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质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5篇

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5篇

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5篇第一篇: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摘要]在水的综合利用过程中因为最终目标的差别,对于水质的基本要求也会存在差别。

而正确的水质分析和检测是确保水质质量的基础所在,更是保证水综合利用的核心。

在水污染较为严重,组成成分较为复杂时,为了保证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必须对水质检测结果进行严格控制,在此基础上水质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水质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X832-4;G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16-01水质检测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的源泉。

而水质的优劣又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关系密切,因此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对水质的要求也不断被提高,想要获得优质的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判断水质优劣的重要参考。

饮用水安全主要是根据人体健康所设定的标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指标,而工业用水则是考虑该水质是否会损害容器等。

水质检测包括对其色度、浑浊度、化学需氧量、细菌指数等的汇总。

1.1 水质检测技术分析水质检测有固定的技术及方法。

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原理制定出不同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两大类,更为细致的是化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等。

化学法的利用率比较高,因为它的检测速度较快,对检测的要求相对宽泛,操作便捷,上手容易。

1.2 水质检测的目的和意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想要在自然界中找到绝对纯净的水是不可能的,水质检测就是对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进行检测,并根据其污染的变化趋势对水质污染进行控制的过程。

水质检测的范围较广,包括天然水以及受到污染的水源。

水质检测包括对水质中悬浮物等含量的测定以及对其含毒物质的测定。

这些检测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并对地表水的?体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环境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环境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无特殊说明,环境监测中一般用两级或两级以上试剂 质量高于一级品的高纯试剂(超纯试剂)目前国际上也无统一规格, 常以“9”的数目表示产品的纯度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4个9表示纯度为99.99% 5个9表示纯度为99.999% 杂质含量不大于0.01% 杂质含量不大于0.001%
6个9表示纯度为99.9999% 杂质含量不大于0.0001% 依此类推 2、浓度高稳定性高 标准贮备液: 浓度高,保存时间长 标准中间液: 不太稳定,标定后直接稀释成标准使用液 标准使用液: 一般当天配制当天使用(最多2-3天)
3、为什么要进行质量保证?意义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且随即多变,时间空间 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 际间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 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例:测长江,黄浦江的 水质),这就需要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 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及作出正确的结论。如 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 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 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 和财力的浪费。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二)去离子水 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一定形式组合进行水处理,含金 属杂质极少,适用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但因为含树 脂浸出物和树脂崩解微粒,不适用于配置有机分析试液。 用自来水作为原水,不能直接进离子交换树脂器,因为余 氯能破坏树脂使之很难再生,因此必须先曝气,自然曝气:夏 季 1 天,冬季 > 3 天 。急用可煮沸,搅拌,充气,冷却后使 用。 用河水、湖水、塘水作为原水,应先沉淀、过滤 井水 含大量矿物质,硬度很高(Ca、Mg)应先蒸馏、 电渗析去除无机盐,延长树脂使用周期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与水质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水质监测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和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和监测,以确保水质符合相关的环境标准和健康要求。

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水质变化的趋势,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水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二、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水质监测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因此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维护和校准仪器设备,确保其稳定性和精确度。

对于关键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资质认证和检定,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样品采集是水质监测的重要环节,采样质量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对于临时性的采样点,需要掌握其位置和变化规律,以保证采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3.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水质监测涉及多种污染物质的分析和检测,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进行分析。

在使用实验方法时,需要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要求,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新的实验方法,需要进行验证和比对分析,以确保其适用性和准确度。

4.质量控制记录与管理水质监测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和记录,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

需要建立完善的样品登记和跟踪系统,确保各样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对于异常数据和结果,需要进行及时的审查和处理,并建立相关的质量问题反馈机制,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三、水质监测的保证措施1.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水质监测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因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尤为重要。

在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是其中一项关键的工作,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要求,还包括管理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从标准化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需要在采样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在采样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监测要求,需针对性地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合理分区设置采样点,确保全面反映所监测水体的污染情况,同时也需要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目标水体的变化情况,为后续实验室分析提供准确数据。

通过标准化的采样程序,可以减少采样误差,提高样品的可比性,为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提供可靠的样本。

实验室分析是水质监测工作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保证也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准确进行水质分析。

实验室要按照国家标准和监测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掌握最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确保实验室分析能力与水质监测的需要相符。

只有通过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够真正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水质监测的数据管理也是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数据管理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传输体系。

在数据采集方面,应当在采样现场建立现场调查记录,对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的状态以及监测点位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体系,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避免因为数据丢失或损坏带来的数据不完整。

在数据传输方面,应当建立规范的传输渠道和传输程序,避免数据的丢失或篡改。

通过规范的数据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摘要】水质监测在环境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从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控以及标准参考物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实验室水质监测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包括对设备、操作员和实验环境的质控。

外部质控和使用标准参考物质也是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质控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未来,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仍需不断改进,结合新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监测、标准参考物质、内部质控、外部质控、质量控制措施、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保障水质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水质监测的重要场所,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验室水质监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和可比性。

由于水质监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实验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准度等。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旨在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环境水质的监测工作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

通过对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内部质控、外部质控以及标准参考物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水质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本研究为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水平,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水环境监测是保障水质安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而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样品采集与处理以及数据分析与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全面阐述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水环境监测中,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其核心在于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

1.1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在进行水环境监测之前,需要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明确监测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监测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等。

标准操作程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确保监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且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监测工作的需求和发展。

1.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监测人员的定期培训、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实验室条件的控制等;外部质量评价则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水质监测能力验证和比对实验室手段等方式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监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避免出现误操作或操作失误,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其关键在于定期进行校准与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2.1 定期进行校准与维护监测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漂移或误差,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校准与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与维护的内容包括仪器仪表的标定、零点校正、灵敏度检查、检查和更换老化部件等。

只有通过定期的校准与维护,监测设备才能保持稳定和准确,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

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水质检测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水质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1. 校准与标准品使用:在进行水质检测之前,需要校准仪器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精度。

还要使用合适的标准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和标准品的使用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

2. 实验室环境质量控制:实验室是水质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环境质量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应对实验室环境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温湿度、空气流通以及实验台面的清洁度等方面的管理。

3. 检测人员技术能力培训:水质检测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4. 质控样品的使用:在水质检测中,质控样品的使用非常重要。

质控样品是指一种已知成分和含量的样品,用于评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样品的选择、使用和存储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5. 环境监测:水质检测不仅仅是针对单一的水样,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

进行周边环境的水质监测,检测污染源的可能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水体的整体状况,为后续的水质管理提供参考。

6.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每一次检测中,均要进行一定的质量控制。

可以通过同一批样品的重复检测、并行试验等方式,评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7. 外部质量评价:外部质量评价是指将实验室的水质检测结果与外部机构的参考值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通过参加相关的水质检测能力评价比对和互认活动,可以及时掌握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并进行改进。

8.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水质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考虑不确定度的影响,并进行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

报告编制要规范、准确,包括检测结果的描述、评价和解释等内容。

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

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

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孙杨一、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概述水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一项涉及范围比较广的工作,是顺应降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水循环规律进行水资源质量与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监测,也是当前我国主要环境监测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保护与改善工作效果。

通过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来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公正性以及公平性,降低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失误与误差,使水环境保护措施与相关制度能够有据可依,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在水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掌握,重点进行水环境采取样本、样本保存运输以及样本监测方法等环节,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

身为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水资源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可是,我国目前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水资源分配不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将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或是废水排放不达标导致水环境污染等,进而导致我国水资源明显减少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阻碍各项行业产业发展。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由于水资源具备流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质量不同,导致水环境监测工作难度有所提升,水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应在水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重点提升水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

二、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控制现状1.相关法制规范需要完善。

我国现有的水环境监测工作相关法制规范依然需要加强优化与完善,并且目前处于分散化的法制管理状态,水环境监测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质量控制规定,导致水环境监测体系发展速度缓慢,造成我国水环境监测体制不够严谨。

由于相关法制规范存在疏漏,使水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缺失一定的约束力,整个水环境监测工作形成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

加上水环境监测部门相关人员并未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监测工作操作行为过于松散、随意,造成水环境监测工作效率明显不高。

2.水环境监测网管理不够统一。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为了能够扩大水环境监测范围,便于管理,不同部门都比较重视水环境监测网络减少,同时也存在环境环境监测范围重叠的情况,导致水环境监测过程成本增加,无论是人力资源、费用资金还是物质资源都存在浪费现象,资源利用率明显下降,但是水环境监测效果并未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由常规监测 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经验人来执行。常用方法: 分析标准样品。
第二节 水质监测采样质量保证
一、地表水监测断面的设置 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
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
四、废水和污水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随工 厂生产及居民生活情况常发生变化,采样时间和频率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水样的类型
(一)瞬时水样
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 的分散水样。
(二)混合水样
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 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 他混合水样相区别。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 季节进行。
三、废水和污水采样点的设置 1. 工业废水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 点监测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监测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 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还要在处 理设施进口设采样点。
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 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 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 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 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 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 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 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 外的河段上。
















500m
1500m
河流监测断面设置
AC B
A-A’对照断面
G-G’削减断面
C’
B-B’、C-C’、D-D’、F-F’控
制断污面染源
排污口
水流方向
自来水取水口
FDGA’ NhomakorabeaB’
D’ E
G’ F’
E’
二、地表水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
4、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是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管理上的监 督,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控制质量,保证数据的可 靠可比性。提高分析的质量还得靠操作技术。
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对实验 室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包括
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自我质量控制的常规程序, 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 仪器设备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 品分析、质量控制图。
2.城市污水
(1)城市污水管网的采样点设在:非居民生活排水 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检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不同 位置;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等。
(2)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 口布设采样点。如需监测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应在各 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另外,还需设 污泥采样点。
环境水质监测实验室 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1、定义 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上、管理上的全面监督,以保证监
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内容
监测全过程: 监测计划的制定;目的;监测项目;采样网络;采样频率;
采样时段;样品的运输和保存;分析的方法;实验室条件 (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 用、清洁度);人员培训;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以及编写有 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3、为什么要进行质量保证?意义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且随即多变,时间空间 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 际间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 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例:测长江,黄浦江的 水质),这就需要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 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及作出正确的结论。如 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 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 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 和财力的浪费。
五、水样的保存
1.水样保存的必要性 水样离开母体发生一系列变化 物理作用:挥发、吸附、沉淀 化学作用:氧化还原、氯化、吸收CO2、SO2 生物作用:细菌等微生物的活动,使待测组分发生变化。
2.水样保存的方法: 1)冷藏或冷冻法
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 发和化学反应速度。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a)加入生物抑制剂 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 作用;对测定酚的水样,用H3PO4调至pH为4时,加 入适量CuSO4,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 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 期,每期采样两次。
(3)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 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 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4)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 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 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三)综合水样
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 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
采集水样注意事项 (1)单独采样:SS、pH、DO、BOD5、油类、硫化物、 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
充满容器:DO、BOD5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 现场测定:pH、电导率、DO 同步测量: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 (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 每个水样瓶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 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 要塞紧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