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老马》赏析

合集下载

现代格律诗视野中的《老马》——臧克家的诗《老马》新解

现代格律诗视野中的《老马》——臧克家的诗《老马》新解
律诗 用韵较宽 , 受拘束 , 少 形式 多样 , 也不讲 究声调 , 1即 顺2 1
《 老马 》 一诗 正是 臧克 家对 闻 一多 现代格 律 诗理 论 的 忠实实践 , 么 , 那 作为一 首现 代格律 诗 , 的美学 特 征是什 它
么呢 ?

可 。押韵 是诗歌的基本 特征 , 谓 无韵不 成诗 就是 这个 意 所 思 。中国诗歌从《 诗经》 开始 就是 押韵 的 , 而且押 韵的方式
建筑美本意是指我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讲究对称均衡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在古代园林住宅楼阁城墙等建筑物上多处可见闻一多用它来指称新诗形式的整齐美是希望建立一种契合民族审美心理的新诗体式关于这一点闻一多在律诗底研究一文中说得很明白中国艺术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其建筑与诗中尤为显着因此闻一多倡导的新诗建筑的美和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诗学意义希望新诗以外形的整齐来克服文字的散乱
V1 5N. o 2 o1 . 20 . 0 62
现代 格律 诗视 野 中的《 马》 老
— —
臧克家的诗《 老马》 新解
姚家育
( 佛山职业技术学 院, 广东
佛 山 5 80 ) 2 00
摘 要: 从诗体角度看, 减克家的《 老马》 是一首现代格律诗, 是臧克家现代格律诗的精心之作。形式整
齐, 声韵和谐 , 音节鲜 明, 言洗练, 老马》 首诗 的美学特征。 此外 , 语 是《 这 文章还从 闻一 多和 臧克 家的师生关 系 手 , 老马》 入 对《 这首诗进行 了解读 , 并就臧 克家与新 月诗派的 关系提 出新的看法。
关键词 : 臧克 家; 老马》; 《 现代格律诗 中圈分 类号 : 0 .5 I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15 (0 6 0 — 0 0— 2. 10 7 0 20 ) 1 0 3 0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老马》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马》阅读答案1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由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作于1932年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向来有争议。

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

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马》阅读答案1、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

(意对即可)2、(1)一“扣”字,描绘出老马精疲力竭、奋力挣扎的形象,展现了老马肉体和精神的重压,形神毕现。

冼星海艺术歌曲《老马》解析

冼星海艺术歌曲《老马》解析

冼星海艺术歌曲《老马》解析作者:刘沁沁概要:作为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艺术歌曲,它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意义,几乎在国内开了这类音乐作品的先河。

直到今天,作曲家们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冼星海对《老马》创作的尝试为21世纪作曲技法在中国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是奠基式的作品。

现代音乐创作的素材基本上都来源于生活,与人们密切地贴近。

例如作曲家喜欢采集鸟鸣的音色、下雨的音色、甚至是开门的声音、人与物体相碰撞的声音、一根针落地的声音等等这些都可以是音乐作品的重要元素。

但它们反映在音乐上又具有相当深刻的含义,所以创作这些作品、分析这些作品,即使只是欣赏这些作品都需要人们有相当丰富的阅历,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否则都会在理解上造成极大的鸿沟。

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作曲家也紧跟世界的潮流。

他们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谱写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周文中、谭盾、瞿小松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民族乐器上泼墨挥毫,无论在国人还是世界的耳朵里都是一种独特的感观享受。

我认为这是发挥中国民族器乐的性能的重要工具,较之以往传统的器乐演奏是别有洞天。

除此以外,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广泛地应用在电影配乐上,达到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以下选取了冼星海的一首现代艺术歌曲《老马》为代表做尝试性的分析,这是中国早期的现代音乐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老马》是冼星海一生创作中为数不多的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作品之一。

写于1936年,上海。

当时冼星海从巴黎归来,至1940年赴苏联之前是他在思想上和对音乐的理解上不断成熟的重要阶段。

艺术歌曲《老马》选用了诗人臧克家的同名诗作。

以下就歌曲的几个特色进行浅显地分析。

全曲为一段体,音域虽然不宽,但从头至尾都徘徊在低音区,用深沉浑厚的男低音演唱,人声部分音域从G-g,充分突出臧克家诗中所描写老马的“老”,给人沉重压抑之感,在实际演唱上也需相当精湛的技巧,否则将带来很多的障碍。

纵观歌曲,作者较多地采用了级进的音程关系,即使是跳进,也大体是二度三度的小跳进,偶尔有五度音程的出现,往往是下行的音程设计,以便于塑造老马年老体衰、匍匐前进的形象,每挪动一步都显得无比艰难,这与作者所反映的被压迫下的劳动者的形象十分贴近。

《老马》 臧克家 现代诗歌 新诗欣赏

《老马》 臧克家  现代诗歌 新诗欣赏
2答. :如从何表理面解上诗看中,的本老诗马写形的象是?一这匹表负现重了受诗压人,怎痛样苦的无思比想, 感在情鞭?子请的结抽合打全之诗下谈不谈得你不的挣看扎法向。前(6的分老) 马。这里的老马
又是众多忍辱负重、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农民的形象的缩 影,他们忠厚善良,备受压迫却不知反抗。表现了诗人 对受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
作者简 介 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
山东大学知名校友。
闻一多的学生。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 《我的诗生活》、《泥土的歌》
精品课件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
臧克家
1905-2004
写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 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 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课文引入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老马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精品课件
教|知学识目目标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3.了解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诵诗歌的能力 2.体会文字内涵意义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到旧社会民族的苦难,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坚 精定品课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如何理解诗中的老马形象?这表现了诗人 怎样பைடு நூலகம்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 法点。拨:本题考查对新诗象征性意象的分析。
诗中的“老马”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 具体形象,更具体来说,是一个象征性意 象。所以,在理解老马形象的时候,我们 应该注意把握“老马”的双重意义,即表 象的和内在的。然后通过对“老马”象征 意义的挖掘来把握诗人的情感。

臧克家老马读后感(一)

臧克家老马读后感(一)

臧克家老马读后感(一)读完《老马》后,心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忧愁的沉重,说不出的悲哀。

作者检视地如此细致,描写地如此细腻,以致于带给我如此强烈的震撼。

从表面上看,整首诗作好像一匹是在不够诉说一匹老马被迫重复做它不愿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机械工作——拉车,而且是拉着对于它来讲很重的车。

虽然只是描写了老马的一次拉车的,却已足以使人感觉到老马的一生也都是如此悲惨,它很可能一生都在做着这项它无法选择的工作,重复着这痛苦的经历。

“装个够”表现出主人对老马的极度压迫,不仅仅是装,而且还要尽情地“装个够”,使得老马背上沉重的压力要往肉里“扣”;而老马呢,“横竖不说一句话”,被人压榨,却有口难言;“头沉重地垂下”,整体表现出老马的无可奈何。

第一段话重点描写老马肉体上实实在在的压力,而第二段话则点出了老马内心深处精神上的福州话痛苦。

它永远不会知道它以后的命运将会是如何,耐心等待它的还将有多少痛苦;它的徬徨又有谁能了解,它的酸楚的泪水只能“往心里咽”。

最终,当鞭子抽下来的时候,“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不知那时它的眼神是怎样的呢,是充满迷茫,仍觉得困惑;是目光呆滞,已对未来失去希望;还是闪烁着那么一点一点希望之光,哪怕就只是那么一点点。

它还有希望吗?它还会期待明天吗?夏斯利的这种凄惨的遭遇,不禁令我联想到一个人,他就是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人物——骆驼祥子。

我们初中学过的一本课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写到“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才刚全湿。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大雪直砸着尖头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曳。

”祥子背上所负荷的重任重担丝毫都不比老马逊色。

在《骆驼祥子》里,有这么一句话“有气,可是不肯发作,全圈在心里;……在小屋里转转着,他感到整个第五部的生命是一部心疼。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臧克家先生的《老马》这首诗。

《老马》这首诗啊,就像一幅画,把一匹老马的样子和它的遭遇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诗里说“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这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匹老马,默默地承受着重担,累得不行了也不吭声。

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心里委屈,但是也咬着牙坚持。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同学们想想,这得多累呀,压力都快把肉压破了,老马只能无奈地低下头。

这让我们感觉到它的痛苦和无奈。

再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多可怜啊!老马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多重的活儿等着它,心里难受想哭,可是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

那为什么臧克家先生要写这样一匹老马呢?其实啊,这匹老马就像是当时很多穷苦劳动人民的写照。

他们辛苦地干活,却过着艰难的生活,有苦说不出。

比如说,以前有个农民伯伯,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干活,不管风吹雨打,可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和诗里的老马多像呀!
同学们,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要去感受老马的痛苦,也要想想那些像老马一样辛苦的人们。

《老马》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懂得要关心那些生活不容易的人,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呀?。

《老马》阅读答案

《老马》阅读答案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老马》阅读答案1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由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作于1932年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向来有争议。

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

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马》阅读答案1、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

(意对即可)2、(1)一“扣”字,描绘出老马精疲力竭、奋力挣扎的形象,展现了老马肉体和精神的重压,形神毕现。

(2)“咽”字将老马人格化,展现了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写活了忍辱负重、怨气吞声的老马形象,描绘出老马悲惨的命运。

(意对即可)3、《老马》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马喻人,对那个时代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作了形象的写照。

(意对即可)4、(示例1)它表明老马虽遭鞭挞,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相信苦难的一切终会过去,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

高考现代诗阅读经典题目与答案

高考现代诗阅读经典题目与答案

一、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分析老马的性格特征,说说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

(6分)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参考答案:老马“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形象地描写了老马的坚忍性格,(3分)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老马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

(3分)二、阅读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完成1—3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2分)2、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一组意象的内涵。

(2分)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2、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三、凝练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诗人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

赏析本诗,对此试作分析。

(6分)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注: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

原诗十八节,1928年新月书局重印时,作者删去了前十七节。

参考答案: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这样的女子怎不叫人怜爱呢?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