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上世说新语word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统编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查预习、粗知文1.请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咏雪》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任务二:识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上《19《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 (4)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二、疏通句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三、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咏雪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交代咏雪背景只有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书官宦之家,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当然是谢太傅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4、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都不好,可一望而知。
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一大特点。
四、拓展延伸:五、布置作业: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第二课时一、检查第一篇的学习情况。
二、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三、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1、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陈太丘与友期3、《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 《管宁割席》一则中,重点分析管宁与华歆的品行差异,如割席而坐、专心致志等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 《陈元方候袁公》一则中,关注陈元方的聪明才智和应对策略,如如何巧妙地回应袁绍的质疑,以及这些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辨识。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举例解释:
- 在分析《管宁割席》时,学生可能对“割席而坐”的意义理解不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进行讲解。
- 对于《陈元方候袁公》中的人物对话,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陈元方的言外之意,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世说新语》中的品行和智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两则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品行和智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走近作者作品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体)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二、初读课文,完成三标一感1.标出不认识的词语并注音2.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3.标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4.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三、比一比,看一看,谁英雄,谁好汉:1.给黑体字注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柳絮()无奕()女道韫()期日中()尊君在不()相委()而去2.解释黑体词语的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近义词:忽而、未几、既而、少顷、俄顷、须臾)(3)公欣然曰(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6)即公大兄无奕女(7)陈太丘与友期行(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9)尊君在不(11)相委而去(12)则是无信(13)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君与家君期日中(15)而:a.相委而去b.学而不思则罔(16)之:a.下车引之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四、理清人物关系1.《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共有三个人物,通过他们言行,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学好语文,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课内探究学案一、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
2.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背诵两篇短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课文。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学案(1)word版

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做守信、明礼,尊重他人的人。
知识链接作家简介:《世说新语》,笔记体小说。
南朝宋刘义庆撰。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的言谈、行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作者刘义庆,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人,袭封临川王。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仕,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但已遗失。
一、自主学习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处理后熟记;熟读课文,记录自己的疑问.2、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内集:儿女:讲论文义:何所似:俄而:差可拟:未若:欣然:3、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合作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4、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三、交流展示四、拓展延伸1、你知道古诗中那些咏雪的名句,请写在下面。
2、假如你也置身于那场聚会之中,面对白雪纷纷,你会怎样咏雪呢?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把课后习题(一)和(四)做到语文作业本上。
3、小练笔:秋天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题目自拟。
100-200字5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做守信、明礼,尊重他人的人。
一、自主学习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处理后熟记;熟读课文,记录自己的疑问,翻译课文。
2、解释重点词语(1)、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4)、尊君在不:(5)、相委而去:(6)、下车引之:(7)、入门不顾:(8)、去后乃至:(9)、下车引之3、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学生翻译课文,并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世说新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一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读音。
1、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 停顿,用“/”划分朗读的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差可拟:(差:拟:)未若:()
②、一字多义(分析一字多义我们要根据以前所学的课 文找出一些经常出现的同一个词语,比较它们的区别,这样有助于我们识记、掌握文言文中一字多义的现象。)
如:“寒雪日”中的“日”的意思是一天,我们可以想到《童趣》的“张目对日”的“日”,这里“日”的意思是太阳的意思;我们还可以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这里“日”的意思是每天的意思。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通假字都要换成本字解释。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白雪纷纷何所似?”一句,这一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原句的顺序应是“白雪纷纷所似何?”这句可以翻译为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第三课时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xù)差可拟(nǐ)尊君在不(fǒu)雪骤(zhòu)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快速、急速)
公欣然(高兴地、愉快地)曰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5《世说新语》两则》word教案 (3)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顺畅的朗读课文、理解常用的实词虚词借以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默写文言文要求背诵部分、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两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古文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中招考点:
归纳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板块的考题,其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实词、文言句式、句子翻译、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断句、鉴赏拓展。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文言文复习时,对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但对拓展题还把握不好。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识记文中的文言字词和文学常识,能准确解释文言词,说出文学常识。
2、通过背诵课文、探究问题,能完成中考题。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识记文中的文言字词和文学常识,能准确解释文言词,说出文学常识。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背诵课文、探究问题,能完成中考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
2、请学生试读课文
3、教师X读
4、学生齐读
5、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补充:
《咏雪》问题组:
1.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有的学生诵读缺乏自信,教师要给予鼓励和信心。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研
习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说说原因。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更能写出雪花随风飘舞的情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作者简介:
X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某某某某)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X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X裕之侄,某某景王X道怜之次子,其叔某某王X道规无子,即以X义庆为嗣,袭封某某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X义庆是X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借荷叶、红莲、风雨这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A:荷叶象征母亲形象。B:红莲象征子女的形象。 C:风雨 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坎坷、磨难。
3、这首散文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找出相关的语句,
本文借景写人,托物抒情,借合叶为红莲遮蔽风雨喻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风雨,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的诗句、作者和诗名。
2.进一步背诵课文。
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了解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谢道韫的咏雪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仿照本课写景咏物的方法写一篇小作文《咏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示例: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班级:七(1)班 姓名:自我评价成绩:
课
前
复
习
1、刘义庆(403~444),朝宋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一门。
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的三个诗句、作者和诗名。
①
②
③
2.背诵课文。
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了解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之才。谢道韫的咏雪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交融,富有。
作业
请同学们仿照本课的方法,写一篇歌颂春天写景咏物,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的小作文《咏春》
1.听读课文(教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
节奏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小组合作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角色分配:谢安、谢朗、谢道韫、旁白。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3.再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
2、默写《如梦令》
,。
,。
,。
3.默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
其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4.默写《浣溪沙》
,。
,。
,。
其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达标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元方是。
朋友是。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你是怎么看的?
答: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岁,我们不应对元方求得;友人于人,不知且当子的人,其品行,对这样的人就应该。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孰能?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之错便否定一个人。原谅一个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的。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示例: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咏雪》学案
科目:七年级语文 班级:七(1)班 主备教师:张进云 日期:2010年12月1日 审阅
学习
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能力
目标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互相协作的能力。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 )⑵ 去后乃至( )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俄而雪骤( )
4、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俄而雪骤( )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
5、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
整
体
感
知
1.听读课文(教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
节奏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小组合作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3.再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
德育目标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学习重点
1.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2.如何从精妙的语言描写中性格。
学习方法
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感受体会做人。
重
点
研
讨
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预设: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示例: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4、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课
前
预
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 fù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柳絮 liǔ xù 无奕 yì 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
走近作者
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整
体
感
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小组朗读展示。
2.翻译加点的字
①与友期行,相委而去:、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⑥相委而去:、
⑦下车引之:⑧元方入门不顾:
3.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4.翻译《陈太丘与友期》
重
点
研
讨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3、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的诗句、作者和诗名。
走近作者
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8.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9.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
(2)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
(3)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班级:七(1)班 姓名:自我评价成绩:
课
前
复
习
1、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2、背诵《咏雪》。
3、散文诗是的一种文体,一般,具有。 表象是,本质是。
4、你能说出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句吗?
课
前
预
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 )俄而( ) 雪骤( )差可拟( )( )
柳絮( )( ) 无奕( ) 王凝之( ) 谢道韫( )
翻译加点的字
①俄而雪骤:②公欣然曰: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学案
班级:七(1)班 姓名:自我评价成绩:
课
前
预
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 )俄而( ) 雪骤( )差可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