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质量分析评价研究进展
烟草行业质量评估报告

烟草行业质量评估报告一、引言烟草行业作为全球性产业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为了确保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烟草行业的质量进行评估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烟草行业的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行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烟草行业概况烟草行业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涉及到烟草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全球烟草行业的规模庞大,据统计,烟草行业年销售额超过1万亿美元,直接或间接提供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由于烟草制品的健康风险,该行业也备受争议。
三、生产与加工环节评估1. 烟草品种选择与种植条件:烟草种植的关键在于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条件的合理控制。
应该鼓励选用高产量、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并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确保烟草的品质和产量。
2. 烟叶采摘与储存:烟叶采摘的时机和方法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采摘时要注意避免烟叶受损,并在采摘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储存,以确保烟叶的香气和口感。
3. 制丝与卷烟生产:制丝和卷烟生产是烟草行业中的重要环节,生产工艺的控制直接影响到烟草产品的质量。
制丝过程中,应该确保烟丝的质量稳定,并进行适当的香气调配。
卷烟生产中,要注重生产工艺的严格控制,防止烟丝破碎和卷烟燃烧不完全等问题。
四、销售与消费评估1. 市场监管与销售渠道:对烟草制品的销售进行有效的监管,防止非法销售和未成年人烟草消费行为。
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2. 防控烟草危害:在销售环节,要加强对烟草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醒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风险有所认知,并鼓励烟草减少与戒烟的行为。
五、质量管理与改进建议1. 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制度,包括对烟叶和制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
2. 提高技术水平:行业内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和教育,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烟草消费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烟草标准化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_范黎

烟草标准化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摘要烟草标准化涵盖烟草和烟草制品、烟用材料、烟草农业、烟草机械、烟草信息化、烟草工程建设、烟草劳动定员定额、烟草企业管理、烟草物流、烟草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等主要领域。
2012-2013年,烟草标准化工作继续坚持《烟草行业标准化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所提出的“突出重点、加强预研、企标引领、国际接轨”的原则,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行业标准物质(样品)库为目标,以支撑行业产品质量安全、为“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提供保障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各领域的标准化研究。
构建起由600余项烟草类国家或行业标准(包括计量规程、规范)组成的行业标准体系。
2012年1月-2013年10月,发布标准66项,建立标准物质2项、行业最高计量标准1项,完成了标准预研项目16项。
本文主要从烟草化学分析方法、烟草制造、计量与标准物质、烟用材料、烟草农业、卷烟营销和物流、烟草信息化、企业管理等方面标准研究的现状进行论述,并比较国内外相关烟草标准的研究水平,探讨分析了烟草标准化研究发展趋势。
二、烟草标准化研究进展(一)烟草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研究1982年Dube和Green等报道,烟草中已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有2549种,烟气中有3875种;2008年,Rodgman和Perfetti报道[2]称,包括烟草、烟草烟气与烟草代用品烟气以及添加剂在内的化合物总数大约8700种。
1、烟草中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标准研究与制定。
继续以YC/Z 240-2008《烟草及烟草制品标准体系》针对烟草中化学成分提出的“以成分为主线、以成分对烟草及烟草制品品质(如感官质量)、烟草生长以及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和含量水平,作为建立及其优先建立标准的基础”,并以分析测试对象日益精准化、测定化合物类别明显增加的需求作为标准布局的另一条件。
2012-2013年度,研究建立了YC/T 427—2012《烟草及烟草制品 灰分的测定》,依据国内烟草行业目前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水平,结合烟草及烟草制品的实际情况,采用高温灰化法进行烟草及烟草制品灰分的测定;建立了YC/T 447-2012《烟草及烟草制品 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与YC/T 251-2008 《烟草及烟草制品 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YC/T 381-2010《烟草及烟草制品 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分辨率较好、分析速度更快;建立了YC/T 448-2012 《烟草及烟草制品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采用了氨基酸直接分析方法,与YC/T 282-2009《烟叶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分析仪法》相比,具有所需试剂简单、无需柱前和柱后衍生、仪器通用性更好等特点;建立了《烟草及烟草制品 氨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与YC/T245-2008《烟草及烟草制品 氨的测定 连续流动法》相比,由于我国多是烤烟及烤烟型卷烟,且氨含量较低,而离子色谱仪的灵敏度相对较高,使用该方法可有效检测其含量;建立了YC/T 470-2013《烟草及烟草制品 西柏烷二萜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该方法是行业首次发布的烟草西柏烷二萜醇的标准方法;建立了YC/T 468-2013《烟草及烟草制品 总植物碱的测定 连续流动(硫氰酸钾)法》,与YC/T160-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 总植物碱的测定 连续流动法》相比,避免了氰化钾剧毒化学品的使用,试剂的购置、使用和保管更为方便,也避免了废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建立了《烟草及烟草制品 烟草特有N-亚硝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与YC/T 184-2004《烟草及烟草制品 烟草特有N-亚硝胺的测定》(TEA)相比,灵敏度提高,且操作简便;建立了YC/T 471-2013《烟草及烟草制品 麦角甾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YC/T 472-2013《烟草及烟草制品 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计数》,将麦角甾醇作为烟草霉变的标记物,将霉菌数量作为烟草及烟草制品霉变的测定方法之一,两种方法并存互补,同为霉变判定方法提供技术基础。
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参考内容
烟叶化学成分与烟叶质量评价的 关系
烟叶作为烟草制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评价对于卷烟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 烟叶化学成分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理解烟叶化学成分与烟叶 质量评价的关系对于提高烟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探讨烟叶化 学成分和烟叶质量评价的相关性,以期为烟草行业的质量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2、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这 说明在烟叶生长和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对卷烟产品的感官品质产生 影响。适当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助于提升卷烟的香气和口感。
3、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仅为0.37。这可 能是因为外观质量的改变并不能直接影响到卷烟产品的感官品质。尽管如此,感 官质量作为消费者对于卷烟产品的直接感受,对于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具有重要影 响。
此外,感官质量作为卷烟产品的市场接受度的重要因素,与化学成分和外观 质量的关系较为间接。因此,在卷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感 官质量的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烟叶质量评价指 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卷烟产品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提高卷烟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并为烟草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引言
烟叶作为烟草制品的重要原料,其质量评价对于卷烟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具 有重要意义。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安全 性等方面,这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且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烟叶质量评价指标之 间的关系及其对卷烟产品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介绍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部分一: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 关系及其影响
部分二: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 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在烟叶质 量评价中,可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来研究烟叶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通 过计算两组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可以定量描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程度, 并找出具有最大相关性的变量组合。
烟草行业科研项目进展报告

烟草行业科研项目进展报告随着全球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烟草行业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烟草公司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将对烟草行业的科研项目进展进行详细的报告。
一、引言烟草行业一直备受争议,人们普遍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烟草公司逐渐意识到需要通过科研项目的进行,以找到减少或替代有害成分的方法,帮助吸烟者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二、科研项目一:烟草成分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为了解决烟草中有害成分的问题,烟草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烟草成分的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通过对烟草中各种成分的深入分析,公司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烟草危害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些控制措施包括改变烟草的配方、调整制造工艺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科研项目二:烟草替代品的研发与创新除了对烟草成分的分析和控制,烟草公司还致力于研发替代烟草的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电子烟、加热烟草产品等。
通过这些创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提供给吸烟者更安全和更健康的选择。
三、科研项目三:烟草成瘾机制研究烟草成瘾是吸烟者难以戒掉烟瘾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帮助吸烟者戒烟,烟草公司进行了烟草成瘾机制的深入研究。
通过研究烟草中的成瘾物质和其对大脑的影响,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吸烟成瘾的机制,并研发相应的戒烟产品和戒烟方法。
四、科研项目四:烟草种植与烟叶质量提升烟草的种植和烟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烟草制品的质量。
为了提高烟叶的质量,烟草公司进行了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改进。
通过合理的施肥、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等措施,可以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和口感。
五、科研项目五:烟草行业环境保护研究烟草行业不仅对吸烟者的健康产生影响,还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烟草公司进行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通过改进制造工艺、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等措施,可以减少烟草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通过对烟草行业科研项目的进展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烟草公司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创新。
我国烤烟质量分析评价研究进展

e o s l cur K y w rd :f ue一 e d; qua ity eva ua ing; t bacco lea de脚e l l t o f
0
引言
烟叶质量是烟叶本身的外观特征和内在特点的 优劣以及烟叶在工业上的可用性和客观需求的统一 体. 考察和评价烟叶质量应综合考虑外观质量、 内 在质量、 化学成分、 物理特性、 安全性、 可用性等方 面. 外观质量是眼看手摸能够直接感触和识别的外 部特征, 如烟叶部位、 颜色、 成熟度、 叶片结构、 油分 等; 内在质量是烟叶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的特性, 如香气类型、 香气质、 香气量、 浓度、 劲头、 刺激性、 杂
20 9 0 收稿 日期 二( 拓 一 一10
气、 余味等, 主要通过人的感官来评价; 化学成分是 烟叶的物质基础, 也是内在质量的基础, 成分多而复 杂, 如总糖、 还原糖、 总氮、 蛋白质、 淀粉、 烟碱、 挥发 酸、 挥发碱、 氯、 钾、 酚类等;物理特性是指影响烟叶 质量以及工艺加工的一些物理方面的特性, 如吸湿 性、 填充性、 力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等;安全性是指烟 叶焦油生成量、 农药残留量、 重金属离子含量和霉菌 污染等情况;可用性是指烟叶本身的特征和客观的 要求, 它随购买者的要求而变化, 主要包括抽吸质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7 年
求的不断提高和卷烟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利用各种 分析工具对烟叶质量进行测定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标为物元, 建立了烟叶化学成分 一 品质综合评价的
物元模型, 并用该模型对烤烟和白肋烟化学成分品
1 烤烟质量评价研究
1. 1 外观质量评价
量、 工 加 性能和 全 ’J. 随 人 对卷烟 量要 安 性〔 一 着 们 质
烟叶不同区段质量指标差异研究进展

烟叶不同区段质量指标差异研究进展周康刘超贾玉红刘杰刘仡雷金山李品鹤*(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城雪茄烟厂,四川什邡618400)摘要随着成熟进程的推进,烟叶中的养分在烟株内部会发生迁移,造成烟叶不同区段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烟叶不同区段各项质量指标的差异影响其卷烟配方的可用性,研究烟叶不同区段质量指标差异对提高卷烟质量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烟叶不同区段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指标差异的研究进展,认为通过合理的分切可以实现烟叶的最优化利用,从而提高烟叶可用性,缓解优质原料紧缺现状。
关键词烟叶区段;质量指标差异;分切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2-0200-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2.05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Quality Indicators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obacco Leaves ZHOU Kang LIU Chao JIA Yuhong LIU Jie LIU Yi LEI Jinshan LI Pinhe*(Great Wall Cigar Factory,China Tobacco Sichuan Industry Co.,Ltd.,Shifang Sichuan618400)Abstract As the maturity period progresses,nutrients in tobacco leaves will migrate within the tobacco plant, which can lead to differences in material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tobacco leaf.Th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quality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tobacco leaf affect the usability of its cigarette formula.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in quality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tobacco leav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igarette qua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fferences in appearance quality,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chemical composition,sensory quality and other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tobacco leaves.It was believed that reasonable cutting could achieve optimal utilization of tobacco leaves,thereby improving their usability and alleviating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raw materials.Keywords tobacco leaf section;quality indicator difference;cutting不同产地、栽培方式、品种、部位、等级的烟叶质量特征有所不同。
烟叶质量管理与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烟叶质量管理与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为满足烟草企业对及时掌握库存原料质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的需求,推动原料提质管理工作,本文针对烟叶质量信息采集和烟叶内在质量规律分析问题,设计了一个烟叶质量管理与分析系统。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模糊散点图等智能方法,系统实现了烟叶质量数字化管理,以及内在成分与感官质量相关关系可视化。
该系统的实施应用促进了烟叶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烟叶质量管理;三层架构;统计分析;模糊散点图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4-0000-021 引言随着中式卷烟生产及减害降焦工作的逐步推进,企业品牌结构提升导致对优质烟叶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优质烟叶的短缺加大了卷烟产品研发和产品维护的工作难度。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挖掘企业库存烟叶资源潜力,全面掌握烟叶质量分布信息,同时结合对烟叶内在质量规律和烟叶替代关系的研究,提升非优质烟叶的可用性,从而保障卷烟产品可持续生产,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烟叶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四个方面 [1]。
过去,烟叶质量检测数据没有信息化系统统一管理,主要以excel等文档形式分散在研发人员手中,不便于信息共享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
2 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2.1 系统架构。
考虑到企业网络环境、信息安全、多点研发模式等因素,系统采用c/s架构模式。
开发环境为微软的microsoft c# .net2.0平台和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
本系统通过接口在企业专用网中与erp系统集成烟叶属性、库存等信息,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同时,采用ca认证技术和md5加密、多级权限控制等技术确保系统登录访问和数据操作的安全性。
2.2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设计目标是实现对烟叶原料取样、质量检测、感官评吸活动的全过程数据管理,对原料质量深入挖掘规律,为烟叶原料质量管理与分析提供方便性和高效性,指导烟叶生产使用。
烟叶质量的评价分析

烟叶质量的评价分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农作物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烟草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农业行业的关注重点。
烟草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我国经济作物的发展过程中,烟草的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行业关注的焦点。
烟草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烟叶质量决定的。
目前我国烟草行业正在进行相应的整合重组,这样的改变就会对我国的整个烟草行业布局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的适应我国烟草行业的整合要求,文章主要针对烟叶质量的相关评价进行阐述以及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烟叶的质量评定,同时也为我国烟草经济作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创新贡献力量。
标签:烟叶;化学成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质量提升在我國的农作物当中,烟草的经济价值非常的高,因此在我国的农业领域,烟草的经济地位也非常的高。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烟草行业中,卷烟企业需求的烟草大多数需要从外国进口,在同等级烟草质量的前提下,我国的烟草公司通常会选择进口烟叶。
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烟叶治疗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在建立健全烟叶质量的相关评价标准以及体系。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当中,烟草行业的科技发展战略已经被列入我国攻坚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国目前在烟草行业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和分析烟叶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要规范烟叶的评判标准。
通常意义上来讲,烟叶的质量主要指的是烟叶的可用性以及烟叶的合意性。
烟叶的质量主要就是衡量烟叶对于整个烟草行业的经济价值。
烟叶的质量评价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在烟草行业的利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当前我国有非常多的烟叶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的评定标准有四个,首先是烟叶的质量评价;其次是烟叶的化学成分评价,再次是烟叶的烟气品质相关评价,最后是烟叶的外观评价。
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1 我国烟草行业中烟叶的质量评价内容在烟叶质量评定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烟叶的物理特性以及化学特性的方法来进行烟叶质量的好坏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质量分析评价研究进展xx1(1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烟叶品质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烟草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烟气成分和内在质量等方面对我国近几年在烟草质量分析评价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中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烟草;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烟叶品质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模糊概念,受烟叶的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烟气成分和内在质量等方面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1]。
烟叶品质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烟草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对烟叶品质的综合评价研究中,众多学者均把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作为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多采用人工感官评判与仪器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也有学者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相关分析法将这种模糊性用一种比较明确的界限加以区分,依据各指标得分累加值的高低或相关性参数来确定烟叶品质的优劣[2-4]。
l烤烟外观质量评价外观质量是眼看手摸能够直接感触和识别的外部特征,如烟叶部位、颜色、叶片结构、油分等。
国家烤烟分级标准中用6个品质因素和1个控制因素来具体评价烤烟外观质量[5]。
xx等[6]研究了河南烤烟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叶片密度的变化情况,并对烤烟外观质量进行评价。
于川芳等[7]研究了玉溪烤烟外观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Moseley[8]研究认为随着成熟度增加,烟碱、还原糖含量增加,总糖、总氮、淀粉、总挥发碱含量减小。
艾复清等研究了烤烟成熟特征与烤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香吃味的关系。
周汉平等[9]先给烤烟叶片结构、油分赋值,再用近红外光谱仪对样品扫描,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叶片结构和油分的近红外预测模型。
蔡宪杰等[10]建立了初步量化的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梁洪波等[11]研究了烟叶颜色的明度、饱和度、色调角,以及红、黄度等因素与化学因素和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认为:所测颜色值基本能反映出烟叶的内在品质。
2烤烟物理特性评价烤烟物理特性是指影响烟叶质量的物理方面特性,包括叶片厚度、含梗率、填充性、单叶重、叶质重等。
王玉军等[12]研究发现叶片厚度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糖碱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招启柏[13]研究了烤烟物理性状对烟碱含量影响,随着烟叶单叶重、叶面积的增加,烟碱含量分别呈现出逐渐增大和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
孙建锋等[14]对河南烤烟物理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刘丽等[15]研究了玉溪烤烟拉力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
李东亮等[16]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烤烟物理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
3烤烟化学成分评价化学成分是烟叶质量的内涵,烤烟品质主要由其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秦军等[17]利用对应因子法对不同等级烟叶中氨基酸含量与香吃味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并利用氨基酸含量对不同等级烟叶的内在质量进行了评价。
殷勇[18]运用粗糙集理论研究了烟草主要化学成分对烟草品质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该法简单,易行。
王玉龙等[19]运用数量统计法对烟草化学成分的原始进行处理,并结合评吸结果以及各项化学指标间的相关系,计算出了多项化学指标对烟草质量的总分,对烟草化学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陈景云等[20]以烟叶品质的评价等级、化学成分、品质指标为物元,建立了烟叶化学成分一品质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并用该模型对烤烟和白肋烟化学成分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陈学平等[21]对不同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用分析结果对烟叶样品的质量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评价。
毕淑峰[22]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烤烟的内在质量。
李国栋等[23]丁对河南烤烟的部分化学成分与烟气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厉昌坤等[24]研究认为:烟叶焦油释放量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密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烟碱、石油醚提取物、总挥发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王允白[25]对烤烟烟叶总粒相物与部分内在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了卷烟的总粒相物最优预测数学模型。
毕淑峰等[26]以烤烟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含量为指标,用距离判别法对不同品质的烤烟进行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函数,并对烟叶质量进行了评价。
许自成等[27]对中国主产烟区烤烟硫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化学成分进行相关分析。
刘春奎等[28]分析了中国烤烟含氯农残含量,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李葆等[29]对湖北恩施烤烟化学成分特点进行分析,对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进行评价。
4烤烟感官质量评价烟叶感官质量是指烟叶通过燃烧所产生烟气的特性。
感官质量是卷烟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和核心广义的感官质量是指烟支在燃吸过程中产生的主流烟气对人体感官产生的综合感受。
如香气的质和量、口感的舒适程度等;此外还包括一些代表产品风格特征的因素,如香气类型和风格、烟气浓度和劲头大小等。
烟叶感官质量评定采用的方法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评定结果的正确性。
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评价同一种样品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取决于评价目的。
感官评吸的评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感官评吸过程中按照人的吸烟行为习惯,在烟气经口腔吸入、通过喉部进入肺部、再由鼻腔呼出的过程中感受并捕捉烟气的特征特性:另一种是在感官评吸过程中根据评吸项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感官进行评吸。
xx建军[30]利用模糊综合评定法对卷烟感官质量进行评价,提出合理恰当地运用模糊综合评定法统计和处理评分结果,有助于对卷烟感官质量做出科学、公正、准确的判断的结论李东亮等[31]针对单料烟感官质量评定大多采用描述性语言对各单项指标进行评价不易形成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这一问题,采用层次模糊法对单料烟感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符合实际的评吸要求,模糊综合评价容易给出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计算f函数值便于对不同单料烟样品进行排序。
何琴等[32]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分别对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余味、劲头和烟气浓度等感官质量进行建模。
结果表明,在训练集样本数据较少时,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度仍然很高。
高大启等[33]应用并联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能直接将烤烟主要化学成分测量数据转换为与香气、吃味、杂气、刺激性等评吸专家的感官评定指标值相一致的结果。
应用实例表明,与感官评定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客观性、准确性等方面具有其优越性。
另外,利用3层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烟叶品质的方法优于传统的识别方法[34]。
xx等[35]通过对单料烟评吸的结果与理化测定的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结合专家经验并采用神经一模糊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单料烟的理化指标对各感官参数进行分类、分级,建造单料烟感官质量评价专家系统的方法。
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学习与知识提取能力,在卷烟产品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中具有指导意义。
杨宁[36]把1对多SVM、K—SVM、LS—SVM等几种支持向量机对单料烟的香型识别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说明在这些SVM中,LS-SVM在食品感官分析中明显优于其他两类。
5综合评价Diachkin[37]尝试根据烟叶的光学性质来评价烟叶的品质。
Gjusele等[38]采用分光光度法评价烟叶质量。
闫克玉[39]在全面检测各等级烟叶主要理化特性指标和烟气特征指标、系统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和各指标对烟叶综合质量贡献大小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烤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吴殿信等[40]对烤烟外观质量、内在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安全性方面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制定了各等级烤烟质量指数。
我国烟叶原料比较丰富,但目前对质量的深人研究还远远不够,同时,还存在业内烟叶质量评价法与工商业评价法不统一等问题。
随着我国特色烟叶开发重大专项的启动,对于准确分析和评价烟叶质量特性以及提高烟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l]朱尊权.烟叶的可用性与卷烟的安全性[J].烟草科技,2000,8:3-6.[2]毕淑峰,朱显灵,马成泽.云南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品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67-68.[3]高家合,秦西云,谭仲夏,等.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对评吸质量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6):497-501.[4]阎克玉,王建民,屈剑波,等.河南烤烟评吸质量与主要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J].烟草科技,2001,10:5-9.[5]闰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xx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 12-26.[6]于川芳,李晓红,罗登山,等.玉溪烤烟外观质量因素与其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J].烟草科技,2005(1):5-7.[7]闫克玉,王海燕,李兴波,等.烤烟国家标准(40级)河南烟叶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叶片密度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14(2):45-50.[8]Moseley JM.The relationship of maturity of the leaf at harvest andcertain properties of the cured leaf offlue-cured tobacco[J].TObaceo Science,1963(7):67-75.[4]艾复清,江锡瑜,肖吉中,等.烤烟外观成熟特征与品质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9(3):27-30.[9]周汉平,王信民,宋纪真,等.烟叶结构和油分的近红外光谱预测[J].烟草科技,2006(1):10-14.[10]蔡宪杰,王信民,尹启生,等.烤烟外观质量指标量化分析初探[J] .烟草科技,2004,(6) :37-39,42 .[11]梁洪波,李念胜.烤烟烟叶颇色与内在品质的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2,(1) :9-11.[12]王玉军,谢胜利,邢淑华,等.烤烟叶片厚度与主要化学组成相关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7(1):11-14.[13]招启柏.烤烟烟碱含量农艺调节原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14]孙建锋,宫长荣,许自成,等.河南烤烟主产区烟叶物理性状的分析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l7—21.[15]刘丽,张晓兵,许自成,等.烤烟拉力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2(4):1-3.[16]李东亮,许自成,陈景云.烤烟主要物理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典型相关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5):492-497[17]秦军,陈桐,彭黔荣,等.对应因子法研究烟叶氨基酸含量与香吃味品质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86-90.[18]殷勇,烟草成分对其品质影响程度的粗糙集判别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4,35(4) :124-127.[19]王玉龙,魏成熙.烟草化学品质值化综合评价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9,(3) :63 -65.[20]陈景云,胡建军.烟叶化学成分-品质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烟草科技2003,(10) :31-34.[21]陈学平,张良,郭家明,等.多个化学成分指标烟叶样品的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2,8( 4) :2 1-26 .[22]毕淑峰.贵州烤烟化学成分的因子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4,6(3) :103-105.[23]李国栋,于建军,董顺德.河南烤烟化学成分与烟气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烟草科技,2001,(8) :28-30.[24]厉昌坤,周显升,王允白.烤烟烟叶焦油释放量与部分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4,(2) :25-27.[25]王允白.烤烟原料总粒相物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8,4( 2) :1-5.[26]毕淑峰,朱显灵,马成泽.判别分析在烤烟品质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5,(1) :79-80.[27]许自成,刘春奎,毕庆文,等.中国主产烟区烤烟硫含量的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23(1):1-5.[28]刘春奎,许自成,王晖,等.中国烤烟含氯农残总量状况及其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3(11):126-129.[29]李葆,刘春奎,闫启峰,等.湖北恩施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特点及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12-l4.[30]胡建军.模糊综合评定法在卷烟感官评吸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1998(5):29-31.[31]李东亮,胡军,许自成,等.单料烟感官质量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1):27-30.[32]何琴,高建华,刘伟.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在烤烟内在质量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3):406-410.[33]高大启.吴守一.并联神经网络在烤烟内在品质评定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1999,30(1):58-62.[34]杨小勇,彭黔荣,苏红雪.单输出径向基神经网络在烟叶品质预测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24-27.[35]林丽莉,冯天瑾,周文晖,等.基于神经-模糊方法的单料烟感官质量评价专家系统[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31(6):931-936.[36]杨宁.支持向量机在感官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xx海洋大学.2004.[37] Diachkin l l. About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obacco raw material according toits optical properties[J] .TA,1977,(5) :450.[38]Gjuelev L,Mokhancheva l l. Spectrophotometric evaluation of tobacco quality [J] . Coresta,1983,( 1) :126.[39]闰克玉,袁志永,吴殿信.烤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 4 ) :57-61.[40]吴殿信,袁志永,闫克玉,等.烤烟各等级烟叶质量指数的确定[J].烟草科技,2001(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