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鉴
2012年贵州统计年鉴 第1部分-综 合

1-1
行政区划(2011)
Divisions of Administrative Areas
单位:个 地 级 单 位 市(州) 名 称 City (State,Prefecture) Units at Prefectural Level 全省合计 贵 阳 市 六盘水市 遵 义 市 安 顺 市 毕 节 市 铜 仁 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Total Guiyang Liupanshui Zunyi Anshun Bijie Tongren Qianxinan Qiandongnan Qiannan 9 1 1 1 1 1 1 1 1 1 6 1 1 1 1 1 1 88 10 4 14 6 8 10 8 16 12 56 3 2 8 2 6 4 7 15 9 1 2 3 1 4 1 1 2 2 Cities
Qixingguan Dafang 碧江区 万山区 铜仁市 Tongren
Hezhang
江口县
石阡县
思南县 Sinan
德江县 Dejiang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Yanhe
Bijiang Wanshan Jiangkou Shiqian 玉屏侗族自治县 Yuping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Yinjiang
村
民
特 区 市(州、地) 名 称 City (State,Prefecture) Special District 全省合计 贵 阳 市 六盘水市 遵 义 市 安 顺 市 毕 节 市 铜 仁 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Total Guiyang Liupanshui Zunyi Anshun Bijie Tongren Qianxinan Qiandongnan Qiannan 1 1
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目录

河南统计年鉴2012 目录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省行政区划(2011年底)1-2 各市、县(市、区)名称(2011年底)1-3 自然资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综合简要说明2-1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居全国位次2-2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占全国比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4 “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均水平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8 按三次产业分的基本单位数及构成2-9 历年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10 各市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11年) 2-11 各市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企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3 “三上”法人单位数(2011年底)2-14 产业集聚区法人单位数(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历年生产总值3-2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3-3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1952=100)3-4 历年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3-5 三次产业贡献率3-6 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7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 分行业增加值及指数3-9 历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3-10 各市生产总值(2011年)3-11 各市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12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3-13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011年)3-1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1年)3-15 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6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3-17 历年最终消费支出指数3-18 历年资本形成指数3-19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3-20 支出法生产总值3-21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2011年)3-22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23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3-24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2011年)3-25 历年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26 各市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2011年)3-27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0年)3-28 资产负债表(2010年)3-29 投入产出表延长表(2010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人口简要说明4-1 历年总人口(年底数)4-2 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3 各市户数、人口数(2011年底)4-4 各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4-5 河南省人口预期寿命4-6 各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2011年底)4-7 各市常住人口抚养系数(2011年底)4-8 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2011年)4-9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1年) 4-10 15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结构(2011年)4-11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11年)4-12 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4-13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4-14 各市家庭户规模4-15 各市家庭户类别4-16 各市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口4-17 各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4-18 各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4-19 各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4-20 各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4-21 各市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历年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5-2 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3 各市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4 历年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6 历年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7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 5-8 历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9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0 历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2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1年底)5-13 各种分组的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数(年底数)5-14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5-15 历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6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7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18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9 各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0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21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2 历年职工工资及指数5-23 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4 各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5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 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分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 6-5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6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0年新口径) 6-7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1年)6-8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9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0 固定资产投资6-11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2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0年新口径)6-13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1年)6-14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15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6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6-17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0年新口径)6-18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1年)6-19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0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1 各市按建设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6-22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3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4 各市能源工业投资6-2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新口径) 6-26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1年)6-27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和在建规模6-28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0年新口径)6-29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0 历年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6-31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0年新口径) 6-32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6-33 大型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4 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3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6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7 各市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简要说明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7-2 历年进出口总额7-3 各种分组的进出口总额7-4 出口总额(2011年)7-5 各市进出口总额7-6 进出口值分别居前20位商品(2011年)7-7 河南向一些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7-8 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7-9 历年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情况7-10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2011年)7-11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7-12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情况7-13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4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7-15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6 对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7-17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7-18 河南与国外结成友好城市一览表7-19 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7-20 旅游事业基本情况7-21 各市入境旅游情况(2011年)7-22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7-23 各市国内旅游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能源简要说明8-1 历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8-2 历年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8-3 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4 历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 历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6 综合平衡表8-7 煤炭平衡表8-8 焦炭平衡表8-9 石油平衡表8-10 电力平衡表8-11 综合能源消费量8-12 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8-13 分行业电力消费总量8-14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8-15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8-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1年) 8-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8 规模以上工业分部门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9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水消费总量(2011年)8-21 分省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量(2011年)8-22 各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23 各行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8-24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8-25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电力消耗情况8-26 各市全社会用电量8-27 各市能耗情况(2010年不变价)8-28 各市能耗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财政简要说明9-1 历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9-2 各项税收9-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7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8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9 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物价简要说明10-1 历年各种物价总指数10-2 历年各种物价定基指数1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 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1年)10-7 各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1年)10-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1-1 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11-2 各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2011年)11-3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1年)11-5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11-6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情况(2011年)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情况(2011年)11-9 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11-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支出情况(2011年)11-12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11年)11-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11-14 各市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 11-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食品数量(2011年)11-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购买非食品数量(2011年)11-17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19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011年)11-20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21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指标(2011年)11-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1-2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11-24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11-25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的基本情况(2011年)11-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11-27 按收入等级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11年)11-28 农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11-29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30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31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2011年) 11-32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组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2-1 城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2 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3 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2-4 城市市区市政设施、公共交通情况(2011年)12-5 城市市区供、排水情况(2011年)12-6 城市市区燃气供应情况(2011年)12-7 城市市区园林绿化情况(2011年)12-8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本情况(年底数)13-2 各市农村基本情况(2011年底)13-3 历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1年)13-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13-6 历年农业生产条件13-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13-8 各市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2011年)13-9 农业机械化、能源、主要物资消耗及水利建设情况13-10 各市农业机械化和能源情况(2011年)13-11 各市农用物资消耗情况(2011年)13-12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 13-13 各市农田水利情况(2011年)13-14 水库、灌区情况13-15 除涝、治水、堤防情况13-16 历年农业生产情况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13-18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13-21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11年)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1年)13-23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1年,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4 蔬菜生产情况13-25 各市蔬菜播种面积(2011年)13-26 各市蔬菜产量(2011年)13-27 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13-28 各市果园面积(2011年)13-29 各市园林水果产量(2011年)13-30 林业生产情况13-31 各市林业生产情况(2011年)13-32 历年牧渔业产量13-33 畜禽产品年末存栏数量及产量13-34 生猪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5 牛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6 羊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7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1年底)13-38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1年)13-39 渔业生产情况13-40 各市渔业生产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工业简要说明14-1 历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2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2011年)1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6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7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011年)14-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0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1 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3 规模以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主要指标(2011年) 14-14 规模以上六大高成长产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16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7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0 分行业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24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5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6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7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9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14-30 历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14-31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2011年)14-32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33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34 各市城乡个体工业单位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历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15-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1年)15-5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5-6 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1年)15-7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5-11 各市建筑业企业个数(2011年)15-12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11年)15-13 各市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11年)15-14 各市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2011年)15-15 各市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011年)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2011年)15-17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11年)15-1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要说明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行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3 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4 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16-5 历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16-6 历年旅客和货物周转量16-7 铁路、公路、内河通车通航里程(年底数)16-8 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16-9 各市公路线路里程(2011年底)16-10 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1 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11年底)16-12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3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16-14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1年)16-15 铁路主要站客货发送量(2011年)16-16 铁路、公路分货类运输量(2011年)16-17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8 民航基本情况16-19 邮政行业基本情况及邮政水平(年底数)16-20 历年邮政业务量16-21 各市邮政网和业务量(2011年)16-22 物流业主要统计指标16-23 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1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7-2 分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7-3 各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17-4 邮电通信行业基本情况17-5 通信行业基本情况及通信水平(年底数)17-6 各市电信网和业务量(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18-1 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8-4 各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增幅(2011年) 18-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1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8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011年)18-9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0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2011年)18-11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2011年)18-1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库存(2011年)18-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11年)18-1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批发总额(2011年)18-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总额(2011年)18-17 成品油批发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8 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源商品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9 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0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1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2 各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3 个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6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7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单位数(2011年)18-28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基本情况(2011年)18-2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购进和配送情况(2011年) 18-30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18-3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18-32 各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简要说明19-1 历年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主要指标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年底数)19-3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年底余额19-4 各市金融机构贷款年底余额19-5 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6 大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7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8 农村信用社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9 信托投资公司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10 个人贷款总额19-11 各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12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13 各市证券交易额(2011年)19-14 各市国债发行情况19-15 证券市场情况19-16 河南A股股票发行情况(1993-2011年)19-17 保险业务情况19-18 各市国内保险业务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房地产业简要说明20-1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20-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20-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1年)20-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20-5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6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7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情况2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1年)20-9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11年)20-10 各市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1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2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价值(2011年)20-1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情况20-14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11年)20-15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额(2011年)20-16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1年)20-18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2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1-2 分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1-3 各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要说明22-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2-2 分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3 各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4 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主要指标2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2-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011年)22-7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8 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机构情况(2011年)22-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活动情况(2011年)(一)2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活动情况(2011年)(二) 2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三)2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四)22-1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18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9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机构情况(2011年)22-20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21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22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22-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2-25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2-26 各类技术合同情况(2011年)22-27 技术买方情况(2011年)22-28 各种分组的技术成交情况(2011年)22-29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2011年)22-30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2011年)22-31 测绘行业持证单位人员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2 各系统主要仪器设备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3 基础地理信息按部门提供情况(2011年)22-34 质量技术监督基本情况22-35 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情况(2011年)22-36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要说明2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3-2 分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3 各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3-5 水资源情况23-6 大气环境情况23-7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利用情况23-8 农村环境基本情况23-9 自然灾害情况23-1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3-11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23-12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1年)23-13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24-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4-2 分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4-3 各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教育简要说明25-1 教育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5-2 分行业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3 各市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4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数25-5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5-6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5-7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5-8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5-9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2011年)25-10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11年)25-11 研究生分学科毕业、招生及在学人数25-12 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2011年)25-13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2011年)25-1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分学科毕业生、招生及在校学生数(2011年)25-15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与构成25-16 技工学校数、学生数和教职工数25-17 民办教育基本情况(2011年)。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版

尽管利比亚和其它某些地区供应中 断,全球石油产量仍在增加。
石油
回首2011
全球石油消费增长0.7%,达到8800万桶/日,涨幅为60万桶/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使石油 再次成为化石燃料中全球消费涨幅最小的化石能源。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减少1.2%(60万 桶/日),是过去六年中的第五次下滑,下探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 量增长2.8%,即120万桶/日。尽管油价居高不下,由于局势动荡,中东和非洲等产油区域的石油消 费增幅低于平均水平。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增长5.5%,即50.5万桶/日), 但增速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以量计算,中间馏份油再次成为增长最快的精制炼油产品,这是 过去十年中第七次出现这种情况。
方面的其他数据。 • 一个能源制图工具,您可以按能源类型、地域和年份
来查看预置报告或根据特定数据制图。 • 一个石油、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的换算计算器。 • PDF格式和PPT格式的图表、地图和图解,以及Excel
工作簿格式的历史数据。
2012年淮南统计年鉴

陷区综合治理遥 新开工安置点 13 个尧278.7 万平方 米袁竣工 10 个袁搬迁安置居民 4.4 万人遥 实施塌陷区 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07 个遥 全年支出资金 80.3 亿 元袁加快发展社会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遥 省级创业型城市加快建设袁 建成农民工创业园 9 个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1 个遥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5 万个袁 转移农村劳动力 3.9 万 人袁城镇登记失业率 4.1%遥 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尧淮 南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袁 市职教中心获批筹建国 家中职示范学校袁凤台尧潘集职教中心建成投用遥 文 化服务体系得到完善袁 少儿艺术跻身首批国家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遥 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淮南 模式在全国推广遥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遥成功举办 全国人口计生工作现场会遥 人口自然增长率 7.5译遥 民族团结尧宗教和睦局面继续巩固袁国防动员尧人民 防空水平不断提升遥 外事尧侨务尧地震尧气象尧档案尧地 方志工作持续加强袁妇女尧儿童尧老龄尧残疾人事业扎 实推进遥
2012年运城统计年鉴

2012年运城统计年鉴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强力推进“两强战略”和“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068.1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0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3亿元,增长8.6%。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30.8亿元,增长19.4%;房地产业28.3亿元,增长13.7%;批发和零售业84.9亿元,增长1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6.0亿元,增长5.0%。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6%、46.0%和3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3%、44.9%和41.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618元,比上年增长7.2%,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266美元。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9.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5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4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2%。
二、农业农业产值: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0%。
其中,农业产值255.6亿元,增长14.4%;林业产值4.0亿元,增长7.3%;牧业产值48.0亿元,增长8.3%;渔业产值2.0亿元,增长2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亿元,增长7.8%。
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92.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8%。
池州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0

2012年池州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0)2012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2012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池州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全年财政收入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8亿元,增长21.2%。
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2.8亿元,增长21.1%;营业税13.9亿元,增长33.1%;消费税0.8亿元,增长4.3%;企业所得税7.5亿元,增长25.1%;个人所得税2.2亿元,增长18.9%。
财政支出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6.6%,教育支出增长30.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6.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6.3%,农林水事务支出15.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5.8%。
全市33项民生工程和12件惠民实事共投入资金22.8亿元,惠及城乡居民150万余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
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3.9%、4.6%、2.8%、1.3%、0.7%和0.2%;交通和通信、居住类价格分别下降0.1%和0.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3%。
年末从业人员112.1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45.5万人, 增加0.4万人;第二产业27.7万人, 增加0.2万人;第三产业38.9万人,增加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
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9%。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5.4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3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8.5千公顷,扩大0.4千公顷。
201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2011年全国渔业统计情况综述一、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5005.01亿元,实现增加值6881.6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7883.97亿元,实现增加值4420.76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3526.71亿元,实现增加值1248.10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3594.34亿元,实现增加值1212.81亿元。
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1488.45亿元,实现增加值807.78亿元;海水养殖产值1931.36亿元,实现增加值1141.37亿元;淡水捕捞产值319.03亿元,实现增加值190.92亿元;淡水养殖产值3719.67亿元,实现增加值2055.67亿元;水产苗种产值425.44亿元,实现增加值225.01亿元(渔业产值、增加值以国家统计局年报数为准)。
二、渔民人均纯收入据对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抽样调查,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10011.65元,比上年增加1048.84元、增长11.70%。
三、水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603.21万吨,比上年增长4.28%。
其中,养殖产量4023.26万吨,占总产量的71.80%,同比增长5.08%;捕捞产量1579.95万吨,占总产量的28.20%,同比增长2.32%。
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1.59千克,比上年增加1.52千克、增长3.79%。
在国内渔业生产中,鱼类产量3304.07万吨,甲壳类产量570.69万吨,贝类产量1266.65万吨,藻类产量163.65万吨,头足类产量69.53万吨,其它类产量113.86万吨。
总产量中,海水产品产量2908.05万吨,占总产量的51.90%,同比增长3.95%;淡水产品产量2695.16万吨,占总产量的48.10%,同比增长4.65%。
海水养殖海水养殖产量1551.33万吨,占海水产品产量的53.35%,比上年增加69.03万吨、增长4.66%。
其中,鱼类产量96.42万吨,比上年增加15.60万吨、增长19.31%;甲壳类产量112.72万吨,比上年增加6.61万吨、增长6.23%;贝类产量1154.36万吨,比上年增加46.13万吨、增长4.16%;藻类产量160.18万吨,比上年增加6.04万吨、增长3.92%。
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

系统要求:中文Windows 9X,Windows ME /2000 /XP;建议使用IE浏览器使用方法:1.将《新疆统计年鉴—2012》光盘插入光驱,光盘自动运行进入主页,如不能自动启动,请进入光盘所在的驱动器,点击Start.exe,即可启动。
2.光盘启动后,会自动运行FLASH,然后进入主页面,点击“浏览光盘”即可以进入光盘正文。
3.光盘分两帧,左边为目录,右边为正文。
目录分两级,点击目录可以进入正文,显示在光盘的右边。
4.正文分WEB页和EXCEL两种格式的文档,点击左边目录上图标可以进行转换。
5.点击主页面的退出动画即可退出光盘。
特别说明:在打过SP2补丁的Windows XP运行本光盘时,可能会出现弹出窗口被阻止的警告信息,或出现点击目录无法打开的现象。
要解决此问题,请选择IE浏览器的菜单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安全->“允许来自CD的活动内容在我的计算机上运行”,即在此选择项复选框中打勾。
联系方式:中国统计出版社电子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邮政编码:100826E-mail: cbsdzb@TEL:63376877(内容答疑)63376889/63376879(技术支持)编者说明一、《新疆统计年鉴—2012》,是一部全面反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书收录了全区和各地、县(市)2011年以及重要历史年份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大量的统计数据,并收录了全国及各省市区2011年的主要统计数据。
二、全书内容分为:特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国民经济核算;人口与就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能源生产和消费;财政、金融和保险;物价指数;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市概况;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和邮电;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教育、科技和文化;体育、卫生及其他;各地、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序;附录(各省、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序)等,各篇前有简要说明,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
根据市中区机构改革方案,2010年9月,内江市市中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到,机构单独设臵列为党群序列。
区委编办是内江市市中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区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区政府的工作机构。
区委编办下设区事登记局以及事登记下属信息中心。
区委编办行政编制7名,工勤编制1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事登记局编制4个设局长1名,信息中心编制4名。
机构编制管理
2011年,区委编办继续对机构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严格审查各单位编制缺额情况,以及在编制限额内的补充计划等。
至年底,市中区区级机关行政机构个(其中新增),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6个,公检法司机关个,行政执法机构个;事业单位个。
区级行政编制名(其中新增加编制名)。
同年,区编委审核招录公务员人,参公管理人员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人补充中小学教师人。
政府机构改革
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强力推进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根据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办发[2010]123号)精神,遵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同时,
参照《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内市区委发[2010]56号),参与研究拟订了区政府各部门的三定方案,有力地指导了各部门“三定规定”方案的制定.这次改革,紧紧围绕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积极探索,着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我区政府工作部门限额不超过23个。
重点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人力资源、文化、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9个方面综合设臵机构,整合调整有关部门及职能,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重点。
2、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管理措施。
为加快推进我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按照上级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和有关规定,我区机构编制总量要坚决控制在上级下达的限额之内,任何单位均不得随意突破。
在管理方面,对涉及到的各类问题也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各级、各单位都要把执行文件中的各项规定作为一条政治纪律认真遵守,如有违规行为,坚决一查到底,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增长。
为了严格把好人员进口关,区编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在全区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时,首先严格审查各
单位的编制空余情况,始终坚持在编制限额内审批补充计划,并履行报批程序。
待有关部门选聘工作结束后,经由区编委审议办理正式上岗手续。
2011年上半年,区委编委按照上述程序,先后拟招录公务员26名,参公单位26名,从城区超编学校向农村缺编学校派支教24名,考调17名,公开招聘教师80名。
4、下达乡镇卫生院编制方案工作。
根据内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转发<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内市编发[2010]10号)文件精神,在综合考虑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数量的密度、服务区域范围、交通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为切实做好乡镇卫生院的核编工作,区编办拟订了《关于下达各镇乡卫生院编制方案的通知》(编办发…2011‟33号),文件为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努力构建符合乡镇卫生服务要求服务体系,为各乡镇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规范和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管理,为推进我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基础。
5、按时开展并顺利完成2010年度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加快推动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根据内江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关于报送2010年度事业单位年度检验总
结的通知》(内事登[2011]1号)的安排和要求,我办事登局于2011年3月1日开始,对全区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年检登记工作。
截止今年4月底,市中区登记在籍的事业单位260个,应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260个,实际参加年检事业单位的259个,年检率达99.6%,合格率达100%。
其中全年新设立登记事业单位5个,注销登记事业单位3个,变更登记事业单位28个。
6、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依据川人社发[2010]24号、川编发[2010]11号《关于加强全省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加强镇乡、街道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职能,在各镇乡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增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牌子,并确定相应编制内人员1名以上负责其职能行使;将各街道社区在就业服务中心更名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7、加快新农村农房建设工作。
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农村农房建设工作的意见》(内委发[2010]7号),内江市市中区农房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区农村房屋产权管理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房屋所有权证》的审批、办理、发放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
二、不断强化自身的建设
1、切实加快区编办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认真贯彻落实
市、区信息调研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信息、调研的收集、整理、撰写及报送工作,通过对外公布信息,不断的强化了区编办政务的对外宣传力度, 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了信息服务,并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2、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区编办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做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长抓不懈,经常开会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从领导干部到一般职工都明确了各自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维护了责任制的严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