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是下列哪位作者的作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曹操2.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逸事?A. 春秋战国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时期3. 下列哪则故事不是出自《世说新语》?A. 王羲之爱鹅B. 王安石变法C. 谢安石东山再起D. 王献之书圣二、填空题4. 《世说新语》共分为________篇,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的________和________。

5.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

三、简答题6. 简述《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内容。

7.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四、论述题8. 论述《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1. A2. C3. B4. 36,逸事,轶闻5. 言语6.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讲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便前去观赏。

王羲之看鹅看得入迷,于是提出用自己写的《黄庭经》来换取这些鹅。

道士欣然同意,王羲之便以书法换取了鹅,此事成为佳话。

7. 魏晋风度主要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传统礼教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8.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貌。

作为一部志怪小说集,它开创了志怪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研究魏晋文化和名士生活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导语: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下面是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

欢迎同学们过来了解和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__(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 (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 (6)宁可以急相弃邪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阅读理解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世说新语两那么学案醉翁亭记学案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 ,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翼:〕②名之者谁 ?〔名:〕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④伛偻提携 .〔伛偻:〕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读一读 ,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 "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如何理解太守的 "乐其乐〞 ?9.作者自号醉翁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 "醉〞与 "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选出 "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阅读文段 ,答复以下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 "醉〞与 "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 "而〞字 ,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 "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B、重读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 ,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 答:〔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乐〞字写 ,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一上)1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一上)1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一上)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讲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讲明以下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7.那个小故事的要紧人物是谁?文章是如何样刻画要紧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 舍去:〔〕
无礼:〔〕 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如何样?〔4分〕
〔二〕
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那个地点是表示轻视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9、标题是选用文中谁的话?其中〝了了〞是什么意思?〔4分〕
20、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3分〕
21、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大未必佳〔大:〕
⑵韪大〔大:〕
⑶人以其语语之〔语: 语: 〕
⑷诣门者〔诣:〕
⑸奕世为通好〔奕世:〕
⑹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名:〕
22、译文:〔4分〕
⑴莫不奇之。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一.文学知识知多少1.《世说新语》是古代,分、、、、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作者,南朝宋家,彭城人。

2.《期行》选自《》,《乘船》选自《》。

这两篇体裁都是。

二.完成课下注释1.重要词语解释:期日中去不委君家君引顾辄幸尚可贼舍纳托宁邪拯2.翻译下列句子:(1)尊君在不?(2)歆辄难之(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宁可以急相弃邪?三.按要求默写1.《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2.交代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3.交代对话由来的句子是4.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

5、《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6.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7.《期行》中表现客人十分无礼的句子是8.最能体现陈元方态度的句子是四.阅读理解课文内容1.《期行》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期行》中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认为他做得对吗?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3、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4.《乘船》中“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的“此”指代。

5.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6.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你帮助而又损害到你自身利益的事,你会怎么做?7.《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8.《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五、扩展: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课后反思:《诗五首》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生词,能流利地背诵五首诗。

2、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3、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4、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学习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2、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难点: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自学过程】一、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绮.窗()潇.湘()城阙.()宦.游()贬谪.()长.精神()2、解释下列的词。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3.相委而去(委:)4.元方入门不顾(顾:)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11.遂携拯如初(遂:拯:)三、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5.元方入门不顾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7.幸尚宽,何为不可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四.简答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七上25《世说新语两则》复习学案

七上25《世说新语两则》复习学案

七上25《世说新语两则》复习学案第一篇:七上25《世说新语两则》复习学案25《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课学案一、导入复习:同学们,自古至今,有很多聪慧的少年像璀璨的明星缀满历史的天空,像耀眼的珍珠撒满历史的河滩,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当你走进他们的时候,你会惊叹他们思维的机敏,语言的犀利,随机应变的高超能力。

细心品读他们,你就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底蕴,从而浸润自己的心灵,启迪自己的智慧,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处事,学会交友,……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世说新语两则》,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古代少年的智慧和美德。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出示复习目标:1.反复诵读文言文,积累“未若”“期”“舍”“委”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练的译读课文。

2.深入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3.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语文常识我知道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谢道韫,东晋女诗人。

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

第一环节:读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应多读,下面让我们读起来。

1.2.小组内互相大声读推荐朗读,评价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读出友人愤怒和元方义正辞严的语气)3.4.全班齐读谁能背诵。

第二环节:译译1.学生利用五分钟自主翻译课文2.三分钟互相提问重点词句的意思3.教师出示检测题一、解释句中红体字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尊君在不:4、相委而去:5、君与家君期日中:6、下车引之:7、元方入门不顾: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9、撒盐空中差可拟:10、未若柳絮因风起:二、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故时有物外之趣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C 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三、翻译句子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2

25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一、语言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过中不至.()④相委.而去()⑤与儿女讲论..文义()2.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B.则是无信..C.相委而去.D.下车引.之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人门/不顾4.翻译下列句子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二、课内阅读。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课外阅读。

故事两则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两则短文。

2.积累文言词语:欣然、未若期、委、顾。

3.结合注释,翻译两则短文。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
无奕.()尊君在不.()友人惭.()
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
..与儿女
公欣然
..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4. 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其特点,所记大都是,以为主,写法上,不作。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5. 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7. 列举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

8.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二、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 尊君
..在不 (2) 君.久不至
(3) 君.与家君
..期日中 (4) 即公.大兄
2. 翻译下列句子。

(1) 撒盐空中差可拟。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 友人惭,下车引之。

(2) 元方入门不顾。

4. 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5.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 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三、课外阅读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③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

(选自《宋学士文集》)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⑦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⑧不买。

子侄以为言⑨,元方日:“不尔⑩,是欺之也。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窃:暗暗地。

②已:止,罢。

③已而:过后。

④曷:何,怎么,为什么。

⑤依,投靠。

⑥恬若不见:安然得好像没有看见土偶。

⑦直:通“值”,价钱。

⑧遽(ju4)辞:立即推却。

遽,急促。

⑨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⑩不尔:不这样。

1.翻译下列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不尔,是欺之也。

2.简析这两则故事的选材和立意。

3.请举出与这两则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用一句话概述。

4.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