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讲评学案总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8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深层次理解课文。
3.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摹景状物以及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感受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揣摩语气,感知内容。
2.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2.课后补白“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
二、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
2.反复朗读,直至初步会背诵两文。
3.笔译课文,同桌互说故事。
三、预习检测(一)《咏雪》1.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2.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3.判断正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和翻译。
(2)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准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类似的微型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则《世说新语》。
(2)理解并掌握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评价两则《世说新语》中所体现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则《世说新语》。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通过学习两则《世说新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两则《世说新语》的原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两则《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1. 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对两则《世说新语》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则《世说新语》的内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两则《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则《世说新语》:讲述曹操与刘备的故事,重点分析曹操的英勇机智和刘备的仁爱宽厚。
2. 第二则《世说新语》:讲述王导与谢安的故事,重点分析王导的忠诚正直和谢安的才华横溢。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两则故事的主要人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两则《世说新语》,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
七、课后作业1. 背诵两则《世说新语》。
3. 选择一则《世说新语》以外的寓言故事,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写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篇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内容:1. 《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篇章,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等。
3.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解《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3. 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篇章,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世说新语》中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1.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如王导、谢安等。
2. 《世说新语》中的政治斗争,如曹操与袁绍之争。
3. 《世说新语》中的文化传承,如《文学》篇中对诗歌、辞赋的评论。
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比较《世说新语》中不同名士的风度,让学生理解其个性特点。
2. 联系法:将《世说新语》中的政治斗争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3. 鉴赏法:分析《世说新语》中的文化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讲解《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引导学生理解其个性特点。
3. 分析《世说新语》中的政治斗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初中语文文言文《世说新语》教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世说新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1.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时数: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时代和意义。
2. 阅读课文,正音正字,理解文意。
3. 分析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4.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2. 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探讨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培养方法。
3. 拓展延伸:介绍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其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品质。
4.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板书设计:《世说新语》教案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2. 阅读课文,正音正字,理解文意3. 分析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4. 课堂练习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 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性格特点3.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4. 课堂总结。
《世说新语》课文教案

《世说新语》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文学特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古代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学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世说新语》相关篇目。
2. 参考资料:关于《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介绍及文学分析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展现的古代人物的精神风貌。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文学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对选取篇章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讨论法:对选取的篇章进行深入讨论和鉴赏。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第二课时:分析《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第三课时:讲解并鉴赏选取的篇章。
4.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进行鉴赏练习。
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内容,进行课程反馈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世说新语》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文本,方便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入研究。
2. 相关参考书籍: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说新语》。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世说新语》的信息和解读。
八、教学过程:1. 导入:《世说新语》的文学地位和趣味性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3. 分析:分析《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独特之处。
4. 鉴赏:讲解并鉴赏选取的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学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诵读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三、创设情景导入新(播放刀朗的《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文四、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文,并试背诵文。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选择讲)
学习目的:
1.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2.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3.作文素材积累
4.提升作文的评论能力
德行第一
第一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重点字词积累(可在原文写出意思):
成语积累:
故事启示:
第二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重点字词积累(可在原文写出意思):
成语积累:
故事启示:
第三则: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第四则: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
第五则: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
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第六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絝,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
第七则: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第八则: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
言语第二
第一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第二则: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第三则: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
第四则: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
主人问病,曰:"患疟也。
"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虐)耳!"
第五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第六则: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
”
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第七则: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
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又重劳二谢。
”袁曰:“必无此嫌。
”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第八则: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