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五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五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导学案人教版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而《世说新语.咏雪》一文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词意隽永。

勾画了古人家庭的生活画面,两代人在妇幼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乐趣。

学习时,联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体会到家庭中亲人之间那种人情美。

但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其认识作品时会停留在表面,会被故事所吸引,却很难关注语言背后的深意,所以,应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适时的引导把学生领进语言的殿堂,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和意蕴,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学媒体朗诵配乐:音乐放送:《塞北的雪》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运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感受雪之美。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激发想象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提问:歌曲中如何描写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辞?朗读课文——理解读1.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出朗读评价。

(准确、流利、注意停顿、节奏及情感的把握)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听互评。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

2.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3.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4.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反复诵读,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元芳所具有的品质。

第一课时导入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

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

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

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自学探究: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四川省成都市锦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之咏雪》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四川省成都市锦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之咏雪》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之咏雪》【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内集,儿女,俄而,欣然”等词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导学重难点】背诵全文,赏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理解谢太傅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价。

【预习感知】1.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 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 36 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兖(yan)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己结合工具书,大声朗读课文,并为下面的重点字注音,划分下列重点语句的节奏。

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无奕( )女重点语句:划出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将翻译的内容写在书上。

遇到不会翻译的字句,请你做上记号,并在课堂交流时提出来。

3.提出自己在预习时没有解决的问题。

【课堂交流】1.活动一:小组讨论,检验预习效果,分任务翻译全文,交流预习问题。

2.活动二:听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

听录音范读——学生听完以后自己揣摩朗读——大胆展示,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3.活动三:译读课文(1)学生提出自己不会译读的字句,其余的同学和老师回答问题。

(2)老师提出重点语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来回答。

(3)译读竞赛,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字词积累内集:儿女:俄而:欣然:未若:差可拟:讲论文义:翻译下列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活动四:品味咏雪佳句找出文中的两句咏雪佳句,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说明理由。

谢太傅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呢,请从文中找寻答案。

【拓展练习】写一写:运用比喻,写一写雨像什么?【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部编版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部编版

8.《世说新语》两则第一课时《咏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划分语句的停顿。

②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准确熟练翻译全文。

③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④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①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②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通过联想获得体验。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引导赏析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同桌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研学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雪花是仁慈的上帝在严寒的冬天送给我们的特殊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吸引着多少人追逐、倾倒、吟诵、歌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和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雪吧。

播放PPT(图片及咏雪的古诗句),请同学们齐读诗句。

今天,我们学习《咏雪》一文,看文中才子才女是如何咏雪的,我们和他们比试比试如何?二、PPT出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三、处理“预习找疑自学”中存在的问题:1.文学常识识记:谁来填出答案?①一生读填答案;②其他同学参考自己的《导学案》评价或纠正。

③PPT出示明确。

《咏雪》一文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朝代、人物)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中也有许多(古代早慧儿童)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所记多为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言辞隽永为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2.字音字形:PPT出示生字词,谁能够读准字音?①一生独立读,同学评价或纠正;②全班同学齐读二遍;③二生在读中演板默写,同学评价或纠正;PPT出示明确正确读音。

小时了了

小时了了

少林学校_____年级___________导学案_____班_____组姓名:_________主备人:___王兴红______ 备课时间:____3.8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课题:《世说新语》三则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2.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文;3.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学习重难点:重点: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难点:借鉴现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一、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刘义庆出身于官宦家庭,南朝宋文学家。

叔父是宋武帝刘裕,后刘义庆过继于临川烈王刘道规嗣子,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虽生长在王室官宦家庭,但他生活简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受过严格的正统教育。

他爱好文学,著述很多,以《世说新语》流传最广。

《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文2领会“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3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自主学习1扫除生字障碍小时了了()校尉()奕世()陈韪()踧踖()2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全文3重点字词,句子解释了了:盛名:奕世:踧踖:奇: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合作探究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塑造了孔文举怎样的形象?孔文举是个什么样的人?2、“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3、孔文举的聪明表现在哪里?你还知道他的其他故事吗?课堂练习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时李元礼有盛名..B遂班军..而还C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D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课堂小结孔文举的聪慧机智和应对的敏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亲”的解释,祖先之间有师资之尊就算“亲”;另一个方面是对陈韪的有力反驳。

东山区师院附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咏雪导学案新人教版

东山区师院附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咏雪导学案新人教版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儿女:俄而:骤:未若:【常识积累】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知识能力运用【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X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作者简介X义庆,彭城(今某某某某)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X宋某某王X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X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习《咏雪》1.题目解说:“咏雪”一词有什么含义?明确:“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阅读课文,概括事件发生的主要信息。

时间:寒雪日地点:谢太傅家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事件:咏雪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4.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明确: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两课时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两课时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两课时这是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两课时,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两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

(播放图片)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三、诵读1、生自读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3、断句分析4、听范读录音5、生齐读 ]四、理读1、理解大意2、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交流学习收获。

【自主学习•知识链接】
刘义庆(公元403年一一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

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展影响很大。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

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

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

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学法指导】
文言文的三步学习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教学过程】
一、自学展示
内容:疏通文言文大意,感知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3.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二、共同探究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注释:①魏武:曹操。

②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

③捉:握。

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
对“捉刀”进行解释。

例如:[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 为什么?
三、巩固提升阅读《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

恺惆然⑥自失。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

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④条干:枝条树干。

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

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 每( ) 助恺(2) 尝以() 一珊瑚树
⑶不足恨()
2•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①②
⑵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占?
八、、■
(5)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四、课堂小结
《世说新语》里面的文本大都短小易懂;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有很多的积极意义;有很多常见的常用的词语和句式可以积累,对学生的考试也会有很大的用处。

参考答案:
二、共同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

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捉刀]
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

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 ?为什么?不恰当。

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三、巩固提升阅读《石崇与王恺争豪》
1、⑴ 每(常常)助恺(2)尝以(曾经把)一珊瑚树
(3)不足恨(遗憾)
2•⑴①饰舆服②比珊瑚
⑵: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作用:生动传神,为下文做铺垫
⑶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⑷傲慢,事事争强好胜,不容别人超过自己
⑸反映了晋时浮华奢靡的社会状况,爱攀比、好靡费的社会风气。

注意,这并不是说晋时富庶,而正是统治阶级、巨商富贾搜刮民脂的罪行体现。

★参考译文: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

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

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

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

”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王恺茫然若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