的愁情。(也可以理解为不符合,结 合下片虚写的景物分析即可。)
-16-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思考考 课外素养提升
4.在《望海潮》一词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 丽?
参考答案: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 活。
-14-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思考考 课外素养提升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任务二】 鉴赏《雨霖铃》的情与景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环境。渲染了一种 凄楚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 愁别绪。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寥寥数语便把缠绵眷恋之情、 无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 达效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件

5.词义理解
(1)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湖叠 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嬉.嬉.钓叟莲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吟赏烟.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将.好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本词运用了“点染”的手 法,请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 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 豪奢”,这里通过点评和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 的繁荣、美丽、富饶。
(2)《雨霖铃》 《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 作的。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 (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 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 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 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
二、阅读《雨霖铃》,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句写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 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 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 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 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2.4 柳永词两首PPT(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自
主 导
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
教
学
学
自 主 文
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 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著
资 源 链 接
本
初 研
有词集《乐章集》,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负盛名。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益
《望海潮》一词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是柳永赠
文
源 链 接
本 初
(4)多.情.① 自古伤.②离别①(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情的人
研
②(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忧伤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月
累
课 前
5.名句积累
自
主 导
(1)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教
学
学
自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教 学
资
自 冲天》,词中有“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主 文
源 链 接
本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几
初
研 句,明显的只是故作旷达,却招致了当时皇
课
课
堂 上的不满,绝了他的仕途。于是,像孟浩然
时
互
作
动 探
一样,他走向了倡馆酒楼。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柳永词两首 课件PPT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之景,抒别后之情 以哀景抒哀情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 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同意。 (观点1分)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 酒、杨柳、晓风、月影(1分)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 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 (2分)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 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古
词
新
唱雨
霖 铃
拓展延伸之一:奉旨填词柳三变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 云便,争不恣狂?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 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
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投赠之作《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 河南开封)应试,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 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 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 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 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 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 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人纵应 此 说有是 去 !千良 经
种晨 年 风好 , 情景 ,虚 更设 与, 何便
以乐景写哀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白居易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之景,抒别后之情 以哀景抒哀情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 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同意。 (观点1分)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 酒、杨柳、晓风、月影(1分)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 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 (2分)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 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古
词
新
唱雨
霖 铃
拓展延伸之一:奉旨填词柳三变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 云便,争不恣狂?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 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
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投赠之作《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 河南开封)应试,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 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 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 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 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 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 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人纵应 此 说有是 去 !千良 经
种晨 年 风好 , 情景 ,虚 更设 与, 何便
以乐景写哀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本对译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二 鉴赏《雨霖铃》的景与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提示:交代了分别的时间、 地点以及特定环境。 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 气氛,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采用的是怎样的描写手法?有怎样的效 果? 提示: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把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 地表达了出来,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句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 描写与词的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提示: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前 者是实景,此处是虚景,是词人“缘情设景”。
-6-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柳永(约 987—约 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 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后世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也被 称作“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 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其词作流传极 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诗》,其中《雨霖铃》《八声甘 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14-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本对译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一 体会《望海潮》语言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句,在词的上片中具有怎样的 作用? 提示:用“形胜”“繁华”总领下文,引出下面的铺叙。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 么? 提示:“怒”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流翻、 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 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 象逼真。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这 两句美在什么地方? 提示:这两句把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景物高度浓缩在诗句中,给人以 广泛的联想。
-7-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望海潮》作于景德初年(1004),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作者路经杭州, 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首词进献。 这首词以写景抒 情出名,带有豪放词的特点。 《雨霖铃》是描写词人离开汴京(开封)时和恋人离别时的心情。词以 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是 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婉约词的名篇。
第二单元
-1-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本单元学习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词原是隋唐时期兴起的配乐演唱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 它 最初在民间流传,晚唐时期,文人开始创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词的艺术水平。 到宋代,词达到了其艺术顶峰。词从风格角度分为婉约和豪放:婉约派的词 作,一般香软艳丽,柔到极处,最善娱宾遣兴,写男女幽怨,曲折隐微,晏殊、柳 永、 秦观、 李清照可为代表;豪放一派,则词如诗文,举凡伤情离别,吊古怀今, 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入词,雄放慷慨,动人心魄,苏轼、辛弃疾、陈亮、陆 游最是典范。本单元所选八篇宋词,既有婉约,又有豪放,可览宋词大略。即 使婉约词人,又婉约中见豪放,或豪放中见婉约,可知词虽有大体,但情为核 心。
-15-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本对译目标一来自目标二4.在《望海潮》一词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提示: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5.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三吴都会 十万人家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千骑拥高牙 提示:词中使用的数词表示数量的庞大,带有夸张的意味,使词具有了 豪放的色彩;能表达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意。
-18-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本对译
1.《望海潮》一词的上片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 度来写的? 提示:《望海潮》上片先从地理角度——东南形胜、地位角度——三吴 都会、 历史角度——钱塘自古来写杭州的美好,然后“钱塘自古繁华”一句中 的“繁华”引领下面的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 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 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 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 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10-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2
3
4
5
此去经年(动词,离开) (3)去 念去去,千里烟波(动词,远去) 大江东去(动词,流淌) 归去凤池夸(副词,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 兰舟催发(动词,出发) (4)发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打开) 结发同枕席(名词,头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动词,征调)
-20-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本对译
上片:山水美 丽,都市富庶 望海潮
-8-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2
3
4
5
1.注字音
加点字 天堑 . 叠霶 . 凝噎 . 切 读音 qià n yǎn yē 加点字 罗绮 . 羌 管 . 暮霭 . 骑 读音 qǐ qiāng ǎi
凄切 . qiè 切 除 qiē .
千骑 . jì 骑 射 qí .
-17-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本对译
目标一
目标二
4.宋词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符合这一特点吗?上下片各写的 是什么? 上片 下片 提示:符合。上片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渲染氛围;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 羁旅生活孤独痛苦的愁情。(也可以理解为不符合,结合下片虚写的景物分 析即可。)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能说说理由吗? 提示:融情于景。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 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 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
-4-
4
柳永词两首
-5-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 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 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 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 你千行泪。
赏析: 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相思感受,艺术表 现手法新颖别致,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 有特色的一首。起句由天气入手,写别 离滋味,区区数笔把相思者床头辗转腾 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准 确贴切地表达出来。在质朴无华的词 句里,蕴含着炽烈的思念之情。词的下 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在理智 与感情上复杂的内心体验:归又归不 得,行又不愿行,解又解不开,便只能“寂 寞厌厌地”。 最后两句画龙点睛,亮明词 眼,遂成千古名句。
-13-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2
3
4
5
5.积名句 (1)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013· 重庆高考)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009· 重庆高考)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2009· 浙江高考)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2008· 辽宁高考)
-11-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2
3
4
5
3.辨活用 (1)烟 柳画 桥(烟,画: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烟一样的,画一样的) . . (2)云 树绕堤沙(云: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像云一样茂密的) . (3)异日图 将好景(图:名词活用为动词,画图) . (4)都门帐 饮无绪(帐:名词活用为动词,设帐) . (5)多情自古伤 离别(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伤感) .
5
6 7
-3-
4 柳永词两首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1.联系背景,了解生平。 了解作者的生平际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理 解诗词创作的特色、作家的创作倾向及作品的思想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2.找准词眼,把握基调。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 词眼往往在结构或内容上 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思考、反复吟咏,去发现 那些最传神的词眼,从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地领会作品的意蕴。 3.立足意象,领悟意境。 意象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外物,意境是 指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 诗意空间。只有抓住意象,领悟了意境,才能称得上是真正读懂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